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蘇州出生的物理學泰鬥走了,但「馮端星」永遠閃耀……

2020-12-23 科普蘇州

馮端(1923.7.23-2020.12.15),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

自2020年7月10日,蘇州科學家日設立以來,蘇州以一座城市的名義,禮敬各路英才。今天,「科普蘇州」將繼續給大家帶來蘇州院士系列。從蘇州院士故事,讀懂蘇州。

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馮端先生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01.

2012年5月15日,我國物理學界泰鬥、教育家馮端在90華誕典禮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這份禮物出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他們將2008年3月3日發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為「馮端星」

馮端與兄姐在蘇州家中後院合影。左起:馮煥、馮慧、馮康、馮端

祖籍浙江紹興的馮端一直以蘇州人自居,各種表格上的籍貫登記均寫著「蘇州」兩字,只為他自1923年7月在蘇州出生後,就與其兄姐一起在這座崇文重教的古城求學、生活、成長。抗戰烽火摧毀了無數家園與人們的夢想,馮端數次中斷學業,與家人一路顛沛流離,歷時半年,來到重慶大後方。

1942年,馮端憑其紮實的基礎,以同等學力考取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大學畢業,馮端留校任教,從此決定了他從事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教材建設的人生道路。

02.

20世紀50年代,馮端開始從事金屬物理學的研究,確定將國外涉足不多的鉬、鎢、鈮等難熔金屬中的「位錯」結構研究作為主攻方向,開始了「浮區區熔法製備難熔金屬單晶體」的課題,組織設計並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電子束浮區區熔儀,製備鉬、鎢、鈮等單晶體。繼而又進行「體心立方難熔金屬中位錯的研究」,發展了位錯觀察技術,澄清了位錯類型及組態,主持撰寫了我國該領域第一本專著《金屬物理》,取得了獨創性成果。

1966年,馮端便作為中國科學家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亞非拉等33個國家參加的單科國際學術會議一一北京科學討論會1966年暑期物理討論會,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與會代表。

馮端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在學術會議上(20世紀90年代)

1974年,馮端將金屬物理教研組改為晶體物理教研組,研究對象從金屬轉為複雜氧化物的非線性光學晶體,由此開創了我國晶體缺陷物理學科領域,《晶體生長中缺陷的形成》、《晶體缺陷研究的進展》等一批高質量的論文問世。然而,他並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勇於創新,不斷求索,拓寬視野,開拓了一個個未知的世界。

20世紀80年代,主攻凝聚態物理學與材料科學,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準位相匹配的非線性光學晶體的倍頻增強效應;90年代,他轉向「納米材料」課題,與嚴東生院士共同出任國家基礎研究攀登計劃「納米材料學」的首席科學家,有力推動了中國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的研究進程。他還在第一屆國際疇結構會議上做特邀報告。

03.

馮端在閱讀

身為著名的凝聚態物理學家,馮端文理兼修,痴迷詩詞,創作、翻譯了不少詩詞。「你對不可言說的進行探究,使你迷惘的生命終趨於成熟」,這是他翻譯奧地利著名詩人裡爾克《黃昏》中的詩句,恰恰道出了他的人生態度與科學精神。他不是一個人孤軍作戰,而是帶領他的團隊共同拼搏。

1984年創建了國家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並對實驗室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學術領導,在全國重點實驗室評估中,連續數次榮登榜首,他本人亦榮獲「金牛獎」其科學成果屢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三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199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0年獲陳嘉庚數理科學獎。他執掌教鞭六十餘載,桃李滿天下,因此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

1980年,馮端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至1995年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96年至2000年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04.

榮獲全國優秀教師證書與獎章(1993年)

馮端沒有其他同時代科學家的留洋經歷,改革開放後,他依舊堅守崗位,分期分批將年輕老師們送出國門,了解、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科研技術。他自豪地說:我雖然沒有出國留學,但是我創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導了許多重大科研工作,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還寫了許多專著和科普讀物,所以我感到很欣慰,無愧無憾。」

馮端確實可以無愧無憾,他在晶體缺陷、結構相變、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準位相匹配、納米結構與納米材料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要成果;他親自編寫、主編的《金屬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新論》、《材料科學導論》、《凝聚態物理學》等著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讚譽。

「高瞻遠矚的科學視野,道器並重的治學方法,真誠熱誠的處世方略,文理通融的深厚學養,正是先生成為一代宗師的基本條件」,蔣樹聲如是評價馮端。

05.

