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坎城訊 坎城常客是枝裕和又重回故地了,以新作《比海更深》入圍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展映的他,繼續在這片異域裡,向世界展現他電影裡的日常之美和生活哲學。5月18日晚,《比海更深》在坎城開啟首映,導演是枝裕和也攜主演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亮相現場。
映後電影深受好評,主創們在現場感受著觀眾洶湧而來長達5分鐘的掌聲,持久熱烈,導致害羞的是枝裕和只得不斷地鞠躬致謝。樹木希林印象最深的是,電影結束之後真的有觀眾激動地拉著她說:謝謝!可見影片確實打動了很多人。而第一次參加國際電影節的阿部寬也心情大好地表示:能帶著作品來,實在是太驕傲了。
是枝裕和的人生哲學:廢柴也有日常之光
現在的你,有沒有站在自己當初所想像的未來?當是枝裕和腦海中出現這句話時,他的新片《比海更深》中的主人公們便有了雛形——那些面對無奈現實,又無法放棄夢想的,活在矛盾中的成年人。這個形象最具象的延伸,便是影片中阿部寬飾演的「廢柴男」良多。
他無法實現做小說家的夢想,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看起來是在偵探事務所工作,其實就是去跟蹤偷情的已婚男子搜集證據,但他卻嘴硬得很,用為自己的小說作品積累素材這一理由來打發別人,麻痺自己。除此之外,他還是個濫賭鬼,妻子為此與他離婚,連兒子的贍養費他也付不出來。
連阿部寬自己都說,「第一次演繹這樣一個廢柴式的角色,感覺他什麼都做不好又靠不住」,那些「廢柴男」軟弱和小氣的毛病更是經由是枝裕和的鏡頭,變成讓人又可愛又可氣的詼諧日常。是枝裕和將鏡頭之光對準了這樣一個傳統價值體系裡的無用男,但卻不帶批判和指責,而是以母親及家庭的愛與庇護,讓失敗者也收穫平凡感動的日常。
乍看《比海更深》,很容易令人想到是枝裕和的前作《步履不停》,重合度極高的演員陣容和一樣的對家庭的關注,使得《比海更深》從最初就有著重複自我的嫌疑,但是枝裕和的高明之處就在於,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便是以瑣碎的對話交織出一個小家庭,也能用會心的笑料和點滴茶飯的光輝,來讓自己的電影變得清新可口,又溫暖觸動。也讓跟電影裡主人公一樣,在此地徘徊無法面對自我局限的失敗者,能與平淡日常裡的自己達成和解。
高產重複生活之味?在小規模裡尋找盪氣迴腸
無論是《無人知曉》,《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奇蹟》,還是去年在坎城帶來清風般美好的《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已經拍攝過很多以家庭為主題的電影,《比海更深》雖然也是發生在一家人之間的故事,但影片的情感要更加隱晦。阿部寬飾演的「廢柴男」良多不僅與自己和解,也在與疏離的家人彼此親近,這一切有賴於一場暴風雨,也就是與影片片名呼應的《After the Storm》。颱風的到來,使良多不得不與前妻和兒子在母親家下榻,不過,是枝裕和當然沒有把尷尬變成一場鬧劇,而是讓找到平靜的一家人,開始進行一場場走心的對話。
是枝裕和的故事從來不會恢弘磅礴,對於熟悉他電影的觀眾來說,一年一部如此高產的是枝裕和似乎帶給大家的驚喜也越來越小,就連男主角阿部寬此次都是繼電影《步履不停》以及電視劇《回我的家》之後,與是枝裕和第三度合作。
但是枝的電影與他在電影中構建的世界高度吻合,都是在小格局裡尋找小規模的盪氣迴腸,他鏡頭下的故事和人物細膩、溫柔,由瑣碎構建生活的凝固之美。那種對「比海更深」的日常本身的敬畏,也讓是枝裕和仍然是日本當代拍攝「生活流」電影的一等一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