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品嘗太陽系外味道

2021-01-17 網易探索

去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探測器接收到的宇宙射線發生劇烈變化,通常存在於太陽系外層的相關種類射線大幅下跌,同時來自太陽系外部的宇宙射線則大大增加,這說明探測器已脫離太陽系。隨後NASA稱這一說法不準確,但不管如何,這都表明人類正迎來人造物體飛出太陽系的歷史性時刻。

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和馬裡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網絡版發表論文說,去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探測器接收到的宇宙射線發生劇烈變化,通常存在於太陽系外層的相關種類射線大幅下跌,同時來自太陽系外部的宇宙射線則大大增加,這說明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脫離太陽系。但隨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撰文稱這一說法不準確。但不管怎樣這些爭論都表明人類正迎來人造物體飛出太陽系的歷史性時刻。

太陽系邊界無具體位置

旅行者1號飛離只差磁場變向

關於走出某個地區的邊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經歷。比如平時開車出了北京市進入河北省往往會看到一個醒目的大牌子上寫著:「河北人民歡迎你」。而旅行者1號飛出了太陽系,當然不會看到一個牌子上寫著:「太陽系外人民歡迎你」了。那麼如何判斷旅行者1號是否飛出太陽系了呢?

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龐之浩解釋說,目前根據人類科學能夠達到的程度,科學家普遍認為判斷空間探測器是否飛出太陽系要滿足3個條件:一是接收到的太陽系外宇宙射線數量急劇增加,而源自太陽的高能粒子數量明顯下降;二是太陽風大幅減速,並且能探測到星際風的行蹤;三是探測到磁場方向發生變化。「目前,旅行者1號所處空間環境已經滿足前兩個條件,它所接收的宇宙射線比以往增加了2倍,所接收的太陽輻射的高能粒子卻只有以前的1%,但探測器的磁力計還未發現磁場方向的偏轉。」龐之浩說,「美國航空航天局之所以認為旅行者1號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就是因為這個條件還沒有滿足。但是旅行者1號確實已經到達太陽系的邊緣了。」

就像我們兩個國家的國界上有界碑一樣,越過界碑就算出了國。太陽系的邊界為什麼不能用具體的位置點來確定呢?

龐之浩說,太陽系的邊界一直存在爭議。人類歷史上,對於太陽系邊界的認識在不斷更新和改變,最早人們認為越過冥王星就出了太陽系,後來認為探測出「激波」就表明出了太陽系。但現在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不存在一刀切的界面,其界面是延伸和不規則的,原因是太陽粒子和太陽系外的宇宙粒子是互相影響的,決定其在太陽系之內還是太陽系之外,主要看佔主導地位的粒子源自哪裡。所以只能用以上的3個指標來衡量而不能用具點來衡量。

現在旅行者1號已經達到了距離太陽約182億公裡的位置,雖然不能稱之為「進入了星際空間」,但美國航空航天局認為,旅行者1號已經抵達穿越的最後一片全新的區域。

這片全新區域被科學家比作「磁力高速公路」。太陽的磁力線與星際磁場的磁力線是連接在一起的。太陽系內部的低能帶電粒子能夠向外擴散,來自外部的高能粒子在此趁勢而入。所以,帶電粒子是急速地四處亂竄的,讓旅行者1號仿佛踏上了一條「磁力高速公路」。

「儘管旅行者1號仍在太陽系的勢力範圍之內,但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品嘗一下太陽系外是什麼味道了,因為帶電粒子正沿著磁力高速公路快速進進出出。」旅行者號項目科學家如是說。

飛出太陽系意義很重大

攜帶「地球之音」尋找系外文明

儘管旅行者1號仍在太陽系內,「但它還是很有希望飛出太陽系的」。龐之浩說,目前旅行者1號使用的電源可以讓它工作到2025年,而且受惠於幾次的引力加速,使得旅行者1號的飛行速度比其他任何人造太空飛行器都要快,達到了約每秒17公裡,這個速度甚至超過了目前正飛往冥王星的新地平線號冥王星探測器的速度,已經達到第三宇宙速度,所以它很有希望飛出太陽系,而且可能會成為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人造探測器。

