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樣品要求及製備 (一) - 常規樣品製備

2020-12-07 儀器信息網


這裡是TESCAN電鏡學堂第6期,將繼續為大家連載《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本書簡介請至文末查看)幫助廣大電鏡工作者深入了解電鏡相關技術的原理、結構以及最新發展狀況,將電鏡在材料研究中發揮出更加優秀的性能!


樣品製備對掃描電鏡觀察來說也至關重要,樣品如果製備不好可能會對觀察效果有重大影響。

通常希望觀察的樣品有儘可能好的導電性,否則會引起荷電現象,導致電鏡無法進行正常觀察;另外樣品還需要有較好的導熱性,否則轟擊點位置溫度升高,使得試樣中的低熔點組分揮發,形成輻照損傷,影響真實的形貌觀察。如果要進行EDS/WDS/EPMA定量檢測,還需要樣品表面儘可能平整。


第一節  常規樣品製備

樣品製備主要包括取樣、清洗、粘樣、鍍膜處理幾個步驟。


§1. 取樣

在進行掃描電鏡實驗時,在可能的條件下,試樣應該儘量小,試樣有代表性即可。特別在分析不導電試樣時,小試樣能改善導電性和導熱性能。另外,大試樣放入樣品室會有較多氣體放出,特別是多孔材料,不但影響真空度,還大幅度增加抽真空的時間,可能也會引入更多的汙染。因此對於多孔材料在放入電鏡前,可以在不損傷樣品的前提下,對樣品進行一定的熱處理,比如電吹風吹,紅外燈烘烤,或者放入烘箱低溫加熱一段時間,將其空隙的氣體排出,以減小進入電鏡後的抽真空時間。

對於薄膜截面來說最好能夠進行切割、鑲嵌、拋光等處理。在鑲嵌時最好能將試樣一分為二,將要觀察的膜面朝裡然後對粘,然後再進行鑲嵌、拋光處理。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在拋光過程中因為膜面和鑲嵌料之間的力學性能有一定的差異,而引起薄膜的脫落或者出現裂紋和縫隙,如圖4-1。對粘後的膜面兩面力學性能一樣,會改善此種情況。


 

圖4-1 單膜面力學性能不對稱引起的損傷

對於比較軟的樣品在制截面時,一般不要用剪刀直接剪斷,直接剪斷的截面經過了剪切的拉扯,質量較差。可以考慮用鋒利的刀片切斷,比如手術刀片等。或者在將試樣浸泡在液氮中進行冷凍脆斷。在冷凍脆斷前可以先切一個小缺口,這樣凍硬的樣品可以順著切口用較小的力就可發生斷裂。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用截面離子束拋光或者FIB拋光。

對於粉末樣品來說,取樣要少量,否則粉末堆疊在一起會影響導電性和穩定性。粉末樣品團聚嚴重的話,可以考慮將粉末混合在易揮發溶劑中(如純水、乙醇、正己烷、環己烷等),配成一定濃度的懸濁液,用超聲分散,然後取小滴滴在試樣座或者矽片、銅(鋁)導電膠帶上。此時不要使用碳導電膠帶,因為碳導電膠帶不夠緻密,會使得樣品嵌入在空隙中影響觀察。等待溶劑揮發乾燥後,粉體靠表面吸附力粘附在基底上,如圖4-2。

 

圖4-2 粉末超聲分散制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溶劑的選擇,溶劑不能對要觀察的試樣有影響,否則會改變試樣的初始形貌而使得圖像失真。如圖4-3,高分子球樣品在用水稀釋分散後仍為球形,而用無水乙醇分散後,形貌發生了變化。

 

圖4-3 水(左)和乙醇(右)稀釋分散對形貌的影響


§2. 清洗

試樣儘可能保證新鮮,避免沾染油汙。特別是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觸試樣,以免沾染油脂。清潔不僅僅是針對試樣的要求,同樣還包括了樣品臺。樣品臺要做到經常用無水乙醇進行清洗。


