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2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語音播報
中國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在重建古氣候變化和季風演化史上取得的重大成功,使得黃土/古土壤序列的古氣候意義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環境磁學作為重要的研究手段,成為反演黃土古氣候信息的有力武器。然而,如何正確解譯黃土磁學參數的環境意義以及磁性與環境信息的耦合關係是否一成不變都是該領域最基本和最難解決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特提斯研究中心博士生胡鵬翔及其導師劉青松研究員同其他合作者首次對同時期黃土高原中部和青藏高原東部川西黃土沉積進行了多領域交叉研究和對比研究,提出了影響黃土磁性環境因子的新證據。
稀土元素和粘土礦物的研究表明,不同於黃土高原黃土,川西黃土物源來自於青藏高原內部,物源的不同改變了背景磁性礦物的種類、含量和粒徑,但並不是整體磁學特徵的主導因素。相比之下,土壤水分平衡,即降水量、潛在蒸發量之間的動態平衡是影響黃土/古土壤磁學性質的主要因素。自土壤水分模型提出以來,該研究團隊首次將該模型應用到實際剖面的對比研究中,並結合實驗數據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釋。川西黃土相對於黃土高原黃土具有更高的年均降水量和更低的潛在蒸發量,因而土壤溼潤度更高,促進了亞鐵磁性礦物向赤鐵礦的轉化,使得川西黃土剖面呈現整體磁性較弱的特點(圖1)。此外,川西剖面在黃土層位還記錄了納米級次生磁性礦物的最初生長(圖2)。溼潤的成土環境,較高的有機質含量和鋁含量有助於川西黃土形成更細的超順磁磁性顆粒(圖3)。
該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地學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Hu et al. Soil moisture balance and magnetic enhancement in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Chinese Loess Plateau.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5, 120-132)。
圖1 川西和洛川黃土的土壤水分平橫模型。(a) 川西黃土在大部分月份降水量大於潛在蒸發,土壤溼潤度較高,年磁性增強指數低;(b) 洛川黃土在大部分月份降水量和蒸發量匹配,土壤溼潤度較低,年磁性增強指數高。
圖2 川西和洛川黃土剖面磁化率(非磁滯剩磁和飽和等溫剩磁和頻率磁化率的相關關係)。圖中紅色方框指示了川西黃土在頻率磁化率開始增加階段,磁化率和剩磁參數並不隨之增加的『平臺』。該平臺實際上記錄了川西黃土次生磁性礦物生成的初始階段,即:磁性顆粒粒徑分布改變而含量未大幅度增加的階段。
圖3 川西和洛川黃土超順磁顆粒的粒徑分布圖。圖中川西黃土超順磁顆粒分布較窄,且峰值對應粒徑較小。
中國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在重建古氣候變化和季風演化史上取得的重大成功,使得黃土/古土壤序列的古氣候意義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環境磁學作為重要的研究手段,成為反演黃土古氣候信息的有力武器。然而,如何正確解譯黃土磁學參數的環境意義以及磁性與環境信息的耦合關係是否一成不變都是該領域最基本和最難解決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特提斯研究中心博士生胡鵬翔及其導師劉青松研究員同其他合作者首次對同時期黃土高原中部和青藏高原東部川西黃土沉積進行了多領域交叉研究和對比研究,提出了影響黃土磁性環境因子的新證據。
稀土元素和粘土礦物的研究表明,不同於黃土高原黃土,川西黃土物源來自於青藏高原內部,物源的不同改變了背景磁性礦物的種類、含量和粒徑,但並不是整體磁學特徵的主導因素。相比之下,土壤水分平衡,即降水量、潛在蒸發量之間的動態平衡是影響黃土/古土壤磁學性質的主要因素。自土壤水分模型提出以來,該研究團隊首次將該模型應用到實際剖面的對比研究中,並結合實驗數據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釋。川西黃土相對於黃土高原黃土具有更高的年均降水量和更低的潛在蒸發量,因而土壤溼潤度更高,促進了亞鐵磁性礦物向赤鐵礦的轉化,使得川西黃土剖面呈現整體磁性較弱的特點(圖1)。此外,川西剖面在黃土層位還記錄了納米級次生磁性礦物的最初生長(圖2)。溼潤的成土環境,較高的有機質含量和鋁含量有助於川西黃土形成更細的超順磁磁性顆粒(圖3)。
該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地學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Hu et al. Soil moisture balance and magnetic enhancement in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Chinese Loess Plateau.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5, 120-132)。
圖1 川西和洛川黃土的土壤水分平橫模型。(a) 川西黃土在大部分月份降水量大於潛在蒸發,土壤溼潤度較高,年磁性增強指數低;(b) 洛川黃土在大部分月份降水量和蒸發量匹配,土壤溼潤度較低,年磁性增強指數高。
圖2 川西和洛川黃土剖面磁化率(非磁滯剩磁和飽和等溫剩磁和頻率磁化率的相關關係)。圖中紅色方框指示了川西黃土在頻率磁化率開始增加階段,磁化率和剩磁參數並不隨之增加的『平臺』。該平臺實際上記錄了川西黃土次生磁性礦物生成的初始階段,即:磁性顆粒粒徑分布改變而含量未大幅度增加的階段。
圖3 川西和洛川黃土超順磁顆粒的粒徑分布圖。圖中川西黃土超順磁顆粒分布較窄,且峰值對應粒徑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