旅行者號項目科學家愛德華·斯通認為,如果旅行者1號最終進入星際空間將是個重大的裡程碑,標誌著星際探索新時代的到來。龐之浩說,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首先體現了人類探索宇宙的能力,因為這意味著太空飛行器本身的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測控系統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些技術對於未來宇宙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其次,旅行者1號還帶著將地球人的信息傳遞給外星人的任務。美國在1972年、1973年先後發射的先驅者10號、11號探測器,就攜帶了標誌地球與人類符號的鍍金鋁板。和「先驅者」不同,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及其兄弟旅行者2號攜帶的不再是簡單的「地球名片」,而是一張名為「地球之音」的12英寸厚鍍金銅製光碟,這張壽命可達10億年的光碟上錄製了55種語言的問候語,包括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阿卡得語等非常冷僻的語言,以及中國的方言(粵語、閩南語和客家語),還有地球自然界的各種聲音、27首樂曲以及包括中國長城在內的115幅照片。人們期望,有朝一日,它們會被宇宙中的外星智慧生命截獲。那時,外星人就有可能通過這些了解到地球人的存在。

此外,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後的主要任務則是測量宇宙光束粒子。

雖然肩負重任,但龐之浩指出,目前擺在旅行者1號面前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電源的問題,旅行者1號一共帶了10個有效載荷,為節約電力,它探測完土星及其衛星後就關閉了相機,2020年還將關閉更多機載設備,只留下少數科學儀器繼續工作,直到電池耗盡。當2025年核電池耗盡後,旅行者1號將繼續向著銀河系的中心前進,只是不會再傳送數據給地球。

第二個是信號的接收問題。因為信號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呈反比,距離越遠信號越弱。「旅行者1號可以飛得無限遠,但接收不到信號一切都沒有意義。」龐之浩說,「旅行者1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36年,目前它發回的數據要用超過16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傳回地球,預計到2025年人類還能接收到它的信號,但再往後就很難說了。如果人類能在旅行者1號和地球之間建幾個中繼站可能就會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目前各國還沒有相關的計劃項目。」

「旅行者」曾立下赫赫功勳

新太陽系外探測器即將踏徵程

據龐之浩介紹,旅行者1號於1977年9月5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大力神3號E/半人馬座火箭發射升空,發射時重2016千克,到達木星時重792千克。它的主體是扁平的十面稜柱體,頂端裝有一個直徑約3.7米的大型高增益天線,左右兩側各伸出一根懸臂,較長的一根是磁強計支柱,短的一根是科學儀器支架。它共攜帶有10種科學探測儀器,包括成像系統、紫外光譜儀、紅外光譜儀、磁強計、行星射電天文學實驗裝置、照相偏振測量儀、等離子微粒實驗裝置等,用於探測宇宙線、行星磁場、行星大氣成分等。此外,旅行者1號還裝備有3臺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射器作為電源,其中兩臺是工作電源,一臺是備用電源,每臺39千克,可提供30伏、470瓦的電能。旅行者2號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升空,比旅行者1號早了半個月,兩個旅行者號探測器形制大體相同。

美國航空航天局送兩個「旅行者」上天的最初目標是探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於飛行軌道不同,1979年3月旅行者1號率先到達木星上空,繼而於1980年11月飛越土星。旅行者2號則在1979年7月飛越木星,1981年飛越土星。

30多年時間裡,這對「孿生兄弟」立下了赫赫功勳。兩個旅行者探測器發現,木星的衛星「木衛一」上有火山活動。旅行者1號發現「木衛二」表面有蹤橫交錯的紋理,以及「土衛六」擁有濃密的大氣層,還發現了木衛十四、十五和十六以及土衛十三、十四和十五。旅行者2號則發現木星「大紅斑」風暴是以逆時針方向轉動的複雜風暴系統。它們發回了數以萬計的清晰照片。正是它們對木星和土星的考察,才使得人類對這兩個大行星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

不過,在它們先後訪問土星後,兩兄弟就分道揚鑣了。其中旅行者1號由於新增加了重點探測土衛六的任務,而探測土衛六有特定的軌道要求,所以在完成土星系探測後,旅行者1號沒有像旅行者2號那樣飛向天王星和海王星,而是向上飛出了太陽系諸行星的軌道平面,旅行者2號則在越過土星後,又繼續訪問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並發現天王星10個之前未知的天然衛星以及海王星的大黑斑。最後,它也飛出太陽系諸行星的軌道平面。不過,由於飛行軌道的不同,它多走了許多彎路。

旅行者1號畢竟是以太陽系內探測為主,即便飛出了太陽系它也無法近距離經過任何恆星——飛到最近的半人馬座α星也要幾萬年。然而長江後浪推前浪,新的太陽系外探測器即將整裝踏上徵程。美國航空航天局官方網站的消息稱,星際邊界探測器將於今年夏天發射,這一探測器的使命就是為了探索激波邊界和太陽風鞘。

