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
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青藏高原
很多人都說一生必須去一次西藏
但沒幾個真正了解
這神秘的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在緯度25°~30°之間
無論是北半球還是南半球
也不管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
除了浩瀚的海洋外
大多是荒漠分布的地方
地理學家們將緯度30°
附近的這一區域稱為:
「副熱帶荒漠」
但在中國的北緯30°
卻出現了一片神秘的綠洲:
森林廣布、河湖密集的湖南、湖北
浙江·嘉興烏鎮
(N 30°64′)
湖南·張家界
(N28°52′~ N 29°48′)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它是中國最大的高原、是亞洲內陸高原,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它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包括中國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它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地質運動。
關於青藏高原的成因,目前尚無定論,本文採用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
在遙遠的2.8億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屬於特提斯海(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2.4億年前,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的移動、擠壓使得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崑崙山和可可西裡地區出現了。
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崑崙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相繼浮出海面。
8000萬年前,印度板塊的漂移又一次引起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出現,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隆生為陸地。
至此,青藏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塊體最早由祁連地體、北崑崙-柴達木地體、南崑崙-巴顏喀拉地體、羌塘地體、岡底斯地體、喜馬拉雅地體等自北而南逐步拼合成的一個新生大陸塊體。
從研究青藏高原構造變形特徵與應用角度出發,將高原隆升劃分為四大構造運動階段,它們分別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運動、昆黃運動與共和運動,在此基礎上又將其細化為15個隆升幕。
青藏高原隆升在區域和全球尺度上的氣候環境效應
高原隆升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驅動與放大作用
經喜馬拉雅運動之後形成的青藏高原大統一新構造運動板塊,由於其隆升的總幅度更高,面積更大,其對環境氣候具有類似「馬太效應」或「蝴蝶效應」的非線性正反饋作用。
因此其對周邊乃至全球的氣候環境效應更為強烈,一些專家甚至稱其為全球氣候變化的驅動機與放大器。
22MaB.P.改變了東亞地面行星風系並出現季風效應;
8. 5Ma B.P. 東亞季風效應增強,乾旱化程度的加劇,黃土高原風塵堆積開始;
3. 6Ma B.P. 起,高原隆升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驅動與放大作用增強;
1. 2Ma B.P.以來,高原隆升對亞洲現代冬夏季風氣候效應逐級增強。
第四紀以來的青藏高原的隆升,使黃土高原發生了階段性抬升與構造變形,並引起多種黃土地質災害與水土侵蝕。
其中,黃土高原的抬升,導致侵蝕基準面下降,為重力侵蝕、溝谷溯源侵蝕和流水侵蝕提供了有利條件;
構造變形造成黃土產生構造裂隙、節理,增大黃土的侵蝕速率,促進黃土的坍塌和滑坡等侵蝕災害的發生;
地形突變帶、活動斷裂帶,地震活動帶等穩定性條件差的黃土分布區,是黃土侵蝕最劇烈的地區。
距今一萬年前,青藏高原的抬升速度加快,曾達到每年7cm。平均4000米的海拔,讓青藏高原傲視同緯度周邊地區,成為了「世界屋脊」,正是因為有了青藏高原的存在,北緯30°附近的中國才得以擺脫副熱帶荒漠的「命運」,並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綺麗景觀。
這一切,
還得從一種「操縱」著全球氣候的「風」說起——「季風」2
是的,就是中學地理課上令無數學渣腦殼疼的季風。
在夏季,南北緯30°附近地區,被乾熱的季風環流所控制,幾乎都形成了高溫少雨的荒漠。
但當這股風來到青藏高原附近時卻吃了個「閉門羹」,海拔高、面積大的青藏高原仿佛城牆般,攔截了它的去路。高原上巍峨屹立的群山,改變了大氣環流本來的運動軌跡使得大氣環流到這裡被分成兩支,繞過高原北分支,把乾熱的氣流,帶到新疆、甘肅、內蒙古一帶,形成了我國西北黃沙莽莽的蒼茫風光。
而原本應該接受乾熱西風乾擾的中國東南部,反而逃脫了成為荒漠的命運季風,氣流的這一改變也促成了中國自然區域「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國自然區劃有不同說法,
但大部分會將青藏高原分為一個自然區。
我國著名地理學家:黃秉維在1959年首次提出將中國劃分為三個自然區:西北乾旱區、東部季風區、青藏高原區。
為什麼將青藏高原單獨劃為一個區呢?
除了氣候,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形,青藏高原四面高山屹立,橫臥在高原南邊的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這裡有110多座山峰海拔超過7350米其中,更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巍峨於高原北面的有「萬山之祖」——崑崙山脈以及阿爾金山脈和祁連山脈。
▲崑崙山和塔裡木盆地1991
屹立於高原西側的是——冰川密布的喀喇崑崙山脈;
聳立於高原東部的是中國最長的南北走向的弧形山脈——橫斷山脈;
而高原的中部,則是高寒缺氧,植被稀疏的荒原。
巨大山脈和高原共同圍合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使得獨特的青藏高原成為世界的「第三極」。
青藏高原,它是如此特別。這裡無論是氣候、地形、景觀還是歷史、人文都與中國的其他區域有著天壤之別,即使是在全世界你都找不到第二片這樣的地方了。
這是一片貧瘠而又富饒的土地。這裡的大部分地區氣候惡劣,物資匱乏,所以即便面積佔到中國總面積的1/4,總人口卻不到中國總人口的1%。但青藏高原特別就特別在,雖然這裡氣候極為乾旱卻又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但這裡有大大小小1500多個湖泊總面積約為36500平方千米,佔到了全國的總面積的48.5%。
其中面積最大的是青海湖,它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每年盛夏,湖畔開滿油菜花,美不勝收,而西藏的三大聖湖瑪旁雍措、納木措、羊卓雍措美麗而神聖,藍得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