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多渺小?旅行者號:我回頭望了一眼,那個暗淡藍點就是地球

2020-12-05 環球科學Plus

文/宇宙探索菌

提到我們的家,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我們居住的房子,我們的父母,還有我們的愛人。是的,這些都是我們的家,是我們依靠的港灣,但這是我們的小家,我們還有一個大家,它是屬於我們全人類的家,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這個大家就是地球。

我們腳下的這顆藍色星球是一顆生機勃勃的世界,在這裡有森林,有海洋,有雪山,有沙漠,這裡存在的一切為這顆星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家一樣的港灣。古人把地球看成這個宇宙的中心,認為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圍繞地球運動,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科學的發展,我們早就知道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雖然我們的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太陽系中一顆普普通通的平凡星球,但是它對於我們來說,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卻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的地球母親。地球之所以與其他星球與眾不同,因為地球上存在著神奇而偉大的生命,是生命,讓地球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顯得獨特而非凡。

在古時候,人們的交通運輸能力十分有限,科技也不發達,人類是以部落和國家的形式分布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只對自己所生存的環境所熟悉,但是對於更遠的地方很陌生。古時的人類認為海洋無邊無際,因為那時候還沒有人類能夠進行遠洋航行。

自從麥哲倫進行了環球航海,人類的交通運輸能力的飛速發展,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奔向了太空之後,我們知道了地球是有限的,並且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人類開始重新思考應該如何繼續看待地球。在上個世紀,人類開啟了太空時代,並且成功拍攝了第一張地球全貌的照片,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了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的真實面貌。

這是在地球上空拍攝的地球照片,距離地面也就幾百上千千米,我們的地球母親就已經面露真容。藍色的是海洋,白色的是雲層,綠色的和黃色的是陸地,在太空黑色的背景下顯得是那麼的亮眼。

讓我們繼續遠離地球,這是在月球表面所看到的地球的相貌,我們的地球母親看起來比我們在地球上看月球大很多,黑夜與白晝看得尤為清晰,地球就像一個漂浮的搖籃,在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遠方。

讓我們飛得更遠,繼續遠離地球,現在我們來到了火星,在火星上看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藍色的小亮點,這個藍色的小點一閃一閃,在火星空曠的夜空中顯得很明亮也很特別。相信就在這時,地球上也有很多的天文愛好者們在仰望星空,觀察著火星,這種跨越星球與空間的對視是多麼的有趣的事情。

接下來讓我們來到距離地球64億公裡遠的太空中,我們現在向地球的方向望去,就幾乎已經找不到地球了。仔細觀察,那個像素級別的小白點就是我們熟悉的家園,我們的地球母親。這是旅行者一號在上世紀90年代,在木星附近最後一次回眸地球的時候拍攝的照片。

在這顆小小的白點上生存著各種各樣的生命,有可愛的狗狗,聰明的人類,高冷的貓咪和巨大的藍鯨……,那裡有歡笑,有痛苦,有戰爭與和平,有著蒼天大樹,有著天涯海角,有我們熟悉的城市與親人,無數代的生命與人類,在那個小小的白點上,所有的生命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這就是我們的地球,我們熟悉的家園,我們度過一生的地方。繼續遠離地球,地球早已消失在茫茫宇宙中,我們現在所看見的是我們的銀河系,在這裡,有著數不清的星球與天體,有著無數類似於我們地球母親的星球,他們也像我們的地球一樣養育著那裡的生命。

讓我們繼續走得更遠,在我面前是無數星系與塵埃,這是我們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空間,不要說地球,現在就連我們的銀河系都已經看不到了。這就是宇宙,這就是我們的地球,在無邊無際的宇宙面前,我們的地球就如同滄海一粒,在星辰大海面前,我們的地球就是一粒塵埃。

但就是這一小小的塵埃,讓這個世界變得不再孤單,讓我們有了可以依靠的家。未來,雖然我們可能進行星際移民,但是地球永遠是我們最愛的家園,永遠是我們的母親。

瀏覽完這篇文章,大家對地球母親有什麼想說的話呢?對於宇宙的茫茫無際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討論並分享!也歡迎大家關注本百家號!

