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旅行者號一起穿越星海

2020-08-28 尼安德特人的消亡

奧斯卡·王爾德曾說過:「我們皆身處陰溝,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然而你是否思考過,身處陰溝的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是怎樣的力量激勵著渺小的人類對遙遠的星辰和無垠的宇宙保持渴望和好奇?又是怎樣的力量支撐著一代又一代的我們向著未知不斷探索和前進?

1977年,NASA發射了兩枚著名的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二號。這兩枚探測器不僅僅搭載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也寄託著人類對外太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肩負著探索太陽系外圍行星和地外文明的任務。這是一場孤獨的、註定沒有歸途的旅程。然而43年後的今天,這兩枚探測器雖已經走過了數百億公裡的距離,卻仍在正常運作,而旅行者1號也成為了第一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旅行者1號上的電池能量將於2025年耗盡,在那之後它將與地球徹底失去聯繫,繼續向著充滿未知的宇宙深處飛去。

除了精密的科學儀器,旅行者1號還攜帶了一張唱片,唱片裡的內容包括了用55種語言錄製的問候和音樂,還有115幅關於人類文明的影像。這是一張銅質磁碟唱片,鍍金表面,內藏金剛石留聲機針,特殊的材質和構造能保證這張唱片在極端環境下也能夠被播放。科學家推測,即使是十億年以後,這張唱片的音質仍會像新的一樣。唱片中包括了來自當時美國總統卡特的問候:「這是一份來自一個遙遠的小小世界的禮物。上面記載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科學、我們的影像、我們的音樂、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我們正努力生活過我們的時代,進入你們的時代。」


旅行者金唱片

請想像一下,數億年以後的某一天,也許某個未知星系的文明會恰巧捕獲已經見證過億年滄桑的旅行者1號殘骸,他們帶著好奇按下旅行者金唱片的播放針,聆聽著來自遙遠地球的聲音。而那時,我們的地球文明或許早已消亡了許多許多年,湮滅在了宇宙深處那無盡的塵埃中。

宇宙,是所有時間和空間的總和。宇宙是無邊無際,沒有界限的;而與我們相關的一切,在無垠的宇宙中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旅行者1號曾在90年代初拍攝過一張著名的照片「暗淡藍點」,在那張照片裡,我們的地球是那樣渺小,不仔細看幾乎完全看不到。那是1990年2月的一天,旅行者1號即將飛越海王星軌道,距地球已經64億公裡。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花了一番功夫才說服NASA讓它回首「最後再看一眼熟悉的家園」,拍下了一張珍貴無比的照片。

暗淡藍點

卡爾·薩根在他的《暗淡藍點》中寫到: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一切。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所有的獵人與強盜、英雄與懦夫、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國王與農夫、年輕的情侶、母親與父親、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德高望重的教師、腐敗的政客、超級明星、最高領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聖人與罪犯,都住在這裡 - 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

曾經年幼的我不曾懂得「旅行者」背後的故事,我也不曾了解對宇宙探索的意義。曾經的我以為,眼前的一切即是所有,所見即所得,所得即所思。直到長大後,我才逐漸明白「遠方」和「嚮往」的真正意義。就像王爾德說的,我們皆身處陰溝,但旅行者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對於那些儘管身處陰溝卻仍未忘記仰望星空的人們來說,我們不僅僅在仰望星空,有朝一日我們終將去往那遙遠的未知。

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地球,放回我們熟悉的世界。對於世界上幾乎所有人來說,2020年都是充滿了挑戰、格外艱難的一年。這一年裡,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蝗災、山火、經濟衰退、美股多次歷史性熔斷、逆全球化的趨勢等等這些負面新聞不斷充斥著我們的新聞版面,衝擊著我們的生活。在這一年裡,每當看到這些百年不遇的壞消息時,我們總是難免心情沉重,甚至感到絕望。但是當我回望地球文明或許短暫但是精彩紛呈的歷史,我看到的是一段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燦爛史詩。正如旅行者號那樣,人類文明的腳步一旦踏出就註定沒有歸途。千萬年來,我們一路走來,滄桑過盡,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我們的祖先曾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他們靠著殘酷的鬥爭和慘烈的廝殺才得以生存。他們走過了非洲的草原,裂谷,他們渡過了河流,海洋,他們翻過了山川,他們在陌生或熟悉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終於逐漸進化成為了智人。在剛剛開始學會使用火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度過了嚴寒的冰河時期。在馴化了家畜,開始定居生活後,他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瘟疫。當社會機制逐漸成熟,國家的概念開始形成,我們的祖先又見證了無數的戰爭與和平,創造與毀滅,廢墟與重建。在經歷過這一切之後,人類文明依舊未曾停下腳步,繼續煥發著勃勃生機。

