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在漢中西鄉的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工作人員發現了下面這個傢伙
▼
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面環山,由於近期氣候炎熱,白頭蝰蛇可能在尋找納涼之地時「誤闖入」人們活動的區域,目前,該蛇已被放歸自然。工作人員提示,大家遇到不明蛇類不要擅自捕捉,應及時報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白頭蝰,又名白頭蛇,毒性極強,被列為頻危物種,為蝰科白頭蝰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白缺蝰。白頭蝰蛇是中國27種毒蛇之一,分布於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湖北、甘肅等地,常見於丘陵及山區以及棲息於山區草地、麥田蘭草堆下、路邊、碎石地、稻田、甘蔗田邊及甘薯地旁的草叢中。
白頭蝰頭部白色,有淺褐斑紋。軀、尾背面紫褐色,有左右鑲細黑邊的朱紅色窄橫紋。
它屬於蝰科中的原始類群,只有單屬獨種,在研究管牙類毒蛇的起源與演化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它以極少的數量分布於我國中西部海拔1300米林區,棲息於巖石洞穴。白頭蝰單獨生活,夜行性,黃昏時分比較活躍,每年12月至翌年2月為冬眠期。
白頭蝰蛇是世界爬蟲界公認最令人頭疼的毒蛇之一,以絕食聞名,白頭蝰以小型齧齒動物或食蟲目動物為食,其中佔較大比例的種類是食蟲目的麝鼩。這種蛇非常耐餓,半年不吃不喝仍能保持強健的體魄。
白頭蝰是混合毒素的前管牙類毒蛇,被它咬中會導致血液凝固,產生局部疼痛、肌肉腫脹、頭昏眼花、吞咽困難、視力模糊、眼瞼下垂等症狀,咬傷後可引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急性DIC),使傷肢紅腫疼痛逐漸加重、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