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汙泥幹化熱解工藝分析與熱平衡模型的構建

2021-01-0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目前,國內外有關汙泥熱解技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固定床和流化床等特定處理單元內的熱解動力學、熱解特性以及產物特徵等方面,且實驗室規模的熱解研究往往只聚焦在熱解單元,對於汙泥熱解系統的運行過程、尤其是熱解系統的核心問題——能量平衡研究較少,難以為設備系統化、工程化應用提供參考。

因此,研究針對市政汙泥幹化熱解試生產系統進行了物理模型簡化,並基於能量守恆定律以及熱解的過程參數,通過數學模型定量分析了該系統汙泥幹化、熱解、熱解氣燃燒過程的能量轉換、傳遞和耗散關係,並對生產運行時汙泥初始含水率變化、汙泥處理量等不同情景進行了模擬分析;並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節能的方向和環節、為汙泥熱解技術的集成化和工業化應用提供了可靠的運行參數支撐。

01 熱解系統工藝流程

圖1為汙泥幹化熱解集成系統。市政汙水廠汙泥(含水率80%)經汙泥泵送至烘乾機,被烘乾至特定含水率後,再由螺旋輸送機輸送至造粒機,通過造粒機擠壓成具有一定硬度的顆粒物。汙泥顆粒物通過螺旋輸送機輸送至外加熱式迴轉窯熱解系統進行升溫熱解,熱解產物經冷卻後排出系統。汙泥熱解過程中產生的熱解氣含水粉塵、水汽以及焦油,採用「旋風除塵+二級洗滌」的方式進行淨化處理,然後熱解氣進入去水分離器,進一步去除隨熱解氣排出的水滴和油滴,最後熱解氣進入燃燒室,與輔助燃料(液化石油氣、天然氣、沼氣等)混合燃燒。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通過換熱器為烘乾機的冷導熱油管加熱,為烘乾機提供熱源,然後高溫煙氣進入迴轉窯外部夾套,通過加熱迴轉窯外壁為迴轉窯內的汙泥熱解提供熱量。

02 模型構建

2.1 模型條件設定

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構建包括汙泥乾燥、熱解、熱解氣燃燒等工藝在內的整個熱解系統的熱量平衡方程,對汙泥熱解系統中各工藝流程的熱耗和整個系統的能量平衡進行評估分析,進而為工程應用提供支撐。以下幾點假設為系統建模的基礎:

(1)汙泥、水、熱解產物等物性參數不隨溫度改變而改變,並取相應工作參數下的平均數值;

(2)汙泥熱解過程中熱解產物穩定,其單位質量汙泥熱解過程的吸熱量為定值,並可通過差示掃描量熱法測定;

(3)不計造粒、除塵和洗滌等非主要耗熱工藝過程的熱量損失。

基於以上基本假設,將熱解系統工藝流程分為以下4個步驟。

1)溼汙泥含水率80%,經烘乾機烘乾並經過造粒機後,汙泥造粒的含水率降至30%,其工藝流程如下:

(1)被蒸乾部分的水分溫度由25 ℃升至75 ℃,並在此過程蒸發成水汽,同時幹汙泥的溫度也由25 ℃升至75 ℃;

(2)導熱油與烘乾機換熱效率為90%~95%。

2)造粒後顆粒狀汙泥進入熱解迴轉窯,吸收從煙氣側傳導過來的熱量,溫度升高,揮發分析出。其工藝流程為:

(1)汙泥的造粒進一步在75 ℃下蒸乾;

(2)然後幹汙泥從75 ℃升至500 ℃進行熱解,升溫速率為10~30 K/min;

(3)熱解迴轉窯的煙氣與汙泥造粒的換熱效率假設為95%。

3)汙泥在迴轉窯中熱解產生的熱解氣含有揮發分、水汽,同時攜帶有少量汙泥顆粒、焦油等,經除塵、二級洗滌和去水分離後只剩下可燃氣體,假設在這個過程中炭粉、水汽、焦油和可燃氣體均無質量損失。

