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太重?深度神經網絡教你如何圖像去霧

2020-12-06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本文作者蔡博侖,華南理工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等

導讀

北京城被中度汙染天氣包圍,到處都是灰濛濛一片——霧霾天又來了。從11日起,霧霾天氣就開始出現,根據北京環境監測中心最新預報,這一輪霧霾短期內不會明顯好轉,尤其是今明兩天,北京空氣品質維持在4級中度汙染,霧霾會一直持續到本周日。

霧霾是特定氣候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生產及社會活動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一旦排放量超過大氣循環和承載能力,懸浮顆粒受靜穩天氣的影響持續積聚,極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

一、圖像去霧的核心

現有的圖像去霧(Image Dehazing)技術離不開一個簡單的自然模型——大氣散射模型(Atmospheric Scattering Model)。大氣散射模型描述了,在霧霾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的成像機制:

陽光在物體表面形成反射光 J(x),反射光在穿過霧霾的過程發生散射,只有部分能量 J(x)t(x能到達攝像頭。與此同時,陽光也在懸浮顆粒表面散射形成大氣光 α 被攝像頭接收。因此,攝像頭中的成像 I(x可由兩部分組成,透射的物體亮度 J(x)t(x和散射的大氣光照 α(1-t(x))

其中,t(x媒介透射率(medium transmission),顧名思義表示能順利透過霧霾到達攝像頭的比率。因此,透射率跟物體與攝像頭距離 d(x成反比,離攝像頭越遠的物體受霧霾影響更大。當距離 d(x趨於無窮大時,透射率 t(x趨於零,I(x趨近於 αα=maxy∈{x|t(x)≤t0}I(y)。綜上所述,去霧的核心是如何更精確地估計媒介透射率 t(x)

二、基於人工特徵

手工特徵是傳統機器視覺的基礎,講究的是熟能生巧,依賴的是實踐出真知。通過「觀察→經驗→設計」構建各式各樣的特徵來滿足各式各樣的任務需求。圖像去霧技術也是沿著手工特徵逐步地發展起來。

(1)暗通道先驗[2](Dark Channel Prior,DCP)

說起去霧特徵,不得不提起的暗通道先驗(DCP)。大道之行在於簡,DCP作為CVPR 2009的最佳論文,以簡潔有效的先驗假設解決了霧霾濃度估計問題。

觀察發現,清晰圖像塊的RGB顏色空間中有一個通道很暗(數值很低甚至接近於零)。因此基於暗通道先驗,霧的濃度可由最暗通道的數值近似表示:

(2)最大對比度[3](Maximum Contrast,MC)

根據大氣散射模型,霧霾會降低物體成像的對比度:ΣxΔI(x)=tΣxΔJ(x)≤ΣxΔJ(x)因此,基於這個推論可利用局部對比度來近似估計霧霾的濃度。同時,也可以通過最大化局部對比度來還原圖像的顏色和能見度。

(3)顏色衰減先驗[4](Color Attenuation Prior,CAP)

顏色衰減先驗(CAP)是一種與暗通道先驗(DCP)相似的先驗特徵。觀察發現霧霾會同時導致圖像飽和度的降低和亮度的增加,整體上表現為顏色的衰減。根據顏色衰減先驗,亮度和飽和度的差值被應用於估計霧霾的濃度:

三、基於深度智能

人的視覺系統並不需依賴這些顯式的特徵變換,便可以很好地估計霧的濃度和場景的深度。DehazeNet是一個特殊設計的深度卷積網絡,利用深度學習去智能地學習霧霾特徵,解決手工特徵設計的難點和痛點。

(1)   特徵提取(Feature Extraction)

特徵提取有別於傳統卷積神經網絡,DehazeNet採用「卷積+Maxout[5]」的結構作為網絡第一層:

並且可以證明,「卷積+Maxout」等價於傳統的手工去霧特徵:

