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最真的科幻電影,看完就像自己真去過太空一樣

2020-11-29 小螞蟻講娛樂

《地心引力》:最真的科幻,看完就像自己真去過太空一樣

如今,科幻片的市場與以往有所不同了,很多科幻片都沒有預期中的票房,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科幻片都如此。比如說《Gravity》,它符合當下的趨勢,觀眾是越來越喜歡科普類科幻片了,同時它在這類影片的領域是有著一定的開創性以及表率作用的。

這部影片在故事設計上的運用的是最為簡單的線性敘事方式,完整而又精彩的講述了一個沒有複雜的劇情,同時也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的關於在外太空中努力存活下去的故事。故事的劇情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我們在觀影的時候就會發現,同樣也是高潮迭起的。

在這片遼闊浩瀚的宇宙裡,我們人類這樣的生命是多麼的渺小,溫度,空氣,失重狀態,以及水,太空根本不需要親自動手,就能把生命給捏得粉碎。一個人想要在這廣袤無垠的太空裡抓住一顆救命稻草,努力的活下來,這是影片中女主角需要做的事,當然了,是在我們這些觀眾的陪同下。

同時,《Gravity》在視覺上努力創造了一種奇觀現象,同時聽覺上也有著巧妙的運用,心理上也給各位觀眾也做了足夠的衝擊。太陽鑲嵌在地平線上,以及安靜燃燒的極光,同時海洋上巨大的流雲,從各種不一樣的角度給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新鮮感。而漂浮著的太空艙,像臍帶一般的安全扣帶,都在宇宙中形成一個美妙的子宮,這是最精彩的設計,同時在寂寥而又壯麗的太空裡,隊友相繼死去,一個人的存活歷程很明顯是整部電影的懸念。

不難看出,這部電影在臺詞以及人物的設定上都有著標準的好萊塢似的匠心獨運,創意方面比較差強人意,但是卻能夠十分流暢的讓故事前後呼應。在影片剛開始不久我們知道女主角失去了自己的女兒,而隊友馬特比較愛開玩笑,同時也比較嘴碎,因此後面才會有女主角的幻想,幻想裡面主要是馬特沒有講完的笑話,只是為了換取一種遺憾的情緒,同時也自然而然的發展了女主角放棄等死,最後決定背水一戰的劇情。

這部電影在畫面上的調度也是十分精彩的,影片一開始便用一個長達12分鐘的鏡頭向觀眾展現了美麗的太空奇觀,同時又介紹了故事的人物地點以及時間,還完整的記錄下來了第一個衝突發生的前因後果,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呢,導演也儘量用長鏡頭來創造有空間,甚至完成了第三視角和第一人稱視角的無縫銜接,這一點是十分值得稱讚的。

影片的名稱雖然叫做《Gravity》,但是全篇卻隻字未提,然而卻又處處表現出地心引力。90分鐘的時候,女主角一直在追尋著無形的引力,她對女兒的思念是指引她活下去的力量,同時她的隊友也要求她活下去,她的求生本能激勵著她必須活下去。但不得不說《Gravity》這部電影中存在著不到位的講述,導演儘可能的多使用一些拍攝太空壯美的鏡頭,從而來表現生命在這個地方是何等的渺小和孤獨,但是緊張而富有懸念的劇情讓觀眾的注意力無法從主角所在的困境中根本性的轉移,因此這個孤獨感表現的不是十分的充分。

此外,單線的劇情結構雖然能夠有效的補充孤獨感的表達,並不能給人飽腹之感,這也是大多數觀眾的觀點。詳情我們可以參考《星際穿越》和《火星救援》,兩者是恰如其分的補充了這兩點不足,前者運用了比較精湛的視覺特技,同時在情節緩和處多次設計了比較大的遠景。它採用了和《Gravity》相同的交響樂配樂手法,將這個視覺表現到極致,穿越到外太空時人類的渺小,以及宇宙的壯麗,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而《火星救援》,依賴原著小說的雙線劇情,在火星和地球上分別進行了兩種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這些飽滿的劇情給影片帶來了可觀的票房收入,同時又表現了影片所要展現的人類之間的惺惺相惜之情。

而《Gravity》這部影片,本質上就是長鏡頭的回歸。整個影片在技術上是無可挑剔的,無論是緊張的情節還是浩瀚的宇宙,每一個場景都讓觀眾窒息,很多鏡頭的運用簡直是匪夷所思,超乎想像的。

影片的結局呢,也是含有一種淡淡的哲學色彩,無論人走到哪裡,走多遠,哪怕是千萬裡之外的太空,終究路途是會結束的,也是要回到最開始的地方。女主角回到地球時掉進了一個湖中,這個湖是所有人類的起源,水就是生命的起源,這就象徵著人類又回到了生命最初之時,回到了自己最開始的地方。同時女主角在水中脫掉太空服,和水草青蛙這種和人類同樣古老的生物一起上浮,而到最後,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是因為人類站了起來。這也在女主角的動作中有所體現。人類站立之時,便是人類的路途開始之時。

