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情節簡單 全片只有兩個演員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爛番茄」98%、Metacritic96的罕見高分,近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再加上卡梅隆導演「史上最強太空科幻電影」的評價,讓《地心引力》被冠上了「年度神片」的封號。所謂「年度神片」究竟神在何處?如果用一句話簡單來解釋,應該說它將電影拍攝科技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

  技術

  在有重力的地方拍出無重力的感覺

  很多觀眾看完影片後,都有一種「自己也終於上了一次太空」的感嘆,因為電影營造出的太空景象和體驗實在太過逼真。

  然而,電影不可能真的在太空中拍攝,於是,最大的難題就出現了,如何在地球上拍出失重的效果?為此,導演阿方索·卡隆及其製作團隊改變了先前所有的技術方法,自創了一個全新系統來製造令人信服的太空漂浮感。與傳統太空電影不同的是,他們設計了一個獨特的12線設備,桑德拉·布洛克要像木偶一樣被12根鋼索操作,表現出太空漫遊和漂流感,而且還要經常配合拍攝做出翻滾、倒吊等違反地心引力的動作,甚至還要「在空中」平躺。這正是影片拍攝的難點:「要在有重力的地方,拍出無重力的感覺。」導演說,他自己去嘗試時,堅持不了幾秒,但桑德拉卻挺過來了。

  此外,為了拍出宇宙中的光線效果,卡隆的團隊還在英國松木片場搭建的一個被稱為「燈箱」的六面體特效方盒,讓這部電影的特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是一個高6.7米、寬3.3米的光盒,內壁有196個面板,每個面板70釐米長,配備4096個LED燈泡,可以創造任何需要的燈光效果和投影,並且可以在任何速度下改變它。該片的攝影導演、曾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艾曼努爾·盧貝斯基說:「當燈箱完成的時候,我知道這不僅僅是為《地心引力》配光的方法,這也將影響接下來幾年內我為影片配光的方法。」

  細節

  太空行走時運動體態都非常準確

  影片在捕捉太空行走的細節方面做得非常到位,遠遠勝過此前的任何科幻電影。關於這一點,曾經有過三次太空行走經歷的NASA前太空人加勒特·賴斯曼給予了高度認可:「我可以告訴你,電影中的表現非常靠譜。很多細節都對了,想想真不可思議。」

  加勒特談到,電影中隔在你跟地球之間的只有你頭盔上的玻璃,這種視覺震撼被恰到好處地捕獲到了,太空行走時的運動和體態也都呈現得非常準確。在真空環境中觸發某種運動極為容易,但要停止它非常之難,這些在很多場景中都得到了精準的體現。不過作為一部科幻影片,《地心引力》增強了電影的觀賞效果,因為影片裡的地球比真正能看到的地球更加清晰生動。

  在細節方面,加勒特透露,桑德拉·布洛克所飾演的新手太空人在關閉通向聯盟號的氧氣流時,所關閉的兩個閥門是完全正確的。當她想指揮軌道機動發動機CKD時,她按下的按鈕也完全正確,而且按鈕上的標註也是對的,聯盟號和國際空間站的內部也非常貼近現實。此外,加勒特也風趣表示:「桑德拉·布洛克穿背心和西裝短褲的樣子,比起我脫下太空服後的樣子要性感多了。」

  據了解,影片的60%以CGI技術進行製作,影片中數以百計的每一個道具,從大型工具到最小的螺栓都經過精心研究和設計,然後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生成可以用於數字「裝扮」場景的道具庫,特效團隊甚至連道具的磨損程度都考慮在內並加以體現。

  故事

  情節簡單到全片只有兩個演員

  《地心引力》片場90分鐘,這也讓很多人產生了「怎麼這麼短」的疑問?事實上,《地心引力》全片簡單到一句話就能說清楚:女太空人瑞安遭遇太空災難後克服重重困難回到地球。

  故事太過簡單,這讓很多觀眾感覺不夠過癮,不夠深刻。其實,極簡也是一種風格。影評人周黎明就認為該片極簡的故事背後極具深意:「故事貌似簡單,但對宗教倫理情感等均暗藏潛流,文本極為紮實,撇開視覺奇觀,依然可作為一部優秀雙人話劇存在。論整體藝術高度,卡隆向來在卡梅隆之上。」

  影評人「逆規則」分析認為:「當下的科幻電影,幾乎全在瘋狂追逐劇烈衝突和複雜場面,該片反其道而行之,奉行極簡主義,將元素減到最少。事實上,電影的核心情節,仍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主旋律故事。這或許是影片在北美如此大受追捧、票房如此火爆的重要原因。如果故事複雜一些,浩瀚太空成為故事背景板,電影被娛樂填充,意蘊也許會削弱很多甚至為零;極簡敘事,使浩瀚的美與壯觀的孤獨成為主體,電影因此生出無比豐富的意義。」