§3. 粘樣

試樣的粘貼應該儘量保持平穩、牢固,並儘可能減少接觸電阻,以增加導電性和導熱性。特別是對於底面不平整的試樣,最好用銀膠進行粘貼,讓銀膠填滿縫隙以保證平穩。如果要進行EBSD測試,最好也用銀膠。EBSD採集要經過70度的傾轉,重力力矩較大,而導電膠帶有一定的彈性,可能會因為重力緣故而逐步拉伸,導致樣品漂移。

此外,平時大多數試樣都是採用碳導電膠帶進行粘貼,不過如果要進行極限解析度的觀察,最好也用銀膠,以進一步增加導電性。

我們粘貼樣品的目的是使得樣品要觀察的表面要能和樣品臺底座之間具有導電通路,而不是僅僅認為表面導電就好。樣品表面導電性再好,如果沒有導電通路和樣品臺聯通的話,仍然會有荷電。特別是對於不規則樣品,更要注意粘貼時候的導電通路。如圖4-4,左邊與中間的表面並未和樣品臺導通,屬於不合理的粘貼,而右邊形成了通路,是合理的粘貼方式。

 

圖4-4 合理(右)與不合理(左、中)的粘貼


對於很多規則樣品,比如塊體或者薄片樣品,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粘貼方式。很多人認為試樣有一定的導電性,就將試樣直接粘在導電膠帶上,如圖4-5左。樣品表面和樣品臺之間依然會出現沒有通路的情況,有時即使樣品導電性好,可能也會因為有較大的接觸電阻使得圖像有微弱的荷電或者在大束流工作下有圖像漂移。而圖4-5右,則是開始將導電膠帶故意留一段長度,將多餘的長度反粘到試樣表面去。這樣使得不管樣品體內導電性如何,表面都能通過導電膠帶形成通路。而且即使樣品整個體內都有較好的導電性,連接到表面的導電膠帶相當於一個並聯電路,並聯電路的總電阻總是小於任何一個支路的電阻,所以無論試樣的導電性任何,都應習慣性的將一段導電膠帶連接到表面,以進一步減小接觸電阻,增強導電性。


 

圖4-5 將導電膠帶延伸到試樣表面的粘貼


對於粉末試樣的粘貼,也是要少量,避免粉末的堆疊影響導電性和導熱性。粉體可以取少量直接撒在試樣座的雙面碳導電膠上,用表面平的物體,例如玻璃板或導電膠帶的蠟紙面壓緊,然後用洗耳球吹去粘結不牢固的顆粒,如圖4-6左。如果粉末量很少,無法用棉籤或藥勺進行取樣,也可將碳導電膠帶直接去粘貼粉末,如圖4-6右。


圖4-6 粉末試樣的粘貼方法


§4. 鍍膜

對於導電性不好的試樣,我們通常可以選擇鍍膜處理。通常情況我們選擇鍍金Au膜,如果對解析度有較高的要求,可以選擇鍍鉑Pt、鉻Cr、銥Ir。如果要對樣品進行嚴格的EDS定量分析,則不能鍍金屬膜,因為金屬膜對X射線有較強的吸收,對定量有較大影響,此時可選用蒸鍍碳膜。

