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
中國釋放一太空物體打破美國的技術壟斷據「環球網」9月9日報導,中國在4日發射的新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雖然只在宇宙裡飛行了兩天,但卻引發了國外媒體好長時間的關注。這是為什麼呢?美國「空間新聞」網站表示,中國這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返回前在太空釋放了一個「物體」,並且得到了美國北美防空司令部的正式編號NORAD ID 46395。要知道太空物體得到正式編號,就表明它已經被正式承認為一個人造軌道飛行器。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相關技術,能夠用可重複使用的無人太空飛行器將衛星運載到宇宙中。更為關鍵的是,只要再加以部署一定的先進技術,那麼美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壟斷就會被完全打破,也難怪美國這麼關心我國的太空飛行器了。
為什麼中美兩國用無人太空飛行器部署衛星?在太空梭時代,美國一般是用太空梭來部署衛星。通過有人駕駛的太空梭,將大型太空飛行器部署到軌道上。但是由於載人太空梭的風險太大而且費用太高、技術要求高,美國便不得不放棄了這種方式,轉而用無人太空梭X-37B來部署衛星。無人太空飛行器的優勢十分明顯,不僅風險低而且成本投入也不多,能夠更好滿足美方「徵戰宇宙」的要求。
無人太空飛行器部署衛星需要解決哪些技術問題?當然,要想實現無人太空飛行器部署衛星,就必須要解決幾個關鍵的技術問題。首先就是開合式貨艙技術。由於太空飛行器在起飛和降落過程中,會受到巨大壓力,因此貨艙門必須保證關得嚴實,才能最大程度保護內部的載荷與結構不受影響。尤其是降落過程中,艙門在承受巨大動壓和熱量時還不能被損壞。
然後就是姿態和軌道控制技術。衛星離開太空飛行器的貨艙後,太空梭的質量與重量特性就會發生變化,那麼相應的控制系統就需要適應這種變化、確保太空飛行器正常運行。同時,已經被部署出去的衛星還要保證順利在太空飛行,不和太空梭發生碰撞事故。最後就是空間機械臂技術。等到進入軌道後,就需要用機械手將衛星從貨艙裡拿出來,並且精準「放」進軌道。
由此可見,無人太空飛行器部署衛星是一項大難題,除了要有龐大的資金支撐,還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撐。此前,只有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才能做到,就連戰鬥民族俄羅斯也與太空梭技術無緣。這次中國人造軌道飛行器的成功入軌,直接證明了我國在航天技術方面取得的傲人成就。
無人太空梭還有什麼功能?除了部署衛星,無人太空飛行器還有一項重要功能,那就是放出去並拿回來。換句話說,也就是太空梭不僅要負責將衛星送上太空,而且還能在有需要的時候再次取回地球。顯然這次NORAD ID 46395的入軌已經表明中國能做到此點。根據外媒推測,如果中國科研部門有朝一日想觀察它在宇宙射線下發生了什麼變化,同樣可以將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升空去迎接對方。
隨著航天技術應用範圍的越發廣泛,太空飛行器本身的技術難度卻越來越高。目前只有中國和美國在這一領域有所成就,看來能夠染指的國家確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