蘇州是馮端銘記在懷的故土,他在《三元坊和草橋的歲月》一文中深情地回憶了他在蘇州的學習與生活。雖然1938年就離開了蘇州,但他對蘇州的懷念與對母校的感恩卻從未中斷。2012年10月,年已九旬的馮端在我們面前吟唱當年蘇州中學實驗小學校校歌「滄浪亭北,故學宮旁,梧桐楊柳門牆……」當年的情景深深印在他的腦海,當年的歌聲永遠迴響在他的耳畔。

馮端院士生於蘇州、成長於金陵,終生執教在南京大學,他忠於黨的教育事業,愛國家、愛南大,立德樹人、獻身科學。他的高尚品德和淵博學識,教育、影響了幾代人,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馮端院士永垂不朽!

END

文章來源:《蘇州院士》

圖片:網絡

編輯:朱秦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蘇州Q3:948033090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少一泰鬥 「馮端星」依舊閃耀
    2020-12-17 07:51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物理學少一泰鬥 「馮端星」依舊閃耀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馮端院士逝世,享年98歲科學研究卓越,宇宙中有他名字命名的行星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蘇州,1942至1946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物理學少一泰鬥「馮端星」依舊閃耀
    科學研究卓越,宇宙中有他名字命名的行星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蘇州,1942至1946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 給妻子寫一輩子情詩的浪漫院士走了,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 馮端出生於書香門第>天上那顆 " 馮端星 ",依舊閃耀吳有訓、趙忠堯、施士元等學術大師皆匯聚於此,在恩師的諄諄教誨下,馮端系統學習物理知識,至此終身與物理學結緣。雖然馮院士駕鶴而去,但這顆星將依舊在夜空中閃耀。
  • 給妻子寫一輩子情詩的浪漫院士走了,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 馮端出生於書香門第1942 年,馮端考入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因自幼喜愛自然科學,但對化學不感興趣,數學又太抽象,便最終選擇物理學。吳有訓、趙忠堯、施士元等學術大師皆匯聚於此,在恩師的諄諄教誨下,馮端系統學習物理知識,至此終身與物理學結緣。
  • 這位南大物理學泰鬥走了,曾為妻寫詩60多年,有顆小行星以他名字命名
    他主持的「凝聚態物理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榮獲1997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 98歲院士為妻子寫了一輩子詩,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 馮端出生於書香門第,馮氏四兄妹有著傳奇一生1923 年,馮端出生於江蘇蘇州的書香門第,適逢端午佳節,故名馮端。馮端讀蘇州中學時,就讀中央大學的長兄馮煥常買科普讀物送給他,使他對科學產生了興趣。受其啟發,馮端還自製望遠鏡觀察星體和星象,探索星座的名稱和位置。隨著閱讀範圍的拓展,他不再局限於自然科學,對文史哲等領域的書籍也如饑似渴。
  • 他走了,以他命名的那顆小行星將永遠閃耀蒼穹
    我國晶體缺陷研究的先驅之一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1942至1946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成績優異留校任教他推動了納米材料科學在我國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因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馮端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馮端院士是我國晶體缺陷研究的先驅之一。他發展了浸蝕法顯示位錯的技術,澄清了體心立方金屬中位錯的類型及其組態等問題。
  • 昨夜他走了,以他命名的那顆小行星將永遠閃耀蒼穹
    我國晶體缺陷研究的先驅之一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他推動了納米材料科學在我國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因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馮端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 李政道和他的蘇州情緣
    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  物理泰鬥李政道和他的蘇州情緣  「我不知道天堂是什麼樣子,如果天堂有蘇州十分之一的美麗,那就很好了」——這是美籍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在一次重遊蘇州時發出的感嘆。對於海外遊子來說,最思念的莫過於祖祖輩輩生活過的那片土地。蘇州不僅是李政道祖輩的故鄉,也是他曾經讀書成長的地方。
  • 物理學巨擘的詩意人生