現在的鍍膜設備一般都能精確控制膜厚,通常鍍5nm的薄膜就足夠改善導電性,對於有些特殊結構的試樣,比如海綿或泡沫狀,表面不緻密,即使鍍較厚的導電層,也難以形成通路。所以我們鍍膜儘量控制在10nm以下,如果鍍10nm的導電膜仍沒有改善導電性,繼續增加鍍膜也沒有意義。一般鍍金的話在10萬倍左右就能看見金顆粒,鍍鉑的話可能需要放大到20萬倍才能看見鉑顆粒,而鍍鉻或者銥則需要放大到接近30萬倍。所以對於導電性不好的試樣來說,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鍍膜。鍍膜之後,由金屬膜代替試樣來發射二次電子,而一般鍍的金、鉑都有較高的二次電子激發率,在鍍膜之後還能增強信號強度和襯度,提升圖片質量。只要鍍膜不會掩蓋試樣的真實細節,完全可以進行鍍膜處理,而不用糾結於一定要不鍍膜進行觀察,除非有特別不能鍍膜的要求。當然,對於要求倍數特別高或者嚴格測量的一些觀察要求,則要謹慎鍍膜處理。畢竟在高倍數下,鍍膜會掩蓋一定的形貌,或者使測量產生偏差。如圖4-7,左邊是鍍金處理的PS球在SEM下的測量結果,右邊是TEM直接拍攝的結果,可以發現SEM的測量結果大約在195nm左右,而TEM的測量結果在185nm左右,這就是因為給PS球鍍了5nm金而引起直徑擴大了10nm左右。


 

圖4-7 PS球在SEM下鍍膜觀察和TEM直接觀察的對比


除了不導電樣品需要鍍膜,對於一些導熱性不佳的試樣,有時也需要鍍膜。電子束轟擊試樣時,很多能量轉變成熱能,使得轟擊點溫度升高,升高溫度表達式為

ΔT(K) = 4.8 × VI / kd

其中,V為加速電壓、I為束流、d為電子束直徑,k為試樣熱導率。對於導熱性差的試樣,k較低,ΔT有時能接近1000K,很容易對試樣造成損傷。比如有時候對高分子樣品進行觀察時,會發現樣品在不斷的變化,其實是樣品受到電子束轟擊造成了輻照損傷損傷,如圖4-8。而經過鍍膜後,可以提高熱導率,降低升溫程度,避免樣品受到電子束輻照損傷。


 

圖4-8 電子束輻照損傷



福利時間】

每期文章末尾小編都會留1個題目,大家可以在留言區回答問題,小編會在答對的朋友中選出點讚數最高的兩位送出本書的印刷版。

獎品公布】

上期獲獎的這位童鞋,請後臺私信小編郵寄地址,我們會在收到您的信息並核實後即刻寄出獎品。


【本期問題】如果要對樣品進行嚴格的EDS定量分析,可以鍍金屬膜嗎,為什麼?

(快關注「TESCAN公司」微信公眾號去留言區回答問題領取獎品吧→)





《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是由業內資深的技術專家李威老師(原上海交通大學掃描電鏡專家,現任TESCAN技術專家)、焦匯勝博士(英國伯明罕大學材料科學博士,現任TESCAN技術專家)、李香庭教授(電子探針領域專家,兼任全國微束分析標委會委員、上海電鏡學會理事)編著,並於2015年由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編者都是非常資深的電鏡工作者,在科研領域工作多年,李香庭教授在電子探針領域有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對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和波譜分析都有很深的造詣,本教材從實戰的角度出發編寫,希望能夠幫助到廣大電鏡工作者,特別是廣泛的TESCAN客戶。





這裡插播一條重要消息:


TESCAN服務熱線 400-821-5286

開通「應用」和「維修」兩條專線啦!

按照語音提示呼入

幫你更快找到想要找的人




↓  往期課程,請關注「TESCAN公司」微信公眾號查看: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一) - 電子與試樣的相互作用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二) - 像襯度形成原理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三) - 荷電效應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結構(一) - 電子光學系統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結構(二) - 探測器系統



