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端(1923.7.23-2020.12.15),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
自2020年7月10日,蘇州科學家日設立以來,蘇州以一座城市的名義,禮敬各路英才。今天,「科普蘇州」將繼續給大家帶來蘇州院士系列。從蘇州院士故事,讀懂蘇州。
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馮端先生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01.
2012年5月15日,我國物理學界泰鬥、教育家馮端在90華誕典禮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這份禮物出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他們將2008年3月3日發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為「馮端星」。
馮端與兄姐在蘇州家中後院合影。左起:馮煥、馮慧、馮康、馮端
祖籍浙江紹興的馮端一直以蘇州人自居,各種表格上的籍貫登記均寫著「蘇州」兩字,只為他自1923年7月在蘇州出生後,就與其兄姐一起在這座崇文重教的古城求學、生活、成長。抗戰烽火摧毀了無數家園與人們的夢想,馮端數次中斷學業,與家人一路顛沛流離,歷時半年,來到重慶大後方。
1942年,馮端憑其紮實的基礎,以同等學力考取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大學畢業,馮端留校任教,從此決定了他從事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教材建設的人生道路。
02.
20世紀50年代,馮端開始從事金屬物理學的研究,確定將國外涉足不多的鉬、鎢、鈮等難熔金屬中的「位錯」結構研究作為主攻方向,開始了「浮區區熔法製備難熔金屬單晶體」的課題,組織設計並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電子束浮區區熔儀,製備鉬、鎢、鈮等單晶體。繼而又進行「體心立方難熔金屬中位錯的研究」,發展了位錯觀察技術,澄清了位錯類型及組態,主持撰寫了我國該領域第一本專著《金屬物理》,取得了獨創性成果。
1966年,馮端便作為中國科學家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亞非拉等33個國家參加的單科國際學術會議一一北京科學討論會1966年暑期物理討論會,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與會代表。
馮端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在學術會議上(20世紀90年代)
1974年,馮端將金屬物理教研組改為晶體物理教研組,研究對象從金屬轉為複雜氧化物的非線性光學晶體,由此開創了我國晶體缺陷物理學科領域,《晶體生長中缺陷的形成》、《晶體缺陷研究的進展》等一批高質量的論文問世。然而,他並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勇於創新,不斷求索,拓寬視野,開拓了一個個未知的世界。
20世紀80年代,主攻凝聚態物理學與材料科學,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準位相匹配的非線性光學晶體的倍頻增強效應;90年代,他轉向「納米材料」課題,與嚴東生院士共同出任國家基礎研究攀登計劃「納米材料學」的首席科學家,有力推動了中國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的研究進程。他還在第一屆國際疇結構會議上做特邀報告。
03.
馮端在閱讀
身為著名的凝聚態物理學家,馮端文理兼修,痴迷詩詞,創作、翻譯了不少詩詞。「你對不可言說的進行探究,使你迷惘的生命終趨於成熟」,這是他翻譯奧地利著名詩人裡爾克《黃昏》中的詩句,恰恰道出了他的人生態度與科學精神。他不是一個人孤軍作戰,而是帶領他的團隊共同拼搏。
1984年創建了國家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並對實驗室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學術領導,在全國重點實驗室評估中,連續數次榮登榜首,他本人亦榮獲「金牛獎」。其科學成果屢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三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199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0年獲陳嘉庚數理科學獎。他執掌教鞭六十餘載,桃李滿天下,因此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
1980年,馮端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至1995年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96年至2000年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04.
榮獲全國優秀教師證書與獎章(1993年)
馮端沒有其他同時代科學家的留洋經歷,改革開放後,他依舊堅守崗位,分期分批將年輕老師們送出國門,了解、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科研技術。他自豪地說:我雖然沒有出國留學,但是我創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導了許多重大科研工作,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還寫了許多專著和科普讀物,所以我感到很欣慰,無愧無憾。」
馮端確實可以無愧無憾,他在晶體缺陷、結構相變、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準位相匹配、納米結構與納米材料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要成果;他親自編寫、主編的《金屬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新論》、《材料科學導論》、《凝聚態物理學》等著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讚譽。
「高瞻遠矚的科學視野,道器並重的治學方法,真誠熱誠的處世方略,文理通融的深厚學養,正是先生成為一代宗師的基本條件」,蔣樹聲如是評價馮端。
05.
蘇州是馮端銘記在懷的故土,他在《三元坊和草橋的歲月》一文中深情地回憶了他在蘇州的學習與生活。雖然1938年就離開了蘇州,但他對蘇州的懷念與對母校的感恩卻從未中斷。2012年10月,年已九旬的馮端在我們面前吟唱當年蘇州中學實驗小學校校歌「滄浪亭北,故學宮旁,梧桐楊柳門牆……」當年的情景深深印在他的腦海,當年的歌聲永遠迴響在他的耳畔。
馮端院士生於蘇州、成長於金陵,終生執教在南京大學,他忠於黨的教育事業,愛國家、愛南大,立德樹人、獻身科學。他的高尚品德和淵博學識,教育、影響了幾代人,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馮端院士永垂不朽!
END
文章來源:《蘇州院士》
圖片:網絡
編輯:朱秦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蘇州Q3:94803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