當W1是反向(Opposite)濾波器,通道的最大等價於通道的最小值,等價於暗通道先驗(DCP);當W1是環形(Round)濾波器, 等價於對比度提取,等價於最大對比度(MC);當W1同時包含反向(Opposite)濾波器和全通(All-pass)濾波器,等價於RGB到HSV顏色空間轉換,等價於顏色衰減先驗(CAP)。

此外,從機器學習角度看,Maxout是一種樣條函數,具有更強的非線性擬合能力,如下圖(d)。

(2)   多尺度映射(Multi-scale Mapping)與局部極值(Local Extremum)

多尺度特徵會提高不同解析度下特徵提取的魯棒性。傳統去霧方法中也會採用不同尺度的濾波器(均值、中值、最小值)來增強特徵在不同尺度下的魯棒性。借鑑於GoogLeNet中的inception結構,採用3組不同尺度(3×3,5×5,7×7)的濾波器實現DehazeNet的尺度魯棒性:

局部極值(MAX Pooling)是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的經典操作。局部極值約束了透射率的局部一致性,可以有效抑制透射率的估計噪聲。此外,局部極值也對應於暗通道先驗(DCP)的局部最小值和最大對比度(MC)的局部最大值。

(3)   非線性回歸(Non-linear Regression)

大氣透射率是一個概率(0到1),不可能無窮大,也不可能無窮小。受到Sigmoid和ReLU激勵函數的啟發,提出雙邊糾正線性單元(Bilateral Rectified Linear Unit,BReLU),在雙邊約束的同時,保證局部的線性。

BReLU的非線性回歸對應於傳統去霧方法中的邊緣抑制操作(如DCP和CAP)。雙邊約束引入先驗信息縮小參數搜索空間,使得網絡更加容易訓練;局部線性避免Sigmoid函數梯度不一致帶來的收斂困難。

DehazeNet基於手工特徵,又超出傳統方法,從人工到智能。因此,DehazeNet取得了更好的去霧結果,更多的對比實驗和代碼資源:


參考文獻

[1] Cai B, Xu X, Jia K, et al. DehazeNet: An End-to-End System for 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16, 25(11): 5187-5198.

[2] He K, Sun J, Tang X. 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1, 33(12): 2341-2353.

[3] Tan R T. Visibility in bad weather from a single image[C]//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08. CVPR 2008. IEEE Conference on. IEEE, 2008: 1-8.

[4] Zhu Q, Mai J, Shao L. A fast 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algorithm using color attenuation prior[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15, 24(11): 3522-3533.

