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反應堆零件被美國壟斷半個世紀,他用5年終於研製成功

2021-01-15 谷火平觀察

在核電站、航母、軍事等多個方面有一個看似小零件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大型核電站來說,它就是保障安全的一級零件設備;對航母來說它就是防止放射物發生洩漏的重要保障,這個小零件就是"密封件"。

這個小零件雖小,但卻會影響上百億的工程。你看它的外表,金屬環的外形、拳頭般的大小,仿佛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就是這個密封件,被美國壟斷了半個多的世紀。由於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團隊也在一直在努力擁有自己的密封件。

勵行根,寧波天生密封件公司的創辦人,1993年的時候他選擇從工廠辭職,帶著所有家底共2萬元創辦起了天生公司,最初這家公司是專門生產高壓鍋墊圈類的民用密封墊圈的。那時高壓鍋、水龍頭的閥門是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密封件,但對核電站、化工領域等方面的大型電站的密封件,國內壓根沒人造的出來,一直以來都是花高價從美國進口。

一次偶然的機會,勵行根見識到了核電站使用的密封件,他決定他也要做出這樣高科技的密封件,從此他帶領著全體不足百人的企業,壓上多年的積蓄,開始走上了研發密封件的道路。

這條研發道路他們從零開始,一直以來中國都是靠進口才有的密封件,只有大型的工程會有一兩個密封圈,見識到這種密封件的人就很少,壓根沒人能拿出來幾個密封件來供人研究,因此勵行根他們連最基本的圖紙都不清楚,只能去各大型工程打聽這個零件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那時,國內的一個核反應堆裡有兩個密封圈,而核反應堆是一年更換一次,因此密封圈也是一年換兩個,打聽到這個消息的勵行根每年都準時在密封圈更換的時候,去拿被換下來的廢棄的密封圈回去進行研究。

當時這種高精密的技術十分罕見,國內普通的企業壓根不願嘗試,但天生公司一做就是5年。

當勵行根去銀行貸款說出理由的時候銀行辦理貸款的都認為他瘋了,不願貸款給他拿去打水漂。沒有資金投入,他就拿著天生公司的利潤、東拼西湊,最後湊出來了2000萬元,成立了單獨的實驗室,後期實驗室的經費也是從天生公司售賣民用產品出來的。為了能加快速度研發,勵行根帶領著研發團隊就在實驗室住了下來,研究人員的日常生活都在實驗室,在狹小的實驗室裡,他們經過反反覆覆的驗證,一個個數據反覆查找校對,整整做了5年的時間,他們整整在這裡埋頭苦幹了5年。

2007年的一天,秦山核電站從加拿大進購的裝置出了問題,一個多月來加拿大的專家一直沒有給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核電站只好轉向求助於國內各大企業,但希望十分渺茫。收到邀請的勵行根,當即帶著他們的設備和一眾研發人員前往了秦山核電站,穿上厚重的防輻射服,冒著生命危險現場查驗,這一次被天生公司認為是他們的重大轉型點,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2007年的一晚,勵行根和他們的研究成員一直呆在事故現場,連夜測量數據設計方案,到了第二天上午6點他們就為秦山核電站設計出了密封件,隨後製造,並一次性安裝成功。

從此,寧波天生公司的密封件一炮而紅。

在此之前,密封件的技術一直美國築起了高高的圍牆,半個世紀以來都沒有人做出來,過去中國在美國訂購密封件的時候,國外每年的售價都是上漲15%,而且發貨時間是由美國定奪,簡單來說就是中國花巨資買了不知道多久才能發貨的產品,價格貴也就算了,發貨還看人家心情,實在太憋屈了。

而勵行根的這一創新成果,打破了美國對核反應堆密封件長達半個世紀的壟斷,直接讓國外的同類產品價格下降了70%以上,而我國的秦山核電站、連雲港核電基地70%也用上了國產的密封件,過去一套美國的密封件價格約在三四百萬,但現在我們可以用上自己國家的30多萬的一套密封件了,勵行根也因此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寧波天生公司20多年來員工仍然不足百人,但就是這不足百人的小企業做了大企業不願做、不敢做的事情,最終在小零件上發揮出了大作用,是世界上第二個能生產核反應堆密封件的公司。

弱國無外交,只有軍事力量上強大了,才能讓祖國立於不敗之地,讓世界所忌憚。祖國強大的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用自己的滿腹智慧和滿腔熱血為祖國的強大鞠躬盡瘁。

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默默奉獻的科學家,中國才能夠在短短70年內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讓我們向這些科學家致敬。中國的這些科學大師們,,之所以能夠在各自所擅長的領域取得如此令世人驚嘆的成績,根本原因是在於他們都擁有著紮實的數學基礎。眾所周知,數學是數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得到的學科,生活中小到路邊做生意,大到精密武器的研製,這一切都是離不開數學的。

