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端院士:水流心不競,人淡如菊

2020-08-12 科學人文在線

在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營造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的時下,記述馮端院士科學人生的足跡,從其「一生平淡」的具象中,記錄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尋找其可貴的精神品質,挖掘其科研風格的內在靈魂,梳理其學術成長發展脈絡,研究其學術思想形成原因,重在通過文字進行精神和心靈的對話。

將壽補蹉跎,平淡一生

耄耋之年,馮端回望自己的科學之旅,仍是那麼淡然,「……在我看來,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知,可能是人生中最有意義、也最有樂趣的事了。」馮端一生致力於教學、科研,取得了公認的學術成就,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之處,總能平淡處之——他始終認為其一生平淡:自己本是一介書生,這一輩子所做的,無非是學習、教學和科研……

馮端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在學術會議上(20世紀90年代)

一介書生,一生平淡,這正是馮端一生為人、為學風格的自然反映。在具象上,馮端所言不虛。馮端自進入中央大學(1949 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求學,任教,再也沒有離開這個學校,獻身教育,盡瘁科學,一以貫之七十年。由工作經歷而言,平淡是必然的,填寫個人簡歷唯有寥寥數語、簡單幾行。若是說故事,講究情節之離奇曲折、內容之跌宕起伏,有懸念才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然而,撰寫《馮端傳》主要不是為了講述動人的故事,而是通過馮端院士,重溫他們那一代人的際遇,用馮端個人的科學人生折射整個時代,梳理其科研之路的心路歷程和切實感受,凝練總結其學術思想形成、學術成就取得過程及成因,保留一個生命化的講述方式。

馮端求學路漫,始之蘇州,時逢國難,輾轉福建沙縣、重慶,艱辛磨鍊;執教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立於三尺講臺,為學篤行,教書育人,辛勤耕耘;創新科研,微結構化,開拓領域,引領學術方向,帶領南京大學固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學科躋身全國一流;築就平臺,構建梯隊,創建「大師加團隊」的人才培養模式;勤於筆耕,教材建設,文以載道,皇皇巨著(20 餘本)相繼面世,耄耋之年依然保持學術活力,建構凝聚態物理理論體系,實現從金屬物理到材料科學的跨越、從固體物理學到凝聚態物理學的跨越,「言得其要,理足可傳」……這些,也能說是平淡嗎?

馮端在蘇州一中校史館留影,背後壁上是他的畫像(2007年)

寧靜致遠,淡泊人生。馮端兼具志、德、責、力,「有物相之」也是其所長。有志,志存高遠,鍥而不捨;有德,胸懷寬廣,坦蕩磊落;有責,知行合一,誠信盡職;有力,敏於創新,勇於進取。博大精深的科學造詣和淵博知識,虛懷若谷的為人之道,勇於創新的學術思想,率先垂範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情操,謙和真誠的待人品格,對後輩的包容、教誨和提攜,盡現長者風範,凸顯大師本色。

月湧大江流,宏遠識力

回顧馮端的科學生涯,如看中國畫的長卷一樣,次第接於眼帘,觀之不盡;這是一本書,一本滲透了耕耘、創新、活力、超越諸多概念的大書,一本呈現科學家科研之路的心路歷程和切實感受的大書!誠然,讀通、讀懂這本書,並非易事。書中意,書外象,因書而渾然成一境界,讓人很難感悟和品出個中的滋味。

在馮端60 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傳道、授業、解惑,教學相長,數十年如一日,效法古今聖賢,踐行「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之古訓,教書一生,從不懈怠。他對教學的熱忱與執著,對教學改革的真知灼見,對教材建設和科學問題的一絲不苟,展現了一位教育家的情操;他對大學本科研究生教育、中西方文化差異、歷史傳統的傳承,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解,其教育理念、思想融貫其中,言談微中,妙諦詮釋,具醒世益人之效!

