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敬老院死後9年才被親人發現:我在世上太孤獨,死都無人知

2021-01-13 中年女同學自救指南

今天看了一個新聞,唏噓不已。

一個老伯,獨自在敬老院住,是被家人送去的敬老院。可是,他也並非孤寡老人,還有妻子。

他也記不清多久沒人去看他了,總之是被人遺忘在敬老院了。

終於,他妻子的侄女在多年後打算去看一看這位姑父,到了敬老院才發現,老人已經去世九年了。

人生之路,越走到末尾越窺見孤獨的無聲之殤。夫妻十年未見,老公於9年前去世,而家屬竟無人知曉。直到九年後,才發現人已經走了。

可是,她們最終並不是因為人走了未告知而感到憤怒,她們憤怒的是,人走了敬老院冒領了撫恤金。裡面的是是非非也無從而知,也不作妄論,但是作為家屬就算10年不能見面,但也不至於音訊全無,絲毫不去關心一個住在敬老院的老人,這總歸是讓人感到了涼意。

01

張愛玲曾在她的小說中寫過:一個人一生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著身體死了,第二次是葬禮,意味著在社會中死了,第三次是遺忘,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有的人雖然活著,但已經被人遺忘,意味著遺忘是孤獨的底色,這種滋味不好受,甚至生不如死。張愛玲生命的最後旅程,竟也是被自己的話預言到了,死後幾天才被人發現。1995年9月8日被發現,張愛玲自己的公寓裡被發現她冰涼的身體。警察是被鄰居的報警意識到有不測才破門而入的,卻發現這個老婦裹著一張紅色的毛毯孤獨地去世了。

她走得蒼涼而孤傲,帶著一絲幽怨離開了這個世界。只是令人心疼的是,因為很久才被發現,身體已經開始出現腐敗的跡象。

(看張愛玲的一生,張愛玲傳帶你走進一代奇女子的傳奇故事,另外還有林徽因和三毛傳,三本一共15.8)

每個人都會面對死亡,這是人生的結局,可是每個人也害怕被人遺忘,也是我們真正畏懼死亡的原因。這位老先生,去世9年才被親人想起,無論之前有過什麼糾結矛盾,對於生命最後的旅程,他都承擔著無人知曉的孤獨。

02

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旅行的機會,你買了票,就得硬著頭皮走完。

很多獨居的老人,就成了上面這句話最生動地解釋。「出門一把鎖,回來一盞燈」幾乎是他們生前的最真實的寫照。

孤獨的無力感,圍繞著他們,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出路,他們的孤獨與寂寞,同樣是漫無邊際的。死亡,反而成了解脫,成了救贖。

看過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叫做《我們倆》。講述的就是一個獨居老人和租客小姑娘的故事。

老人一輩子無兒無女 ,丈夫結婚第二年就去世了,只留下她一個人。但是她沒放棄對生活的熱愛,收養了一個女兒 ,視若己出。但是,整個劇情的走向中女兒就是那個隱形人,很少在她的晚年生活中出現,唯一出現女兒的孩子那次,都是來要房子的。

他們希望老太太把房子讓給女兒的孩子當婚房,這是他們來看老太太的唯一目的。老奶奶和租客小姑娘在相處的過程中,從矛盾到相互和解體諒,形成了一種默契的親情,那種是心照不宣的溫暖。直到養女的孩子快結婚的時候,他們狠心把老太太送回了老家,沒人在意她的生死。

最後租客小姑娘找到她的時候,已經不在這個世間了,回想起來的,是和老太太那些珍貴的相處片段,這大概是亂世裡的一點點真心吧。

03

很多人不知道,年邁的老人是如何生活、如何自處的。時間對他們來說,流逝只是一種機械的習慣。

或許,當我們忙碌在各種人聲鼎沸的場所時,他們卻扣著手指,度日如年。

能說出來的孤獨,便不是真正的孤獨,被人遺忘的孤獨,那肯定是無聲的啜泣。

在生命最後的旅程裡,也許每個人最終都會面對這段行程,那麼,不妨多一些換位思考,尤其是對給予我們養育之恩的父母和老人們多一點溫暖,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也能夠道出生活恆古綿長的情感。

弋舟說過,我在這世上太孤獨。以至於,連自己死了都沒人知道。

記住,不要讓這樣的孤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上演。寂寞本來就不是她們的歸宿。常回去看看父母或者把她們接來住住,孝敬老人是兒女應盡的義務。