  《地心引力》全片只有兩個演員,90%的戲份都靠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一人完成,這也是對演員的一種極大考驗。憑藉該角色,布洛克已經成為奧斯卡最佳女主的熱門人選。《人物》稱:「她令人著迷。」《滾石》評價其為:「一生難得一遇的頂尖表演。」《洛杉磯時報》稱:「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會讓你在數年內都回味無窮。」而克魯尼飾演的資深太空人雖然戲份不多,卻代表著影片中的一種生命力,他至愛在太空的制高點觀察這個世界。導演阿方索表示,這是一個與桑德拉產生鮮明對比的角色,戲少卻同樣精彩。(記者李俐)

相關焦點

  • 《地心引力》上映 被指故事太簡單
    可以說這部《地心引力》是一部只適合在電影院觀影的影片,而且只有IMAX才能滿足需求,只有在3D眼鏡盒IMAX超大熒幕之下的宇宙才能體會到導演所敘述的人類的渺小無力,才能感受到什麼是宇宙特效——一切無比真實。  B長鏡頭很華麗:像紀錄片一樣  就阿方索·卡隆而言,長鏡頭是他電影中的核心語言。
  • 體驗「地心引力」
    一起感覺「失重」
    太空神片不是蓋的,卡梅隆不是吹的  拋棄了好萊塢商業電影慣用的激烈衝突元素,以廣袤的太空為背景,用最簡單的故事情節講述了一個重生的故事,平平淡淡卻又扣人心弦。  從觀影反應來看,導演的努力顯然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影迷「廣角炸魚」說:「這片子也只有在電影院看才有效果,試想一下,開頭接近10分鐘的冗長對話,如果沒有3D吸引觀眾欣賞離地球600公裡美好外太空的場景,那是多麼無聊的開頭,如果在20英寸的顯示器面前看《地心引力》,恐怕熬不過開頭就會沉沉睡去。」
  • 《地心引力》現中國空間站救美國太空人情節
    《地心引力》現中國空間站救美國太空人情節   被詹姆斯·卡梅隆盛讚為「影史最佳太空片」的《地心引力》於昨日以2D、3D、IMAX 3D、中國巨幕全格式登陸內地院線。
  • 《地心引力》:「神舟」成主角救命稻草
    該片到底是否是傳說的「神作」,是否如《阿凡達》導演卡梅隆所評價的「影史最好的太空片」,網友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家普遍認為,片中太空景色壯美逼真,雖然只有兩位演員但劇情扣人心弦,而「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的出現也成為史上最牛的中國元素植入。
  • 《地心引力》被評劇情簡單特效豪華(圖)
    《地心引力》被評劇情簡單特效豪華(圖)   均為《地心引力》劇照  本報訊(記者 石月)被「阿凡達之父」卡梅隆加持為「史上最好太空片」的電影《地心引力》IMAX3D版昨日在長沙萬達影城上映。
  • 《地心引力》熱映 3D太空景觀給力(圖)
    故事一條筋  90%都是一個演員在獨白  《地心引力》是一部科幻片,如果沒有看過很多關於該片的介紹,肯定會認為它一定是個科幻冒險大戲。但事實上,《地心引力》並非大家「以為」的那樣:沒有外星人、沒有超越常識的高科技、沒有雷射武器,更沒有複雜的劇情。
  • 《地心引力》導演:加入中國元素不是刻意的
    已經近半年沒有一部電影像《地心引力》這樣一票難求了。這部電影在美國上映時票房口碑皆佳,已經被默認是奧斯卡大熱門。大概因為這部電影不僅用尖端技術展現了神秘壯闊的太空美景,還讓人重溫了人類共同的主題:孤獨地在絕境裡重生。《地心引力》給了人一個機會看地球,這個人類一直試圖離開卻最終渴望回歸的「母親」。
  • 經典電影回顧《地心引力》一場孤獨的宇宙中逃生
    2013年阿方索·卡隆憑《地心引力》獲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等七項大獎。《地心引力》海報這部分類為科幻和劇情為分類的的電影通過導演鏡頭的切換和磅礴的配樂相結合,體現太空的浩渺和宇宙的無垠,整個電影只有兩個正式演員,憑藉兩個人的精彩的演繹當人在巨大的空間體系了面對無依無靠的宇宙,人的求生欲望和對活著的渴望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 5年前拿下奧斯卡7項大獎,《地心引力》不愧最佳太空電影之一
    只有太空或異星球能勾起我強大的好奇心和驅動力。如果有朝一日太空旅遊的技術和費用平民化,我會毫不猶豫的前往。而坐在IMAX銀幕前觀看《地心引力》,已有幾乎完全置身於太空中的體驗,俯瞰地球的壯美,遙望繁星的深邃,感受到宇宙的浩渺甚至是那種莫名的恐懼。這種前所未有的融入感和代入感確實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
  • 評《地心引力》:瑰麗的太空場景,讓你身臨其境