4)輔助燃料和可燃熱解氣體在燃燒室混合燃燒,並經換熱器將高溫煙氣的熱量傳遞給導熱油,假設燃燒室的燃燒效率為98%,換熱器在高溫煙氣端的效率為95%。

2.2 數學模型構建

針對上述的4個工藝流程,首先藉助儀器設備測量計算汙泥、炭渣熱值和熱解吸熱量等關鍵參數,然後基於能量守恆定律建立了各流程熱量平衡的數學模型。

(1)烘乾機與導熱油的換熱能量平衡如式(1)。

(2)汙泥熱解能量平衡如式(2)~式(3)。

(3)燃燒室的能量平衡如式(4)~式(5)。

03 結果與討論

3.1 汙泥的特性分析

3.1.1 汙泥的成分分析

汙泥和炭渣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原汙泥的碳含量為16.58%,氧含量為10.64%,熱值為7 514 kJ/kg;熱解後的碳渣碳含量為8.16%,氧含量為1.53%,熱值為2 973 kJ/kg。

3.1.2 汙泥熱解的過程參數

在熱重分析儀上進行汙泥的熱解試驗,研究汙泥熱解的過程參數。試驗中,在氮氣氣氛中,設置升溫速率分別為15、20、30 K/min,氮氣流量為100 mL/min,在達到終溫500 ℃後,維持溫度為500 ℃,使總熱解時間為45 min,觀察在該試驗條件下汙泥熱解的程度。由圖2可知,汙泥熱解過程吸熱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負值表示吸熱,正值表示放熱。對差示掃描熱量曲線(DSC) 積分即可得到汙泥熱解過程的吸熱量。計算得到15、20、30 K/min升溫速率下汙泥熱解吸熱量分別為203.2、556.2、602.8 kW/kg,平均值為454.1 kW/kg。

3.2 工藝熱平衡分析

根據以上建立的數學模型及設定取值,可算出各工藝流程的耗熱量以及輔助燃料的投入量。當烘乾機入口汙泥溼度為80%,烘乾機出口汙泥溼度為30%,迴轉窯填充率為15%,迴轉窯進口溫度為650 ℃,出口溫度為300 ℃時,各工藝流程耗熱量計算結果如圖3所示。此時,迴轉窯填充率為15%時,迴轉窯汙泥處理量為280 kg/h,整個系統汙泥處理量為980 kg/h,以液化石油氣為輔助燃料時,燃料消耗量為10.87 Nm3/h。工藝系統的耗熱量,如圖3所示。

3.3 輔助燃料量隨汙泥處理量及含水率變化的預測

汙泥初始含水率和汙泥處理量常在一定範圍內變動,當初始含水率和處理量不同時,輔助燃料燃燒量也應有所不同。利用2.2節建立的數學模型,可以研究汙泥初始含水率和汙泥處理量與輔助燃料消耗量的關係。輔助燃料採用液化石油氣,其氣相燃燒較為完全,取燃燒效率為98%。假設迴轉窯出口煙溫為130 ℃,煙氣各物性參數按照標準煙氣取值。

3.3.1 汙泥含水率變化

汙泥初始含水率的變動對烘乾機、造粒機、迴轉窯等設備的工作參數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初始含水率從多個途徑影響輔助燃料的消耗量,初始含水率與輔助燃料消耗量關係較為複雜。因此,採用對不同工況點進行曲線擬合得到初始含水率與輔助燃料消耗量關係式。當汙泥初始含水率變化時,可以由熱平衡得到相應的輔助燃料量的消耗量。計算多個汙泥初始含水率下輔助燃料的消耗量,得到不同的運行工況點,通過對工況點的擬合可以得到汙泥初始含水率與輔助燃料消耗量的關係式。

當迴轉窯按設計工況運行時,迴轉窯填充率為15%,迴轉窯汙泥入窯含水率為30%,汙泥初始含水率為80%時,計算得到整套設備的處理量為980 kg/h。當控制汙泥處理量為980 kg/h時,汙泥初始含水率的變化將影響到輔助燃料的消耗量。汙泥初始含水率為55%、60%、65%、70%、75%、80%、85%和90%時,根據系統的熱平衡計算相應的輔助燃料消耗量,做出散點圖並擬合得到圖4。擬合得到的輔助燃料消耗量與初始含水率關係如式(6)。

y=-12.17+0.278 9x (6)