相關焦點

  • 掃描電鏡樣品製備方法
    1、掃描電鏡樣品的基本要求首先,導電性能好,樣品在電子束反覆掃描下表面電位不會升啊,避免電荷效應;其次,熱穩定性能好,電子束溫度較高,導熱性差的樣品在觀察時會漂移,圖像不穩定有些熱敏感材料會損傷,觀察部位起泡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結構(一) - 電子光學系統
    這裡是TESCAN電鏡學堂第四期,將繼續為大家連載《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本書簡介請至文末查看)掃描電子顯微鏡主要由電子光學系統、信號收集處理系統、真空系統、圖像處理顯示和記錄系統、樣品室樣品臺、電源系統和計算機控制系統等組成。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三) - 荷電效應
    這裡是TESCAN電鏡學堂第三期,將繼續為大家連載《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本書簡介請至文末查看),如圖2-40,樣品為高分子球,在掃描速度較慢時,試樣很容易損傷而變形,而快速掃描同時進行線積累的採集方式,試樣完好且圖像依然有很好的信噪比。
  • 工作距離的選擇,對電鏡拍攝會有什麼影響?
    >平時電鏡使用者都進行常規樣品的觀察,常規樣品不像解析度標準樣品那麼理想,樣品比較複雜,而且有時候關注點並不相同。本書編者都是非常資深的電鏡工作者,在科研領域工作多年,李香庭教授在電子探針領域有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對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和波譜分析都有很深的造詣,本教材從實戰的角度出發編寫,希望能夠幫助到廣大電鏡工作者,特別是廣泛的TESCAN客戶。
  • TEM透射電鏡的樣品製備方法
    TEM樣品常放置在直徑為3mm的200目樣品網上,在樣品網上常預先製作約20nm厚的支持膜。1. 納米顆粒都小於銅網的小孔,因此要先製備對電子束透明的支持膜。2. 將支持膜放在銅網上,再把粉末放在膜上,送入電鏡分析。3. 粉末或顆粒樣品製備的關鍵取決於能否使其均勻分散到支持膜上。4.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一)
    自本月起TESCAN電鏡學堂將為大家連載《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本書簡介請至文末查看),幫助廣大電鏡工作者深入了解電鏡相關技術的原理、結構以及最新發展狀況,將電鏡在材料研究中發揮出更加優秀的性能!
  • iCEM 2016特邀報告:透射電鏡低溫樣品製備技術
    第二屆電鏡網絡會議(iCEM 2016)特邀報告透射電鏡低溫樣品製備技術祝建 教授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報告摘要:  透射電鏡低溫樣品製備的目的除了與常規樣品製備一樣,既要符合電鏡觀察、分析的需要(樣品足夠薄,而又有足夠的強度,不被電子束破壞
  • 金屬所開展「透射電子顯微技術的應用及樣品製備操作」所級培訓
    金屬所開展「透射電子顯微技術的應用及樣品製備操作」所級培訓 2017-05-22 金屬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掃描電鏡制樣經驗分享---生物樣品
    掃描電鏡對於樣品具有一定的要求:樣品要儘可能乾燥,若樣品中含有水份,水分揮發會造成倉內真空度急劇下降,導致圖像漂移,有白色條紋,甚至會影響燈絲壽命;熱穩定性好,熱穩定性差的樣品往往在電子束的轟擊下分解,釋放氣體和其他物質,汙染電鏡;導電性好,導電性差的樣品會發生荷電效應,造成圖像畸變,亮點亮線,像散等;不含強磁性,強磁性的樣品觀察一般會出現嚴重的像散
  • 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及分類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作為光源對樣品進行照明。由於電子的波長大大小於可見光,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相對於光學顯微鏡大大提高,目前已經可以超過50皮米(1皮米等於千分之一納米)。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電子顯微鏡可分為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反射電子顯微鏡,連續切片電子顯微鏡等等。
