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妻子寫一輩子情詩的浪漫院士走了,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2020-12-17 台州公安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因病醫治無效,於 12 月 15 日 19 時 41 分在南京逝世,享年 98 歲。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 …… 從事科研 78 年的馮端院士,在物理領域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難得的是,他還是一位和藹、儒雅的教育家、詩人,尤其是他與夫人陳廉方 66 年來如詩般的浪漫愛情故事,也被網友稱讚為 " 愛情最美的樣子!"

△ 馮端

出生於書香門第,馮氏四兄妹有著傳奇一生

1923 年,馮端出生於江蘇蘇州的書香門第,適逢端午佳節,故名馮端。父親馮祖培是 " 末代秀才 ",長詩詞、工書法。在他的言傳身教之下,馮端與兄長、姐姐健康快樂地長大成才,以 " 習詩書,知善惡,有教養,敢擔當 " 的品行發揚著馮氏的門風與家教。

馮端讀蘇州中學時,就讀中央大學的長兄馮煥常買科普讀物送給他,使他對科學產生了興趣。受其啟發,馮端還自製望遠鏡觀察星體和星象,探索星座的名稱和位置。隨著閱讀範圍的拓展,他不再局限於自然科學,對文史哲等領域的書籍也如饑似渴。

△ 1933 年馮端與兄姐在蘇州家中合影(左起分別為:大哥馮煥,姐姐馮慧,二哥馮康和馮端)

" 馮氏四兄妹 " 堪稱傳奇,馮端的長兄馮煥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後留學美國,曾任通用電氣公司研發中心高級工程師;長姐馮慧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與中科院院士、大氣物理學家葉篤正結為夫妻;二哥馮康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馮端年紀最小,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馮康、馮端作為 1980 年中國科學院增選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代表了當時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水平。

天上那顆 " 馮端星 ",依舊閃耀

1942 年,馮端考入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因自幼喜愛自然科學,但對化學不感興趣,數學又太抽象,便最終選擇物理學。吳有訓、趙忠堯、施士元等學術大師皆匯聚於此,在恩師的諄諄教誨下,馮端系統學習物理知識,至此終身與物理學結緣。

大學期間,馮端還選修法語和德語,新中國成立後又學了俄語,加上之前掌握的英語,數門外語為他日後的科研與教學奠定了紮實基礎。

1946 年,馮端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因成績優異,系主任、核物理學家趙忠堯對他說:" 你留下來吧。" 這一留,便是七十四載。

他在教學的同時,抓住寶貴的時光歲月進行科研工作,並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獨創性的研究成果,使馮端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等重大獎項。

△ 馮端編寫的教材

除此之外,馮端還是一本 " 行走的物理學檢索引擎 "。一位學生回憶道,每次準備論文或研究課題遇見難找的資料時,他總是向馮先生請教。" 恩師記憶力驚人,每次都準確告訴我圖書館某一層的某本雜誌有參考價值,有時甚至精確到第幾頁。"

作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一代宗師,馮端是我國晶體缺陷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在國際上領先開拓微結構調製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新領域。由於他的傑出貢獻,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國際編號為 187709 的小行星命名為 " 馮端星 "。

雖然馮院士駕鶴而去,但這顆星將依舊在夜空中閃耀。

△ 馮端與夫人

相濡以沫 66 年

這段如詩般的愛情讓人羨慕

《給廉方》


馮端

為什麼又讓憂鬱的思念

重染上你這顆素樸的心?

為什麼對於我們幸福的遠景

還有些懷疑,不敢完全相信?

幽靜的妹妹,溫淑的愛人

我心裡永遠珍藏著你純潔的形象

如果沒有了你,我的生命

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空虛和荒涼

不論是寒風中望著樹葉凋落

或是腳踩過滿積著白雪的街巷

只要我一想到了你

心裡就充滿了和煦的陽光

在溫暖的火爐邊

伶俐的你不是曾做過計劃

有一萬多個白晝和黑夜

在等待我們用幸福將它填滿嗎?

那麼為什麼要讓你這顆素樸的心

再沾染憂鬱的思念?