該項目的領導研究人員、美國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學院的大衛·麥克康馬斯指出,星際邊界探測器將帶有高能中性原子分析器,可以捕捉太陽風鞘與星際空間的各種變化。

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拉爾夫·麥克納特正與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一起計劃研製一艘「創新星際探測器」。它有望於2014年發射,能在25年內飛到200個天文單位之處,2040年,它將一窺星際空間。

名詞解釋

激波邊界:激波邊界是太陽風在恆星間氣體壓力下減速的地帶。在這個地帶,太陽風從每小時100萬至240萬公裡的高速急劇下降,其粒子密度更大,溫度也升高了。科學家認為,由於恆星間氣體壓力變化,這個區域經常收縮或膨脹,很難清晰確定邊界。

太陽風鞘:從太陽「吹」出的太陽風在靠近太陽的地方,具有很大推力,可以輕鬆地吹散太陽周圍的星際介質。不過在遠離太陽的地方,星際介質最終會勝出,它們會使太陽風減速並最終停下來。太陽風減速並且開始和星際介質相互作用的地方被稱為太陽風鞘。

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一天文單位約等於1.496億千米。(來源:中國科技網)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作者:陳萌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外有一堵「牆」,旅行者1號被什麼擋住了?
    遇到這種困境,人類退而求之放棄載人飛出太陽系,只能選擇發射深空探測器先去太陽系外探探路,因此人類在70年代相繼發射4個深空探測器,這4個深空探測器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其中旅行者1號是這4個深空探測器中飛得最快、飛得最遠的深空探測器,從1977年3月發射升空開始,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孤獨地飛行了40多年,飛行距離高達220億公裡,本來這個距離已經遠遠超過太陽系的舊邊界
  • 旅行者1號快要飛出太陽系了?
    旅行者1號是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現在仍然正常運作。
  • 旅行者1號將停止?太陽系外有「能量罩」,難怪無法飛出太陽系!
    太陽系外有「能量罩」?人類被困住了?一切都和地外文明有關?自從人類航天技術高速發展後,讓人類一睹宇宙風光,進入宇宙後讓大家產生了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可是仍然有很多問題困擾人類,人類幾十年的時間都沒能飛出太陽系,對此很多國家把自己的探測器發射進入太陽系內,目的是為了讓探測器走出太陽系,說起探測器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旅行者1號,它在太陽系移動的過程中竟然發現了保護罩,對此不得不停止運行,這是怎麼回事?
  • 旅行者1號飛了41年,距離太陽有多遠?太陽系的邊界到底在哪?
    相信不管是誰,都不會去想著品嘗孤獨的滋味,畢竟誰都知道,這種滋味絕對不好受。但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卻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旅行者。在距離地球212億公裡左右的太空深處,有著一艘人類探索未知太空的"先鋒"——旅行者一號,在他身後,則是他的弟弟旅行者二號,這兩架探測器自1977年升空以來,先後造訪了太陽系的4個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發回數以千計的照片和大量珍貴數據,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太陽系的固有認知。
  • 旅行者1號究竟飛出太陽系了麼?
    在茫茫宇宙中飛行了36年之後,美國航天局「旅行者」1號探測器終於進入太陽系最外圍的疆域,隨時可能成為從太陽系跨入星際空間的首個人造物體。事實上,有關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的說法在這幾年被反覆提起,但因為缺乏非常嚴格的科學證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保持沉默。「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於1977年。
  • 旅行者1號2號已經飛出太陽系了嗎?太陽系有多大?
    旅行者1號探測器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比同年8月20日發射的雙胞胎旅行者2號晚了16天,在對木星和土星及土衛六展開了探測後,直接向宇宙深處進發。截至2019年2月22日,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約145個天文單位(220億公裡),相當於145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那它是否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範圍呢?我們得先弄清楚太陽繫到底有多大,太陽系的邊界到底在哪。
  • 旅行者1號或許已經正式飛出太陽系!
    儘管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還沒有發表任何官方聲明,但是據《今日宇宙》網站報導,國外天文博客圈子裡正在瘋傳,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正式飛出我們的太陽系了
  • 旅行者2號真的很遠,夥計
    去年,NASA的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越過了太陽系的外部邊界,進入了星際空間的空隙。現在,它加入了其兄弟姐妹旅行者1號(Voyager 1)的行列,後者早在2012年就跨越了同樣的邊界。旅行者1號和2號的軌道,2004年底,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
  • 旅行者1號飛不出太陽系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號升空,40年後,NASA官方公布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介質,由於太空並不是真空,距離太陽約125億公裡以外的空間屬於星際介質,由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組成,廣泛分布氫分子、中性氫原子、游離氫,這些塵埃能有效阻止太陽風繼續向外太空擴散,所以科學家將太陽風能到達的範圍叫日球層,日球層以外就屬於星際空間了,目前旅行者1號傳回的信息顯示其已經檢測不到太陽風電荷,所以斷定已經飛出日球層
  • 「旅行者1號」出太陽系 專家稱翻譯錯誤致誤讀