所以無論走得多麼遠,旅途有多麼艱難,只要我們一直向前走,那麼就真的沒有什麼需要耿耿於懷的,我們需要接受命運,在這個基礎之上,勇往直前地往前走。

這裡我覺得有一個很好的映照,就是說目前我們人類都在積極的探索外太空,幻想有一天人類能夠走出地球,到別的適宜的星球上去殖民。我在想,如果某一天我們人類真的做到了移民別的星球,那麼我們是否還會記得最初的生命誕生在我們目前所居住的這個小小的地球上,誕生在地球上的一片原始海洋裡。經過了千萬年的發展時間,我們進化出了這樣的高等生命,那麼不管我們走多遠,地球都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生命起源的地方,地心引力也是指引著我們回歸最初的一種信號。宇宙不論有多大,不論以後我們的技術會發展到什麼樣,我們都應該記得我們最初的出生地。

相關焦點

  • 電影解說師:地心引力,面對太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一些理工男開始對科技細節進行吐槽,很多觀眾認為,電影的劇情只能用呵呵來形容,這都是無傷大雅的事情。對於這部電影,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不加避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一部分鼓吹「航天無用論」的所謂的意見領袖,則被擊碎了睪丸,然後默默低下自己無知的頭顱。宇航科技作為當今最高科技水準的代表,拋開可能帶來的科技成果,國家軟實力的作用,通過《地心引力》得到了一次有說服力的呈現。
  • 九部不可錯過的太空科幻電影
    公認電影史上最完美的太空探索題材傑作,位居科幻電影之首。《地心引力》去年賺足話題的超人氣科幻電影,導演諾蘭再次以其超凡的智力水準帶領觀眾走進科學,「跪著看完」相信是很多人的共同動作,就趁現在還未下線,快去再看一次吧。
  • 地心引力:一部超寫實的、最優雅、最有力量的科幻電影
    這是一部超寫實的,以堅實的科學為內核的太空科幻佳作。科幻電影有軟硬之分,這部電影就是硬科幻電影的佼佼者。那麼什麼是硬科幻電影那,網上有評論說有大製作、大場面,憑電影特技技術取勝的科幻電影就叫硬科幻電影,我感覺這完全是扯淡。
  •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 影史最好的太空電影
    《地心引力》海報   時光網訊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雖然還有一個月才會登陸北美,但作為威尼斯的開幕片,收穫了幾乎一邊倒的好評,這讓人們對這部電影非常期待。而目前,看完影片的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給出了極高讚譽。他表示:「這是所拍攝過的最好的太空題材影片。」      看完該片卡梅隆十分興奮:「我驚呆了,被打倒了。我覺得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的影片。這種電影,我很久沒有看到了。阿方索和布洛克聯手送上了一部講述在零重力空間內一個女人為自己的生命而抗爭的故事。這個故事毫無做作的痕跡。」
  • 十部必看的太空科幻電影
    由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成為今年票房最大贏家之一,它又再次喚起觀眾對太空探索的幻想,對於未知世界的浪漫追尋。電影裡描述了人與外星生物的首次接觸,它沒有外星人,沒有飛船,甚至沒有踏出地球,卻能夠描繪如此浩瀚無垠的宇宙。它特別的地方在於它融合了科學、宗教、信仰等元素,讓人異常振奮。
  • 太空版「我的爸爸去哪兒了」,科幻電影《星際探索》(下)
    儘管在登月工程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在航天事業上就再也沒有重大突破,但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過。2019年剛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就為我們展現了地球人對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讓人激動不已的前景。
  • 中國觀眾對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持續關注
    原標題:中國觀眾對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持續關注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陶一萍 劉陸)好萊塢科幻大片《地心引力》自11月19日在中國上映以來,中國觀眾觀影熱度持續升溫。截至目前,這部太空題材的科幻片在華累計入帳約3.7億元人民幣。  該片由阿方索·卡隆執導,好萊塢影星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
  • 《地心引力》熱映 3D太空景觀給力(圖)
    沒錯,《地心引力》確實與一些觀眾們「本以為」的不一樣,當你懷揣著一顆看「星球大戰」的心而來,看到的,卻是一部「太空版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不可否認,它在某種意義上的確算是神作。所以說,到底是不是「年度神作」,還得因人而異。  ■影片分析  神片究竟神在哪兒?
  • 《地心引力》被卡梅隆譽為史上最佳太空電影
    《地心引力》被詹姆斯·卡梅隆譽為有史以來最佳太空電影,影片上映後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但攝製組全部在地球上完成這部影片,幾乎一秒鐘太空也沒去。很多國外觀眾看完後,最多的疑問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這一切都是靠電影科技的幫助,導演阿方索·卡隆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透露,詹姆斯·卡梅隆給了他建議和鼓勵,譬如發明一些方法讓觀眾如同置身於真實太空。
  • 《地心引力》:偉大的美國電影