在無垠的宇宙中,旅行者號孤獨飛行。在漫長的時光裡,人類文明踽踽獨行。無論是對旅行者號,還是對於人類文明來說,我們的旅程都註定充滿了未知和挑戰,註定沒有歸途。前路漫漫,我們能做的唯有不斷前進。每當你感到自己深陷泥沼,失去方向時,不妨抬頭仰望星空吧,望向旅行者孤獨的背影和前進的腳步,你是否會覺得,找到了繼續前行的力量呢?

相關焦點

  • 星際穿越後的「旅行者二號」仍未恢復
    科技日報北京2月5日電(記者張夢然)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網站近日消息稱,不久前才給人類帶來大量穿越星際空間的寶貴數據的「旅行者2號」(Voyager 2)探測器,突然因功率不足關閉了其搭載的所有科研儀器,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程師們全力搶救後,探測器「回到正軌」仍在運行中
  • 美國「旅行者2號」星際穿越看到了什麼?觀測數據印證此前一個驚人...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本周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一組論文,詳解「旅行者2號」傳回的首批「星際穿越」數據,讓人們得以窺見太陽系與星際空間「接壤」之處的神秘圖景。觀測到對稱的日球層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一份公報中介紹,「旅行者2號」搭載了5個科學探測設備。
  • 星際穿越的旅行者二號不容樂觀,現在依舊未恢復正常,但仍有希望
    旅行者二號飛出太陽系之後,就進入了星際空間,這對於科學家來說,自然是如獲至寶。而且旅行者二號沒有讓科學家失望,帶回了一系列的重要數據,給我們展示出太陽系邊緣以及宇宙深空的一些數據,這對於科學家來看,都是非常重要的突破。他們也就此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旅行者二號出現的故障。
  • 旅行者1號穿越225億公裡,曾傳回照片,為何會讓人感覺孤獨?
    旅行者1號穿越225億公裡,曾傳回照片,為何會讓人感覺孤獨?在1977年,NASA先後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這兩艘探測器,完成了穿越小行星帶,探索木星土星的任務,再次之後旅行者一號飄向了更為遙遠的宇宙深處。這顆探測器是截止到目前為止,飛行距離最遠,時間最長的一艘。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它已經距離地球有225億公裡,距今已經有44年的時間。
  • 旅行者2號真的很遠,夥計
    目前,旅行者2號離地球約110億英裡,自1977年發射以來,一直以每小時數萬英裡的速度飛行。閱讀更多,看看它現在在哪裡,以及我們學到了什麼。去年,NASA的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越過了太陽系的外部邊界,進入了星際空間的空隙。現在,它加入了其兄弟姐妹旅行者1號(Voyager 1)的行列,後者早在2012年就跨越了同樣的邊界。
  • 太空飛行器發現旅行者2號到達了星際空間
    11月4日,《自然天文學》雜誌發表的一系列的五篇論文中,報導了旅行者2號探測器在穿越星際空間期間返回的首批數據。任務團隊現在有一些時間來評估旅行者2號在南半球的離開(相對於旅行者1號在北半球的離開)。在11月4日《自然天文學》雜誌在線發表的五篇系列論文中,研究人員報告了探測器進入星際空間時的測量結果。旅行者2號傳回的數據充滿了驚喜。
  • 「旅行者」飛船姊妹攜手,穿越星際空間,探索太空深處的奧秘
    圖源:NASA 當時,沒有辦法知道宇宙飛船是否可以穿越星際空間,或者它是否能夠在太空深處進行如此漫長的旅程。 但截至去年,旅行者2號和它的姊妹飛船「旅行者1號」都已進入星際空間。它們穿越的差異給了科學家們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比較旅行者1號和2號收集的數據。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兩艘飛船穿越過程對比的初步結果發布在2019年11月第2周的《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兩艘飛船穿越過程對比的初步結果發布在2019年11月第2周的《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兩艘飛船在不同位置穿過日球層頂,旅行者一號於北半球穿過,旅行者二號則在南半球。
  • 185億公裡之外,旅行者2號傳回了重要數據,卻無人能夠看懂
    那就是星海。探索星海的第一步是探索整個太陽系的奧秘,對人類的技術來說,太陽系確實是廣闊的空間。 太陽系最難探索,最難真正理解的是太陽系邊緣的情況。由於我們的天文望遠鏡主要是靠光子的反射來進行的,如果目標位置太暗,沒有大量的光子的存在,那麼我們就無法探測到這裡有什麼。
  •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
    它的名字叫「旅行者2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NASA)官網。據新華社電一年前,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出日球層,成為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
