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藍點:不同角度看到的地球

2021-02-23 騰訊太空

Credit:NASA


自28年前,旅行者一號拍攝了「暗淡藍點」,探測器們從遙遠的地方回望地球並拍攝照片,這已經成為NASA的一項傳統。


上面這張地球照於2017年12月10日,由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拍攝,最近傳回地球,當時克卜勒空間望遠鏡距離我們約為1.5億公裡(9400萬英裡)。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地球反射光非常明亮,以至於曝光成一條亮線,還掩蓋了地球附近的月球。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已經運行9年多了,目前其任務處於擴展階段,在其數據中,已經發現超過2500顆系外行星,也有恆星,超新星,以及其他天體物理現象的新發現。


我們來看一組從外太空拍攝到的地球。


月球探測器拍第一次拍攝到的地球和月球。

Credit:NASA

阿波羅8號拍攝的地出。

Credit:NASA


1972年12月7日,阿波羅17號太空人拍攝的地球,這是太空人首次在太空拍攝到了南極冰蓋,非洲的海岸線也清晰可見。

Credit:NASA


旅行者1號第一次拍攝到的地球和月球

Credit:NASA


在月球軌道,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地球和火星。

Credit:NASA


1992年,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拍攝到的地球和月球,圖中月球的亮度其實沒有那麼亮,人為增加了亮度。

Credit:NASA


1994年,克萊芒蒂娜環月軌道探測器在月球北極拍攝到的地球。

Credit:NASA


2005年8月2日,信使號水星探測器飛掠地球時,拍攝的母星!

Credit:NASA


2013年1月31日,好奇號火星車拍攝的地球。

Credit:NASA


2013年7月19日,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到的地球。

Credit:NASA


為了紀念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拍攝的「暗淡藍點」,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拍攝了一張地月合影,當時距離我們約為6660萬公裡。

Credit:NASA


細心再看,你會看見一個小點。就是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就是我們。——卡爾·薩根《暗淡藍點》。

Credit:NASA

1990年2月14日拍攝由旅行者1號拍攝,由其拍攝的60張中篇合成了一張回望太陽系,當時距離我們約為60.6億公裡(37.5億英裡,40.5AU)。

Credit:NASA



最後這段視頻是太空人Randy Bresnik進行太空行走時,拍攝到的地球美景。從這個角度,也能證明地球不是平的,是圓的。

Credit:NASA


本文授權轉載自NASA愛好者,作者塵埃

「我們成功地(從外太空)拍到這張照片,細心再看,你會看見一個小點。再看看那個光點,它就在這裡。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一切。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所有的獵人與強盜、英雄與懦夫、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國王與農夫、年輕的情侶、母親與父親、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德高望重的教師、腐敗的政客、超級明星、最高領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聖人與罪犯,都住在這裡——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

……

我們的心情,我們的妄自尊大,我們在宇宙中擁有某種特權地位的錯覺,都受到這個蒼白光點的挑戰。在龐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們的行星是一個孤獨的斑點。由於我們的低微地位和廣闊無垠的空間,沒有任何暗示,從別的什麼地方會有救星來拯救我們脫離自己的處境。

有人說過,天文學令人感到自卑並能培養個性。除了這張從遠處拍攝我們這個微小世界的照片,大概沒有別的更好辦法可以揭示人類妄自尊大是何等愚蠢。對我來說,這強調說明我們有責任更友好地相處,並且要保護和珍惜這個淡藍色的光點——這是我們迄今所知的惟一家園。」

