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底斯山脈,誰才是青藏高原真正的「王」?

2020-11-22 青兒說翡翠

西藏的氣候與文明的分界線!

▲ 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冷布崗日。

看過《不見不散》的人都知道,葛優葛大爺在電影裡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炸開一道口子,把印度洋的暖風引進來

先不說炸開喜馬拉雅山脈可不可行,就算你炸開了,暖溼氣流還是進不來,因為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北部,還平行坐落著一條巨型山脈——岡底斯山脈。

岡底斯山脈……是誰?在哪裡?就算沒聽過這個名字,你也一定知道它的主峰——大名鼎鼎的神山岡仁波齊。岡底斯山脈,就是一位一直活在喜馬拉雅的「陰影」下、被岡仁波齊的大名耽誤了的高原巨人。

01 世界的中心

作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最不缺的就是山。岡底斯山脈,西側在薩色爾山脊相望於喀喇崑崙山脈,向東一路延伸至納木錯西南,與念青唐古拉山脈隔著一個拉薩

▲ 岡底斯山脈位置示意圖。

雖然沒有喜馬拉雅山脈出名,但岡底斯山脈其實是喜馬拉雅的老大哥。大約距今八千萬年的燕山運動晚期, 岡底斯山脈就褶皺、斷裂,成為了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而坐落在它南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在距今約一萬年左右時,才最終全部露出了海面。

岡底斯,是藏語象雄語的合成詞, 意思是雪山水神。雪與水,是文明之源,這一點在主峰岡仁波齊腳下尤為明顯。

▲ 岡仁波齊的向陽面冰雪較多,背陰處反而積雪較少,頗為奇特。

岡仁波齊北坡的獅泉河(森格藏布)是印度河的正源;南坡流出的象泉河(朗欽藏布)也是印度河河源;東坡流出的馬泉河(達卻藏布)是雅魯藏布江的源頭;南坡流出的孔雀河(馬甲藏布)則是恆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遊。河流在兩岸孕育出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古象雄文明、藏族文明、古印度河文明、恆河文明……

▲ 岡仁波齊山腳下的河流。

水孕育文明,河流,則是文明間的通路,在青藏高原地區,這些通路的便利性尤為突出,如果沒有它們,自印度、中亞而來的商隊和朝聖者進藏時,就不得不翻越一個個高聳的埡口。到達岡仁波齊後,向東沿雅魯藏布江則可抵達日喀則,進而前往拉薩。

▲ 岡仁波齊轉山的信徒。

岡底斯山脈的南麓,是一條連同藏地內外的的高速公路,而岡仁波齊,則是這條路上的十字路口,或許正因為此,藏傳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四大教派,都把岡仁波齊視為神山之首,世界的中心。

▲ 岡仁波齊。

02 青藏高原上的「秦嶺」

如果把岡底斯山脈比作中原的一條山脈的話,那非秦嶺莫屬。秦嶺和淮河,組成了中國地理南北的分界線,而岡底斯山脈和它東側的念青唐古拉山脈一起,把青藏高原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它們阻擋住了印度洋暖溼水汽北上的勢頭,將山脈南北塑造成兩個完全不同模樣的西藏。

▲ 在中原地區是秦嶺-淮河線,在青藏高原則是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線。

山脈南側,以雅魯藏布江為代表一條條大河,在喜馬拉雅山脈上開出了一道道口子,這是印度洋水汽湧入藏區的絕佳通道。在這些被水汽滋養的河谷沿線,生長著柑橘、檸檬、香蕉等似乎與酥油茶、犛牛肉等西藏美食「格格不入」的作物,茂密的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遍布其間——現在西藏的森林蓄積量居全國第一,幾乎全部是這片區域的功勞。

