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人類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繫的?

2020-08-28 六分鐘科普

作為一種高級智慧生物,人是一種非常喜歡旅行的生物,因為人們能夠從旅行中獲得美好的感官享受,有的人為了實現「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樣的夢想,不惜辭掉了體面的工作,其實不僅個人擁有這樣的夢想,對於人類這個整體來說,也有一個宏偉的目標,那就是希望去宇宙中看看,要想實現這個目標,第一步首先要飛出太陽系,如果連太陽系都飛不出,星際旅行就是天方夜譚。

飛出太陽系是人類實現星際旅行的第一步

為了早日實現飛出太陽系的夢想,人類在70年代連續發射了4個深空探測器,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不過在這四個深空探測器中,最著名的當屬旅行者1號探測器,因為這個探測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也是目前為止飛行距離最遠的深空探測器。

旅行者1號和先驅者10號

旅行者1號的發射時間為1977年9月5日,距今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1年之久,總飛行距離高達222億公裡,也就是說旅行者1號目前距離地球222億公裡,這個距離比太陽系的直徑(148億公裡)還要大很多,這個距離還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7.4萬倍,如此遙遠的距離,生活在地球上的科學家是如何與旅行者1號一直保持著聯絡不間斷呢?

旅行者1號的位置

旅行者1號如果離地球很近的話,與地球進行聯繫很方便,畢竟如今在太空中飛行有數量眾多的衛星,還有一個空間站,它們都與地球保持著聯繫,所以近距離的通訊技術難不倒人類科學家,對於旅行者1號來說,它的難點在於遠距離通訊,因為遠距離通訊存在多個問題,比如如何讓旅行者1號瞄準地球發射信號、如何讓旅行者1號在很遠的地方準確地接收人類的信號、如何避免通訊延遲等。

旅行者1號在110億英裡外拍攝的地球

首先來說說科學家是如何讓旅行者1號在發射信號的時候,能夠準確瞄準地球的,為了能夠讓旅行者1號在發射信號的時候瞄準地球,科學家在旅行者1號身上安裝了精度非常高的陀螺儀,在每次發射信號的時候,旅行者1號就利用這些高精度陀螺儀修正天線的方向,不管旅行者1號飛到哪裡,飛得再遠它也能夠對準地球發射信號,從而準確報告它的處境和取得的收穫。

其次,為了能夠讓旅行者1號在很遠的地方能夠接收到人類發出的信號,科學家在旅行者1號安裝了一個直徑長達3.7米的巨型大鍋蓋,這個大鍋蓋對於接收和發射信號都有顯著的增強作用,旅行者1號可以利用那口巨大的高增益天線大鍋來接收和發射信號,那在地球上的人類又是如何接收在很遙遠的旅行者1號傳回的微弱信號呢?

旅行者1號裝備的儀器

人類目前與旅行者1號使用的依然是老舊的無線電通訊技術,這種通訊技術不僅很慢(相當於光速),而且還會隨著距離的延長而不斷地衰減,也就是說在200多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發射的信號來到地球的時候,已經幾乎無法使用普通的接收器進行接收了,於是為了避免錯過旅行者1號的重要信息,科學家在上世紀60年代專門建設了一種用來接收旅行者1號微弱信號的通信系統,這種系統被命名為「深空網絡工程」。

深空網絡工程是由單個天線直徑為70米的天線陣列組成,這些天線陣列組成了世界上最強大、最敏感的信號接收器,它的接收信號的能力比普通的衛星接收器和天線接收器強大幾十百、幾百倍,能夠對極其微弱的信號進行接收和分析,目前世界上建設了三處這樣的信號接收陣地,分別位於美國加州、西班牙馬德裡和澳大利亞坎培拉,形成了一個360°無死角的全球性接收網絡,科學家正是利用這個強大的系統來接收來自200多億公裡外旅行者1號發射的微弱無線電信號。

旅行者1號為了省電關閉的儀器

不過在與旅行者1號進行聯絡的時候,科學家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通信延遲問題,目前人類與旅行者1號的通訊主要使用無線電技術進行通訊,無線電傳播的速度等於光速,也就是30萬公裡每秒,按照這個速度,人類發射信號給旅行者1號,再等旅行者1號回復需要的時間高達40個小時,這樣非常影響效率,遺憾的是,科學家至今還沒有解決通訊延遲的問題,所以人類與旅行者1號進行通訊只能耐心等待。

我們知道發射無線電信號是需要電力的,旅行者1號的電力為何能夠支撐40年之久?旅行者1號的電力之所以能夠支撐如此之久,除了旅行者1號在40多年的飛行過程中實施了大量省電措施,比如藉助行星引力彈弓效應、停止等離子子系統運作、停止行星無線電天文實驗、停止迴轉儀運作等,這些措施大大節省了旅行者1號的電力,但是旅行者1號電力長久的關鍵是它裝備了核電池,這些核電池可以利用鈽的放射性能量來發電,所以支撐幾十年沒有問題。