    2020年12月15日,這位98歲的物理學巨擘與世長辭。教書育人:老師的責任是培養超過自己的學生1946年,23歲的馮端以優異的成績從南京大學的前身之一中央大學畢業,留校擔任助教,從此開始了他在南京大學長達60餘年的執教生涯。1949年,馮端走上講臺,講授普通物理課程。
  • 108年前的今天,創造「基因」一詞的中國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08年前的今天,創造「基因」一詞的中國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出生【轉學保送上大學】1909年9月15日,談家楨出生於浙江寧波慈谿。父親是郵政局的一名小職員。6歲上私塾,12歲畢業於教會辦的道本小學,進入寧波斐迪中學。
  • 南大閔乃本院士逝世 「閔乃本星」將永遠閃耀
    璀璨銀河,群星閃耀,有一顆叫做「閔乃本星」的小行星。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閔乃本院士出生在如皋市石莊鎮,這顆科學界閃耀的星星,正是從這裡升起的。19日,記者來到他的出生地,進行了探訪。
  • 愛因斯坦生日這天,他走了;他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愛因斯坦生日這天,他走了。他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霍金的子女在致《衛報》的聲明中寫道,「他的勇氣、堅持以及他的傑出及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媒體評論說,霍金的存在已不再具有物理學上的意義,而是具有另一種意義——成為人類與不幸命運抗爭的象徵。
  • 詞壇泰鬥莊奴在重慶與世長辭 享年95歲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這樣一首細膩浪漫的詞,竟是出自下面這位笑容慈祥的老人之手。而這位被稱作「詞壇泰鬥」的老人,於2016年10月11日凌晨殞落了,享年95歲。  這位老人名叫莊奴,原名王景義,於1921年出生於北京,一生輾轉北京、臺灣、重慶三地,做過記者,也為話劇事業奉獻過青春,而最終在音樂創作上才華盡展。
  • 物理學的莎士比亞不再寫詩
    視覺中國供圖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為凝聚態物理學做註解,恐怕只有馮端會這樣做。「像波濤滔滔不息地滾向沙灘,光陰也分秒必爭地奔赴終點。後浪和前浪不斷地循環替換,前呼後擁,一個個在奮勇爭先。」在教材《凝聚態物理學》中,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馮端把這段詩作為「不同結構中波的傳播」一章的浪漫註解。寫作這本書時,馮端已年過八旬。他曾說,科學和藝術可以彼此應和,詩歌和物理也彼此相通。有西方同行稱他為「科學界的莎士比亞」。他從金屬物理到晶體物理,做了大量開拓性的研究,推動了納米材料在中國的發展,是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
  • 納米牛人楊培東今天衝擊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就是蘇州走出去的美籍華人楊培東,全球材料科學家中的「納米牛人」。昨天,記者分別採訪了楊培東母校的老師以及他的家人。對於這位優秀的學子,他的老師一臉自豪;對於自己弟弟的成長經歷,他的姐姐如數家珍。今年43歲的楊培東1971年8月出生在相城區元和鎮,1988年從木瀆中學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大應用化學系,1993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求學,1997年獲哈佛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99年至今,他先後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楊培東榜上有名,獲得了美國科學及工程界的最高榮譽。
  • 諾特定理——20世紀、21世紀物理學的指路明燈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也許您從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艾米·諾特,一位出生於19世紀末的德國女性數學家。也許您會認為,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女性科學家,她又有何特別呢?青年艾米·諾特也許這樣說並不能讓你加深對這位女性科學家的印象。
  • 李小文:每天一斤白酒,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被稱為:布鞋院士!
    說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陌生,還有很多人會疑惑,作為一個中科院院士,為什麼會被人稱之為「布鞋院士」呢其實是因為李小文院士作為我國首屈一指的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他會經常被很多學校邀請去講學,然而每次他都是穿著一身粗布衣服,一雙布鞋,所以被很多人笑稱為「布鞋院士」。
  • 盤點幾位祖籍蘇州的美籍華人科學家
    楊培東,1971年8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納米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S.K.和Angela Chan 傑出能源教授和化學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