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學指標庫)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武漢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陳漢新教授帶領的"特種超精微系統智能監測與可靠性分析"學科團隊新增ESI全球Top1%高被引論文6篇、全球Top 0.1% ESI熱點論文3篇,其中陳漢新教授新增4篇高被引論文和3篇熱點論文、肖波齊教授新增2篇高被引論文。
陳漢新,武漢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多個專業學會會員、國際會議分會主席和組委會成員,以及二十多個國際著名學術雜誌論文評審專家。長期從事機械系統故障診斷和壽命預測、大型結構設備高清晰度無損檢測、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和智能檢測、等領域研究。
截止目前,陳漢新教授團隊已有10篇ESI高被引論文和6篇ESI熱點論文。ESI高被引論文分別為工程學2篇、計算機科學2篇、材料學1篇,化學1篇,數學4;ESI熱點論文分別為工程學1篇,計算機科學2篇,數學3篇。團隊成員龍龔博副教授是其中2篇高被引論文的通訊作者,陳漢新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是其中1篇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的第一作者。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高被引論文是指按照同一年同一個ESI學科發表論文的被引頻次排名位於全球前1%的論文,數據每兩個月滾動更新一次。高被引論文數是衡量學校科研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從文獻角度反映了論文的影響力。
"特種超精微系統智能監測與可靠性分析"學科團隊是武漢工程大學第一屆學科帶頭人學術團隊,由近年來在相關學術領域頗為活躍的中青年學者組成。其中學科帶頭人陳漢新教授先後被評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省教育廳有關計劃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團隊成員肖波齊教授為省教育廳有關計劃人才學子,王彥偉教授為武漢工程大學"工大學子",7名成員有海外著名高校多年留學經歷。


團隊依託湖北省"化工裝備強化與本質安全"重點實驗室,在化工、核能、高鐵、5G通訊等行業中針對安全工程領域及高端先進位造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積極開展特種系統健康監控與高精度檢測;特種微系統材料製造及可靠性控制;微流動傳熱分析與微結構優化等學術方向研究,取得一系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團隊先後聯合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加拿大溫沙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國際著名大學,積極與世界著名科學家、院士合作,共同研發了5G手機陶瓷後蓋高端製造超精檢測技術、高速鐵路鋼軌在線健康評估系統、核廢料儲存罐安全智能監控與預測系統等,並與中石油、中鐵、中核等企業及5G手機研發機構合作開展應用研究,著力解決行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近年來,團隊成員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6項、湖北省科技廳重大專項項目1項。團隊成立2年以來,以武漢工程大學為第一單位,團隊成員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共發表SCI論文26篇,其中1區10篇,2區5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
陳漢新教授帶領的學科團隊始終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高度重視標誌性成果的研發和高水平學術論文的發表,多篇學術論文被ESI收錄是凸顯出團隊不斷凝鍊學科方向、匯聚學科人才、搭建學科平臺、產出學科成果的良好機制,為機電工程學院落實學校ESI學科提升計劃的作出了重要貢獻,充分體現出學院學科建設的顯著成效,提升了國內外同行對學校在石油化工機械與安全工程領域的重視度與關注度。
文章部分素材來自:武漢工程大學新聞網、武漢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