旅行者1號何去何從,不得而已

但是畢竟核電池的體積有限,它最終也有消耗完的一天,最近一次旅行者1號與人類聯絡的時間為2017年,目前旅行者1號基本與地球處於失聯、半失聯狀態,所以科學家估計旅行者1號的電力將在2020年耗盡,在2025年徹底與人類失去聯繫,屆時,旅行者1號將會真正成為太空中的「孤兒」,隨波逐流,它最終的命運有三個,一個是撞擊到天體毀滅掉,一個是墜入銀河系中心黑洞,另一個可能會被外星人俘獲。

相關焦點

  • 旅行者2號距地球約200億公裡,43年從未斷信,它如何與地球聯繫?
    在距離地球大約200億公裡的星際空間裡,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旅行者2號(Voyager 2)」探測器已工作了43年,也是第二個離開太陽圈(heliosphere)的人造物體(第一個是『旅行者1號』)。而在這幾十年裡,旅行者2號只有在去年1月出現故障和地面唯一收發信號站需升級天線斷聯8個月外,都一直保存著聯繫。
  •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217億公裡;它如何做到與地球保持聯繫?
    歡迎大家評論,我們一起討論、學習太空旅行者一號是人類歷史上飛得最遠的探測器!截至目前已經距離地球217億公裡!那麼旅行者一號是如何與地球聯繫,作為飛得最遠的探測器,他是怎麼與我們通訊的那?本期我們一一解讀!
  • 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人類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繫的?
    旅行者1號已經飛行了43年,由於距離遙遠,目前沒有技術能夠監視它的飛行畫面,只能通過無線電波與它保持聯繫。人類與它最後一次互動,是在2017年11月28日,工程師下達指令,修正了它的航線。旅行者1號利用引力彈弓效應成功加速至第三宇宙速度(16.3千米每秒),比旅行者2號快10%,成為人類歷史上飛行速度最快的探測器之一,。它於2014年穿越了太陽風層頂,成功飛出了太陽系,但還在太陽引力的控制範圍之內。即使這樣,它仍然是人類有史以來飛得最遠的探測器。
  • 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離了太陽系,還能與我們保持聯絡的?
    1號目前距離地球222億公裡,這個距離比太陽系的直徑(148億公裡)還要大很多,這個距離還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7.4萬倍,如此遙遠的距離,生活在地球上的科學家是如何與旅行者1號一直保持著聯絡不間斷呢?,所以近距離的通訊技術難不倒人類科學家,對於旅行者1號來說,它的難點在於遠距離通訊,因為遠距離通訊存在多個問題,比如如何讓旅行者1號瞄準地球發射信號、如何讓旅行者1號在很遠的地方準確地接收人類的信號、如何避免通訊延遲等。
  • 旅行者1號在180億公裡外的發現,對人類是件壞事,有害射線激增
    預計壽命還可以在使用5年的時候,也就是到2025年旅行者號將會和人類失去聯繫,成為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只保留了上文中提到了用來探測宇宙射線、太陽風粒子以及磁場強度的儀器,由於旅行者1號的飛行速度為17公裡/秒,比旅行者2號快了10%,再加之它很早就結束的行星探測任務。
  • 188億公裡外,旅行者2號還活著!斷聯7個月重新取得聯繫
    旅行者號探測器包括了兩艘飛船1號和2號,這兩艘飛船在功能和任務上可以說基本一致,都是對火星以外,也就是外太陽系的行星和衛星進行探測,順便帶著人類的夢想飛往星際空間。這兩顆探測器的發射是人類航天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壯舉,在我看來僅次於阿波羅登月任務,因為它創造了很多第一。
  • 188億公裡外,旅行者2號還活著!斷聯7個月重新取得聯繫
    旅行者號探測器包括了兩艘飛船1號和2號,這兩艘飛船在功能和任務上可以說基本一致,都是對火星以外,也就是外太陽系的行星和衛星進行探測,順便帶著人類的夢想飛往星際空間。 這兩顆探測器的發射是人類航天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壯舉,在我看來僅次於阿波羅登月任務,因為它創造了很多第一。
  • 200億公裡外,旅行者2號拒絕人類指令,旅行者2號出現危機?
    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非常發達了,以人類目前的技術來說,雖然可以探測到宇宙以及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但是關於宇宙究竟有多大,人類依然沒有辦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一直都是永無止境的,美國作為世界強國,很早便開始對宇宙進行探索了。美國是第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率先進行對於月球的探索,推動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
  • 211億公裡外的旅行者一號,為什麼還能跟我們保持通信聯繫?
    在漫漫宇宙中,人類真的是孤獨存在的嗎?縱觀人類誕生的歷史,也不過幾百萬年,但地球已經誕生了45億年,在人類誕生以前那麼漫長的歲月裡,會不會有更加有智慧的文明產生?旅行者一號於1977年9月5號發身升空,最特別的是在它的內部,有一張帶有人類和地球信息的「金色唱片」,它的使命就是把人類及地球的信息傳遞給外星文明。目前,經過長達42年的星際旅程,旅行者一號已經遠離太陽達211億公裡的距離。
  • 飛了43年後,旅行者號距地球227億公裡,人類是如何與它通訊的?
    20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來還被冷戰的陰影所籠罩。這也使得軍事、航天技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在人類航天領域,兩枚無人探測器旅行者號從上世紀70年代發射,至今已經43年零3月,它仍然還在運轉,而且正在儘可能地突破人類的探索邊際。