作為一位科學家,關於科學研究、金屬物理、材料科學、凝聚態物理等,馮端都有許多精闢論述和獨到見解,這些充滿辯證哲理的學術思想貫穿於他的整個學術生涯中。作為我國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實現從固體物理學到凝聚態物理學的跨越時,馮端認識到凝聚態物理學已超出固體物理學的概念框架,兩者在範式上存在差異,需要探索新的範式。為此,他在闡述新範式的基礎上,以新範式為綱,系統論述學科所涵蓋的豐富內容,將諸多方面的物理概念、現象融會貫通於一個恰當的理論框架內,建構邏輯上合理明晰的凝聚態物理學概念體系。

同樣,馮端的傑出成就也不僅在於他自己的科研成果,還在於他為南京大學、為國家培育了一支強大的凝聚態物理科學研究隊伍,一支作風好、能力強、氣氛活、不斷進取的科學研究群體。馮端堅守科學的理念,指導學科發展,他非常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強調學術梯隊的建立、形成和發展;他從無門戶之見,開明大度,為人為學,寬厚包容,從而讓不同年代的中青年學者都凝聚在其周圍,形成團隊和人才梯隊。

榮獲全國優秀教師證書與獎章(1993年)

浮天滄海遠,融合人文

本書記述馮端院士投身科學技術事業的歷程和做出的貢獻,試圖將一位立足物理、超越物理的科學大師至情至性的科學人生全方位地展現出來,以有助於理解:大師何以成為大師?

一般而言,之所以成為大師,個人的資質、學養、能力、機緣等都是必要、不可或缺的;但由於大師們的經歷各樣、際遇不同,成長之路亦隨之異樣,不可一概而論。梳理科學家學術成長之路,必須考慮其個性化、獨立性,有必要探討大師之所以為大師,有多少因緣際合成就了他。

試問:大師需要非凡的鑑賞能力、精闢的科技史識、深邃的哲學思想以及深厚的人文素養,然而這樣的能力、見識、思想與素養從何而來?純粹天賦論?脫離後天的實踐,不足為憑。追溯由來,須另闢蹊徑。愛因斯坦曾指出:人的差別是由業餘時間造成的。無疑給出了一個線索——業餘時間的取向、所作所為,對於一個人的塑造至關重要。

具體到馮端的科學經歷不難發現,馮端勤奮,謙遜,執著於做人、做學問、做事業,其學術經歷和學術思想的演進,體現了一位真正學者在思想上如何不斷超越自我的可貴精神,「超越」一直是馮端學術風格的典型標誌。厚積的學養造就了馮端盛德清操、崇高樸厚的大家風範,他興趣廣泛,在科學學術之外,以業餘時間發展哲學、文學、藝術、詩詞等高雅之愛好,造詣精深。可以想見,提高人生之品位,享受創造之樂趣,勢必成為一個自由而全面發展之人。

馮端在閱讀

現今社會,是為專業化的時代,學問歸於專業工作,隔於生活之外,於是乎:學問是學問,人生是人生。而馮端卻最看重獨立的品格,其人生價值取向是將學問與人生融合,他認為:為人高度即學問高度,學問做到最後,靠的是人性與道德的力量。教書育人、創新科研,是為其理想、信念、情操之起點與基石,是為人生、事業、追求之動因與鵠的。馮端是真正把物理學當成一門事業來做,真正把發展中國物理學當作自己的任務。在他那裡,學術與其整個生命融為一體,用生命本身來做學問,其「凝聚態物理學」是「一本用生命譜寫的凝聚態物理學」。由是言之,馮端的人生經歷,無疑就是自己的學術歷程。

馮端生於蘇州,恬淡安逸的姑蘇悠悠深巷孕育其甘於淡泊、寧靜致遠的心境;書香門第和寬鬆的家庭環境使其自小就獲得了富於人文色彩、平等自由與知識文化的薰陶;中學、大學年代接受的良好教育養成其獨立進取、善思慎行的治學風格。

馮端的科學事業成就與其人品密切相關,取決於科學、人文雙重素質的交融互補,其學術生涯,科學與人文一身二任,而又渾然一體。他立足物理,超越物理,以文理兼通的知識結構和屹立世界前沿的創新能力,融合科學學術思想與人文素養之精華,讀書、教書、寫書,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知。他觀察敏銳,以實驗見長,強調理論必須來源於實驗並接受實驗的檢驗,理論與實驗結合,在理論上堅實掌握物理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及其歷史發展,而在實際上則深刻洞察社會需求。兩方面的完美結合,孕育其非凡的科學鑑賞力。

