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二豬 物種日曆
我們智人,應該是世界上最自戀的動物了。最近幾年美顏相機和美圖軟體的發明,讓我們對於自己的相貌的迷戀是更上一層樓。真的,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嘆:我長得可是挺好看啊!我就常常在自拍的時候這樣想,但看著別人給我拍的照片的時候:嚯去!這傢伙的鏡頭一定是壞掉了!
作者現身說法 | 二豬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於動物,我們也會對那些顏值高、長相好看的種類更加青睞。但是呢,長得符合我們人類審美觀的動物,畢竟是少數,而絕大部分是長相讓人看了並無感覺的「普通人」,哦不,普通動物。不過也有一些傢伙,由於種種原因,長相不是很符合我們人類的胃口。曾經我還看過一個「十大最醜動物排行榜」,其中有一個叫指猴的傢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
指猴 | nomis-simon / Wikimedia Commons
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童年陰影
我是一個從小就特別喜歡動物的孩子,那時除了在胡同裡邊逮蛐蛐抓蜻蜓撲蝴蝶,了解動物的途徑就是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有一天,通過趙忠祥老師那富有磁性的解說詞,我知道了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叫做「馬達加斯加」的島,在那島上生活著一群特殊的猴兒,它們的名字叫狐猴兒,它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那島上的大森林,它們幸福快樂生活樂無邊~
狐猴是馬達加斯加島的特有類群 | Chris Gin / Wikimedia Commons
狐猴雖然長得尖嘴猴腮的沒有金絲猴那麼好看,但大多數種類看著也還算挺喜慶,我看著畫面也一直傻呵呵的樂,但突然畫面一轉,電視裡出現了一個長得灰不溜秋活像格格巫一樣的傢伙,伴隨著詭異的BGM,差點兒把我給嚇哭了!這就是我認識指猴的經歷。
童年陰影 | Elias Neideck / Wikimedia Commons
當然,可能更多人是在2005年夢工廠的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中見到指猴這個物種的,劇中的Maurice就是一隻指猴。也許你會說:電影裡的Maurice挺可愛的啊?當然了,動畫片裡的動物形象可都是經過美化之後的,看到現實風的指猴,不知道你會不會依舊覺得可愛。
動畫片中的指猴 | DreamWorks Madagascar / Youtube
全身黑色的毛髮中亂蓬蓬的夾雜著白毛,長長的尾巴上滿是雜毛,看上去就像塑料條製成的撣子,這就是指猴科唯一的物種。指猴的臉看著也是很「猙獰」,有一對大大的扇風耳,臉上的毛髮看上去很稀疏,帶著看上去就顯得陰鬱的灰色。
指猴屬於夜行性的靈長類 | Tom Junek / Wikimedia Commons
鼻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看著也很彆扭,和它的親戚眼鏡猴、蜂猴有一對大而萌的眼睛不同,指猴正視前方的兩隻眼睛,看上去特別小,而且在燈光的照射下,瞳孔收縮得就像是惡魔的眼睛。據說當地人就將指猴稱為「惡魔」,只要見到就將其打死。
被馬達加斯加當地人殺死的指猴,掛在路邊據說可以把黴運轉移給路過者 | Louis-Léopold Boilly / Wikimedia Commons
其實每一種動物的長相,都是經過數萬年演化的結果,必然會有相應的用處和原因,以我們人類的審美去評判,本質上就是錯誤的。也許在它們看來,我們才是醜的無可救藥的魔鬼呢。
多功能的中指
地質變化使得馬達加斯加在數千萬年前就與非洲大陸分離開來,而島上生活的動物,也自此走上了獨立演化的道路,有一支靈長類,演化成了和舊大陸生活的親戚完全不同的一個類群:狐猴。並且成為馬達加斯加島上十分繁盛的哺乳類。