相關焦點

  • 地球到底有多大?64億公裡外地球是個暗淡藍點,如此比較一目了然
    阿波羅17號宇宙飛船上的太空人在距離地球45000公裡的地方拍攝的。也就是說阿波羅宇宙飛船此時到地球的距離相當於地球赤道周長的1.1倍多點。從這裡望去,整個地球盡收眼底。它就像是小孩子玩耍的「玻璃彈珠」,因此「藍色彈珠」的名字也由此而來。照片中面對我們的是面積大約3000萬平方公裡的非洲大陸。它在照片中只有這麼點。
  • 暗淡藍點
    暗淡藍點是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距地球64億公裡之外拍攝的地球。
  • 旅行者1號拍到的暗淡藍點,它是什麼?人類看後陷入深思!
    1977年的時候,旅行者被送上外太空,開啟漫長的太空之旅,直到2019年10月份,在這40多年的時間裡,旅行者1號傳回太多重要的信息,它飛到距離地球211億公裡外的系外系統。旅行者1號拍到的暗淡藍點,它是什麼?人類看後陷入深思!
  • 旅行者1號拍到了什麼?飛越200億公裡後,內容讓人深思!
    旅行者1號拍到了什麼?飛越200億公裡後,內容讓人深思!想必這張被稱為暗淡藍點的圖片很多人都看過,這是旅行者1號在離開地球之後所拍攝下來的,這張照片上出現之後,引發了全人類的深思,我們究竟是誰?我們究竟從哪裡來?
  • 64億公裡外的地球照片,再次向我們宣告:這顆星球有多麼渺小
    在這樣一個位置上,旅行者1號回顧了一眼地球,拍下了一張照片,隨後義無反顧地告別太陽系的所有行星,向銀河系中心飛去。這張照片在歷史和天文學上都赫赫有名,那就是「暗淡藍點」照片。在黃道上方約32度的位置上,旅行者1號拍攝了歷史上第一張內部太陽系的照片。
  • 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如果我不畫出一個箭頭,你需要多久才能找到這顆渺小的天體呢?雖然地球比火星的直徑大了近一倍,表面積就是火星的四倍左右。但是從火星上看,地球仍然也只是一個暗淡的藍色光點,僅此而已。說真的,要不是知道地球是藍色,可能也看不出它究竟是什麼顏色的。2013年的時候,著名的土星探測任務——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到了一張壯觀的照片。
  • 宇宙有多浩瀚,地球就有多渺小!
    當我們將哈勃望遠鏡送入太空,對準漆黑耀眼的宇宙深處,我們才發現地球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從月球上看地球,是深邃的藍色和純淨的白色,看起來比較大,但在太陽系星系體積排名中,地球僅排名第五,最大的是木星,是地球的1316倍,我們將地球上的北美洲放到木星上,也許就是一個氣泡的大小,而僅僅木星那個可移動的氣旋,就可以放下兩個地球。
  • 旅行者1號從64億公裡外拍照到的地球,到底有多小?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人類目前發現的唯一有智慧生命的星球。在人類還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總是感覺地球好大,一眼望不到邊,在沒有發達交通工具之前,人類想走完地球基本是不可能的。古人們認為地球就是整個宇宙,天上的星星和太陽都是地球的一份子。
  • Pale Blue Dot | 黯淡藍點
    ,遠在距離地球六十多億千米外的角落回望了它出發的起點。這張照片便是後世所傳的「黯淡藍點」(Pale Blue Dot)。在圖片中,地球如一粒閃光的微塵,漂浮在無涯深空,也被陽光照在鏡頭上產生的偽影光帶簇擁。實際上,地球在圖中的大小僅0.12像素,理論上已經無法被看到。
  • 旅行者1號傳來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沉默了!
    可人類終究還是高估了這一步,原以為邁出這一步後,人類便能在外太空中來去自由,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類文明依舊止步不前。宇宙的浩瀚與神秘早已超乎人的想像,人類連太陽系都沒有逃脫,更別提更廣袤的宇宙了。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
  • 旅行者一號在60億公裡外的星空傳回一張照片,科學家看到後沉默了
    1969年7月21號,阿姆斯特丹成功登陸月球,人類首次踏足其他的星球,世界為此振奮。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中,一個暗淡的藍點被太陽光照射,散發著微弱的光芒,但是這個藍點就是我們的地球,人類的一切文明,人類的一切歷史,人類的一切未來,都在這個黯淡的藍點之中。
  • 暗淡藍點:不同角度看到的地球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地球反射光非常明亮,以至於曝光成一條亮線,還掩蓋了地球附近的月球。1號第一次拍攝到的地球和月球就是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就是我們。——卡爾·薩根《暗淡藍點》。Credit:NASA1990年2月14日拍攝由旅行者1號拍攝,由其拍攝的60張中篇合成了一張回望太陽系,當時距離我們約為60.6億公裡(37.5億英裡,40.5AU)。