然而,跟現在和平年代的教育環境相對比,老一輩科學家們的學習環境是非常艱苦的;他們處在民國那種戰亂不斷的年代,卻擁有著如此好的數學基礎,這一切得益於民國時期紮實的數學教育。

在民國那個時期,出了很多的教育名家,而其中一名叫做劉薰宇的數學大師非常有名。而他的數學的教育上更是有著很獨特的方式,與常規的數學教育不同的是,劉薰宇在教導數學時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講故事。

在他看來不管是什麼學科,只要孩子感興趣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他在教育孩子數學的過程中,往往會把一些枯燥的問題,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講述出來。比如關於函數的這個講解:

曾經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就曾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劉薰宇先生的書中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非常通俗易懂,當初也正是因為看了劉薰宇先生的書,才激發了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著名數學家齊民友也非常崇拜劉薰宇,說自己在初中時代對數學也很頭疼,後來接觸劉薰宇的作品,才慢慢理解了那些複雜、枯燥的知識點,並學習了其中的方法,覺得學習數學很容易、很有趣,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著名畫家豐子愷也很喜歡數學,不過他表示自己運氣不好,直到中年後才接觸到劉薰宇的書,懊惱道如果自己能早一點看到這種書,絕不會荒廢數學這樣重要的學科。

從上面這些大佬的話語當中我們不免也能夠看出來,劉薰宇先生教學方式最大特點就是生動有趣。而被當代人整理過的《數學三書》正是將劉薰宇先生教學理念融於一體的精華著作。這套書一共有三本,每一本都非常適合中小學生去讀。