  • 旅行者1號從64億公裡外,拍攝的地球照片,地球只有像素那麼大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它的這一去創造了多個天文史上的第一: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太陽系邊界(當然是傳統邊界,新邊界是奧爾特星雲)的探測器、人類歷史上飛行距離最遠的探測器、人類歷史上飛行速度最快的探測器之一、人類歷史上貢獻最大的探測器之一......如今旅行者1號在太空已經孤獨地飛行了
  • 當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60億公裡時,拍下了這張震驚全世界的照片
    直到今天,旅行者1號仍是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沒有之一,它目前距離地球的距離約222億公裡,已經飛掠冥王星軌道,這意味著它已經飛出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外圍的行星軌道,再向外飛行便是外太陽系的柯伊伯帶以及奧爾特雲。
  • 越飛越遠的「旅行者1號」,是如何與地球保持聯繫的?
    在過去的42年中,旅行者1號在太陽系中前行,為我們傳回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珍貴資料圖片,它曾經近距離拜訪過木星和土星,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拍攝了土星、木星以及它們的衛星群高清照片的空間探測器,如今,旅行者1號也成為人類發射的所有探測器中,距離我們最遠的一個。
  • 當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60億公裡時,拍下了這張震驚全世界的照片
    直到今天,旅行者1號仍是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沒有之一,它目前距離地球的距離約222億公裡,已經飛掠冥王星軌道,這意味著它已經飛出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外圍的行星軌道,再向外飛行便是外太陽系的柯伊伯帶以及奧爾特雲。
  • 65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照片,讓科學家感到了挫敗
    這顆探測器被人類寄予了厚望,原因是旅行者1號不同以往的星球探測器。「旅行者1」代表人類和地球,最終會離開地球與外星球交流。人類特地在旅行者1號上放置了一張地球的文明光碟,若是旅行者1號被外星文明捕捉了,外星文明可以順藤摸瓜找到人類。於是,旅行者1號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儘管人類知道旅行者1號這麼做有可能在引火燒身。可是人類對外星文明太好奇了,人類幾乎不管不顧了。
  • 178億公裡外,旅行者號遭遇高溫火牆,人類的牢籠or保護罩?
    今天旅行者2號已經43歲了,在太空中飛行了43年,最新數據旅行者2號距離地球大約178億公裡。此前由於澳大利亞的Deep Space Station 43(DSS-43)需要升級更新,這也導致了地面和旅行者2號失聯大約9個月的時間,不久前測試階段地面上再次聯繫到了旅行者2號,受到指令後,它給我們發回簡單的兩個字「你好」。
  • 狂奔220億公裡!旅行者1號怎麼跟地球通訊?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人類向太空發射了許多飛行器。但要說目前飛得最遠的一個探測器,那肯定是1977年9月發射升空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宇宙中飛行了四十多年後,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的距離已經超過了220億公裡,目前位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
  • 狂奔220億公裡!旅行者1號怎麼跟地球通訊?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人類向太空發射了許多飛行器。但要說目前飛得最遠的一個探測器,那肯定是1977年9月發射升空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宇宙中飛行了四十多年後,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的距離已經超過了220億公裡,目前位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
  • 飛行200億公裡,傳回上萬張照片,旅行者號的貢獻你了解多少?
    導語:飛行200億公裡,傳回上萬張照片,旅行者號的貢獻你了解多少?就在人類短暫的航天史中,有兩枚探測器成功帶領我們觀測到了太陽系的其他景象,那便是旅行者一號與旅行者二號,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兩個探測器,累計飛行了200億公裡,創下了奇蹟,也為地球傳回了珍貴的數據。那麼旅行者號,飛行200億公裡,到底為人類做出了哪些貢獻呢?
  • 失控7個月,188億公裡外旅行者2號傳回Hello,怎麼了?
    主要集中在航天探索、深海探測以及地心探索等方向,其實可以看到這些領域都是人類最熟悉的,伴隨著我們整個進化歷程,但我們從未徵服它們。仰望星空數十萬年,那裡到底有什麼?佔據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深海世界裡有何不同?人類只生活在地球陸地表面,那麼直徑1.2公裡的地球內部又是怎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