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
實習生 吳之行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梯保有量迅速增加,電梯維護和監管的問題日益突出。目前,物聯網技術在電梯中的應用尚無統一規範,缺乏相應的國家標準。近日,記者從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獲悉,兩項電梯物聯網相關國家標準的文件已經形成,現正在公開徵求意見。
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物聯網系統是採用物聯網技術建立的電梯遠程監視(監管)系統,該系統可以利用電梯內安裝的傳感器實時感知電梯的運行狀態,並通過信息採集發送設備,將採集到的電梯報警、事件及故障等信號及時發送至遠端應用平臺,經過平臺的數據分析處理實現電梯的智能化管理。
不過,據前述兩項電梯物聯網相關國家標準文件的編制組介紹,目前,由於地方法規、地方標準及企業標準對電梯物聯網的理解和設立電梯物聯網的需求和目標不同,導致各地方及企業的電梯物聯網平臺的結構、功能、數據和通信接口等不同,自成體系,互不兼容,信息的管理和互聯僅局限在各個地方和企業內部,無法互通。
由於上述現狀的存在,電梯物聯網的優勢無法充分體現,甚至可能存在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的規定,並可能影響到電梯的安全運行。編制組稱:「如果不及早根據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修訂現行國家標準,規範物聯網技術在電梯領域的應用,將來統一起來不僅技術難度大,而且會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資源浪費,甚至會導致安全事故。」
本次公開徵求意見的兩份技術規範文件——《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物聯網的技術規範》和《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物聯網用監測終端技術規範》,前者規定了電梯物聯網的總體要求、物聯網企業應用平臺要求、設備統計信息、設備基礎信息及設備維保和檢測信息等內容;後者規定了電梯物聯網用監測終端基本要求、設計要求、檢驗要求和包裝、運輸、貯存和使用要求等內容。
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兩項電梯物聯網相關國家標準的提出,有利於節約社會資源,讓電梯融入智能樓宇和綠色環保的國家發展戰略中,規範了企業的應急處置流程,使電梯企業對電梯的運行進行實時監測,準確反映電梯的運行狀態,及早發現安全隱患,實現安全預警,並可提前作預防性維保,防止電梯帶病運行,減少停梯風險。此外,對於政府加強監管力度、提高企業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均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題圖|視覺中國
責編|馮茵
審籤|吳瑕
實習生|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