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起源是什麼?大爆炸期間又發生了什麼?答案你不會想到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當我們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時,我們總會不禁問自己:這一切都是從哪裡來的?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宇宙的起源是什麼?現代宇宙學家試圖用大爆炸理論來回答這一系列問題。

圖解: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一個極緊密、極熾熱的奇點膨脹到現在的狀態。

在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和空間。大爆炸標誌著宇宙的起源,宇宙從奇點(或接近奇點的東西)——一個無限小、無限熱、密度無限大的點——膨脹而來。

圖解:大爆炸後的時期圖示(ESA)

自從大爆炸以來,根據宇宙基本力和粒子的特徵來區分,宇宙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

普朗克時期

雖然物理學家對宇宙起源的早期階段有了相當好的理解,但人們對大爆炸後緊接著的一瞬間,即普朗克時代,還沒有很好的理解。從最初的膨脹到10^-43秒後這段時間,宇宙學家猜想今天宇宙中的四種基本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和萬有引力)被結合成一個統一的力。

大統一時期

大統一時期發生在普朗克時期之後,發生於10^-43秒到10^-35秒之間。該時期以引力從其他三種力分離為開始,以強相互作用力從電弱相互作用中分離出來為結束。

弱電時期

弱電時期(10^-35秒到10^-10秒)的初期,強相互作用力從電弱相互作用中分離出來,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極速的膨脹,即所謂的暴漲。隨著空間超光速的膨脹,高能相互作用產生了基本粒子,如光子、膠子和夸克。該時期以電磁力與弱相互作用力的分離為結束。

基本粒子時期

在10^-10秒到0.001秒之間,即基本粒子時期,「粒子湯」填滿整個宇宙。夸克與反夸克,電子與正電子,以及其他粒子和反粒子通過物質與反物質的碰撞不斷地將質量交換成能量。隨著宇宙的冷卻,由於溫度降得太低,無法從光子中重新產生出成對的粒子,而粒子仍在繼續湮滅。物質與反物質之間數量(也可能是行為)的輕微不對稱,使得物質成為了主宰,並成為了宇宙初期的要素。

核合成時期

核聚變發生在核合成時期(0.001秒到3分鐘),期間質子與中子結合成第一個原子核——氫,其中一些進一步聚變為氦和鋰。冷卻繼續進行,很快,溫度下降到聚變無法繼續,這段時期稱為原子核時期(3分鐘到38萬年)。大爆炸核聚變留給宇宙大約75%的氫原子核,25%的氦原子核,以及微量的鋰核和氘核。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自由電子的等離子體充滿了宇宙,將光子困在其中。

原子時期

當宇宙最終冷卻並膨脹到足以讓原子核俘獲自由電子,形成完全成熟的中性原子時,原子時代(38萬年到10億年)開始了。先前捕獲的光子終於能夠自由地在空間中移動,宇宙第一次變得明亮。從那時起,這些光子就一直在太空中穿梭,形成了宇宙微波背景。宇宙起源以來的膨脹使最初的高能光子紅移為微波波長。宇宙微波背景也為我們標記了我們能回溯觀測到的最遠時間點——在這之前的時間有時被稱為黑暗時代。

圖解:描述宇宙膨脹的藝術構想圖,其中橫坐標表示宇宙演化的時間,而對應的空間尺寸(包括想像中的不可觀測部分)都用相應的圓橫截面表示。左端表示在暴脹時期發生的急速膨脹(注意不成實際比例),而當宇宙演化到中期時開始加速膨脹。而微波背景輻射的形成、恆星形成、星系形成以及WMAP的出現都在相應的時間上表示出來。 圖片來自2006年的WMAP新聞發布會。

