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2月21日消息:近兩年以來,鄰水縣大力實施森林工程,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努力建設「山清水秀、生態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森林鄰水」,用智慧和汗水構築了一道道綠色屏障,譜寫了一曲曲播綠撒翠的雄偉樂章,演繹了綠染鄰州的艱辛跨越,鑄就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今年3月,鄰水縣獲得「四川省綠化模範縣」稱號。
時至寒冬,走進鄰水縣城鄉,映入眼帘的仍是滿目蒼翠,一條條街道綠化林帶整齊劃一,一片片林網氣勢雄渾,一個個景點風姿綽約,一片片村莊掩映林中……一切都顯得生機勃發。人們不僅驚嘆鄰水生態環境的變化又快又好,同時也感受到了鄰水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和不信東風喚不回的豪邁與自信,轟轟烈烈地開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大手筆、大規劃、大投入。
創建行動 全黨動員全民動手
「建設『森林鄰水』,關鍵在於全面提高全民的參與意識。」鄰水縣委主要領導說。
2010年3月,鄰水縣召開在縣上設主會場,在鄉鎮、村設分會場,8000餘人參加的「建設森林鄰水,打造生態家園」電視現場直播動員大會。伴隨著動員大會的召開,該縣成立建設「森林鄰水」指揮部,層層籤訂《綠化目標責任狀》,造林綠化納入各級黨政年度考核,兌現獎懲,一場轟轟烈烈的生態攻堅戰在全縣迅速打響。
鄰水縣電視臺開闢「建設『森林鄰水』」欄目,大力宣傳建設「森林鄰水」的意義和各鄉鎮綠化動態。全縣各級各部門在城區路口、村鎮牆壁上,廣泛設立宣傳牌、張貼宣傳標語。
2012年春天,鄰水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領1000多名機關幹部、武警官兵,與普通群眾一起,開展義務植樹大會戰,造林1萬多畝。2009年以來,全縣累計參加義務植樹168萬人次,植樹680萬株,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8.2%以上,人均每年植樹8棵以上。
突出重點 助推生態建設
科學發展是統領鄰水縣生態建設全局的「總開關」。在城市,拆危建綠,拆牆現綠,見縫插綠;在農村,庭院栽種樹木,三山兩槽遍布「搖錢樹」。結合新村和小城鎮建設,引導農民利用「四旁四地」等非規劃林地建設鄉村公園,以綠化促美化、促文明、促致富。
截至目前,全縣各級道路、河流、水庫沿岸應綠化地段已全部綠化,大洪河庫區萬畝綠化示範片已基本建成,縣鄉(鎮)級公路、溝渠綠化率95.6%,村莊綠化覆蓋率29.8%,整治河道,拆牆透綠,城區綠化水平顯著提高。重點實施城區「五路一河」綠化工程,開展了拆牆透綠行動。城區治理綠化帶4公裡,興建了黃桷樹森林公園、鷂子巖公園等陸地公園,新增綠地128.43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2%、綠地率38.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8平方米。單位庭院、廠區、居住區普遍綠化,62%的單位庭院和居住區綠地率超過28%。鄉鎮政府所在地綠化率31.8%,跨入省級綠化模範縣行列。目前,全縣有省級「園林式單位」4個,市級「園林式單位」33個、縣級「園林式單位」30個,園林式住宅小區8個。縣城基本形成了「點成景、線成蔭、片成林」的城市園林格局。
據悉,3年來,全縣投入各類建設資金3.16億元,完成建森工程面積357370畝(其中,完成城市森林5802畝,農村森林315709畝,通道森林45818畝,水系森林28156畝,種苗基地3115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8個百分點。
「建森」給百姓帶來實惠
2009年——2011年,鄰水縣植樹1989萬株,林木綠化率提高了19.6個百分點,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截至2012年10底,全縣有林業用地118.5萬畝,工業原料林10萬畝、筍材兼用林5萬畝、特色經果林29萬畝、乾果林2萬畝、珍稀樹種4100畝,活立木蓄積量339.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9.5%,實現了林業資源增長和產業經濟發展兩個突破,板材、臍橙、核桃、山蒼子、生態旅遊、林下經濟六大產業發展迅速,順利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共頒(換)發林權證15萬份,確權面積達86萬畝,穩定所有權,放活經營權,延長承包期,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調動民間資金向林業產業流動,湧現出一大批民營造林大戶。三年來,通過創新機制,引導民間資金投入林業達1200餘萬元。
隨著植樹造林力度的加大,林木資源迅速增加。鄰水縣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培育林業龍頭企業,延伸林業產業鏈條,初步形成了板材加工、林下經濟、森林生態旅遊等產業鏈條。
鄰水縣林業局局長殷春明自信地說:「經過4年的熱切期盼,鄰水正以一流的綠化業績,迎接國家、省評選檢查組的檢查,建設『森林鄰水』,勝券在握。」
推薦閱讀:
建設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四川十年磨一劍
四川省2020年全面建成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甘肅:建設生態文明 著力構筑西北生態屏障
西南林業大學:建西南生態屏障 創興林富民大業
(來源:廣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