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太空行走」的背後,竟有如此驚心動魄的故事,不需要過多的戲劇化改編,只需要如實記錄即可。
從2013年到2017年,俄羅斯陸續發行了好幾部根據前蘇聯期間航空航天的真實事件所改編的紀錄性質的電影,除了再現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人類第一次太空飛行的影片《太空搏擊》以及2018年初引進中國大陸的描述禮炮7號空間站對接與維修經過的《太空救援》之外,2018年4月中國大陸又引進了《天際行者》,講述人類首次進行太空行走的震撼經歷。這一系列影片的題材均來源於真實航天史,其中,《天際行者》片中的英雄太空人列昂諾夫已於2019年10月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5歲。
圖註:1965年3月18日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走出飛船「上升2號」,在宇宙中停留了24分鐘,成為人類歷史上在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圖自豆瓣
從《天際行者》的整體背景來看,前蘇聯航天事業的發展期正處於美蘇冷戰時期,雙方明裡暗裡較勁,這邊行走,那邊就登月。雖然事後看來多少有些拍腦袋趕進度的政治壓力導致整項工程安排不夠科學,但太空人們積極訓練,臨危不亂,冷靜沉著,最終完成了太空行走,並和地面指揮中心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安全返回地面,整個紀實性的過程極其真實,令人嘆服不已。
圖註:《天際行者》海報
圖自豆瓣
由於美國航天計劃的加速,前蘇聯也將太空行走的時間點提前到1965年。那年乘坐上升2號飛船執行任務的兩名英雄太空人分別是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和帕維爾·伊萬諾維奇·別利亞耶夫。其中主角列昂諾夫是一名飛行員,自幼就對星空與草原懷有深切的嚮往,飛行時也藝高人膽大,在一次座機故障時,他單槍匹馬成功迫降,被航天指揮官謝爾蓋·科羅廖夫看中而選入了太空人隊伍,並和搭檔別利亞耶夫共同訓練。在訓練期間的一次跳傘事故中,別利亞耶夫腳部骨折受傷,本來上頭決定給列昂諾夫換搭檔,但列昂諾夫暗地裡讓別利亞耶夫加強恢復訓練,自己堅決不答應換人,上頭只好作罷。和太空行走有關的訓練裡,有一項重要內容是從外太空返回氣密艙。氣密艙是一個直徑120釐米、比太空人身體略粗的圓柱體,兩端閘門可開閉,拴安全繩的太空人出去容易,但要回來時,則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腳朝裡進入氣密艙,再手動關上頭頂的外閘門,這樣裡頭的同事才能開啟內閘,讓內外氣壓平衡。在針對這個場景的模擬訓練中,兩名太空人搭乘客機爬升到高空,再關閉引擎跌落,以模擬出短短幾分鐘的失重過程。頗有創新思想的列昂諾夫認為應該修改入艙程序,讓頭部先進入,但富有經驗的總指揮科羅廖夫指出頭朝裡的話沒法回身關閘門,沒想到,正是這個問題,給真正行走的列昂諾夫帶來了大麻煩。3月18日,上升2號載人飛船發射。星箭分離,進入軌道,開啟氣密閘門,一切似乎都很順利。拴著安全繩的列昂諾夫從打開的閘門探出頭去,絕美的地球景色與整個遼闊的太空展現在眼前,他緩緩往外爬,最終鑽出了氣密艙,飄離飛船,一個人呆在外太空,成功地達到了艙外太空行走的目標。當時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特意打來電話現場祝賀,整個國家上下一片歡騰。一般來說,無論地面上如何縝密地訓練,太空中依然會遇到各種無法預料的突發情況。列昂諾夫發現身上的太空服莫名其妙膨脹了,這膨脹的太空服加上繩索纏繞,阻礙了他的進一步運動,甚至造成了短暫失聯。