當自然界的萬物在冰雪中

暗自準備著開花的春天


你能想像嗎?這首細膩溫暖的小詩正是出自物理泰鬥馮端院士的筆下。這是 1955 年初,他寫給在南京三女中當語文老師的未婚妻陳廉方的一首情詩。當年詩中計劃的一萬多個白晝和黑夜已匆匆而過,兩人相守的日子也早已遠遠超過一萬天 ……

△ 結婚照

去年重陽節前夕,現代快報記者曾來到南京棲霞區五馬渡的一家養老院,探望馮端院士和陳廉方,他們分別已是 97 歲、92 歲的高齡,言談中卻依然充滿愛意。房間臨湖,書桌上放著不少書,其中有一本名為《蝶影翩翩》的畫冊,冊子中配的中文詩由馮端夫婦翻譯。

馮端在學術上成就斐然,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造詣也同樣精深,對詩詞尤其鍾愛和擅長,為夫人寫了一輩子詩,更是傳為一段佳話,被網友稱為 " 這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1985 年,馮端與陳廉方結婚三十周年,馮端寫下:" 憶昔初會日,娟娟悅心意。始恨相見遲,姻緣從而締。伉儷三十載,濡沫共相依。秋實繼春華,晚霞猶靚麗。白首同偕老,恩愛豈容疑。"

1990 年的結婚紀念日,馮端在北京寫了很多首詩,其中一首寫的是 " 人海茫茫覓知音,欲尋佳麗結同心。甚喜卿卿具慧眼,能識璞玉藏純晶。"

2005 年春,馮端夫婦遊天目湖,馮端即興作《慶金婚》:" 長憶人間四月天,櫻花垂柳記良緣。五十年後牽手遊,皓首深情似當年 ……"

2015 年 4 月 1 日,逢馮端與陳廉方 " 鑽石婚 ",夫婦合作一首《鑽石頌》,其中有這麼幾句:" 六十春秋恩愛篤,雙雙執手難關渡。而今白髮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2020 年 12 月 15 日,溫文爾雅的詩人馮端院士離我們而去,但這段如詩般浪漫的愛情故事,一定會永久流傳下去 ……