▲ 這裡也是西藏麼?這裡是西藏的林芝地區。

即便是遠離河谷的山脈以南地區,也能得到水汽的饋贈,這裡的氣候屬於高原溫帶,是西藏最為主要的農區,小麥、蘋果、梨、葡萄等多種作物都能在此茁壯生長。

岡底斯山脈與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山脊,是西藏高原溫帶與高原寒帶的分界線。山脈以北,是廣袤的藏北高原,這裡寒冷乾燥,喜溼潤的喬木已經無法生長,取而代之的是矮小的灌木和高山草甸,畜牧業成為了生活的支柱

▲ 岡底斯山以北,西藏阿里地區的高山草甸。

氣候的差異,塑造出不同樣貌的山體。水汽造就的活躍氣候與海洋性冰川,加劇了山體的風化,因此岡底斯山脈南側的地勢十分陡峭,相對高差達2000餘米,相對而言,乾旱的北坡則是緩坡,相對高差也只有1000餘米。

岡底斯山脈與念青唐古拉山脈一線,還是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與藏北內流水系的分水嶺。發育在南坡的水系,多發育成大河,最終匯入印度洋,而北坡的水系,除了東部的怒江上源外,都在縱橫交錯一番後,或消失於內陸,或匯聚成湖泊。

▲ 印度河的正源獅泉河。

作為地理分界線的岡底斯山脈,是我們讀懂西藏文明發展的鑰匙。

當我們以喜馬拉雅山為參照的時候,就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會選擇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區,去創造古老的象雄文明和後來的古格王朝,也無法看清拉薩在藏地的中心位置。

▲ 坐享地利的拉薩,是西藏的中心。

然而,當我們以岡底斯山脈為參照的時候,一切都變得那麼自然

古象雄的發源地,在岡仁波齊及山腳下的淡水湖——瑪旁雍措一帶,這裡既是交通樞紐,也是岡底斯山相對溫暖、溼潤的南麓,而非是我們印象中藏北無人區;同樣,古格王朝也選擇了山南水資源豐富的象泉河作為棲居之地。

▲ 象泉河畔,古格王國都城遺址。

至於坐落於岡底斯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的拉薩,既能享受到水汽的滋潤,又能輕鬆連通藏區南北,是西藏得天獨厚的的戰略佳地!

03 誰才是真正的「王」?

世人皆知岡仁波齊,卻鮮有人聽說冷布崗日,要知道,它才是岡底斯山脈的最高峰!

冷布崗日這個名字,是藏語「大臣雪山」的音譯,有大臣,就有國王。在冷布崗日的旁邊,還有一座呈金字塔形狀的的國王峰普拉瓊喜,在藏人的傳說中,它是神山岡仁波齊的兄弟。

▲ 國王峰普拉瓊喜及它下方的冰川融雪。

如果你不知道冷布崗日是岡底斯山脈的最高峰,你的視線一定會被這位國王英俊的山體所吸引,因為大臣雪山和一系列王子、王后、公主峰們一起,簇擁著中間的國王

▲ 眾星捧月的國王峰。

明明是山脈的最高峰,怎麼就這麼憋屈呢?

冷布崗日雖然與岡仁波齊一樣身處岡底斯山脈的南側,但它南面的喜馬拉雅山脈沒有缺口,所以這裡的水汽相對匱乏,冰川很不活躍,因此,相比起三條大河源頭的岡仁波齊,冷布崗日山腳下只有幾條最終注入雅魯藏布江的小河。沒有了河谷的便利和水汽的滋潤,多年來此處一直人跡罕至,冷布崗日就如同深藏深閨中的少女,鮮被世人窺得真容。

▲ 冷布崗日的冰塔林奇觀,只有在降水量不大、冰川不活躍的地方,才會出現冰塔林。圖中每座冰塔林都有2-3米高。

雖然人們已經了解到冷布崗日是岡底斯山脈的最高峰,但仍然沒有為它「正名」——山脈的主峰還是比它矮400多米的岡仁波齊。這倒不是說我們偏袒後者,而是山脈的主峰,通常是較早發現、認知、探,並被賦予較多文化內涵的,海拔突出、相對落差較大、具有地標意義的山峰,岡仁波齊顯然比冷布崗日更能勝任這個Title。

