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礬位於美國西南海岸,西面臨海,三面環山,是個陽光明媚,氣候溫暖,風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礦、石油和運河的開發,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為了一個商業、旅遊業都很發達的港口城市。洛杉礬市很快就變得空前繁榮,著名的電影業中心好萊塢和美國第一個「迪斯尼樂園」都建在了這裡。城市的繁榮又使洛杉礬人口劇增。白天,縱橫交錯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擁擠著數百萬輛汽車,整個城市仿佛一個龐大的蟻穴。
然而好景不長,從40年代初開始,人們就發現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溫柔,變得「瘋狂」起來。每年從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會出現一種瀰漫天空的淺藍色煙霧,使整座城市上空變得渾濁不清。這種煙霧使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1943年以後,煙霧更加肆虐,以致遠離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產。僅1950-1951年,美國因大氣汙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5億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1970年,約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這就是最早出現的新型大氣汙染事件——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
光化學煙霧是由於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造成的,一般發生在溼度低、氣溫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後。汽車尾氣中的烯烴類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氣中後,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後,會變得不穩定起來,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新的物質。這種化學反應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為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洛杉礬在40年代就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排出1000多噸碳氫(CH)化合物,3O0多噸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噸一氧化碳(CO)。另外,還有煉油廠、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燒排放,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上空,不啻製造了一個毒煙霧工廠。
由此美國加州規定,1998年起,在該州銷售的汽車中,必需有2%是「零汙染」的,到2003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10%,但實際執行結果的有不少差距。
歐洲從1970年開始,以ECE法規形式,制定法規,控制汽車排放物,以後陸續多次的加嚴對控制汽車排放的標準。歐盟成產後,利用EO法規繼續對汽車排放進行控制。2000年1月立施歐Ⅲ,2005年要實施歐Ⅳ,2008年要施歐Ⅴ,對汽車排放提出極為嚴格法規要求。
日本的JP2005法規,相當於歐Ⅴ,要在2005年開始執行,這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排放法規。
我國目前多數車輛處於歐Ⅰ水平,從2003年9月1日要求必須達到歐Ⅱ標準,到2008年國家可能開始實施第三階段標準,相當於歐Ⅲ,但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執行標準都提前,我國排放標準滯後國際水平較多。
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導致使西方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汽車產量起伏和心理上的恐慌,人們開始真正的反思,石油需求的繁榮和脆弱性。石油價格反覆上漲,最令人刺目的是美國加油站反應最敏感,排長隊加油的情景歷歷在目。2001年在上海舉行的「21世紀燃料電池國際研討會」上,人們對石油資源的估計是:世界上一次能源的石油儲量10347億桶,可開採期限為43年;天然氣為5145兆立方英尺,可開採期限62年;煤炭儲量為9842億噸,可開採期限200年。
而中國的一次能源:石油預測儲量940億噸,可開採儲量52.6億噸,可開採期限19年;天然氣預測儲量38億立方米,可一採期限19年;天然所預測儲量38億立方米,可開採儲量2億立方米,可開採期限70年;煤炭預測儲量1萬億噸,可開採儲量7650億噸,可開採期限85年。儘管這些預測偏於保守和不確定性,但是足以引起世界對石油資源消費的關注。
中國從1994年開始成為石油進口國。2000年原油產量1.6億噸,進口原油0.73億噸,成品油進口0.3億噸,用匯250億美元,還不包括那些偷渡進口的油品。預測2010年,原油需求3.6億噸,國內產量2億噸,進口1.6億噸,進口原油佔需求量45%,這不僅是汽車用油上重大難題,更是國家經濟安全問題。
1950年全球汽車產量1000萬輛,保有量6900萬輛,1988年汽車產量增至4800萬輛,保有量5.37億萬輛,2002年汽車產量5878.4萬輛,保有量6.7萬輛,世界上的石油資源50%以睦被汽車消耗掉。
中國1956年汽車產量1654輛,1988年64.69萬輛,1990年50.9萬輛,2002年增至325.1萬輛,保有量2000萬輛,產量居世界第五位,預計2003年產量將達到420萬輛,2005年達到800萬輛以上。福田北京公司總裁互格納預測,中國在2025年成為世界上汽車產量最大的一個國家。
至此,全球汽車工業面臨著能源重大的轉換期。內燃機汽車的發展,已成極限,不能不求助於電動汽車。因為只有電動汽車,才有可能做到零汙染,節能,資源可再生。當然這個轉換期能需要50年左右,但現在必需立即著手發展電動汽車工作。它創造了一種理想的汽車能源,促使汽車有可能進入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時代,美國已制定了《1999-2005》氫能發展目標。2000年9月在德國召開的以進軍氫能為主題的大會上,指出21世紀,氫能與電力並列成為世界的二次能源的兩大支柱.
版權聲明:搜狐汽車評論之陳光祖本文以及其他專欄作者文章,版權為「搜狐汽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轉載者,一經發現,必將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觀點,與搜狐汽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