相關焦點

  • 給妻子寫一輩子情詩的浪漫院士走了,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天上那顆 " 馮端星 ",依舊閃耀雖然馮院士駕鶴而去,但這顆星將依舊在夜空中閃耀。那麼為什麼要讓你這顆素樸的心再沾染憂鬱的思念?這首細膩溫暖的小詩正是出自物理泰鬥馮端院士的筆下。這是 1955 年初,他寫給在南京三女中當語文老師的未婚妻陳廉方的一首情詩。
  • 98歲院士為妻子寫了一輩子詩,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馮康、馮端作為 1980 年中國科學院增選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代表了當時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水平。天上那顆 " 馮端星 ",依舊閃耀1942 年,馮端考入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因自幼喜愛自然科學,但對化學不感興趣,數學又太抽象,便最終選擇物理學。
  • 物理學少一泰鬥 「馮端星」依舊閃耀
    2020-12-17 07:51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物理學少一泰鬥 「馮端星」依舊閃耀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馮端院士逝世,享年98歲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 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關注教學一線,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馮端先生也是一位教育家、詩人。
  • 物理學少一泰鬥「馮端星」依舊閃耀
    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關注教學一線,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馮端先生也是一位教育家、詩人。
  • 這位蘇州出生的物理學泰鬥走了,但「馮端星」永遠閃耀……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這份禮物出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他們將2008年3月3日發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為「馮端星」。
  • 復旦數科生微積分表愛情 浪漫數學情詩網上走紅
    帶著數學符號和微積分概念的三行情詩近日在網絡上引爆圍觀。12月初,由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分團委舉辦的情詩比賽最終收到307份理科生的投稿,三周的網絡總點擊量近百萬。  在新媒體平臺上,學生們的原創作品引來大片圍觀者,大家熱烈地討論著看不看得懂,同時也刷新了對高校中埋頭苦讀的基礎學科學生的固有印象,而數學詩歌以及這場圍觀,也使得這群學生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了改變。  數學情詩寫出意料之外的浪漫  「[/陌生,愛/)」  三個漢字、兩個數學符號、一個標點符號就組成了一首情詩。
  • 這位南大物理學泰鬥走了,曾為妻寫詩60多年,有顆小行星以他名字命名
    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下文原載於《光明日報》,作者鄭晉鳴、許琳,又刊登於《南京大學報》,現以舊聞寄哀思。
  •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 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 合肥科大理工學霸深藏一顆文藝心:「萬有引力」入情詩,「化學反應...
    一束射回太陽,羞得它臉發燙;另一束射入我的心房,醉得我如飲佳釀……」  記者翻看這些參賽作品,不由被眼前這種帶有鮮明「理工範」特色的情詩所吸引。沒想到用理工科專業名詞和知識寫出來的情詩,不僅與眾不同,而且讓人看後,感受到了作者的款款深情。  中科大人文學院大三學生龔小明是此次「情詩大賽」的組織人之一。
  • 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學院教授馮端逝世
    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 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 110年了,這個名字依舊閃耀
    大多數人都是寫周公誅管叔、蔡叔誅得對。但華羅庚卻做「反面文章」,他說周公倘若不誅管叔和蔡叔,說不定他自己也會造反的。正因為管蔡兩人看出他的意圖,所以周公才把管蔡殺了滅口。但他既然用維護周室的名目來誅叛逆,所以自己才不便造反了。那位國文老師看了這篇作文非常惱火,氣得大罵華羅庚:「你、你敢污衊聖人!」
  • 為你讀詩|詩人、譯者陳黎讀辛波斯卡的情詩《坦露》
    【編者按】520,我們請臺灣詩人、譯者陳黎朗誦波蘭女詩人、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維斯瓦娃·辛波斯卡的一首情詩——《坦露》。陳黎因與妻子張芬齡合作翻譯了辛波斯卡的詩集《萬物靜默如謎》而為大陸讀者熟悉,此外兩人還合譯了聶魯達的《二十首情詩與一首絕望的歌》等。但其實,陳黎也是一位不錯的詩人,在大陸出版有《藍色一百擊》等詩集。這首《坦露》摘自陳黎、張芬齡最近出版的《我想和你一起生活:世界經典情詩選》。
  • 理科生三行情詩受熱捧 嚴謹公式織情話
    復旦大學[微博]和果殼網最近聯手向全國的理科生們發出邀請,請大家用理科語言寫出三行情詩。從周一發出徵集令至昨天,已收集到數百首「理科情詩」。這則受到關注的徵集令,也是用理科語言寫的,其中寫道:「我的祖母細胞,定有一枚指向你,否則無法解釋在人叢中我一眼就認出了你。讓我悲哀的,不是和你做永不相交的平行直線,而是相遇於切點我卻害羞得不發一言。
  • 他走了,以他命名的那顆小行星將永遠閃耀蒼穹
    馮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 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上世紀80年代,我讀研究生時,馮端院士給我們主講過《凝聚態物理》,將當時國際凝聚態物理學研究的前沿帶進了課堂,這為還在讀書的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視野。」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祝世寧至今仍記得那一張投影膠燈片上,馮端親手寫的密密麻麻的物理公式和符號。
  • 中國科學院第一名門,貧苦之家走出三個院士,他們是如何逆襲的
    馮祖培與妻子育有三子一女,長子馮煥,長女馮慧,次子馮康,幼子馮端,馮祖培立下家規:忠厚福長,詩書傳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1年起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科協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 表白日狂歡:理科生的情詩 文科妹子讀不懂
    浪漫不分學科,理科生們用數學符號和科學語言,寫下最艱深、最炙熱的情詩。■ 果殼網與復旦大學舉辦「理科生三行情詩」比賽昨日選出前十這是進入「理科生三行情詩」大賽Top10的作品,名叫「三視圖」。它由一個立方體構成,其中有58個紅色方塊。這個立方體從左看是「I」,從上面看是一個愛心,從正面看是「U」,拼起來就是「I love U」。
  • 昨夜他走了,以他命名的那顆小行星將永遠閃耀蒼穹
    馮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 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上世紀80年代,我讀研究生時,馮端院士給我們主講過《凝聚態物理》,將當時國際凝聚態物理學研究的前沿帶進了課堂,這為還在讀書的我們
  • 黃永玉,75年獨寵妻子一人,他是懂浪漫的男人,也是最長情的丈夫
    這要歸功於他「膽大心細厚臉皮」。當時追求張梅溪的小夥子有不少,與這些人相比黃永玉毫無優勢。那時他剛剛學會吹小號,他每天站在張梅溪經過的路邊吹號,時間一長張梅溪就記住了這個有點浪漫,又有點才華的小夥子。一天晚上防空警報響了,他們跑到同一個防空洞裡躲避,那一晚黃永玉主動向張梅溪表白。
  • 復旦學子數學符號演繹三行情詩 爆紅網絡
    數學情詩寫出意料之外的浪漫  「[/陌生,愛/)」  三個漢字、兩個數學符號、一個標點符號就組成了一首情詩。還有這些:  「高斯拿走了我的尺規/從今以後我只好/徒手為你修眉」  「我將對你的愛寫進每一個微分裡/然後積起來/直到無法收斂……」  60個字以內,列為三行,這就是「三行情詩」的全部寫作要求。由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分團委舉辦的這次活動,讓大家眼前一亮,原來,只會埋頭於公式、模型的理科生們也有多愁善感、柔情似水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