相關焦點

  • 美國陸軍追求了半個多世紀的裝備,移動核反應堆,終於要來了
    1952年,美國陸軍啟動了「陸軍核電計劃」,與海軍的艇用核動力反應堆項目同步推進。與海軍核潛艇的動力推進目的不同,美國陸軍開發核動力反應堆的主要目的是發電來滿足的陸軍基地的能源供給,減輕甚至擺脫對柴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賴,大幅簡化燃料後勤線路,並由此提高後勤保障能力。
  • 美國封鎖50年的核心技術,如今被我國民企突破
    大家都知道,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國家在許多領域尤其是科技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甚至在一些方面實現了「彎道超車」,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的中國,不僅僅在經濟上成為世界佼佼者而且在軍事,航天,教育文化等領域實現了巨大的成就,贏得了世人稱讚。
  • 中國國產核反應堆首次併網成功
    為了在能源等關鍵領域擺脫對西方技術的依賴,中國大力投資核電產業。由中國獨立研發的 「華龍一號」核反應堆日前首次併網成功。中核集團宣稱,這一成功「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的核反應堆首次併網成功。
  • 小小的「4米鐵環」,竟被壟斷超半個世紀?專家:僵局被中國打破
    一個小小的「4米鐵環」究竟是怎樣被壟斷了超過半個世紀的呢?如今我國終於打破了這樣的僵局,也終於破獲了其中的秘密。不過,落後就要挨打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比如說這個被美國壟斷拿了超過半個世紀的「4米鐵環」,當時的確讓我們受到了不小的制衡,所以,這個小小的鐵環究竟有什麼神秘之處呢?
  • 美12歲男孩建了座核反應堆:花1萬刀從網上購買零件
    據外媒2月22日消息,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男孩傑克森-奧斯瓦爾特(Jackson Oswalt)成為了最年輕的核反應堆建造者。該消息由業餘物理學愛好者在線論壇核實,於去年1月19在網上公布。這一天離傑克森13歲的生日僅僅差幾小時。12歲時,傑克森在父母閒置的房子裡成功建造了核反應堆。
  • 中國太空飛機終於穩了,美國不再是唯一
    ,此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曾發射一型類似太空飛機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並在飛行2天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看來中國太空飛機終於穩了,這讓美國網友紛紛感嘆:中國進步太快了,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擁有這種新型太空飛行器,而在中國太空飛機出現後,美國不再是唯一。
  • 成功打破美國壟斷!中國空天飛機順利返航,NASA:究竟在太空放了啥
    據環球日報的最新報導稱,中國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了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並在2天之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地點。對於此次發射任務國外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美國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以及北美防空司令部更是對此次發射任務進行了全程跟蹤。
  • 天上飛的核反應堆!俄國人的瘋狂之舉,或將實現星際旅行
    圖為世界第一枚核熱火箭建於1967年,前景是容納核反應堆>的保護殼 俄美超前設想,計劃曾遭流產雖然目前核動力火箭只是在研發階段,並沒有實際運用,但是早在上個世紀時,蘇聯和美國就已經提出了這個設想做出了大膽嘗試。
  • 她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82歲再創輝煌,打破美國壟斷
    ,要想趕上美國,我們就必須要有自己的計算機。 1966年8月,經過科研小組一年來不眠不休的研究,最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臺微型計算機研製成功。
  • 面對美國、德國邀請,他毅然回國,成功研製治癌裝置,打破國外壟斷!
    我1997年回國,1998年'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IRFL-CSR)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就立項了。平臺這麼大,足夠我施展了!肖國青接過了傳承半個多世紀的火把,成為近代物理所所長。
  • 神龍升空,打破美國X37B的壟斷地位,中國太空黑科技再獲新突破!
    NASA原計劃於1999年7月4日製造出樣機,1999年7月26日進行馬赫數為7的第一次飛行,但由於新技術難度太大,在經過5年耗資12.6億美元的研究後,2001年NASA和空軍相繼宣布取消X-33技術驗證機的研製計劃。
  • 「氣體稀土」氦氣,一直受美國壟斷,如今中國實現突破
    而中國只有11億,是一個貧氦國。而且美國的天燃氣都是富氦的,而中國的天燃氣都是貧氦的,開採成本更大。而氦氣製造上,美國更是天下第一,是全球最大的氦氣生產國,控制壟斷了氦氣市場。從1917年,美國就開始重視了氦氣資源保護,2007年將氦氣定為戰略儲備資源,2018年將其列入
  • 中國院士研製出KBBF晶體,雷射武器穩了,15年後美國突破中國封鎖
    現在,中國又變得更加強大,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中國也可以對美國實施技術封鎖了。現在美國反過來還要求中國分享技術,但中國知道自己技術的戰略意義,下令禁止出口,這使得美國非常不情願,曾經呼籲中國在國際上分享技術。
  • 中國高考滿分第一人:留學美國,發明新技術,打破外國壟斷
    要說起高考分數最高的人,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2004年的高考狀元王端鵬,成績分數高達749分,離滿分只差一分。但王端鵬真的就是史上高考分數最高的人嗎?其實不然,史上還有一人,他的高考成績是滿分的,他就是侯德榜。
  • 神龍升空,打破美國X-37B壟斷,中國太空黑科技再獲新突破
    注意這個詞「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目前太空飛行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真正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非常少,普遍認為本次發射的是中國版的X37B空天飛機。關於我國正在研製空天飛機的消息,坊間已經流傳了十多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幾年前就表示會在2020年實現首飛,看來本次發射的是空天飛機錯不了。
  • 釷基熔鹽堆——跨越半個世紀的中國夢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裂變核能的發展歷程,從1950年的原型堆到第二代堆是一個前期的發展階段,我國的秦山核電站就屬於反應堆裡面的第二代堆。上世紀90年代以後,人們對核反應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代核反應堆應運而生。當然,隨著持續的發展,我們對核反應堆不僅提出了更高安全性的要求,也包括它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裂變核能的發展終將進入第四代核反應堆時代。
  • 被譽為「氣體稀土」的氦氣,一直受美國壟斷,如今中國實現突破
    而中國只有11億,是一個貧氦國。而且美國的天燃氣都是富氦的,而中國的天燃氣都是貧氦的,開採成本更大。而氦氣製造上,美國更是天下第一,是全球最大的氦氣生產國,控制壟斷了氦氣市場。從1917年,美國就開始重視了氦氣資源保護,2007年將氦氣定為戰略儲備資源,2018年將其列入
  • 美國壟斷被徹底打破,全球165個國家中,北鬥導航精度超越GPS
    2020年,中國在航天領域奪取的成就世界各國有目共睹,儘管經歷了前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整體進度並沒有拖慢太多,後續我國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順利發射升空,世界各國紛紛同我們在該領域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從此再也不需要受制於美國的GPS導航系統。
  • 中企打破美國壟斷 造出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
    不斷打破國外壟斷 中國航空發動機關鍵零件國際領先在河北廊坊科技園,一款為無人機和商務機而設計的航空發動機正在進行150小時試車,考核發動機在各種狀態下技術性能和可靠性及壽命等綜合指標。美國是最大的錸金屬消費國,控制著全球銷售市場,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由於錸可以廣泛應用於噴氣式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全球約80%的錸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其在軍事戰略上有重要意義。為了維持在航空工業的優勢地位,美國和其它一些西方國家常年針對中國進行材料和技術封鎖。
  • 中國技術再次打破美國壟斷!
    比鋼鐵還要堅硬的紙,我國的一位女科學家打破了美國壟斷。造紙術在中國己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也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於從古至今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紙對於現在的軍事領域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紙在軍事領域也有很多的用處。在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為保護好太空人的安全上。飛船的所有材料都必須要可以抵擋住太空中的高輻射,保護在飛船上的物資和太空人的安全也會用到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