[5] Goodfellow I J, Warde-Farley D, Mirza M, et al. Maxout networks[J]. ICML (3), 2013, 28: 1319-1327.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擦去」照片上的霧霾
    隨著汙染的日益嚴重,霧霾現象越來越普遍,在霧霾天氣影響下,光學成像系統的能見度和所採集圖像對比度均大幅度降低。如何恢復和提高霧霾氣象條件下的光學成像質量,即去霧技術,逐漸成為了一個研究熱點。目前,去霧技術主要分為兩大類:1)圖像處理去霧技術,通過對光學系統採集的圖像進行增強或復原操作,提高圖像的質量;2)光學去霧技術,通過對光學成像系統的改造和成像算法的優化,減小霧霾對成像質量的影響。
  • 去霧技術」讓監控不再「霧裡看花」
    去除視頻中的霧氣,改善圖像質量是提升戶外視頻監控系統價值的一項關鍵技術。本文通過以霧圖像的物理模型為基礎建立與圖像增晰技術的關係對去霧技術進行分析,綜合近年來提出的圖像去霧方法的基本原理,說明一些典型的去霧方法是如何呈現視覺上的去霧效果的。
  • 《基於單幅圖像的快速去霧》原理與C++復現(有一定工程意義)
    前言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之前看到的用於單幅圖像去霧的算法,作者來自清華大學,論文原文見附錄。2. 霧天退化模型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通常使用霧天圖像退化模型來描述霧霾等惡劣天氣條件對圖像造成的影響,該模型是McCartney首先提出。該模型包括衰減模型和環境光模型兩部分。
  • 今日Paper|小樣本學習;機器學習;單幅圖像去霧;零樣本目標檢測等
    目錄提高小樣本學習對全新分類的識別能力 機器學習的「學習如何遺忘」複雜城市背後簡單的空間尺度規則FD-GAN:具有融合鑑別器的生成對抗網絡用於單幅圖像去霧為從城市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揭示城市的演變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有著廣泛的應用FD-GAN:具有融合鑑別器的生成對抗網絡用於單幅圖像去霧論文名稱:FD-GA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with Fusion-discriminator for Single Image Dehazing
  • 如何用Python和深度神經網絡識別圖像?
    你早已聽說過自動駕駛汽車的神奇吧?沒有機器對圖像的辨識,能做到嗎?你的好友可能(不止一次)給你演示如何用新買的iPhone X做面部識別解鎖了吧?沒有機器對圖像的辨識,能做到嗎?如果只看最後兩層,你會很容易把它跟之前學過的深度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 DNN)聯繫起來。
  • 科普:霧是霧霾是霾,浮塵也不等於揚沙!
    &nbsp&nbsp&nbsp&nbsp據中國天氣網報導,26日華北,黃淮,江淮出現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冷空氣來襲,京津冀一帶空氣品質好轉。今明兩天,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將出現霧霾沙塵的混合體……霧、霾、沙塵同時來襲,你知道它們之間有啥區別嗎?面對這種天氣,怎樣防護才是正確操作?待小編為您科普一下。
  • 8月頂級 CV 大會:ICIG 2019——人工智慧時代的圖像圖形前沿研究
    本報告將描述如何通過在視頻中使用視覺和音頻來獲得更好的場景理解;並用一個例子說明,如何使用顯示說話者面部的視頻來增強音頻分析;同時,報告中還會用「視頻監控」案例來展示音頻對場景活動理解的加強作用。然而,智能交通系統運行環境複雜,在霧/霧霾等惡劣天氣下採集的視頻或者圖像會發生嚴重的質量退化,難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因此,需要採用圖像增強算法對在霧/霧霾、雨、雪等惡劣天氣下採集的低質量圖像進行去噪增強處理,以改善圖像的視覺效果、提升後期圖像識別的精度。
  • 深度學習與圖像識別 圖像檢測
    「資源搜索」搜索更多你想要的網盤資源! CNN等為什麼對圖像領域更加有效,因為其不但關注了全局特徵,更是利用了圖像識別領域非常重要的局部特徵,應該是將局部特徵抽取的算法融入到了神經網絡中。圖像本身的局部數據存在關聯性,而這種局部關聯性的特徵是其他算法無法提取的。深度學習很重要的是對全局和局部特徵的綜合把握(2)深度學習不是一個黑箱系統。
  • 深度卷積神經網絡CNNs的多GPU並行框架 及其在圖像識別的應用
    1.CNNs模型並行導論1.1.典型應用分析:圖像識別 圖像識別是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獲得成功的一個典型應用範例。 圖1揭示了一個具有5個卷積層和3個全連接層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該模型可應用於圖像分類。
  • 霧和霾的區別 霧霾和霧怎麼分辨
    冬季是霧和霾多發的季節,不過什麼是霧,什麼又是霧霾?這讓人總是分不清楚,常常還以為是同一種。其實霧和霾是兩種不同的現象,下面我們來看看霧和霾的區別是什麼?而霧的形成是因為空氣中溼度比較大,水汽凝結成小水珠懸浮在空中,使得地面上的能見度下降。  2、顏色不同  我們用肉眼看覺得霧和霾沒有多大區別,其實它們的顏色都不是一樣的。霧的顏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是黃色、橙灰色。
