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位於青藏高原的南部邊緣,是世界上最為高大雄偉的山脈,它西起南迦—帕爾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南迦巴瓦峰,長達2450公裡,南北縱向寬200—300公裡,有10座山峰超過8000米,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喜馬拉雅山脈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而成,目前仍在不斷上升之中,它像一道天塹一樣將印度次大陸和青藏高原斷割開,形成了差異極大的氣候環境。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進入青藏高原,在上升氣流的抬升過程中,暖溼氣流捐棄了大部分的水分,從而造成了印度一側巨大的降水量以及西藏地區的乾燥。喜馬拉雅山北側常年降雨量只有南側的1/10,形成了寒冷乾旱的高寒荒漠氣候。
受制於喜馬拉雅山的巨大高度,暖溼氣流難以輸送到青藏高原和我國西北內陸,人們只能望洋興嘆。20世紀90年代,當時的企業家牟其中就提出將喜馬拉雅山脈炸開50公裡,形成一個豁口,將印度洋的暖流引到西北,乾旱的西北地區就會變成魚米之鄉。這一想法影響了當時的不少人,馮小剛導演就借著電影《不見不散》將這個想法像說段子一樣告訴了觀眾,以至於筆者上高中的時候還出現過類似的地理題。那麼,把喜馬拉雅山脈炸個口子,我國西北地區真能變溼潤嗎?
我國西北地區是全球最乾旱的地區之一,而乾旱的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降水量少,二是蒸發量大,很巧的是,我國西北地區同時具備這兩個得之不易的「先天優勢」。
首先是降水量少,主要原因在於水汽根本輸送不到。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國西北地區距離四大洋都十分遙遠,南邊與印度洋隔著西藏高原,東邊與太平洋隔著黃土高原、蒙古高原以及河西走廊,西邊與大西洋隔著帕米爾高原以及歐洲大陸,北邊與北冰洋隔著天山山脈以及阿爾泰山脈,完美的避過了所有的水汽來源地,西北地區抱怨自身乾旱,殊不知水汽還未到達它的身邊,就已經用盡了全部力氣。
由於水汽不能到達,西北地區降水稀少,絕大部分降水量不足100多毫米,部分地區年降水不足50毫米,個別極端地區甚至就沒有降水,民國三年等不來一場雨,而有的西北地區一生都等不來一場雨。
其次,在可憐的降水量之下,西北地區卻是我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強的區域,潛在蒸發量差超過2000多毫米,即便是我國溼潤的江南地區,也不足以應付如此大的蒸發量,因此乾旱和缺水形成了西北地區的主要特徵。
那麼把喜馬拉雅山炸個口子,將水汽輸送到過來,我國西北地區能變得溼潤嗎?原則上來說,如果水汽夠豐沛的話,是可以的。
喜馬拉雅山脈本身就有南北貫通的五條山谷,人稱「五條溝」,它們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的山脊線遊走,由於接受了來自印度洋溼潤水汽的滋潤,所以滋養了不少的草原和農田。但是其大小不夠,不能用來當做參考。我們可以參照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用它帶來的水汽來評估讓我國西北地區變溼潤的可能。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全長500多公裡,最深處6009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這個大峽谷像一把利斧一樣劈開喜馬拉雅山,給印度洋暖溼氣流提供了一條路色通道,源源不斷的向北輸送水汽,使得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成為了一片魚米之鄉。
《中國科學》上高登義的文章指出,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輸送的水汽強度相當於長江南岸向北岸輸送的水汽,這條通道改變了青藏高原東南部的自然環境。但是即使是世界第一的大峽谷,也僅僅只能改變青藏高原局部區域的自然環境。由於水汽向北輸送途中衰減的速度特別快,經過崇山峻岭的層層脫水,400公裡的距離降水量就從4000多毫米降低到500毫米,更不用說到達西北地區了。
我們都知道,暖空氣在遇到高山爬升的過程中,隨著溫度的下降會凝結成水汽成雲致雨,會不斷的脫水。到達山頂的時候,水機含量降低,而溫度卻不斷增加,形成「焚風」。因此,在山脈的迎風坡一般會帶來大規模的降水,而在背風坡則形成乾熱的河谷,而帶來持續性降雨的雲層高度,僅為600—2000米。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拿太平洋到我國的水汽來說,從東南向西北的暖溼氣流,在路途中經過一層層山脈的阻擋,不斷脫水變得乾燥。我國華南地區降水量為1200毫米,而翻過南嶺降水量為1000毫米,翻過秦嶺以及太行山脈降水量僅為500—700毫米。水汽在運輸的過程中,損失巨大,況且東南暖溼氣流越過的山脈,遠遠不能和青藏高原相提並論。
如果把喜馬拉雅山脈炸個口子,從印度洋來的暖溼氣流想要達到西北乾旱地區,還要越過唐古拉山脈、巴顏喀拉山脈以及崑崙山脈,即便到了西北,也會在翻越山脈後脫水變幹,因此,局部的地理環境改變不能改變整個西北地區的氣候特徵。
就算能夠把喜馬拉雅山脈炸個口子,水汽能夠輸送到西北地區,但是這樣做真的值得嗎?真的這樣做的的話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多大的影響?
1.馬拉雅山脈大量的雪山積雪和冰川會快速融化,巨量融水導致西藏內河谷和峽谷的人類棲息地無法生存,大量降雨和洪水導致山體崩碎,出現更多的堰塞湖,農田無法耕種。
2.水汽繼續進入高海拔的羌塘高原,遇冷之後增加降雨和降雪,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崑崙山脈積雪和冰川也相繼因溫度升高而融化,常年的高原凍土解凍,青藏鐵路中斷,各種入藏道路完全中斷且十幾年內沒有維修重建的可能。
3.四川和青海山區降雨增加,地質災害不斷,水汽長途進入更縱深的地區,黃土高原降水增多,幾大水系水量幾何倍增加,因為土壤增加的降水導致更多的水土流失。
由此可見,把喜馬拉雅山脈炸個口子,把西北地區變溼潤的想法,帶來的災難遠遠大於改變環境後的收益,考慮到生態環境的脆弱性,這個想法既不可能實現,也不現實。
參考文獻:
•《雅魯藏布江水汽通道對降水的影響》,作者:高登義、王維
•《青藏高原人工水汽通道對西北地區夏季降水及環流的影響》,作者:陳紅、孫建華
•給」喜馬拉雅山炸個口子「真能行?,作者: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