人生本是一場修行,於己於人,請多一份善良。

相關焦點

  • 屍體發黑爬滿蛆蟲 人死敬老院8天無人知
    ,死了8天居然無人知曉。日前,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法院公開審理了死亡老人親人訴雲南老人之家敬老院不負責任的案件,這起案子雖然以老人的親人勝訴獲賠1·5萬元告終,但此案產生的影響卻難以消失。  屍體發黑爬滿蛆蟲  1998年9月25日下午,74歲的趙鳳書突然接到她哥哥所住雲南老人之家敬老院打來的電話,告知她哥哥趙振聲已於9月24日晚因肺心病去世,屍體已經轉移到殯儀館。
  • 老婦死亡四十年 42年無人知屍體腐爛已成骷髏
    老婦死亡四十年 42年無人知屍體腐爛已成骷髏時間:2015-03-12 12:25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婦死亡四十年 42年無人知屍體腐爛已成骷髏 老人逝世這麼多年為何無人發現?難道她沒有親人或鄰居嗎?一個人孤零零就這樣默默死去,想想都覺得可憐。
  • 老人暴死敬老院 家屬疑其被人打死焚化爐前報警
    據張慶雙回憶,在一個月前,家人曾到敬老院看過叔叔,當時老人眼淚汪汪的,家人看出老人心裡有話,可是不管怎麼問他都不說。「接到消息後,家人非常吃驚。叔叔也沒什麼大毛病,怎麼突然就死了。雖然大家心裡有疑問,但也沒多想,以為老人就是正常死亡的,趕緊給老人買喪葬用品,準備後事。
  • 湖南獨居老人離世多日無人知 屍體已高度腐爛(圖)
    ,一名老人孤獨地走在林蔭路上。6月19日,家住株洲天元區大嶺社區的李建設死在自家床上,被發現時屍體已高度腐爛。一星期後,相似的悲劇又在株洲石峰區上演:一六旬老人死在出租房內多日。連日的調查,記者發現,獨居老人之死,不僅與其孤僻的性格有關,還因為疏遠的親情和鄰裡。
  • ——記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敬老院院長李錦華
    杜 強 吳壽軍 胥善富當初,李錦華從部隊退伍到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小官莊鎮敬老院工作時,剛滿23歲,他先後擔任過會計、副院長、支部書記、院長,一幹就是30多個春秋。他把這裡當成人生的「第二戰場」,30多年來,他以真心換真情,耐心細緻地開展工作,把老人們當作親人,了解他們的需求,耐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
  •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你讀過多少孤獨的詩句?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你讀過多少孤獨的詩句?我是大夫覺成,喜歡中華傳統文化,歡迎關注我,閱讀更多精彩內容。01前言「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捻熄燈,無人共我書半生。」出自陌緒的《寄芸》,是作者讀完《浮生六記》後,有感於沈復痛失芸娘而作的歌詞。自古至今,描寫孤獨的詩句有很多,經典也不少。
  • 「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火遍網絡,感動無數人!
    8月18日,蕪湖鷹都花苑小區內,一對老夫妻雙雙死亡多日後,才被聞到異味的鄰居發現。生前,這對老夫妻養育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有著體面而有尊嚴的職業:老爺子是重點中學的老師,患有老年痴呆症;老太太是小學教師,身體不太好。
  • 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他們會團聚嗎?
    人都是害怕孤獨的,而死亡就是最恐怖的一種孤獨。幾乎所有的人都想知道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人死後會在陰間團聚嗎?人類對於自己親人的依賴是與生俱來的,都想能夠在死後依舊和親人在一起,但對於人死後的世界,更多的是一種信仰,如果你相信人死後依舊擁有自己的意識,那很有可能在死後會遇到自己的親人。
  • 老人敬老院內死亡眼眶滿是蛆蟲 生前疑遭虐待
    記者 劉曉波  80歲老人彭蓮秀孤獨離去,在她住了4年多的湘鄉市壺天鎮敬老院的一間陋室裡。  7月6日早晨,親屬趕到敬老院時,「她已辭世多日」。但當地有關負責人說,經派出所調查,彭蓮秀老人屬正常死亡。
  • 友人透過窗戶看到死鳥 才發現獨居老人已去世
    ■「失蹤」5天后,民警發現老人在床上「永遠睡了過去」■老人的妹妹說,他身體不太好,有高血壓,之前中過一次風湘潭在線10月25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廖豔霞 )「沒想到他就這麼走了,這麼多天才被發現,真心酸啊!」
  • 新春走基層:長沙縣果園鎮敬老院內老人歡喜過猴年
    人民網長沙2月12日電 (記者 林洛頫) 「過年食堂每頓都給我們加了菜,現在和大家一起生活在這裡,感覺比什麼地方都強。」大年初四,走進長沙縣果園鎮敬老院內,圍著桌子吃中飯的老人們高興地對記者說道。 果園鎮敬老院經過2次擴建、改造,目前佔地23畝左右,有套間、標準間108套,能容納150餘位老人入住養老。