——卡爾·薩根博士

這是卡爾·薩根博士在1996年學位頒授典禮上談論「暗淡藍點」照片的一段話。雖然有點長,但編輯完本文以後,依然想送給大家。

晚安,每一位。

相關焦點

  • 暗淡藍點
    暗淡藍點是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距地球64億公裡之外拍攝的地球。
  • 地球到底有多大?64億公裡外地球是個暗淡藍點,如此比較一目了然
    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6371公裡的巨大星球。地球的赤道周長大約是4萬公裡。地球總面積大約是5.1億立方公裡。地球質量大約是6×10^21噸(這個數字是60萬億億噸)。看了這些關於地球大小的天文數字,朋友們是不是看了感覺一頭霧水呢?我們平常人對這些數字沒有多少概念?那麼我們就一些圖來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
  • 暗淡藍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你的焦慮不值一提
    不過,這都是想像出來的太空,那麼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宇宙是什麼樣,地球是我們目前唯一已知的適合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又是有哪些特別之處呢?卡爾· 薩根的《暗淡藍點》告訴我們答案。薩根作為世界一流的天文學家和科學活動家,其科普作品的「含金量」自不待言;而其作品所體現的透徹的哲理性、厚重的歷史感和異乎尋常的洞察力,更是科學文化史上的奇蹟。
  • 旅行者1號拍到的暗淡藍點,它是什麼?人類看後陷入深思!
    1977年的時候,旅行者被送上外太空,開啟漫長的太空之旅,直到2019年10月份,在這40多年的時間裡,旅行者1號傳回太多重要的信息,它飛到距離地球211億公裡外的系外系統。旅行者1號拍到的暗淡藍點,它是什麼?人類看後陷入深思!
  • 董卿:一切安好,我們都生活在暗淡藍點上
    我們只有一個這樣的暗淡藍點,這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也許你一句話說出來會毀了別人的一生,與家人和平相處就是同自己和平相處。
  • 趣知識;一粒沙中藏宇宙、黯淡藍點及「缸中之腦」悖論
    換句通俗的話說,無限無限大也無限小:你處於哪個層次,擁有那種能力,看到就是這一層次或你能力所及的世界。二,64億公裡外,旅行者回望地球,拍到了什麼?1990年,旅行者1號於距地球64億公裡處最後一次回望母星,拍攝下這張照片。
  • 「好奇號」第一次從火星看到地球,從宇宙不同的地方看地球
    在我們未離開地球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地球的樣子,哥倫布的環球之旅告訴我們地球是圓的,可是我們並不知道具體的樣子,直到43年前我們利用人造衛星得到了第一張地球的全景圖,我們才真正地了解了地球的模樣。隨後的歲月裡,我們從越來越多的角度看到了我們的地球。早先NASA公布了一張「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捕捉拍攝到的一張地球照片。照片中,地球只是火星夜空上一顆普通的亮星,月球在旁邊暗淡發光。
  • 旅行者一號在60億公裡外的星空傳回一張照片,科學家看到後沉默了
    138億年前,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爆炸發生,我們熟知的時間和空間在這場大爆炸中誕生,「宇宙大爆炸」是一切的開端,而地球只是浩瀚星海中的一顆普通行星,只是因為地球上誕生出生命,並且演化出了人類文明,才在我們的心中如此特殊。
  • 在距離地球1光年遠的地方,能看見去年地球上的自己嗎?
    在距離地球一光年的地方,地球上的人在一年前反射出的光剛剛抵達,所以就會觀測到一年前的地球人類。在地球上的白天或者有燈光的情況下,我們能看到包括人在內的物體,都是因為物體會反射光線,我們的眼睛接收到物體的反光後就能看到物體。物體會朝向四面八方反光,如果沒有阻擋,其中有一部分就會反射到太空中。
  • Pale Blue Dot | 黯淡藍點
    不明飛行 張亞東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號,遠在距離地球六十多億千米外的角落這張照片便是後世所傳的「黯淡藍點」(Pale Blue Dot)。在圖片中,地球如一粒閃光的微塵,漂浮在無涯深空,也被陽光照在鏡頭上產生的偽影光帶簇擁。實際上,地球在圖中的大小僅0.12像素,理論上已經無法被看到。
  • 暗淡藍點——懸浮在太陽光中的塵埃
    上世紀80年代初,卡爾·薩根產生了一個奇妙的想法:他想讓旅行者1號發揮餘熱,從遠處拍一張地球的照片。但當他把這個提案提交給旅行者號項目組的時候,卻吃了閉門羹。不少項目組成員都明確表示反對:「為什麼要從那麼遠的地方拍一張地球的照片?
  • 地球到底有多大?
    地球到底有多大?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張旅行者一號給我們留下的經典照片吧!這就是《暗淡藍點》。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裡的宇宙深處拍攝的地球。在這張照片中地球只有一個像素大小,它就像一粒發出淡藍色光芒的塵埃懸浮在太陽系中漆黑的背景當中。
  • 「好奇號」第一次從火星回望地球,從宇宙不同位置看地球!
    古希臘時代人類就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但一直1500多年後的麥哲倫環球航行才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而真正從太空看到地球則是二戰後探空火箭發展以後的事情了,比較諷刺的是利用的還是V-2飛彈裝了相機拍攝的!地球一角只能說大概看到了地平線的弧度,因為400千米軌道的國際空間站都看不到整個地球,因為地球直徑高達1.27萬千米,400千米的高度,除非魚眼鏡頭,否想要看完整地球是有難度的。
  • 除了地球,我們別無他所
    人類是在地球上繁衍進化而成的,我們的身體、生產、生活都已經適應了地球的環境。就像自然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宇宙中與地球一模一樣的星球幾乎是不存在的。人類在某些方面是很脆弱的,對自然環境改變的適應能力甚至不如蟑螂和老鼠等。所以如果真的要移居到另一顆星球上生存,人類很可能就需要進化成另一種生物。
  • 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月初的時候,我們曾經分享過一條新聞:美國的科學狂人休斯自製火箭飛上天,想要看看地球到底是不是圓的,結果因為故障而墜亡。實際上,休斯絕對不是第一個想要親眼看到完整的地球而墜亡的人。說到自製火箭上天,還要追溯到號稱「世界航天第一人」的萬戶。
  • 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扁平的,地球兩端的南北極夜空還能看到星星嗎?
    黃道光和銀河,左側就是銀盤面的角度,因為我們在銀盤上,所以看到的就是銀河系扁平投影角度,右側是太陽系的黃道面塵埃帶反射光,也就是太陽系行星公轉平面軌道,是不是非常直觀的就可以看到兩者的角度?接下來我們只要測量出地球自轉軸和黃道面的角度,即可計算出地球的自轉軸和銀河系銀道面的夾角,我們也就知道了,我們晚上能看到什麼天體了!
  • 地球有多渺小?旅行者號:我回頭望了一眼,那個暗淡藍點就是地球
    古人把地球看成這個宇宙的中心,認為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圍繞地球運動,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科學的發展,我們早就知道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雖然我們的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太陽系中一顆普普通通的平凡星球,但是它對於我們來說,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卻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的地球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