  • 旅行者一號,在距地球64億公裡外,拍攝的一張照片,讓科學家沉默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人類先後發射了著名的宇宙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為了探索太陽系的邊界,這兩個探測器已經離開地球40多年,目前距離地球兩百公裡億公裡。這兩個宇宙探測器已經接近太陽系的邊界,可謂是進入星際空間。
  • 當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60億公裡時,拍下了這張震驚全世界的照片
    於是,美國航天局(NASA)於1977年向太空中發射了迄今為止發射時間最長,距離地球最遠的宇宙探測器旅行者1號。直到今天,旅行者1號仍是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沒有之一,它目前距離地球的距離約222億公裡,已經飛掠冥王星軌道,這意味著它已經飛出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外圍的行星軌道,再向外飛行便是外太陽系的柯伊伯帶以及奧爾特雲。
  • 當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60億公裡時,拍下了這張震驚全世界的照片
    而對於人類而言,發現宇宙中的秘密越多,就顯得自己越渺小。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距今半個多世紀的1957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PS-1(最簡衛星1號)。希望有朝一日旅行者1號所攜帶的信息資源能夠被其他文明截取並通過其與地球取得聯繫。而人類這樣做只為了證明一點,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
  • 與旅行者號一起穿越星海
    是怎樣的力量激勵著渺小的人類對遙遠的星辰和無垠的宇宙保持渴望和好奇?又是怎樣的力量支撐著一代又一代的我們向著未知不斷探索和前進?1977年,NASA發射了兩枚著名的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二號。這兩枚探測器不僅僅搭載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也寄託著人類對外太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肩負著探索太陽系外圍行星和地外文明的任務。這是一場孤獨的、註定沒有歸途的旅程。
  • 地球有多大?旅行者一號:那個淡藍色白點就是地球
    但是後來隨著人們對地球越來越了解,知道了地球並不是宇宙中心,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顆非常普通的行星而已,與其他星球不同之處就是處於宜居帶,並且存在生命。如今我們雖然對地球了解的很多,但是依舊有很多未知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人類從前不知道地球有多大,只知道地球走不完,是一個很大的世界。自從人類開啟航海時代以來,地球的大小就已經被很多人熟知,但是人類依舊不知道地球長什麼樣子。
  • 5年後將永遠消失,離開地球43年的他,現在怎麼樣了?
    你猜的沒錯,他就是我們人類發射出第一個衝出太陽系的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之所以旅行者1 號能夠順利飛離太陽系,與當時的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列有關,旅行者號能夠用引力彈弓效應讓自己只使用部分燃料的情況下把自己彈射出去。
  • 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
    直到科技文明有了迅速的發展,人類才真正有機會進入外太空。1961年,加加林成為第1個被送上太空的太空人,開啟航天領域的徵程,也是人類邁向外太空的一大步,這一步令世人自豪。可人類終究還是高估了這一步,原以為邁出這一步後,人類便能在外太空中來去自由,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類文明依舊止步不前。
  • 60億公裡外,旅行者1號拍下的這張照片,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1957年10月4號,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Sputnik-1)。該衛星的發射不僅標誌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進入了新的階段,同時也讓人類對地球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地球運行軌道上俯瞰地球壯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