  • 「人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真的有鬼魂存在嗎」
    祭魂之詞——「昨天還在同桌飲,今朝陰陽兩相隔,魂牽夢繞斷肝腸,哀痛嗚呼送親人,夢裡千回憶故親,但盼亡人能有知,九泉路下寄思魂」。人生在世,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生離死別,可是大自然的生死法則,又有誰能抗拒得挽留得了?就是星球宇宙也有天崩地裂摧毀滅亡的一天。所以說:生老病死,無人可以躲逃倖免,每個人在喪失親人和死亡面前,只能是無可奈何。
  • 為什麼人死後還會託夢給親人?真有死後世界?科學家這樣解釋!
    文/行走天涯為什麼人死後還會託夢給親人?真有死後世界?科學家這樣解釋!每個人最終都會走向生命的終點,哪怕一個人剛剛出生的時候非常的年輕有活力。從古至,有那麼多偉大的人最終都已經成為了歷史,哪怕能改變一個時代的偉大科學家,例如愛因斯坦、牛頓,但是他們最終也離開了這個世界,因此人類是非常的畏懼死亡,甚至連談論都不願意談。可是不談論並不代表就能躲得過,為了幫助人類早點克服對死亡的恐懼,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研究人死之後,究竟會真的離開這個世界,還是會去往另外一個時空生活?
  • 親戚老人去世送多少禮金合適親人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如果說平時對父母的贍養主要是在自己家中進行,還不是太為外人所了解的話;那麼,父母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因為要公開諸於外,所以古人特別重視這死、葬的環節。隨著喪葬儀式的傳承,也就形成了嚴格的喪葬文化,各地習俗雖有不同,但喪葬儀式中的還是有很多共同的禁忌,違反則視為對逝者不敬,並可能會觸怒神靈。
  • 湖南湘潭八旬老人敬老院內死去 身上眼眶全是蛆蟲
    八旬老人敬老院內悲涼死去 隔壁老人:曾遭毆打  80歲老人彭蓮秀孤獨離去,在她住了4年多的湘鄉市壺天鎮敬老院的一間陋室裡。2009年2月,老伴過世後,家裡的房子倒了,彭蓮秀作為五保戶被送到壺天鎮敬老院。  7月6日清晨5時48分,朱運輝突然接到壺天鎮敬老院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你媽死了!」當天早晨,朱運輝與家人趕到敬老院,被眼前的情景嚇壞了。「她被人抱到床上,身上、眼眶裡全是蛆,眼珠都沒了。」朱運輝將養母遺體洗淨,放進冰棺。
  • 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科學解釋人死後的世界
    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時候,而有人認為死亡並不可怕,而孤獨是最可怕的,有的人一生也沒幾個朋友,於是就有人會問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小說,也是這篇小說,讓海明威一舉奪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古巴的老漁夫,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在85天的時候,他決定出海釣條大魚。結果,遇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的馬林魚。老人與這條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終於將它制服。然而在歸來的途中卻遇上了鯊魚。
  • 自從有了親人躺在那裡我才明白鬼不可怕
    我是聽著長輩老人講的鬼故事長大的。小時候很害怕走夜路或者是胡同,因為害怕我這個晚上不著家、出去玩兒的,「壞孩子」會被抓走死了就再也不能回陽間了。永遠見不到愛我的親人朋友,什麼都沒了。因為成年之後的三次親人相繼離世。連著三年每年走一個親人。我因為上學原因,就參加了一次。其它兩次父母瞞著我的。事情結束了才說。
  • 當代空巢青年的100種死法
    來源《中國空巢青年圖鑑》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陪我夜已深,無人與我把酒分。孤獨得像條狗,我和siri是好友。為了心中的夢想,或是想逃離家鄉的束縛,又或是到北上廣去上大學——房子和車對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可能性,而他們更加相似的共同點,是單身、宅甚至自暴自棄。
  • 紅螞蟻裝飾志願者走進敬老院,關愛老人溫暖社會
    原標題:紅螞蟻裝飾志願者走進敬老院,關愛老人溫暖社會自古以來中國人以「孝」為信仰,以「敬孝」為責任,正如中國古話「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9月29日,紅螞蟻裝飾黨支部志願者在國慶來臨之際走進平江街道老年公寓開展志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