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一切安好,我們都生活在暗淡藍點上

2020-12-05 不吃禁果的果兒

「也許我們不會妄自尊大,但是卻也難免會偏激、狹隘、盲目,甚至極端……」。

這是董卿在昨晚,也就是「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在《為你讀詩》中說的。

她讀的篇目是卡爾·薩根的《暗淡藍點》,她說「我想把這段朗讀送給我的孩子」,還表示期望這樣的文字能激發他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從而擺脫無知。

昨天不知道從哪裡傳來的消息說董卿出事了,可在前一天晚上《為你讀詩》就已經公布「世界讀書日」的晚上十點會有董卿的朗讀上來。

因為董卿長時間沒有現身央視還有謠言說董卿已經離開央視,還對董卿的行蹤妄加猜測。

可據封面新聞記者聯繫到了董卿在被那個的一位主持人同行,與董卿是多年好友,一直跟董卿保持聯繫。

他透露「董卿之前在上海照顧母親,已於前幾天,從上海回到背景央視開始積極工作」,還透露定情一切安好。

所以董卿沒有離開央視,她一切安好。

她的負面言論不止於此,還有很多人因為她一面說著愛國,一面在美國生孩子讓孩子擁有美國國際。

對於這件事情董卿只是表示這只是個人的選擇。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既然董卿現在有條件為什麼不能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美國國際不妨礙愛國,因為人是會往回看的,她們從來不會忘記自己的根。

「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說得非常好,智者不會輕易相信網絡謠言,更不會用狹隘的眼光去看某一個人。

所以面對外界的質疑她沒有過多的做解釋,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這只是她自己的選擇。

這是董卿看世界的豁達,這一份豁達她是在書中找到的。

看書多的人往往眼界更加開闊,往往會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所以不論外界怎麼說她,她依然僅僅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所以她才說「也許我們不會妄自尊大,但是卻也難免會偏激、狹隘、盲目,甚至極端……我們要多麼努力才能克服這些人類的局限。希望我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廣闊的、更深厚的精神世界」。

我們有時是無知的,但書可以告訴我們如何思考,怎樣認識這個世界,讀的書越多,認識也就更加接近真理。

「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

我們只有一個這樣的暗淡藍點,這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都是一家人。

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也許你一句話說出來會毀了別人的一生,與家人和平相處就是同自己和平相處。

每個人,每個物種之間都存在一個平衡點,如果我們打破了這個平衡點,那麼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相關焦點

