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的觀念似乎正在逐漸淡化,甚至有些人對此發出了批評的聲音。
稱養兒防老是一種自私自利的想法,把養孩子當成了回報的工具。
他們覺得老了只要有錢就行,可以請保姆、請護工,不用看兒女的臉色,錢不多去敬老院也是不錯,至少有專人照顧。事實果真如此嗎?
住敬老院後身體潰爛長蛆
5月19日,趙女士去無極縣中心敬老院看望許久未見的大伯,之前因為疫情的關係,敬老院一直實行封閉管理。
4個月不見,趙女士看到大伯的一瞬間就淚如泉湧,不單純是因為太久沒見,而是老人的狀況讓她揪心不已。
而大伯怕趙女士難過,在翻身的時候一直咬緊牙關不讓自己叫出聲,看著滿頭大汗的大伯,趙女士即 心痛又生氣。
她強壓著心中的怒火找來了護工,問護工這是什麼回事,但護工支支吾吾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趙女士沒再跟護工浪費口舌,直接找敬老院的負責人要說法。
6月18日,當地終止了跟無極縣嘉德普惠養老服務中心的合作,並對負責照料老人的護工進行解聘,和此事有關的監督員也被免職。
老人一生無兒兒女
據了解,老人的全名叫趙全貴,一生無兒無女,全靠侄女養老。
數年前,老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侄女將他送到了無極縣中心敬老院,因為敬老院裡有專人看護。
但凡老人有個一兒半女,也不至於被送到敬老院,畢竟照顧老人對某些護工來說,只是份工作而已,做多做少都是一樣的工資,又不是在工廠記件。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雖然這個侄女對趙全貴老人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但總是比不上親生兒女貼心。
侄女也有自己的生活和負擔,對於一個伯父來說,她做的已經足夠了,她是一個好孩子。
但如果趙全貴老人是她的父親,她會更加上心。
但她也有難處,老人只是她的大伯,她就算想讓大伯住在家裡也不行,必須要考慮丈夫的感受,不是她一個人說了算。
但如果換成她的父親,侄女的丈夫也不會多說什麼,給父母養老是天經地義的,如果沒有父母生她養她,也不會有現在的家庭。
說了這麼多,就算是女子送父母去敬老院也沒有問題,但前提是條件合格的敬老院,像這種福利院性質的就沒必要了,一個月幾百塊錢連夥食都不夠,老人能享受什麼樣的生活?
寫在最後:養兒防老本身沒有錯,但是絕不能把養兒防老當成養孩子的目的、不能把養孩子當成投資,懷著這些目的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父母養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孩子的成長過程也讓父母體會到了快樂,誰都不欠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