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佳敏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用戶對屏幕的需求越來越多樣性,摺疊屏、曲面屏、大屏幕等柔性屏被越來越多的廠商注意到。諮詢公司 DSCC 的統計顯示,目前市場上已經發布的5G機型中83%的手機採用了OLED屏幕,柔性OLED屏幕和摺疊手機形態已經成為三星和華為等龍頭廠商的5G旗艦機型選擇。
據研究機構IHS預測數據顯示,柔性屏在顯示設備的產能份額佔比不斷提高,2018年全球柔性屏產能份額佔比將達27%,預計2022年佔比達到46%。2020年柔性屏的全球出貨量將增至7.92億元,營業收入增至413億美元。
目前,限制柔性屏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技術,觸控螢幕材料的「扛把子」ITO並不能用於可彎曲應用,為此眾廠商不得不尋求其替代品。
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專注於觸控顯示屏導電薄膜納米材料研發、生產及提供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寧波科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廷光電」)。公司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寧波,其主要產品為納米銀線導電薄膜,是將納米銀線墨水材料塗抹在塑膠或者玻璃基板上,然後利用鐳射光刻技術,刻畫製成具有納米級別銀線導電網絡圖案的透明的導電薄膜。
相比於傳統的ITO導電薄膜,納米銀線透明電膜在導電性、透光性、柔韌性、耐磨性等方面表現更優,更適用於大尺寸觸控螢幕和摺疊屏,可以滿足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車載設備,教育醫療及智能家居等產品的需要,前面提到的華為Mate X採用的就是納米銀線導電膜。
納米銀線有可能替代ITO成為OLED的核心技術。
2018年,TPK和Cambrios與京東方合作,供應65、75及86寸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納米銀觸控解決方案,大尺寸觸屏的成功案例使得納米銀一時間獲得眾多肯定和支持。TPK負責人表示,TPK掌握了納米銀觸控技術83%專利,在行業裡具有較強的納米銀的專利技術壟斷地位。除了TPK,國內還有眾多廠商在進行納米銀大尺寸屏幕的研發,諾菲納米、華科創智、合肥微晶等公司,且都已經獲得不同程度的融資,「科廷光電」要想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並不容易。
光學霧度劣化是納米銀線的主要難題,高霧度會影響高解析度顯示器的顯示效果。科廷光電稱其生產的納米銀線透明導電薄膜KT-10Ω-SC的霧度低於3.0%,透光率達85.7%,這在行業內也是不錯的標準。
據公開信息顯示,科廷光電於2014年完成實驗室建設,2016年完成了第一次量產。目前,科廷光電已取得10項智慧財產權成果,包括薄膜結構設計、生產工藝、觸控螢幕結構設計、加工工藝完備等自主智慧財產權。值得注意的是,Cambrios和美國C3Nano曾就納米銀線的專利展開大戰,可見納米銀領域智慧財產權的競爭異常激烈。
團隊方面,公司總經理王海量1995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1995年至1997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高分子及有機固體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在創立科廷光電之前,一直在美國從事光電活性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及薄膜應用研發,擁有13項美國授權專利。
融資方面,天眼查工商信息顯示,「科廷光電」曾於2015年12月獲得由力合清源領投的天使輪融資。
天眼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