圖注:《天際行者》劇照
圖自豆瓣
氧氣在迅速消耗,等到他拼盡全力氣喘籲籲地穩定住身體回到氣密艙口時,指揮中心已經在考慮要不要拋棄氣密艙而返航了。忙亂之中,列昂諾夫直接採用頭朝裡的方式鑽入氣密艙,不出所料地出現了訓練時遇到的問題,膨脹的太空服嚴重阻礙了他的行動力,他無法關上腳下的外閘門。緊急時刻,列昂諾夫果斷地將太空服放氣,從而勉強竭盡全力扭轉身體,關上了外閘門,這樣裡面的別利亞耶夫才能給氣密艙充氣,終於救回了瀕臨氧氣耗盡的列昂諾夫。太空行走的重要任務終於完成了,可上升2號的歸途卻挺遙遠,兩位太空人只能在艙裡等待飛船繼續繞地球飛行。不料等待中,災難又悄無聲息降臨。列昂諾夫忽然發現艙內氧氣濃度飆升,地面指揮中心分析可能是某處發生細微漏氣導致空氣調節系統做出反應注入氧氣。
眾所周知,高濃度的氧氣除了極易引起火災爆炸外,也會導致氧氣中毒,兩名太空人出現了眩暈、幻覺等症狀,雖然地面指揮中心迅速調出了飛船內部的空氣控制系統的接線圖,遠程指揮他們拆卸接線,但兩名太空人由於氧氣濃度過高,已經接近暈厥。危急關頭,鏡頭閃回到列昂諾夫幼年在草原和星空下的場景,回憶似乎給了他神秘的力量,他猛然驚醒,準確地拆掉了氧氣開關,又一次挽救了自己,挽救了飛船。由於這些種種突發故障,飛船的返回比起原定計劃來講,時間和地點上都出現了偏差,並且系統故障只能手動控制著陸。連準備變軌進入大氣層時也不順利,部分部件未能成功分離,所幸大氣摩擦幫了忙。返回艙與其他拋棄部件一起像火流星群一樣墜入大氣層,最後降落傘打開,返回艙降落在了白雪皚皚的茫茫林海。
圖註:兩位主角降落林海雪原
圖自豆瓣
本來照理回到地球上就安全了,可是他們發現,這降落的地點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完全沒有人煙,倘若沒有人來及時救援,他們很可能會在暴風雪中凍成冰塊。緊急關頭,他們一面靠體溫加熱信號發射器的電池來發出微弱的摩爾斯電碼求救信號,一面徒步來到空曠地帶發射信號彈。
圖注:《天際行者》劇照
圖自豆瓣
幸運的是,居住在庫頁島的一位無線電愛好者收到了這份微弱的求救信號,一家人在經過「是否要涉足國家機密」的思想鬥爭後,還是決定上報,由此地面指揮中心大體確定了太空人們的方位。直升機被派出搜索,無奈能見度極低,燃料耗盡只能打算返航,最後關頭,兩名快凍僵的太空人一起勉力扣下信號槍的扳機,直升機人員在反光鏡裡看見了這顆救命的信號彈,立馬報告。此刻,所有人的心終於落地,整個地面控制中心全部起立歡呼。
圖注:關鍵時刻主角發射信號彈自救成功
圖自豆瓣
這次劃時代的首次「太空行走」,讓人類在走向太空的徵途上跨出了重要一步,列昂諾夫也因此獲得了蘇聯英雄的稱號。從影片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他們的輝煌與成功,還看到了徵服太空過程中所出現的難以想像的困難,以及眾多英雄們為克服困難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冷戰時期的美蘇航空航天競賽雖然有部分急功近利的情形存在,但客觀上還是加速推動了整個航天技術的發展。而且,由於他們的領頭效應,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也在積極發展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與登月技術,整個人類世界正在走向外太空。縱然太空行走的第一人已離我們遠去,可未來一定會湧現更多的後來者。他們必將在先驅們的感召下,奮力走向燦爛的群星。
—— E N D ——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劉嘯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網際網路科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