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淵/文
昨天,新華社、人民日報發布了一條很簡短的航天發射新聞。(一般新聞越短事越大)
9月4日,我國在酒泉用長徵2F火箭成功發射了一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成功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不了解航天的人會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航天發射,其實這是一次意義非常重大的發射活動。注意這個詞「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目前太空飛行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真正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非常少,普遍認為本次發射的是中國版的X37B空天飛機。
關於我國正在研製空天飛機的消息,坊間已經流傳了十多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幾年前就表示會在2020年實現首飛,看來本次發射的是空天飛機錯不了。
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研製了空天飛機X37B,是美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一種無人且可重複使用的飛行太空飛行器。該機由火箭發射送入太空,是第一架既能在地球衛星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結束任務後還能自動返回地面,被認為是未來太空戰鬥機的雛形。X37B空天飛機飛行高度在20千米以上(有說25.9km),也就是大氣層以上或邊緣,最高速度據稱超過了25倍音速。
美國空天飛機發展歷史
第一代空天飛機失敗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空軍就對空天飛機的性能做出一些要求,有關機構開始對空天飛機作探索性試驗,當時被稱為「跨大氣層飛行器」。20世紀60年代發展出X-15、X-23和X-24等方案,受限於當時的技術、經濟條件,且應用需求不明確,因而中途夭折。
1986年,美國提出代號為X-30的完全重複使用的「國家航空太空梭」,重點是對高超音速噴氣式發動機技術進行研究。
1994~1996年,美國空軍大學、空軍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完成一系列關於未來軍事裝備的研究報告,均建議把空天飛機作為今後20~30年最重要的武器裝備之一。
1996年7月,美國宇航局讓洛馬公司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器技術驗證飛行器,驗證機代號為X-33。X-33的設計具備把11.35噸有效載荷送上國際空間站的能力。
NASA原計劃於1999年7月4日製造出樣機,1999年7月26日進行馬赫數為7的第一次飛行,但由於新技術難度太大,在經過5年耗資12.6億美元的研究後,2001年NASA和空軍相繼宣布取消X-33技術驗證機的研製計劃。
第二代空天飛機
1996年,NASA提出了Future-X計劃。這個計劃被拆成兩個子計劃,其中規模較小的就是X-37計劃。依照計劃,X-37將成為第一架同時具備在地球衛星軌道上飛行和具備再入大氣層能力的飛行器。
2010年4月22日,美國空軍花費10年研製的「空天戰機」X-37B首次試飛。這種外形和功能都酷似小型太空梭的戰機用火箭送入軌道環繞地球飛行,然後再以滑翔方式返回地面。
X-37B迄今進行了5次飛行任務:
OTV-1於2010年4月發射,在太空執行任務224天後於當年12月返回地球;
OTV-2從2011年3月持續到2012年6月,完成了469天的軌道飛行;
OTV-3從2012年12月開始,2014年10月結束,歷時675天;
OTV-4於2015年5月20日升空,於2017年5月結束,整個任務期間,進行了718天的高空飛行。
OTV-5在2017年9月9日發射升空,在2019年10月結束,創造在軌飛行最長紀錄780天。
今年5月17日,X-37B從卡納維拉爾角基地升空,執行第6次秘密太空飛行任務。
X-37B項目是美國軍方一個高度保密的項目,美國國防部對X-37B性能和每次任務細節都鮮有公開。
神龍升空
我國本次發射除了說明是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別的都沒有講。當然,這種尖端黑科技肯定是高度保密的。
從網上的發射照片看,長徵2F火箭的整流罩有明顯變化,和美國發射X-37B的「獵鷹」火箭類似。
長徵2F火箭的運載能力是8.8噸,說明中國空天飛機在大小上與X-37B相近。航天科工集團曾表示,中國版的空天飛機採用混合動力,在亞軌道飛行時可以使用衝壓噴氣推進器,可以用火箭真空發動機進入地球軌道,也可以像飛機一樣在大氣內飛行。也就是說,中國空天飛機擁有與X-37B同樣的功能,通過火箭發射後能長期在外太空執行任務,然後像飛機一樣返回,著陸回收後重複使用。
本次發射成功,使得中國打破了美國X-37B空天飛機的壟斷,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空天飛機的國家。
近些年,我國在反導、反衛星、載人航天、高超音速、「水漂彈」等尖端技術方面不斷取得成功,表面我國在尖端科技和未來軍事技術方面緊跟美國甚至比肩美國。這些「黑科技」是我們無懼威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依仗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