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發布了蒼龍號乘員的回憶文章,看來大家對這種個人歷史比較感興趣,我就接著發日本基層士兵視角下的瓜達爾卡納爾戰役回憶。
原作者仍是蓑口一哲,整理時間是2003年左右,2010年增加了基本是獨立故事的兩章。因為這份瓜島戰役採用了多名親歷者的回憶,時間和人物都貫穿了整個戰役,沒法整理成一人一個故事的形式,只有大體按照原文分為多篇發出。
在正文前我先說明幾點:
一、「」內為親歷者的原話,其餘部分則是原作者整理後的內容;某些原作者認為需要補充說明的部分用()標明;如果我本人有需要補充或解釋的內容則用【】標明。
二、原文結合了事件陳述、親歷者回憶以及作者現地考察訪問的內容,作者現地考察中不免有很多與正文主體不太相關的內容和個人主觀感受。某些關聯性不大或者不適合閱讀的部分我會以簡單陳述替代,這部分同樣用【】標明。
三、無論原作者還是講述歷史的親歷者,都必然有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何況作為敵對一方,不可能和我們完全一致,這就需要大家批判地閱讀了。另外親歷者出於主觀或客觀原因,未必所有陳述都符合事實,這也需要大家注意。
方川新一於1918年(大正7年)出生於北海道本別町。方川家是明治32年遷來的典型開拓農家,小學三年級時父親去世了,高等小學畢業後方川新一就成了家裡的頂梁柱。
昭和17年5月1日,方川新一收到了第二次臨時召集令。町公所的兵役負責人走了8公裡路來送通知。
「5月5日,到旭川第28步兵聯隊報到。」
5月4日就要出發,新一僅僅只有3天的時間。在當地小學開了壯行會,然後在「萬歲」聲中被送到了車站。
「第二次,說不定回不了家鄉了。」腦海裡浮現出這樣的想法。
在27聯隊首次服役的方川新一
2008年時的方川新一
5月9日,以一木清直大佐的28聯隊為母體組建了「一木支隊」。這支部隊是日本陸軍中屈指可數堪為代表的精銳部隊,在日俄戰爭中的二零三高地之戰、奉天會戰、出兵西伯利亞的尼港事件、盧溝橋事變、諾門罕事件這些日本史上的重大事件中都有著耀眼的戰績。特別是在中日戰爭的爆發點「盧溝橋事件」中,時任華北駐屯第一聯隊第三大隊長的一木清直是事件當事人。
方川新一等人收到了新的夏季軍服,由此可以判斷出目的地是「南方」。士兵們徒步行軍到旭川車站,在那裡上車。在這個行軍行列中,還有出生在北海道北見市的旭智輝。他和方川新一同樣生於大正7年,當初也是加入第27聯隊,兩年半後的昭和16年秋天退伍。現在被再次召集,也被分配到一木支隊。
5月14日清晨,在旭川站一號月臺發生了這樣的事:「住在富良野的妹妹,去看牙醫的時候經過旭川站的月臺,剛好那時候我們走過來了。妹妹看到我,就喊著哥哥哥哥。然後妹妹就被憲兵以間諜嫌疑抓起來了,問她從誰那裡怎麼知道了出兵的日期,真是過分。我那時候不知道這些,從廣島宇品乘坐一萬噸的南海丸去了中途島。」
5月18日,一木支隊從廣島縣宇品町乘坐運輸船(七千噸的善洋丸和南海丸)出航,第二天與門司獨立速射炮第八中隊匯合,合計2507人。
登陸訓練
5月25日,船隊到達塞班島。
方川新一回憶道:「我們住在一個叫查蘭卡諾亞的小鎮的宿舍,然後在海岸進行了兩次登陸訓練。」