深邃的哲學洞察力,使馮端在科學探索上獨具慧眼,立足自身豐富的科研實踐,運用辯證思維,詮釋繼承與創新、工作能力與鑑賞能力、智力素質與精神素質、個人與集體、簡單與複雜、畢與始、博與專、手與眼、腦與心……辯證分析,舉重若輕,有力支撐了科學探索之路。

基於深厚的人文素養,馮端將詩詞中深刻的哲理和科學的內涵巧妙地運用於物理學學術著作,信手拈來、不著痕跡地融於著述,詩歌詮釋物理現象,意境深遠,豐厚的文學積澱助推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的物理學探索之路,既顯現出一位物理學家對研究領域的遊刃有餘,又展示人文呼應科學的神奇,寓概念於情景,形象思維,傳神至極,令人嘆為觀止。

得益於心無旁騖、活到老學到老的不懈精神,馮端的學術成就高山仰止,正如時任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所言:歷時半個多世紀,留下了一行當代科學大師的清晰足跡,留下一個國際學術巨擘仰之彌高的形象……高瞻遠矚的科學視野,道器並重的治學方法,真誠熱情的處世方略,文理通融的深厚學養,正是先生成其為一代宗師的基本條件,也是我們這輩人學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本文摘編自《馮端傳》,標題和內容有調整,點擊下面「擴展連結」可立即購書。歡迎廣大科研工作者投稿,聊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投稿郵箱:houjunlin@mail.sciencep.com。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馮端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兼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國家科委重點項目「若干功能晶體的試製與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雷射晶體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探索與研究」學術領導人、國家科委攀登計劃「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馮端院士推動了納米材料科學在我國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
  • 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馮端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兼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國家科委重點項目「若干功能晶體的試製與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雷射晶體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探索與研究」學術領導人、國家科委攀登計劃「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馮端院士推動了納米材料科學在我國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
  • 「馮端星」萬古長存!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享年98歲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1942至1946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成績優異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1942至1946年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
  • 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學院教授馮端逝世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馮端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兼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國家科委重點項目「若干功能晶體的試製與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雷射晶體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探索與研究」學術領導人、國家科委攀登計劃「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 享年98歲
    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1942至1946年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官網發布信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曾任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863」項目「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享年98歲
    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1942至1946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成績優異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享年98歲
    南京大學網站12月16日消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 享年98歲
    馮端院士生平簡介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1942至1946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成績優異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享年98歲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享年98歲
    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1942至1946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成績優異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在寧逝世,享年98歲
    現代快報訊(記者 舒越)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
  •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馮端院士逝世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晶體物理研究奠基人馮端院士逝世,詩和物理學是相連通的
    60年的教書歷程,馮端始終服膺胡適之名言「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同時堅持陳寅恪所倡導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讀書,教書,寫書,科研育人。短短總結,既是他的人生寫照,也是他的十字箴言,他以自己博大的學識、創新的精神、勤奮的態度、偉大的成就、高尚的人格影響著一代代學子。
  •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端逝世,享年98歲
    新京報訊(記者 吳蘋蘋)12月16日,新京報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
  • 晶體物理研究奠基人馮端,是物理學家更是詩人教育家
    大哥馮煥、二哥馮康、小弟馮端均畢業於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大姐馮慧,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並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修得理學碩士。四兄妹都在各自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馮康、馮端作為1980年中國科學院增選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代表了歷經十年浩劫之後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水平。
  • 給妻子寫一輩子情詩的浪漫院士走了,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後留學美國,曾任通用電氣公司研發中心高級工程師;長姐馮慧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與中科院院士、大氣物理學家葉篤正結為夫妻;二哥馮康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馮端年紀最小,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
  • 給妻子寫一輩子情詩的浪漫院士走了,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現為南京大學),因自幼喜愛自然科學,但對化學不感興趣,數學又太抽象,便最終選擇物理學。△ 馮端與夫人相濡以沫 66 年這段如詩般的愛情讓人羨慕重染上你這顆素樸的心?這首細膩溫暖的小詩正是出自物理泰鬥馮端院士的筆下。這是 1955 年初,他寫給在南京三女中當語文老師的未婚妻陳廉方的一首情詩。
  • 98歲院士為妻子寫了一輩子詩,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現代快報訊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因病醫治無效,於 12 月 15 日 19 時 41 分在南京逝世,享年 98 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 …… 從事科研 78 年的馮端院士,在物理領域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