其中:y—輔助燃料消耗量,Nm3/h;

x—汙泥含水率,相關係數為0.998。


3.3.2 汙泥處理量變化

當汙泥初始含水率為80%時,根據熱平衡計算得到汙泥處理量為680、780、880、980 kg/h和1 080 kg/h時的輔助燃料消耗量並對其進行擬合,可得到汙泥處理量與輔助燃料消耗量的關係式,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當汙泥初始含水率不變時,對汙泥處理量作為輸入量,輔助燃料消耗量作為輸出量的系統而言,整套設備為線性系統,汙泥處理量與輔助燃料消耗量存在線性關係,服從疊加原理。汙泥含水率為80%時,汙泥處理量與輔助燃料消耗量的關係如式(7)。

y=0.010 2x (7)

其中:y—輔助燃料消耗量,Nm3/h;

x—汙泥處理量,kg/h。

表3給出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輔助燃料消耗量與汙泥處理量的相應的關係式。

3.4 輔助燃料量隨汙泥處理量及含水率變化的預測與試驗對比

汙泥處理量為1 000 kg/h,含水率為80%,由表3可知,ω=0.010 2x計算得輔助燃料到預測值為10.2 kg/h,與試驗測量值9.87 kg/h的偏差3.17%,誤差較小。

04 結論

本文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汙泥集成化熱解系統。

在研究了汙泥熱解特性和過程參數的基礎上,利用能量守恆定律,對汙泥幹化熱解集成工藝中的幹化、炭化、熱解氣燃燒等過程中的能量轉換、傳遞和耗散進行了研究,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對不同情景進行了分析,結果為汙泥熱解技術的工業化和集成化提供了可靠的運行參數。

(1)原汙泥的碳含量為16.58%,氧含量10.64%,熱值7 514 kJ/kg;熱解後的碳渣碳含量為8.16%,氧含量1.53%,熱值2 973 kJ/kg。

(2)通過熱重分析儀,對汙泥的汙泥熱解吸熱量進行了測定,得到15、20、30 K/min升溫速率下汙泥熱解吸熱量分別為203.2、556.2、602.8 kW/kg,平均值為454.1 kW/kg。