    一部電影若帶有目的地去拍攝就會顯得面可憎,若不功利心又難免陷入孤芳自賞的窠臼。《地心引力》算是兩者兼具的電影,在視效大片的表皮底下,是對人類永恆的孤獨感的關懷。這部災難電影實際上已經擺脫了類型片的束縛,它是對生命本身的讚頌。一位太空女英雄的誕生背後是不言自明的美國價值觀。
  • 看了《地心引力》患上「太空恐懼」?
    原標題:看了《地心引力》患上「太空恐懼」?   看了《地心引力》患上「太空恐懼」?  無論是在身邊人的交談裡,還是在微博上的REPO(觀影報告)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們紛紛表示相似的感受:「感覺要窒息了」、「覺得茫茫的太空太恐怖了」、「我一定有太空恐懼症,就像深海恐懼症一樣,看了就覺得可怕」、「我第一次知道自己有幽閉恐懼,太孤獨、太可怕了」。甚至有人說,當時呆在電影院裡,差不多就要和主角感覺同步了,窒息、緊張、絕望……讓觀眾們感同身受。
  • 5年前拿下奧斯卡7項大獎,《地心引力》不愧最佳太空電影之一
    再過幾天,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太空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即將在國內上映。本片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9月率先在北美上映,但評價比較一般。2013年-2015年三年間,好萊塢生產出了三部高質量的太空科幻電影,而且都是名導操刀。分別是2013年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2014年諾蘭的《星際穿越》,2015年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
  • 15部中學生暑假必看的經典「物理電影」,看完物理興趣大幅提升
    此前此後的鋪墊更多是為了完成這個電影。與《地心引力》一樣,借科技直追人類存在本身意義的電影。宗教隱喻細節就不說了,達蒙自娛自樂得實在太美了。 5地心引力 看了劇,了解了背景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劇出奇的寫實。鳳凰網做過車諾比三十年的回顧,阿列克謝耶維奇也有書,網上也有大量的資料,很難理解那些因為該劇是不同陣營的人拍的就貶低的人是怎麼想的。 此外,更沒有必要去黑蘇聯黑社會主義,在國家治理層面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肯定第一想到的是維穩,不只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會一樣。
  • 《地心引力》情節簡單 全片只有兩個演員
    「爛番茄」98%、Metacritic96的罕見高分,近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再加上卡梅隆導演「史上最強太空科幻電影」的評價,讓《地心引力》被冠上了「年度神片」的封號。所謂「年度神片」究竟神在何處?如果用一句話簡單來解釋,應該說它將電影拍攝科技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
  • 評"地心引力":除了故事 其他無可挑剔
    回頭5次,有2次因為後排觀眾說話和離席走動,其餘3次則因為電影過於簡單的劇情,坐在前排的我需要不斷地確認放映廳內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不耐煩,則因為有那麼兩次突然感受到了生命的無望。但神奇的是,和網友「elizalovebirkin」的感覺一樣,感覺挺悶,不過竟然沒有睡著。我們的原因都是:無論導演和演員都真的不容易,這是真正的獨角戲。
  • 評《地心引力》:後半段太過平淡
    ◎評家:胡祥  電影:《地心引力》  導演:阿方索·卡隆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喬治·克魯尼  上映日期:2013年11月18日  推薦指數:★★★★☆  一句話點評:太空環境的自由性讓導演擅長的長鏡頭如魚得水,獨特的心理視角加上強大的數字特效讓人身臨其境,開篇鋪陳精彩,後半段太過平淡。
  • 《地心引力》:只繃緊了半小時的科幻電影
    電影開篇是一場註定會入選最佳科幻鏡頭的戲,飄忽遊蕩的長鏡頭,極其輕鬆的日常對白,井井有條的秩序感,雖然表現的是危機四伏的外太空,但是卻營造出一種安全感。直到突如其來的衛星碎片才打破了這種安全感。其實只要簡單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場戲和《人類之子》中那場著名的車內長鏡頭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由一種生活的秩序感突然進入一種戲劇的緊張感,人物都被困在一個固定的空間內,就像觀眾都被固定在影院的椅子上,想掙脫卻不能,這就是導演的功力。
  • 《2001太空漫遊》賞析:依然是科幻電影史上最亮的那顆星!
    、海因萊茵齊名的世界三大科幻作家,也是公認的硬科幻大師,以前番薯哥對那些什麼所謂的大師都嗤之以鼻,覺得都是捧起來吹起來的,就那回事吧,但是克拉克不一樣,我是先看了他的小說,後來才知道他是個大師,那他真是大師,記得番薯哥最早接觸的科幻書籍就是《與拉瑪相會》和《拉瑪二號》,這兩本書是拉瑪系列叢書,真的是讀得如痴如醉,把地球和外星球的那種劍拔弩張的對峙寫到了極致,當然,要說起克拉克老爺子最著名最經典的小說
  • 十大太空電影 不容錯過的十部太空科幻電影推薦
    2、《地心引力》Gravity(2013年) 看完這部電影後覺得腳踏實地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無邊的孤獨的宇宙,活著已經不是最大的難關
  • 《地心引力》導演:我想乘中國飛船到太空去(圖)
    那時好萊塢對中國市場還沒有如此瘋狂,但中國近年的太空技術的確是走在最前面的。  南都:在中國太空艙裡有很多細節的展現,這些中國元素是想像還是有專門的中國航天科技部分的顧問?  阿方索:我們確實有顧問的,我們在太空站裡想表現有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