▲ 惡劣的自然條件是冷布崗日鮮為人知的原因之一,山腳處海拔也達到了5500-5600米,狂風大雪是家常便飯。

如今,當一張張冷布崗日的照片進入世人的眼帘時,我們才發現,默默無聞的冷布崗日竟然如此之美。這不正如名不見經傳的岡底斯山脈,誰又知道,它才是站在喜馬拉雅山脈背後的,真正塑造了西藏文明格局的「王」。

▲ 換一個角度,冷布崗日才能彰顯出它的巍峨。

相關焦點

  • 隆升並非一次完成 青藏高原曾是它們的「老家」
    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研究員看來,青藏地區的生物演化歷程撐起了今天世界生物多樣性的主體。  先有岡底斯,後有喜馬拉雅  青藏高原隆升改變了亞洲宏觀地形和自然環境格局。丁林說,對青藏高原的綜合研究,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是何時達到現今高度的?  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是喜馬拉雅造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岡底斯山脈平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之北,著名的岡仁波齊便是它的主峰之一。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大致來說,季風區和非季風區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克拉山和岡底斯山」一線為界,此界線東南地區為季風區,而次界線西北地區為非季風區。總體上來看,我國的「季風區」和三大自然區(包括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劃分中的「東部季風區」是基本吻合的。
  • 研究利用植物化石揭示青藏高原中部4700萬年前存在亞熱帶森林
    這些化石類群的發現,表明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周邊地區植物多樣性的重要源頭之一。與同時期的植物群比較發現,青藏高原在中始新世與北半球其他地區具有相似的植物區系組成。其中,與美國綠河生物群的物種相似度最高,其次是德國麥瑟爾生物群,如兔耳果屬、臭椿屬、椿榆屬在三個植物群中同時出現,說明青藏高原與北半球的其他地區存在密切的區系交流。
  • 【熱門考區】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地理意義?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 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青藏高原 很多人都說一生必須去一次西藏 但沒幾個真正了解
  • 我國主峰高度排名前十的山脈是哪些?這些高峰分布有什麼特點
    我國地形是西高東低,形成三個階梯,第一階梯最高的就是著名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北部的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和祁連山脈,西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還有東部的橫斷山脈共同圍成,高高在上,第二階梯主要有三個高原,即雲貴高原、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很多人都說一生必須去一次西藏只為領悟孕育生命的真諦但沒幾個真正了解這神秘的地球第三極相繼浮出海面時間來到8000萬年前,印度板塊的漂移又一次引起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出現,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
  •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山脈,你知道幾個?
    世界十大名山名單由被稱為「雪的故鄉」的喜馬拉雅山脈領銜,其次還有「萬山之祖」崑崙山;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安第斯山;歐洲最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大自然的美景博物館落基山;內陸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岡底斯山脈等等。 1、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藏語意為"雪的故鄉"。
  • GRL:利用全巖Sr/Y和La/Yb比值定量估計青藏高原白堊紀至今的古高度變化
    青藏高原作為「世界屋脊」,是古高度研究最集中的地區。根據古生物化石的記錄,青藏高原的隆升主要發生在中新世,而穩定同位素的計算結果顯示青藏高原在始新世可能就已經隆升至4000米以上。對於青藏高原的隆升模型,目前也有多種觀點,包括整體同時隆升、由南向北階段/持續隆升以及差異隆升等。除此之外,關於印度-歐亞板塊碰撞前的「青藏高原」古高度研究,因受限於研究方法,目前仍處於空白狀態。
  • 「傑巴」舞動岡底斯山脈 幸福蕩漾神山聖湖