  • 旅行者二號這次又「撞牆」了!
    旅行者系列太空探測器    基於航空航天技術的蓬勃發展,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率先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宇宙。1977年9月5日,美國發射了旅行者1號探測器。除了探索太陽系其它行星的環境之外,旅行者1號還肩負著另一個任務:衝向宇宙深處,尋找可以溝通的外星文明!
  • 哈勃望遠鏡揭示了難以置信的旅行者號探測器的未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兩艘旅行者號探測器仍在收集數據,並將它們的發現傳回地球。它們還剩下幾十年的電力,過了這段時間它們就會停止工作。與此同時,科學家門可以對旅行者號收集的數據進行研究,並將他們的發現與哈勃空間望遠鏡收集的數據進行比對。但是即使兩架探測器停止工作,太空人仍然可以利用哈勃望遠鏡來研究它們將要航行的環境。
  • 最孤獨的流浪者——旅行者1號
    我把它稱為最孤獨的旅者——旅行者1號。1990年2月14日,情人節,旅行者1號已經飛到了距離地球64億公裡的地方。美國宇航局在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建議下,動用了旅行者1號寶貴的電力,指揮它回眸一瞥,給我們的地球家園拍攝了這張照片。地球雖然是主角,但在這張照片所佔的面積只是一個小點,給人的震撼確實前無僅有的。
  • 官方消息:旅行者2號飛船已飛離太陽系,開啟星際航行
    旅行者2號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經過一番詳細的數據分析,科學家確認:就像之前的旅行者1號一樣,這架小型空間探測器正穿越太陽風頂層,深入廣袤無垠的未知宇宙空間。《自然天文》發表了5篇不同論文,使科學家確認旅行者2號已飛越星際空間,距太陽119天文單位(178億公裡)遠。
  •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
    據外國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現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科學家們認為旅行者2號就和之前的旅行者1號一樣這項空間探測器正在穿過太陽系,進入未知的宇宙當中,現在的旅行者2號距離太陽大概在119個天文單位遠。早在1977年的時候,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這兩架探測器最初的任務就是為了探測太陽系才會發射的,旅行者2號是首先發射,相比於旅行者1號早早的提早了兩周,因此旅行者1號穿越太陽系,它的軌道也就更加短。
  • 「旅行者1號」無人探測器,永遠在宇宙中飛行,會遇到什麼,雜談
    「旅行者1號」無人空間探測器,隸屬於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重815公斤,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之後利用天體間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慣性前行。截止到2020年1月,「旅行者1號」飛行了42年,距離太陽212億公裡。位於太陽系外行星軌道外側,接近奧爾特星雲。「旅行者1號」攜帶了3塊放射性同位素熱交換電池,也即是核電池作為電源,以支持向地球回傳宇宙信息。迄今為止,仍然在繼續工作,得以讓我們知道遙遠空間的信息。
  • 探索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有這些優勢
    來源:科技日報新年剛過,「新視野」號探測器與小天體「天涯海角」的邂逅吸引了無數目光,也讓人們對這個迄今飛得最快的探測器充滿了期待。實際上,在探測外太空的徵途上,「新視野」號並不孤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經過41年、180億公裡的飛行後,「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穿越了日球層,進入了星際空間。
  • 旅行者1號品嘗太陽系外味道
    現在旅行者1號已經達到了距離太陽約182億公裡的位置,雖然不能稱之為「進入了星際空間」,但美國航空航天局認為,旅行者1號已經抵達穿越的最後一片全新的區域。這片全新區域被科學家比作「磁力高速公路」。太陽的磁力線與星際磁場的磁力線是連接在一起的。太陽系內部的低能帶電粒子能夠向外擴散,來自外部的高能粒子在此趁勢而入。
  • 178億公裡外,旅行者號遭遇高溫火牆,人類的牢籠or保護罩?
    今天旅行者2號已經43歲了,在太空中飛行了43年,最新數據旅行者2號距離地球大約178億公裡。此前由於澳大利亞的Deep Space Station 43(DSS-43)需要升級更新,這也導致了地面和旅行者2號失聯大約9個月的時間,不久前測試階段地面上再次聯繫到了旅行者2號,受到指令後,它給我們發回簡單的兩個字「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