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天氣網報導,26日華北,黃淮,江淮出現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冷空氣來襲,京津冀一帶空氣品質好轉。今明兩天,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將出現霧霾沙塵的混合體……霧、霾、沙塵同時來襲,你知道它們之間有啥區別嗎?面對這種天氣,怎樣防護才是正確操作?待小編為您科普一下。
    霧≠霾!
    霧、霾最近常常相隨相伴出現,還有人以為「霧霾」就是一個詞,但實際上,這樣的理解是不準確的。霧和霾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天氣現象,只有當它們同時出現時才能「通俗地」稱為「霧霾」,比較合理的稱呼應該是「霧和霾」。
    當能見度小於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塵暴、揚沙、浮塵等天氣現象造成的視程障礙,空氣相對溼度小於80%時,判識為霾;相對溼度大於95%時,判識為霧;相對溼度為80%至95%時,按照地面氣象觀測規範規定的描述或大氣成分指標進一步判識。
    還有其他指標可以進一步區分霧和霾。
    
    資料圖片:1月19日,南京遭遇霧霾天氣,市民在拍照。新華社記者李雨澤攝
    從粒子的直徑大小上來看,霧的直徑相對較大,在5到100微米之間;而霾粒子的直徑就相對要小,在0.001到10微米之間。從外觀上看,霧基本上是呈乳白色的;而霾可能會呈現藍灰色、橙灰色、黃色等不同的外觀。
    從霧和霾覆蓋的空間範圍來看,霧一般比較淺薄,主要是在近地面層中發生,邊界比較明顯;而霾相對比較深厚,可達1千米以上,且分布較均勻,從地面看沒有明顯的邊界。
    從持續時間和日變化上看,霧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現,上午消散;而霾的日變化特徵不明顯,當大氣較穩定時,可全天持續。
    
    資料圖片:北京遭遇霧霾天氣。新華社記者唐師曾攝
    如何應對霧霾危害?
    霧霾所包含的主要汙染物是PM2.5,在急性危害方面,主要表現為短時間內吸入汙染物引起的咳嗽、咽喉痛、眼部刺激等症狀。此外,霧霾還可能誘發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在慢性危害方面,主要包括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當出現重汙染天氣時,應做好個人防護、儘量減少長時間暴露在霧霾中。
    特別是兒童、孕婦、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儘量減少或避免戶外活動。
    如果必須外出,應儘量減少室外活動的時間和強度,並佩戴合格的防霾口罩,外出歸來應及時清洗面部及裸露的皮膚。
    同時,在霧霾天氣來臨時,應及時關閉門窗,防止霧霾進入室內。
    此外,可以使用空氣淨化設備,保持室內空氣乾淨無汙染。
    
    11月25日在張掖境內拍攝的沙塵中的長城烽燧。新華社發(陳禮 攝)
    揚塵≠浮塵
    浮塵不是揚沙,更不是沙塵暴。根據強度大小,可以將沙塵天氣劃分為五個等級:
    浮塵:塵土、細沙均勻浮遊在空中,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裡的天氣現象;
    揚沙:風將地面塵沙吹起,水平能見度在1公裡至10公裡以內的天氣現象;
    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大量塵沙吹起,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裡的天氣現象。
    強沙塵暴:大風將地面沙塵吹起,水平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天氣現象;
    特強沙塵暴:狂風將地面塵沙吹起,水平能見度小於50米的天氣現象。
    此外,揚沙或者沙塵暴是本地或附近地面的沙塵被吹起而形成的,而浮塵多來源於遠方輸送。
    
    11月25日,張掖市民在沙塵天氣中出行。新華社發(成學磊 攝)
    遇到沙塵天氣應如何應對?
    沙塵天氣出現時,一定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注意事項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室內溼度
    在風沙天氣裡,空氣十分乾燥,人們咽幹口燥,容易引發或者加重呼吸系統疾病,還會使皮膚乾燥。對此,室內可以使用加溼器,以及灑水、用溼墩布拖等方法,以保持空氣溼度適宜。
    2. 及時清潔灰塵
    風沙天氣時,從外進家後,可以用清水漱漱口,清理一下鼻腔,減輕感染的機率,及時洗澡更換衣服,保持身體潔淨舒適。房間內落滿灰塵要及時清理,用溼抹布擦拭,以免造成室內塵土飛揚,吸入呼吸道。
    3. 外出注意擋沙塵
    外出做好防護工作要注意攜帶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以免沙塵對眼睛和呼吸道系統造成損傷。不要佩戴隱形眼鏡。
    4. 儘量避免出門
    氣象專家提醒公眾,吸入沙塵量過多容易引起肺部疾病,特別是對小孩危害最大,所以沙塵天氣人們要儘量減少出行。
    5. 開車減速讓行
    如果沙塵暴時期實在要外出,也要搭乘車輛,開車時要減速慢行。不建議騎行自行車、電動車等。
    6.注意人身安全
    揚沙天氣中要注意人身安全,應儘可能遠離高大的建築物,不要在廣告牌下、樹下行走或逗留。遇見強沙塵天氣時,在路上的司機朋友不要趕路,應把車停在低洼處,等到狂風過後再行駛。(完)(趙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