  • 暗淡藍點
    《暗淡藍點》也是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代表作之一,從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太空探索的成就和收益,我們為什麼要離開地球三部分進行闡釋。「暗淡藍點是卡爾薩根首創的詞語,它特指從遙遠的太空所看到的地球的樣子,一顆自己不能發光的行星,太空中的一個暗淡藍點。
  • 深處「謠言」的董卿朗讀獻給兒子的詩,一字一句一顰一笑間擊破!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當日晚上十點,董卿在《為你讀詩》的官方平臺,線上為大家朗讀了著名天文作家卡爾·薩根的《暗淡藍點》一直未露面的董卿,知性優雅的說了句:「大家好,歡迎來到為你讀詩,我是董卿。『暗淡藍點』是卡爾·薩根首創的詞語,特指從遙遠的太空所看到的地球的樣子,一顆自己不能發光的行星,太空中的暗淡藍點。」董卿講述道,「我們都生活在這個暗淡藍點上,那是擁有40億顆星辰的星系中的一顆微塵,而這個星系本身也不過是數量更大的千億個星系中的一個,這樣偉大的科學見解包含著深刻的倫理和精神的意蘊。」董卿說「特別想把這段朗讀獻給我的孩子」。
  • 64億公裡外地球是個暗淡藍點,如此比較一目了然
    從體積上看,地球有49個月球那麼大。在月球面前,地球就是一個龐大大物。就連美麗的土星環都可以並排上10個地球。10暗淡藍點1990年2月14日,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12年多的旅行者1號接到科學家的指令,回過頭來望了地球最後一眼,並且留下了一張經典的照片。
  • 暗淡藍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你的焦慮不值一提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來未停止,從1957年前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到我國載人航天事業蓬勃發展,我們都希望擺脫地球引力去更廣闊的宇宙中去看看,也希望在浩渺無邊的宇宙中遇見像我們一樣的智能生物,讓我們不再孤單。
  • 趣知識;一粒沙中藏宇宙、黯淡藍點及「缸中之腦」悖論
    (哪個暗淡的藍點,就是地球)對於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來說,這個黯淡的藍點就是所有的一切。腦神經被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哪麼對於這個只剩下大腦的人來說,世界一切都是存在的,都是可以感知的。甚至他還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 旅行者1號拍到的暗淡藍點,它是什麼?人類看後陷入深思!
    旅行者1號拍到的暗淡藍點,它是什麼?人類看後陷入深思!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它早已飛出傳統太陽系的邊界,作出的貢獻包含木星、土星的信息勘測,為人類提供很多精美絕倫的照片。從畫面上看它是一個藍色的小點,其實是地球的真實樣貌,在這張照片中,地球只有像素般大小,在人類眼裡,地球無邊無際,是一顆巨大的星球。
  • ...柳州公安推出戰疫英文微紀錄片《Safe And Sound願一切安好》
    有一種初心叫忠誠有一種使命叫守護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柳州公安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Safe And Sound》(願一切安好)>柳州公安戰疫英文微紀錄片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逆行者願一切安好!
  • 《Safe And Sound願一切安好》 柳州公安戰疫英文微紀錄片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 柳州公安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Safe And Sound》 (願一切安好) 柳州公安戰疫英文微紀錄片 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逆行者 願一切安好!
  • 暗淡藍點:不同角度看到的地球
    就是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就是我們。——卡爾·薩根《暗淡藍點》。Credit:NASA1990年2月14日拍攝由旅行者1號拍攝,由其拍攝的60張中篇合成了一張回望太陽系,當時距離我們約為60.6億公裡(37.5億英裡,40.5AU)。
  • 同為26日,體育界兩大超巨離世,願天堂一切安好
    先是年初1月26日,籃球巨星科比離開我們,再是年底11月26日,球王馬拉度納離開我們,巧合的是兩位體育界的巨人都是在26號這一天逝世,難道是老天的安排?不管怎麼樣,希望天堂有你們熱愛的籃球足球陪伴,一切安好。
  • 暗淡藍點——懸浮在太陽光中的塵埃
    不少項目組成員都明確表示反對:「為什麼要從那麼遠的地方拍一張地球的照片?這能有什麼科學價值?」薩根據理力爭,說這雖然沒有多少科學上的價值,卻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意義:這樣的一張照片將有助於人類理解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遺憾的是,他沒能說服那些一根筋的同僚。
  • 董卿的點評被狂贊,讓人舒服的人,都有這兩個特點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節目,其實我也不知道,是看到董卿的點評合集上微博熱搜,才知道原來還有這個節目。董卿對參賽選手的點評被剪成合輯,長達十幾分鐘,我居然一點都沒有快進,全部都看完了。很多觀眾跟我一樣,不但看完了,有人還看了好幾遍。
  • 董卿主持春晚12年,為何要退出這個大舞臺,網友:我們非常理解你
    董卿主持春晚12年,為何要退出這個大舞臺,網友:我們非常理解你董卿,中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1973年11月17出生在上海,我們對董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春晚這個大舞臺,通過春晚我們認識到了董卿,端莊、得體、大氣、知性的一面。
  • 再見了,董卿!47歲董卿含淚直播:近照暴露扎心真相,難怪遲遲不肯公開
    「而且我最近也在思考,父母、家庭、事業,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人選擇不同,會有不同的人生,而這些選擇,其實都應該是沒有失敗的。人,其實只有經歷以後,才會懂得。」 人生的確即是如此,只有真正經歷過很多事情之後,我們才會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待這個世界,而不是很單純地用自己私人的視角去苛責別人,去評判世界。同樣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在我們對父母的理解上。
  • 《中國詩詞大會》第4季刷爆朋友圈,董卿5段開場詞堪稱寫作範本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中國詩詞大會》花開四季的舞臺上,再一次跟隨詩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綠水,看江山如此多嬌。第三場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它不僅是農耕社會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指南,它也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時序的一顆敬畏之心。
  • 除了地球,我們別無他所
    人類是在地球上繁衍進化而成的,我們的身體、生產、生活都已經適應了地球的環境。就像自然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宇宙中與地球一模一樣的星球幾乎是不存在的。人類在某些方面是很脆弱的,對自然環境改變的適應能力甚至不如蟑螂和老鼠等。所以如果真的要移居到另一顆星球上生存,人類很可能就需要進化成另一種生物。
  • Pale Blue Dot | 黯淡藍點
    這張照片便是後世所傳的「黯淡藍點」(Pale Blue Dot)。在圖片中,地球如一粒閃光的微塵,漂浮在無涯深空,也被陽光照在鏡頭上產生的偽影光帶簇擁。實際上,地球在圖中的大小僅0.12像素,理論上已經無法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