「出海之後再乘坐登陸舟艇接近海岸。離海岸300米處有塊礁石,再往前水淺,船不能前進,我們就從那裡跳到海裡。水的深度最多也就到肩膀那裡,但因為穿著救生衣,太漂了,反而不好走。當時沒有塑膠袋,在槍口有個蓋子,防止海水進入。我們還上了防鯊課,鯊魚不會靠近比自己更長的東西。還教了我們如何應付蠍子等毒蟲。」
就這樣度過了幾日後,一木支隊再次上船,向東駛向中途島。
6月5日士兵們被召集到甲板上,作戰內容首次公開。
「參加中途島作戰,7日登陸東島和沙島。我們登陸部隊通過刺刀突擊白刃戰殲滅敵人。」
在佔領目標前禁止使用槍枝,並且明確宣布「允許在佔領目標後開槍」,這完全是現代之前的魯莽作戰。隊長一木清直大佐所用的是日俄戰爭以來一直採用的「白刃突擊」。當然,這場登陸作戰將會中止,因為日本的機動部隊在中途島海戰中全滅了。
現在住在富良野市的齊藤清,也同在南海丸上。齊藤清也是大正7年出生的,是北海道富良野市的農家子弟。
齊藤清曾是聯隊旗手
2004年的齊藤清
船隊中途多次被美軍飛機發現,也受到了攻擊。
如果一木支隊實施了這次登陸作戰,會怎麼樣呢?美國已經熟知日本的作戰內容,提前整備好了中途島的防禦體制。即使部隊登陸,一木支隊也會被機關槍和炮彈的暴風雨襲擊。
關島的特產
運輸船隊返回的地方是關島。
俯瞰關島
方川新一:「我想在中心的城市(大概是阿加尼亞吧)呆了兩個月左右。沒有象樣的訓練,不過被逼著學遊泳,因為會遊泳的士兵很少。我被灌了很多海水。」
6月13日在關島上岸的士兵們,享受了短暫的南國生活。
「島民對我們很親切,也沒聽說有間諜活動。給他們香菸抽,他們就很開心,要是給塊壞的手錶,他們就更開心了。我們讓他們爬上樹,把椰子扔下來,如果直接砸到地上就摔裂了,我們抓著打開的帳篷在下面接著。」
齊藤清:「在關島,我拿到了大張的美國國旗。紅白條紋部分順著縱向撕裂做成兜襠布,剩下帶星星的部分作為紀念品帶走了。」
旭智輝:「在關島,不會遊泳的人都要訓練遊泳。我是第一中隊(隊長樋口勇作大尉)的分隊長,有14名部下。每天都吃鰹魚,乾巴巴的很快就吃膩了,我們還吃了美國留下的肉罐頭。」
當時的旭智輝
2008年時的旭智輝
關島曾是美國領土,昭和17年日本軍隊迅速登陸並佔領這裡。美國人幾乎沒有抵抗就簡單將此處拱手相讓。
8月7日,波士頓丸和大福丸從關島出發返航廣島宇品。旭智輝回憶說:「下士官被集合起來,說是要回旭川。武器之類的也集中起來,完全是準備回去的樣子。」
就這樣,部隊暫時離開了關島,乘坐運輸船波士頓丸和大福丸向北走上回國之路。不過一木隊長並不願意寸功未立就返回國內,他頻繁向大本營請求參與其他方向的戰鬥。
就在8月7日早晨,兩萬美軍在索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大本營立刻毫不猶豫地將一木支隊投入「奪回瓜達爾卡納爾作戰」。
旭智輝:「從大本營傳來作戰變更的消息,又在船上把下士官們召集起來。第二天早上在甲板上看到又回到了關島。這次在關島被裝上一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開著35海裡的高速,直達特魯克,完全不加掩飾」。
就這樣,連回國的禮物都買了的2200名一木支隊士兵被送往「飢餓之島瓜達爾卡納爾」。軍隊裡沒有人知道這個奇怪的島名。瓜達爾卡納爾是當地土著語言的發音,意思是「惡魔棲息之島」。
本文中出現的地名位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