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討論了從東到西的四叢山脈分布情況,具體見連結:
其實,還有從北到南的四橫山脈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山脈大體上是呈東西走向的,在地圖上看,就是橫向為主,所以稱為四橫山脈。這篇文章就主要討論這些橫向的山脈。
1,阿爾泰山脈。
這條山脈是我國西北部的邊境山脈,為西北重要屏障,呈西北向東南走向,斜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國和蒙古四個國家,綿延2000多公裡,在我國境內的是中段,南坡朝向我國的準格爾盆地,最高峰為北部的友誼峰,海拔4374米。我國新疆地區的土地大體上可以稱為三山夾兩盆,就是最北部的阿爾泰山、中部的天山和南部的崑崙山這三個大山之間夾了兩個國內最大的盆地,塔裡木盆地和準格爾盆地。著名的喀納斯風景區就在這裡,也是我國著名的避暑名山。
2,天山——陰山——燕山。這三個橫向山脈都基本上呈東西走向。最西邊是天山,中間是陰山,最東邊是燕山。
天山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地,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和烏斯別克斯坦四個國家,全長大約有2500公裡,分布在我國境內的有1700公裡,佔了主要部分,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在我國境內的天山佔地面積有57萬多平方公裡,一個山地面積比我國沿海最富裕的四省一市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和上海的面積總和還要大,也佔了新疆的三分之一,處在新疆中間的天山把新疆分為南疆和北疆,南疆主要是塔裡木盆地,北疆主要是準格爾盆地,天山最高峰為特木爾峰,海拔7443.8米。天山也是世界自然遺產和旅遊勝地。
陰山位於內蒙古的中部,全長大約1200公裡,最高峰為呼和巴什格,海拔為2364米,陰山是我國北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北坡是內蒙古高原,屬內陸水系,南坡落差1000多米後是河套平原,再南部就是黃土高原,陰山是遊牧區和農耕區的主要分水嶺,也是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分水嶺。古代就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可見,陰山是雙方的分界線。
燕山位於河北省北部以及北京市和天津市,是著名的戰略要地,自古就是北方少數民族進入華北平原的重要通道,總長大約420公裡,最高峰在北京市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燕山是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的分水嶺,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高原進入華北平原的必經之地,古代即築長城在此。
3,崑崙山——秦嶺。這兩個山脈從西到東橫貫在我國的中央,這一橫線山脈也可以稱為我國的中央山脈。
崑崙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橫貫於新疆和西藏之間,並向東延伸到四川和青海境內,全長大約2500公裡,平均海拔在5500公裡至6000公裡,總面積超過50萬平方公裡,是我國西部山系的主幹,有萬山之祖的美稱,最高峰是新疆阿克陶境內的公格爾峰,海拔為7649米。崑崙山也是我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是青藏高原與塔裡木盆地的交接處,在崑崙山海拔5600米以上是大冰川,冰川融水是我國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和塔裡木河的源頭。崑崙山在我國文化史上有顯赫的地位,古人稱之為龍脈之祖,許多流傳久遠的神話文學作品,如《封神演義》、《白蛇傳》、《西遊記》、《山海經》、《嫦娥奔月》等等,都與崑崙山有關。
秦嶺主要位於陝西省和甘肅省的南部,總長1600多公裡,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嶺是中國地理南北的分界山脈,是我國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的通過線所在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也是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是關中平原和漢中平原的界山,被稱為華夏文明的龍脈,著名的華山、終南山和太白山都在秦嶺。秦皇漢武都是在秦嶺之下開疆拓土,奠定了今天中華民族的基礎。
4,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大致是東西走向,但是一個弧形山脈,橫跨中國西藏、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全長2450公裡,平均海拔7000米以上,最高峰是位於我國境內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也是世界第一高峰,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界處,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也是青藏高原南部的邊界,是我國地理第一階梯的最南之處,和最北處的崑崙山圍成青藏高原。
這四條從東向西走向的山脈就是我國橫向的主要山脈,對我國歷史文化和人文宗教都有重大的意義,也是它們形成的重要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