    京華時報訊(記者孫雪梅)近日,多家媒體發布了「美國"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的消息。昨天,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表示,此說法系翻譯錯誤,旅行者1號照現在的速度飛,起碼要上萬年才能飛出太陽系。旅行者1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於1977月9月5日發射。
  • 美"旅行者1號"探測器歷經35年抵達太陽系邊緣
    1977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在「旅行者1號」探測器上留下了對「外星人」的問候。飛了35年 它終於要離開太陽系了探測器抵達太陽系邊緣 它終於要離開太陽系了美國「旅行者1號」探測器抵達太陽系邊緣空間、時間、物質、能量,這所有的一切構成了宇宙。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的時候,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發射了幾百個探測器,除了行星和衛星,還有小行星的探測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探測器,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的一種探測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旅行者1號,這個飛行器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中,那麼,旅行者1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探測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旅行者1號是NASA發射的一個外太陽系探測器,它的重量只有815千克,發射與70年代,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是現在依然還在正常工作。
  • 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離了太陽系,還能與我們保持聯絡的?
    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不過在這四個深空探測器中,最著名的當屬旅行者1號探測器,因為這個探測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也是目前為止飛行距離最遠的深空探測器。1號目前距離地球222億公裡,這個距離比太陽系的直徑(148億公裡)還要大很多,這個距離還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7.4萬倍,如此遙遠的距離,生活在地球上的科學家是如何與旅行者1號一直保持著聯絡不間斷呢?
  • 旅行者1號如何標註出太陽系的位置?
    42年前,美國宇航局(NASA)把旅行者1號送上太空,去追趕早半個月離開地球的旅行者2號。此後,經過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加速,旅行者1號成為能夠飛出太陽系的星際探測器,它很快超過了旅行者2號以及更早出發幾年的先驅者10號和11號。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 外星文明探測開新篇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  「旅行者1號」還在太陽系  昨天,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太陽系很大,「旅行者1號」距離太陽系的邊緣應該還很遙遠。他認為媒體對科學家的表述似乎存在「誤解」。「旅行者1號」現在應該到了一個之前沒有到過的恆星際空間,不過那裡應該還屬於太陽系。
  • 美國"旅行者1號"成首個飛離太陽系飛行器
    」探測器,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類製造的飛行器。據NASA消息 美國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類製造的飛行器。「旅行者一號」又被稱為「航海家一號」。
  • 185億公裡外!離開太陽系的旅行者2號突發狀況!快沒電了!
    據消息稱,近日,來自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2號飛船進入故障保護模式。故障保護程序在有害條件下自動保護太空飛行器。兩個旅行者號的系統中都有這些程序,這不僅讓人聯想:旅行者2號是不是太陽系外遇到了危險?旅行者2號是NASA研發的第二艘飛往太陽系外的探測器。2018年12月10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飛離太陽風層,證據以及被發現,它成為了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探測器。第一個自然是旅行者1號。不過事情發生後,美國航天局的工程師們仍在與飛船通信並接收遙測數據。故障保護源於1月25日的一次演習。
  • 200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人類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繫的?
    ,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不過在這四個深空探測器中,最著名的當屬旅行者1號探測器,因為這個探測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也是目前為止飛行距離最遠的深空探測器
  • 人類被高級文明「囚禁」了旅行者1號無法衝破太陽系邊緣屏障
    1號探測器在這五個深空探測器中,飛行距離最遠的當屬旅行者1號探測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飛行整整40年之久,在40多年的飛行時間裡,旅行者1號已經整整飛行了210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211億公裡,距離太陽212億公裡,成為人類有史以來飛行距離最遙遠的探測器。
  • 旅行者1號是如何飛出太陽系的?它離我們有多遠?
    旅行者1號(Voyager I)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7年9月發射的一枚重722公斤的太空探測器,它被送往太空研究太陽系的外層和星際空間。據推測,旅行者1號已經越過日光層進入了星際空間,它是人類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宇宙飛船,通過接收常規指令和向地球發送信息及數據進行通信。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遨遊並不斷拓展,按照計劃於1980年結束了第一階段的運行,它被分配的任務是探索太陽系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