  • 霧霾對人體帶來哪些危害?如何應對霧霾天氣?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霧霾天氣?一、大霧天氣易發呼吸道疾病冬霧有「冬季殺手」之稱,加上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空氣中的灰塵、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等汙染物,附著於這些水滴上,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這些物 質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影響,可能會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哮喘發作,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等。
  • NAS-DIP: 基於神經架構搜索的自監督圖像補全算法
    From: Arxiv;編譯: T.R  與先前使用大規模監督數據進行訓練的算法不同,Deep Image Prior(DIP)利用隨機初始化的神經網絡模型和退化後的圖像進行自監督迭代,在無需大規模數據進行訓練的情況下,就能有效實現圖像去噪、超分辨和補全等任務。
  • 【PPT下載】深度學習入門指南!六步構建深度神經網絡
    首先,左上是與視覺相關的,包括各種各樣的圖片和視頻等;與圖像分類和目標檢測相關的,也就是跟你看到的相關;中間是Speech&Audio,跟你聽到的相關;最右邊是跟你理解的相關。這三種分類基本覆蓋了現在眾多與深度學習相關的應用。另外,可以分得更細一些。從應用上來講,整個市場上有非常多的工具能夠幫到各個開發人員和開發團隊去降低自己的編程工作量,也方便大家去實現各種各樣的開發。
  • 深度學習不是萬靈藥!神經網絡3D建模其實只是圖像識別?
    新智元原創 來源:arXiv編輯:金磊、大明【新智元導讀】隨著深度學習的大熱,許多研究都致力於如何從單張圖片生成但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幾乎所有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3D中重建工作,實際上並不是重建,而是圖像分類。深度學習並不是萬能的!深度學習並不是萬靈藥。近幾年,隨著深度學習的大熱,許多研究攻克了如何從單張圖片生成3D模型。從某些方面似乎再次驗證了深度學習的神奇——doing almost the impossible。
  • 如何將深度學習應用於無人機圖像的目標檢測
    /how-we-flew-a-drone-to-monitor-construction-projects-in-africa-using-deep-learning-b792f5c9c471如何將深度學習應用於無人機圖像的目標檢測
  • 如何減少霧霾天氣對人體的危害
    今年京城前段時間的霧霾天和寒冷天都比較多,更加劇了這種狀況。」如何減少霧天對健康的危害  當遇到濃霧天氣,對於老人和孩子來說,儘量減少霧天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對於過敏性哮喘的人來說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塵進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哮喘患者如果使用某種吸入劑有效,一定要繼續堅持,特別是在大霧天氣,不要輕易停藥。
  • 霧霾雖濃,心淨自然舒暢 關於霧霾 不得不知道的事
    可總有一些人抱著「誰TMD把天氣弄成這樣,讓老子呼吸難受」這樣的態度去看待霧霾、看待這個社會。還有許許多多關於霧霾的笑話,宏民看到這樣的笑話先是一笑,隨後心情就沉重起來了。這種笑話往往是有諷刺意味的,可你在諷刺誰?企業家?還是任何生火的人?
  • 霧霾又來了,霧霾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看了這個視頻你就知道了
    「霧霾」,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揮之不去的一道「風景」了,不管我們是否願意,它就在我們身邊,可是,我們真的了解它嗎?你知道霧霾是怎麼形成的的嗎?什麼是霧霾?霧霾,顧名思義就是霧和霾。但是霧和霾的區別很大,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多出現在秋冬季節,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
  • 霧霾天的形成與危害
    霧霾天氣形成原因其中既有氣象原因,也有汙染排放原因。專家指出,近期中東部地區出現的霧在氣象學上稱為輻射霧,霧霾天氣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這些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溼度比較大,地面灰塵大,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由於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三是天空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溼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
  • 機器視角:長文揭秘圖像處理和卷積神經網絡架構
    引言先坦白地說,有一段時間我無法真正理解深度學習。我查看相關研究論文和文章,感覺深度學習異常複雜。我嘗試去理解神經網絡及其變體,但依然感到困難。接著有一天,我決定一步一步,從基礎開始。我把技術操作的步驟分解開來,並手動執行這些步驟(和計算),直到我理解它們如何工作。這相當費時,且令人緊張,但是結果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