(3)當汙泥幹化熱解系統汙泥處理量為980 kg/h時,以液化石油氣為輔助燃料時,燃料消耗量為10.87 Nm3/h。

(4)利用該模型求得了燃料消耗量與汙泥初始含水率和汙泥處理量間的線性回歸方程,分別為:y=-12.17+0.278 9x(x為含水率)和y=0.010 2x(x為汙泥處理量)。試驗表明,線性回歸方程的誤差較小,可為汙泥熱解技術的工業化和集成化提供了可靠的運行參數。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汙泥幹化系統運行安全性及危險預防措施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泥幹化使得汙水處理廠「水、氣、渣、泥」得到全面達標,是實現汙泥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的重要手段,得到了人們的接受和認可。但由於幹化事故的頻發,使得汙泥幹化的安全性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重心。該文通過對汙泥幹化系統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論述,提出保障系統運行安全性的措施建議,為汙泥幹化系統設計中安全性的問題,提供借鑑和參考。
  • 化學解偶聯劑在活性汙泥工藝中的汙泥減量作用研究進展
    在活性汙泥培養中,化學解偶聯劑能夠將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解離,抑制合成代謝,從而達到剩餘汙泥減量化的目的。本文闡述了用化學解偶聯劑減少剩餘汙泥產量的作用機理;結合國內外研究現狀,分別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化學解偶聯劑及其作用效果;並提出了在活性汙泥工藝中加入化學解偶聯劑存在的問題以及將來的研究方向。
  • 鼓泡流化床焚燒爐的結構與影響汙泥幹化焚燒系統能耗重要參數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各種汙泥焚燒裝置的不斷出現給汙水汙泥處理行業帶來了曙光,這篇文章立足於分析汙水汙泥處理裝置,探討鼓泡流化床焚燒爐的結構和影響汙泥幹化焚燒系統能耗的重要參數。在進行理論分析的同時將結合某廠的實際情況進行說明。
  • 派沃空氣能:汙泥幹化,讓汙水廠少點難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城市汙水廠的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汙水處理程度不斷提高,產生的汙泥如果繼續以填埋的方式處理,不僅加劇著環境惡化,還有違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汙泥的妥善處置,是滿足固體廢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也是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一環。
  • 如何選擇合適的汙泥低溫幹化設備?
    市場上的汙泥低溫幹化設備的款式型號有很多,如何從眾多款式型號中正確選擇適合的設備呢?需考慮這幾項內容:能量形式、汙泥含水率、去水量等。1.能量形式:目前市場上的汙泥低溫幹化設備有兩種類型:熱泵型(利用電能,通過熱泵系統,對能量進行搬運轉化);餘熱型(各種形式的餘熱:煙氣熱回收、蒸汽冷凝水、發電機餘熱、厭氧消化(燃氣制熱水)、汙泥裂解氣化燃燒制熱水等)。2.汙泥含水率:汙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與汙泥總重量之比的百分數稱為汙泥含水率。
  • 未來市政汙水處理技術路在何方?以微藻-菌顆粒汙泥工藝為例
    近日,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並從理論和已有研究結果出發,以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微藻-菌顆粒汙泥工藝為例,討論了其作為未來市政汙水處理技術的可行性。未來市政汙水處理技術特質的探討傳統活性汙泥(CAS)工藝作為市政汙水處理的核心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 汙泥處理新發現!中科院教授研發出新型綠色水泥基複合材料
    雖然汙泥在市政汙泥處理中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利用成型汙泥生物炭(SB)產品卻極具挑戰性。此次研究開發了一種新穎、可持續的方法,將汙泥生物炭的衍生生物炭納入水泥基複合材料中,為此類廢物的回收提供一種經濟、高效的方法。
  • 汙泥處理處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 /生物汙泥密...
    3、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工藝熱系統設計討論 杜強強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4、西安市第五汙水處理廠汙泥消化及沼氣利用效果分析>,崔常青2 (1.溫州市公用事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6、汙泥深度脫水+帶式幹化組合工藝探討 魏忠慶1,2
  • 基於高爐熱平衡角度分析煉鐵工藝節能發展
    通過高爐熱平衡分析能夠定量的看出冶鍊形成中熱能的分配取向,進而分析和判斷高爐節能的方向。本文首先介紹了高爐熱平衡分析的應用原理,然後對高爐節能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了其節能措施,並在此基礎上對進一步實現煉鐵工藝節能發展的方向進行了探討。【關鍵詞】高爐;熱平衡;冶煉;節能高爐冶煉屬於氣、液、固逆流的高溫反應過程,期間發生的化學反應和物力變化均是在熱量和溫度的作用下完成的。
  • 趙由才 及其弟子們的英文著作:城市汙泥,生活垃圾焚燒,工業建築廢物汙染控制,生活垃圾衛生填埋, 兩性金屬危險廢物處理
