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4月份以來,大連市登沙河登化斷面等部分河段發生pH值和高錳酸鹽指數等指標出現超標現象。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對此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專家和監測人員現場調研,經過詳細調查分析,查明部分河段的pH值和高錳酸鹽指數超標的原因為:藻類和水生植物光合和代謝等自然過程而導致,而非人為排汙或水體環境惡化造成。
為了查明大連市部分河段的pH值和高錳酸鹽指數超標的根源,大連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專家和監測人員,以登化斷面和麥家斷面為突破口,針對河流水質、河道自然狀況和周邊汙染源等,對斷面自動監測站及其上遊15公裡河段範圍進行全面的現場調查。同時,市生態環境局還邀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大連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等高校團隊給予技術支持,並組織水環境汙染防治、流域水生態、水體水動力等多方面權威專家進行深入討論和指導,結合現場調查結果和監測數據,對我市部分河段斷面水體pH值和高錳酸鹽指數超標現象進行全面解析。
最終查明超標原因為藻類和水生植物光合和代謝等自然過程而導致,而非人為排汙或水體環境惡化造成。專家組認為,藻類和水生生物本身是水體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因其導致的pH值和高錳酸鹽指數季節性超標,不會對河流生態系統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對於受季節性影響明顯的河段,pH值和高錳酸鹽指數不宜作為約束地方自然河流水質的評價因子。同時,專家組從改善河道生態完整性、提升河道水動力、適度調整考核機制和流域綜合整治等方面,按照 「保護生態環境」和「尊重自然事實」的原則,對大連市提高河流水質提出短期達標和建立長效機制等措施。大連市將加大治理力度,多措並舉,不斷改善河流的生態環境狀況,從根源上解決河流的水質超標問題。
【來源:半島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