  • 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和應用
    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和應用2.4.1 掃描電鏡的特點與光學顯微鏡及透射電鏡相比,掃描電鏡具有以下特點: (一) 能夠直接觀察樣品表面的結構,樣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80mm×50mm。
  •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特點及工作原理
    2.4.1 掃描電鏡的特點與光學顯微鏡及透射電鏡相比,掃描電鏡具有以下特點>: (一) 能夠直接觀察樣品表面的結構,樣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80mm×50mm。
  • 掃描電鏡制樣要求和方法
    ←掃描電鏡(SEM)是介於透射電鏡和光學顯微鏡之間的一種微觀形貌觀察手段,可直接利用樣品表面材料的物質性能進行微觀成像。掃描電鏡的基本部件有透鏡系統、電子槍、電子收集器、觀察和記錄影像的陰極射線管等。一、樣品的初步處理  1、取材  對掃描電鏡來說,樣品可以稍大些,面積可達8mm×8mm,厚度可達5mm。對於易捲曲的樣品如血管、胃腸道黏膜等,可固定在濾紙或卡片紙上,以充分暴露待觀察的組織表面。
  •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之基本知識篇
    檢測樣品在入射電子作用下產生的物理信號,然後經視頻放大作為顯像系統的調製信號。現在普遍使用的是電子檢測器,它由閃爍體,光導管和光電倍增器所組成。真空系統的作用是為保證電子光學系統正常工作,防止樣品汙染,一般情況下要求保持10-4~10-5Torr的真空度。
  •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和結構
    由於經過掃描線圈上的電流與顯象管相應偏轉線圈上的電流同步,因此,試樣表面任意點發射的信號與顯象管螢光屏上相應的亮點一一對應。也就是說,電子束打到試樣上一點時,在螢光屏上就有一亮點與之對應,其亮度與激發後的電子能量成正比。換言之,掃描電鏡是採用逐點成像的圖像分解法進行的。光點成像的順序是從左上方開始到右下方,直到最後一行右下方的像元掃描完畢就算完成一幀圖像。這種掃描方式叫做光柵掃描。
  • 電顯和光顯的區別及各自應用領域——WALINOVA顯微鏡丨永盛華遠
    電子顯微鏡因為採用電子束作為光源,其解析度可達到1-3nm之間,因此光學顯微鏡的組織觀察屬於微米級分析,電子顯微鏡的組織觀測屬於納米級分析。5、景深:一般光學顯微鏡的景深在2-3um之間,因此對樣品的表面光滑程度具有極高的要求,所以制樣過程相對比較複雜。掃描電鏡的精神則可高達幾個毫米,因此對樣品表面的光滑程度幾何沒有任何要求,樣品製備比較簡單,有些樣品幾何無需制樣。
  • 電子顯微鏡的類型與特點(一)
    一、透射式電子顯微鏡根據加速電壓的大小分為:一般(常規)TEM:100KV
  • 掃描電子顯微鏡入門
    在 10 KV 的加速電壓之下,電子的波長僅為0.12?,遠低於可見光的4000 - 7000?, 所以電子顯微鏡解析度自然比光學顯微鏡優越許多,但是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束直徑大多在50-100?掃描式顯微鏡有一重要特色是具有超大的景深(depth of field),約為光學顯微鏡的300倍,使得掃描式顯微鏡比光學顯微鏡更適合觀察表面起伏程度較大的樣品。 4.
  • 5大案例帶你學會掃描電鏡在失效分析中的應用
    國高材分析測試中心每年都會收到客戶要求簡單失效和材料特性的訂單,並根據檢測結果提供改善解決方案。 掃描電子顯微鏡,被廣泛應用於對各種材料的形貌、結構、界面狀況、損傷機制以及材料性能預測等方面,可以直接觀察材料內部原子的集結方式和真實的邊界,研究晶體缺陷等,從而分析得出失效原理。
  • 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顯微鏡的性能和特點比較分析
    電子顯微鏡(包括透射電鏡、掃描電鏡)和光學顯微鏡的性能和特點比較分析   1)成像原理和反差來源不同。電子顯微鏡的光源是電子束,TEM是透射成像,可以觀察樣品內部的形態和結構,是二維成像。而SEM是二次電子像,主要觀察樣品表面相貌的立體圖像(即三維圖像)。光學顯微鏡是用可見光作為光源,樣品是吸收成像,一般是彩色或黑色的二維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