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 李曉明報導) 「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3月28日在北京國誼賓館主辦了「 青藏高原2014 地質年會」。以下為會議的亮點和建議。
凝聚了全國青藏高原研究隊伍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是全球地學瑰寶,對於固體地球科學的研究和資源開發具有極其重大意義。青藏高原主體部分在中國大陸,是地球母親給中國地學界的「厚愛」和「大餐」。中國地學家長期奮戰高原, 獲得大量資源和成果,取得基礎研究的長足進步…。但是, 青藏高原基礎研究的重大關鍵在哪裡?哪些是實質性、突破性的重大進展? 解決了哪些關鍵性的科學問題以及指導找礦的重大突破? 創造了那些理論? 發表多少「重拳」的文章?有幾個被世界公認的青藏大科學家? 在國際青藏舞臺上究竟有多少話語權?「中國人在做小文章,外國人在做大文章」的現狀, 還要維持多久?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為此,會前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出:「希望國內青藏高原同行能夠藉此機會,深入討論青藏高原的重大科學問題;將國內隊伍聯合起來,一個個攻克青藏高原的重大科學問題」
會議邀請了國內各家青藏高原研究掌門人,包括中科院地質所、青藏所、廣州所,南古所、南京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北京大學,地震局地質所、地球物理所和國土部有關單位,與會代表328人,來自全國各地22個單位。幾乎囊括了全國所有在青藏第一線工作的科研單位和院校,尤其可喜的是,除了許多對高原研究有建樹的專家學者,會議聚集了大批青年學者到會,許多人席地而坐,盛況空前。
梳理出未來10年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科學問題
會議一改過去 「羅馬式」會議的樣式,對青藏高原的重大科學問題進行了集思廣益的大梳理和大集結,開展論壇式的自由交流、交鋒和探討,為未來十年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研究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提供戰略思考和促進青藏高原重大舉措的實施,以適應社會資源和能源需求。
會議組織了3個主題發言和15個專題報告,要求代表本部門主講青藏高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戰略思考。開展了深入的自由發言和問題梳理,從特提斯洋的俯衝關閉、陸陸碰撞、高原的隆升、走滑作用和深部物質等諸多領域,初步凝聚和濃縮了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研究的12大關鍵問題。整理、補充和完善後,將作為「建議書」 提交有關科技領導部門。
組成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科學研究聯盟時機到來
許多與會者表示從來沒有開過這樣好的會議,對青藏高原研究的未來充滿希望,對中國科學家走上國際青藏舞臺的頂層有信心,對領導和科技管理懷著期待。並認為,集結國內有實力科學家和團隊,儘快形成「 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研究聯盟」,向關鍵問題進軍,向國際挑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近年,中科院出巨資實施「青藏高原卓越創新平臺專項計劃」,挺進「西特提斯」,開展阿爾卑斯和伊朗地震反射剖面計劃,引起會議強烈反響和轟動效應。金振民院士在會上一再強調「 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和「中科院地質所」 是中國地學界的兩艘「航母」;地科院的反映是, 但願我們這艘「航母」 不被擱淺。我們實驗室願意借本次會議的東風,促成全國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聯盟的成立;並建議「 聯盟」 與 「 HKT」 會議(國際最重要的青藏會議)接軌,組織AGU的青藏專題討論會,設計在中國召開國際青藏專門會議,最終使我國的青藏高原的大陸動力學研究走在世界前例。
啟動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重大科學問題研究計劃
青藏高原的大陸動力學問題,就是全球的地球科學前沿,更是中國地學工作者取得一流成果、走向世界地學前沿的最重要舞臺,其重要意義毋容置疑。我們希望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委、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大力支持「 青藏聯盟」、「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研究」以及國際交流,做好頂層設計,設立未來十年 「青藏」研究專項,彰顯中國地學「 重拳」 出擊,以「青藏」 為典例的上層科技管理改革的勇氣和魄力。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能夠召開 「青藏基礎研究與資源突破」 的系列研討會和會商會;制定開展境外合作交流的科學計劃,大力加強青藏高原境外地質-地球物理調查和以全球觀為引導的科學研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