    3、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工藝熱系統設計討論杜強強(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4、西安市第五汙水處理廠汙泥消化及沼氣利用效果分析王社平1,2,趙恩澤1,韓芸1,張華3,武少華3,馬明華3,鄧濤3,石鑫3(1.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西安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3.西安市第五汙水處理廠)5、溫州市汙泥幹化焚燒處理工程技術改造
  • 汙泥幹化焚燒過程中汙染物排放的研究
    幹化機能夠將汙泥中的水分進行排除,便於後續處理,幹化後的汙泥熱值得到提升,從而實現循環利用。另外,汙泥幹化機除了熱效率高的優點之外,還具備自清理、防止粉塵汙染、簡單易操作等優勢。幹化方案的選擇,主要遵循三大原則:一、幹化燃料的獲取必須要快速,且充足,這樣才能節省幹化成本,提高幹化效率; 二、每次對於汙泥的幹化要預先計算成本,是否適合幹化,同時要嚴格將成本控制在預算內;三、幹化焚燒的好處之一就是防止二次汙染,因而,幹化方案選擇的原則之一,也是防止汙泥再次汙染環境。
  • 13個汙泥處理處置項目技術工藝路線盤點
    「水十條」強調,需要推進汙泥處理處置:要求汙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汙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據統計,我國市政汙泥產生量2010~2014年保持較高增幅,預計到2015年產生量達到3509萬噸。而根據住建部的最新調查,目前中國各地汙水處理廠產生的汙泥無害化處置率約為56%。因此,有分析認為,「水十條」中我國汙泥處理處置的設施建設和處置率的明確要求,對汙泥處理處置行業將是「大考」。
  • 汙泥處理與處置技術分析!
    同時因為我國環境標準的提高,汙泥急需進行深度處理。汙泥的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汙泥消化、幹化、堆肥和焚燒等。汙泥的處置技術主要有填埋、土地利用和建材化等資源化利用。(2)幹化最有效的減量方式是幹化,幹化意味著在單位時間裡將一定數量的熱能傳給物料所含的溼分,這些溼分受熱後汽化,與物料分離,失去溼分的物料與汽化的溼分被分別收集起來,這就是幹化的工藝過程。汙泥幹化可以將含水率從70%降到10%以下。
  • 間接熱解吸成套處理裝置 解決含油汙泥處理難題
    2015年10月18日,遼寧華孚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華孚環境)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含油汙泥間接熱解吸成套處理裝置」在遼寧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在大連組織的新產品鑑定會上通過了鑑定
  • 22個汙泥處理處置案例詳解
    項目技術工藝/解決方案概述(1)技術工藝/解決方案名稱及原理技術工藝:臥式薄層汙泥幹化工藝;原理:臥式薄層汙泥幹化工藝屬於間接熱幹化工藝,幹化機主要由外殼、轉子及葉片、驅動裝置三大部分組成,外殼為壓力容器,其殼體夾套間可注入蒸汽或導熱油作為汙泥乾燥工藝的熱媒,內筒壁作為與汙泥接觸的傳熱部分,提供主要的換熱面積以及形成汙泥薄層的載體,其材質有多種材料可選
  • 如何提高汙泥脫水機/汙泥幹化機/汙泥低溫箱式幹化機的效率
    我們日常在使用汙泥脫水機/汙泥低溫箱式幹化機的時經常會發現生產效率因為各種不容的情況會出現,那麼如何來提高其效率呢?下面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一、我們要知道汙泥脫水機/汙泥低溫箱式幹化機的工作原理,汙泥脫水機工作的時候一般是汙泥壓濾過程的物理和化學反應,物理過程主要看汙泥脫水的擠壓和排乾功能嗎,化學反應則是通過混凝劑和其他化學成分將汙泥的細小顆粒合成較大體積的顆粒利於擠壓排乾,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絮凝劑,將汙泥中的小顆粒化學聚集成大分子絮體,進入沉澱壓濾過程。
  • 經濟高效的汙泥處理——汙泥固化/穩定化技術
    終端汙泥處置技術包括——填埋、建材利用、土地肥料利用等,目前問題是,全國大多數水廠仍然未經處理直接填埋造成嚴重二次汙染。固化穩定化技術可以高效廉價的對汙泥進行固化、幹化、穩定化處理,處理後汙泥可實現安全、衛生填埋,也可以用於建材利用或作為綠化用土使用。
  • 電滲透汙泥幹化脫水技術
    一、工作原理:  電滲透脫水幹化技術是一種新開發的汙泥脫水技術,它將固液分離技術和汙泥自身具有的電化學性質的物理化學處理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電力」進行脫水。具有多種脫水處理技術所沒有的許多特點,它可使活性剩餘汙泥的含水率降到60%以下,這是其他機械脫水法難以達到的。
  • 《汙泥處理整體解決方案》
    當然在確定具體工藝設備前,我們會對泥質進行測試分析以甄選出對這個廠效率最優的預處理組合,能夠達到比較好的進入到好氧消化的泥質需求,我們希望能夠進入到氧消化VS和TS的比最好達到50%或以上。這個系統所產生的50%、60%、甚至於70%含固率的汙泥跟其他工藝得到的汙泥性狀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是汙泥已經徹底穩定化了,而且12天70度左右的滅菌過程也使汙泥達到了無害化,同時是沒有任何臭味的汙泥,我們陪國內考察團到國外去看現場,經此工藝處理的汙泥沒有任何臭味。如果說我需要把含固率進一步的提高到90%的需求,我們有下一步介紹的Jet汙泥帶式幹化技術。
  • 汙泥幹化後有哪些用途?
    什麼是汙泥幹化?汙泥幹化是指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汙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過程,一般指採用汙泥幹化場等自蒸發設施。汙泥檢測汙泥幹化後有哪些用途?1、金屬回收電鍍汙泥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如銅、鐵、鋅、鉻、鎳等,這些金屬殘留在汙泥中對土壤、水資源會造成嚴重的汙染,但是如果利用專業的設備處理後,其中的金屬可冶煉並提取出來,並可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