    儘管故事情節略顯單一,但片中壯美的太空場景令人震撼,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一人挑大梁的表現可圈可點,加上導演阿方索·卡隆日前來華賣力宣傳,《地心引力》或將成為本年度票房口碑獎盃皆收的神作。  18分鐘長鏡頭驚豔開篇 內地版有刪減  作為一部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地心引力》全長只有90分鐘,相對於現在動輒兩個小時的大片來說,《地心引力》算是短小精悍,本該精打細算,但導演阿方索卻用了一個18分鐘的長鏡頭,奢侈地開始了全片。
  • 《地心引力》:故事簡單,視覺震撼,情感充沛
    《地心引力》的故事講得很感人,極其簡化的幾個人物,不露痕跡地通過男主與休斯敦中心的對話交待出他讓人沮喪的感情經歷和他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女主死氣佯活的修理著望遠鏡,以為她身體不適,其實在後面的情節裡,她說出了不為人知,讓任何普通人都能陷入絕望的過往……女兒的早逝,孤單得讓人發瘋的生活
  • 《地心引力》獨家影評:勇氣的產物
    編者按: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地心引力       在人類剛踏入太空的階段,不要說載人空間旅行,就算是動態很小的太空行走與簡單操作,都顯得困難重重且危機四伏。《地心引力》正是對這一現實階段的真實寫照。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跟《阿波羅13號》一樣,不能算是一部科學「幻想」片。
  • 科學家指《地心引力》違反科學常理(圖)
    晶報記者率先在臺北一睹為快,以親身體驗提醒廣大觀眾——不論是導演的拍攝手法、演員表演方式,還是觀眾的觀影感受,《地心引力》都可謂全新。只不過,這種超酷的新鮮感也絕非每個人都消受得了。走出影院那一刻,除了如釋重負外,還深感能夠腳踩在地球上呼吸空氣真好。下月該片將引進內地,老人、小朋友、患有眩暈症或身體不適的觀眾選擇看片前還請三思。
  • 《地心引力》:生命的引力
    看了電影《地心引力》,電影很短,一個半小時,情節很簡單,演員很簡單,畫面很簡單,但講述的是如何對待生命的故事,讓人思考。電影故事就是兩個太空人在太空作業,遇到太空碎片,空間站被損,他們想辦法去國際空間站,再通過中國的天宮回到地球的故事,倖存者只有女主角一人。
  • 電影《地心引力》觀後感以及影評!
    電影的名字叫做《地心引力》。 影片的開頭就是三個太空人在太空中修理哈勃望遠鏡然後遭到了由俄羅斯毀滅的衛星碎片的襲擊,最後只有一人存活下來成為了傳奇
  • 獨家評論《地心引力》:中國天宮一號拯救美國太空人
    好在影片的觀影效果極佳,全片人物幾乎都在失重狀態中,險情不斷,令觀者不禁屏息揪心。喬治-克魯尼飾演的角色非常幽默,部分臺詞也引起歡笑。影片結束後贏得熱烈的掌聲。有趣的是,根據鳳凰娛樂義大利特約翻譯的描述,義大利普通影院中的3D場並不多,很難得見到如電影節發放的這種比較高級的紅色3D眼鏡。
  • "地心引力"內地過審將上映 全球票房直逼兩億美元
    《地心引力》海報   時光網訊 由阿方索·卡隆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聯袂主演的太空科幻驚悚片《地心引力》,目前已經過審,並將在內地正式上映。網上有傳聞稱,《地心引力》內地上映時間為11月20日,記者就此向片方求證,華納公司表示目前檔期尚未確定。   《地心引力》被業內視為「太空版的《荒島餘生》」,電影全片幾乎完全由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兩位演員撐起。
  • 「天宮」植入《地心引力》 4DX版暈眩失重感強烈
    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獲肯定    華龍網11月19日16時27分訊(娛樂頻道記者 李嫋)被譽為「年度神片」的好萊塢科幻大作《地心引力》今日登陸內地院線。今日下午,記者在UME影城解放碑店觀看了該片,4DX版的《地心引力》讓不少觀眾表示身臨其境般地感受了一場太空災難。
  • 《地心引力》:偉大的美國電影
    《地心引力》算是兩者兼具的電影,在視效大片的表皮底下,是對人類永恆的孤獨感的關懷。這部災難電影實際上已經擺脫了類型片的束縛,它是對生命本身的讚頌。一位太空女英雄的誕生背後是不言自明的美國價值觀。《地心引力》算是兩者兼具的電影,在視效大片的表皮底下,是對人類永恆的孤獨感的關懷。這部災難電影實際上已經擺脫了類型片的束縛,它是對生命本身的讚頌。一位太空女英雄的誕生背後是不言自明的美國價值觀。阿方索·卡隆非常擅長塑造氣氛,《地心引力》就是他最特別的一部作品。
  • 《地心引力》觀後感
    《地心引力》用出色的電影手法,逼真的電影效果像我們展示了這種孤獨,讓你在欣賞電影之時,也因其中擇人而噬的孤獨涼透了脊背。電影的存在就是為了引起觀眾的共鳴,在這點上《地心引力》已經成功了,它勾起的那種孤獨,讓從未涉足太空的人們也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