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們平常所看到閃爍生輝的鑽石,都是由一顆不起眼鑽坯經過仔細的設計、劈、鋸、車、磨五道工序製作而成,雖然並不是每一顆鑽石從原坯到成品都必須經過設計、劈、鋸、車、磨五道工序,但無論任何磨工和琢型的鑽石,設計和磨鑽這兩道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因而直接影響鑽石的價值。今天小編就具體和大家分享鑽石加工工藝流程,喜歡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工藝流程一、鑽石的原石分選
根據鑽石原石的大小、顏色、淨度、晶形四個方面進行分選。從設計的角度觀察原石,主要考慮晶形和淨度兩個方面的因素。①淨度:如果說晶形主要影響出成率的話,淨度則直接影響到成品鑽石的價值。從設計的角度看原石,應先搞清內含物的種類、大小、數目、位置、對比度;其次確認通過加工可以去掉的瑕疵最後對於去不掉或去不乾淨的瑕疵要儘可能把它們安置在不顯眼、不反射的位置。②晶形:習慣上把原石的晶型分為六類,即規則晶形(Stones)、變形晶形(Shapes)、劈理晶形(Cleavages)、雙晶(Macles)、薄片(Flats)、 和六面體形(Cubes)。客觀地說,這幾類晶形之間的區分並沒有嚴整劃一的尺度,在一定程度上要憑經驗來判斷。
工藝流程二、鑽石的琢磨設計
(有關鑽石設計小編已經前面幾期中已經分享,不作累贅,可以查閱往期《鑽石原石到成品如何設計?鑽石切面設計4個通用原則》)
工藝流程三、鑽石的劈鑽
劈鑽起源於幾個世紀之前的印度,是一門古老的鑽石加工工藝。到現在只是在對付晶形極不規則、解理上有嚴重瑕疵的原石或者接觸雙晶的時候才用到它。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原石——3106ct的庫利南鑽石和後來726ct的瓊克鑽石的加工,都是先行靠劈鑽工藝進行磨製的。此項工序要求劈鑽師對鑽石的特性,尤其對諸多異常情況要準確判斷並謹慎。
工藝流程四、鋸鑽
17世紀,鋸鑽被運用到實際之中。那時的鋸鑽的工具是一根繃緊拉直的細鐵絲,抹上鑽石微粉,與現在掏空用的木工鋼絲鋸相似。410ct的「攝政王」鑽石,前後花了一年時間才鋸開。由此可知這道工序的勞動效率非常低。目前鋸鑽的方法主要是機械鋸鑽,最近興起的還有雷射切割。現代的機械鋸鑽機一般是十臺一組,安裝在鑄鐵機架或實心水泥基座上。通常一個工人可以照看20鋸鑽機。鑽石設計標好鋸切線之後,便可送到鋸鑽工序進行粘鑽、裝機、開孔、鋸切、清洗、質檢等程序。
工藝流程五、車鑽工藝
車鑽的針對的是鑽石腰稜,目的是賦予它以未來成品鑽琢型的優美曲線(圓形、雙弧形、彎弓形等)。階梯型的磨工腰稜也是直線,打磨它們的時候用不著車鑽這道工序。
工藝流程六、磨鑽工藝
鑽石根據其硬度的各向異性,同一顆鑽石不同的晶面硬度會有差異,其相對硬度之比約為1:1.414:2.308。同一個晶面不同的方向上的硬度也會有差異。所以設計師在選擇臺面時,也應該參照這個比率,在同質等大的前提下,設計成四向紋是上策,兩向紋是中策,三向紋是下策。當然,鑽石相對硬度的大小,還有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結構現象(雙晶縫、生長線等)、應力狀態、內含物乃至螢光顏色等,這些都需要技師綜合考慮。
磨鑽是佔據鑽石加工工藝整個流程工作量50%~60%的一道主要工序。西方國家傳統的做法是分兩步走。
第一步:「磨十字」(Cross),即磨臺面、底四面、冠四面。
第二步:「添光加彩」(Brilliantering),即磨底八、底腰小面、冠八、冠腰小面、星小面。
遇到這種情況的話,磨底和磨冠是交替進行的。也有先磨底在磨冠的,或者反過來。前者一般適合用於小鑽,後者一般小型鑽石廠大都採取這種做法。最細緻的做法可以分成八大工序:臺面—>底四—>冠四—>第八—>冠八—>底腰小面—>星小面。具體怎麼做,依習慣而定。但是專業分工、流水作業無疑是發展趨勢。生產規模則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工藝流程七、清洗和檢驗分級
鑽石磨成之後的清洗是成品分級前最後一道工序。將1000ml濃硫酸摻100g硝酸鉀配成溶液,注入盛有適量鑽石的瓷盤或燒杯,煮沸幾分鐘,冷卻後用蒸餾水或開水衝洗幾遍濾幹,然後送檢並分級。
以上七個流程就是鑽石原石到成品的一個具體流程,複雜和繁瑣的流程,也證明了鑽石光輝來之不易,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到此,喜歡的朋友可以加個關,給個贊,下一次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