指猴在馬達加斯加島的分布(紅色區域),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相對非洲大陸的位置 | IUCN /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說狐猴是靈長類演化過程中的一支奇葩,那指猴就是奇葩中的奇葩。
指猴指猴,就因為手指頭有特色,才得了這麼個名字,它的中指又細又長,而且看著是皮包骨頭,明顯就比其他的指頭細好幾圈,讓我這種強迫症重度患者看著就心驚肉跳。指猴的門齒非常發達,而且終生生長,這一特徵讓以前的一些學者認為指猴是一種嚙齒類動物。
指猴特化的中指 | Rama / Wikimedia Commons
瘦長的中指和堅利的門齒,正是指猴覓食的利器,指猴是一種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在樹上的樹洞或巢穴中睡覺,晚上出來覓食。當然了,就這長相白天出門早讓群眾扔的板磚給拍死了。
指猴利用夜幕的掩護,在樹上尋找各種水果、花蜜,偶爾也會從鳥窩裡掏出鳥蛋開開葷,但它最喜歡的還是各種蛀食樹木的大肉蟲子。尋找和捕食肉蟲子的過程也很有趣,指猴會用自己特殊的指頭敲擊樹幹,以判斷木頭是不是空的,並且順著蛀蟲的通道尋找肉蟲子的所在。
叩診樹幹和啃木頭 | national geography / Youtube
後來這項技術被我學走了,裝修的時候用來判斷哪堵牆是承重牆,哪堵是隔斷牆,哪個可以拆,哪個不能拆。當指猴根據敲擊木頭的回音發現了蟲子的所在,會用門齒將木頭啃開一個洞,直至洞能讓那細長的手指伸進去,手指由一個特殊的球窩關節控制,可以讓這根鐵絲樣的手指異常靈活,據說可以360°轉動,經過一通鼓搗那些肥美的肉蟲子就被勾出來吃掉了。
掏出樹幹裡的蟲子 | national geography / Youtube
最萌與最醜
低調的生活習性和稀少的數量,使得人類對於指猴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指猴的手掌上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構。在指猴的兩隻「手」上,籽骨相對於其他靈長類更長,而變長的籽骨又連接著一塊拇長展肌,這樣在肌肉的牽動下,這塊籽骨就有了一定抓握的功能。
指猴也是廣譜的雜食動物 | vil.sandi / Flickr
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在遙遠的東方,就有那麼一種黑白配色的熊,為了吃竹子方便,通過對籽骨的改進演化出了抓握的能力,我們把這個器官稱為「偽拇指」。為什麼相距如此遙遠而且毫無關係的兩個物種有相近的結構呢?
最萌和最醜的動物,就這樣聯繫了起來 | Wayne77 / Wikimedia Commons
熊貓是為了抓竹子方便,那指猴又為了抓什麼呢?身為靈長類,已是哺乳類中抓握能力最強的代表,要這個偽拇指做什麼用呢?有一個說法是指猴的第三指和第四指為了適應覓食而特化,尤其是中指變得非常纖細,顯然不適合抓握;指猴的拇指也不和其他手指相對,而是處於同一直線,抓握能力對於樹棲生活又十分重要,它才劍走偏鋒,演化出了偽拇指這麼個黑科技。
再看一遍指猴高度特化的手指 | Klaus Rassinger / Wikimedia Commons
指猴的數量已經極其瀕危,一方面來源於人類捕殺的壓力,而更重要的則是馬達加斯加森林面積的銳減。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這種神秘而特殊的靈長類也許不久後就會從世界上消失,而我們對它的了解還僅僅停留在「醜」上面。
當然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的審美去評判動物的外表,這裡講個笑話:我有個好友,教育一個朋友「生物沒有美醜一說,就算不符合人類審美,只要它活的成功,那就是醜的有理,醜的應該」。那位被說教的朋友回手就發了越南金絲猴照片過來,這位也是失態的直接回了一句「這啥XX猴子,太XX醜了」。
越南金絲猴:聽說有人說我醜?| inaturalist
原標題:《別看它醜,人家可是最會使用中指的靈長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