    央廣記者羅布次仁 攝  夏季的阿里高原芳草依依、牛羊壯肥。位於阿里地區獅泉河廣場內,一幕幕精彩絕倫文藝節目的登臺,陣陣掌聲經久不息。人們一邊欣賞各縣牧民演出隊帶來的精彩節目,一邊談論著自家生活的發展變化。改則縣物瑪鄉搶古村村民尼瑪介紹,2015年西藏牧區改革以及精準扶貧工作的推動下,搶古村村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以前草場很大、牲畜很多但收入很少,一年只有幾千塊錢。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曾經是海洋嗎?
    眾所周知,青藏高原不僅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它的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青藏高原由自南向北綿延不絕的一系列山脈構成。巍峨的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聳立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中間是喀喇崑崙山、唐古拉山,北面則是廣闊的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青藏高原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全世界海拔超過8000米的山峰共有14座,都位於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雄踞地球之巔,確實無愧於「世界屋脊」的稱號。
  • 青藏高原對印度形成的巨大壓力
    來源:天涯論壇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
  • 你對中國有名的主要山脈了解多少?
    岡底斯山脈藏語岡底斯山脈意為「眾山之主」。「岡底」在藏語和「斯」在印地語中都是「雪」的意思。主峰岡仁波齊藏語中意為「雪山寶貝」。岡底斯山脈橫貫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部,與喜馬拉雅山脈平行,其走向受噶爾藏布—雅魯藏布江斷裂的控制,呈西北-東南走向,屬褶皺山。岡底斯藏語意為眾山之主,東接念青唐古拉山脈,海拔約6000米、長1100千米。
  • 順著青藏線進藏看盡青藏高原世界級美景
    你知道崑崙山脈綿延千裡在青藏高原上像一條脊背一樣挺立在高原上嗎?那千年萬年億年的守候,永遠的承諾。 你知道唐古拉山脈橫臥青藏高原中部,蜿蜒千裡而守護藏地高原的群山和湖泊嗎?
  • 暢遊西藏·岡仁波齊,比珠穆朗瑪峰還神秘,神山之王!
    阿里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阿里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等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之為「萬山之祖」。同時,這裡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故又稱為「百川之源」。在改則革吉一帶,廣闊的藏北高原人煙稀少,但卻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黃羊、巖羊、藏野驢、藏羚羊、野兔時常可見,有時還能碰到黃羊、藏羚羊與車競賽的觀騰場面。面積:304683平方千米人口:10萬區號:0897必遊景點岡仁波齊: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稱。
  • 岡底斯山發現謎一樣化石,專家經過研究,竟不知道它是什麼生物的
    在地球上,很多山脈中都保存有古老的動植物化石,它們不僅是科學家們研究古生物的標本,也更是我們認識地球的絕佳方式。然而在無數古生物化石中,也有很多是科學家們無法解釋的,比如專家們在岡底斯山脈發現的一種奇怪化石,直到現在都不知道什麼動物。究竟是什麼樣的化石呢?
  • 東北地理所等在氣候變化影響青藏高原湖泊的遙感研究中取得進展
    作為全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是我國湖泊的第一大分布區,素有「亞洲水塔」之稱,其變化及其原因(氣候變化、冰川融化、凍土退化)一直是國際青藏高原研究學者關注的熱點。青藏高原湖泊變化不僅對生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影響區域歷史宗教文化(如聖湖的變化)。儘管已有一些學者報導了區域湖泊的面積變化特徵,但長時間序列的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湖泊影響的格局與過程尚不明確。
  • 青藏高原遠古奧秘 從地貌演化中找答案
    近日,在香山科學會議第Y4次學術討論會上,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張會平作「青藏高原構造地貌研究主題評述」時說。他打了一個很簡單的比方:地貌演化過程就像人的性格養成,內動力好比基因,而外動力則好比成長環境,二者相互作用,且都至關重要。
  •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珠穆朗瑪峰以及與之相鄰的青藏高原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