圖解: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拍攝到宇宙在大爆炸發生後宇宙微波背景的影像

在宇宙微波背景下,密度的差異為星系的形成提供了種子。最初的星系形成於宇宙大約10億年前,預示著如今星系的時代到來。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kyandtelescope- Andrew Ho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史蒂芬·霍金說他知道
    在大爆炸最開始的時刻,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被融化成了一個非常熱的無限緻密的物質。但在那之前發生了什麼?
  •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在大約137億年前,我們很難想像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作為奇點。大爆炸理論是試圖解釋宇宙形成主要理論之一,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所有空間本身——都以小於亞原子粒子的形式存在。一旦想到了這一點,就會出現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大爆炸前存在什麼?這個問題本身要比現代宇宙學至少早1600年。四世紀的神學家聖奧古斯丁(St.
  • 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科學家分析之後,答案顛覆認知
    在這為數不多的幾個終極問題中,「人類從哪來,未來又會到哪去」這個問題被人們研究得最多,畢竟這直接關係到人類的起源和未來。而在這個終極問題上衍生出來的另一個終極問題,同樣得到了許多科學家們的關注,那就是「宇宙從哪來,未來有何歸宿」。相信對於喜歡探索宇宙的朋友來說,對於「宇宙大爆炸」這個宇宙起源學說一定不會陌生,它是目前科學界公認的宇宙起源理論。
  • 大爆炸之前宇宙發生了什麼?霍金生前留下答案
    大爆炸之前宇宙究竟發生了什麼,是否存存在物質、能量或時空?按照大爆炸宇宙模型,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由一個體積極微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爆炸而成,當奇點膨脹數十億年,宇宙終於演化成如今的模樣。不過,人類往往有種追根溯源的好奇之心,大爆炸之前,整個宇宙會是什麼樣呢?
  • 宇宙在大爆炸前發生了什麼,3個奇思妙想,告訴你不一樣的答案
    大爆炸模式圖人們似乎想像過很多種方式,解釋和探究宇宙的起源。但是宇宙是怎麼來的,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直到近代,有科學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並且對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的不斷探測和分析也在支持著這一假說。
  • 宇宙起源並非只有大爆炸,還有兩種起源理論,你認同哪個?
    或許你會覺得先賢們得出的答案很可笑,但是我們並沒資格對他們的答案進行嘲笑,因為我們距離這個問題答案的距離,其實並沒有比他們近多少。    其實和「大爆炸理論」比較,宇宙起源與正反物質的分離,似乎遠比突兀的「大爆炸理論」來得更為有說服力,同時也更符合人類固有的理解和認知方式。2、宇宙起源於黑洞    最早提出這個說法的,是來自密西根大學的天文學家道格·裡奇斯通。
  • 對宇宙起源的探索:大爆炸理論、神造說
    這個世界的起源一直都是一個謎語一樣的問題。人有一種天然的求知慾,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麼,這個世界是本質的存在嗎?什麼才是這個世界的終極答案?宇宙既然已經存在,這個是我們知道的。宇宙既然已經存在,那麼宇宙就不是從完全無中出來的。因為無,只是無,什麼也沒有,也就不會產生可見的世界。宇宙是怎麼來的?從邏輯上來說,要麼是自然存在,要麼是後來才有的。
  • 科學大家|宇宙的起源:大爆炸之前是什麼?
    宇宙的起源,這個話題大家在平時日常生活中可能聊得比較少。幾年前,我還是單身的時候,經常和家人,朋友聊這些話題,他們不約而同地去問:你是做什麼的?我記得那個時候也會被安排和一些異性朋友見面,她們也會在餐桌前聊這些話題。我就會跟對方侃侃而談半個小時,之後發現對面的椅子已經空了。
  • 什麼是宇宙大爆炸?我們怎麼發現的?是什麼為大爆炸提供動力?
    加莫夫和他的同事計算得出,對於一個熱、稠密和膨脹的宇宙,大約四分之一的最簡單的化學元素氫將被「煮熟」成氦元素。天文學家已經測量了散布在我們宇宙中的氫和氦的比例,它與預測值完全吻合。這有力的證據表明早期的宇宙既熱又密。我們觀察到來自大爆炸的光。根據「大爆炸」模型,「大爆炸」發生在太空中的每一個地方(不僅是一個點)。
  • 宇宙起源可能不止大爆炸,還有另外的起源理論,你認可哪個?
    他們稱之為「起源」問題。古希臘聖賢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從無到有進化而來的,它進化的原因是世界的四個基本元素:土壤、氣體、水和火。也許你會發現聖人給出的答案很荒謬,但是我們沒有資格嘲笑他們的答案,因為我們離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遠。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和他們一樣,因為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幫助下,人類的研究成果是可見和有形的。例如,「大爆炸理論」就是最好的證明。
  • 萬物起源——宇宙大爆炸
    萬物起源,宇宙大爆炸,這個理論認為宇宙突然生成並且大小有限。直到20世紀中葉,大多數科學家還認為宇宙體積無限大,年齡無限長,直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讓我們對重力有了更好的理解。但只有極少數可以長久穩定存在下去,請停下來驚嘆一下,因為從一切的起源開始直到現在只過去了一秒鐘,已經長到直徑1,000億千米的宇宙。溫度已經低到足夠使大部分中子衰減成質子,並生成第1個原子——氫原子。你可以把真實的宇宙想像成一鍋極燙的熱湯,足有100億攝氏度,其中充滿了無數的粒子和能量,幾分鐘之後溫度下降,並且很快穩定下來,然後強子和電子形成原子,創造出一個穩定的電中性環境。
  •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學說
    雖然希臘哲學家曾經考慮過永恆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堅持認為宇宙是上帝在過去某個特定時刻創造的。像歷史學家一樣,宇宙學家意識到開啟未來的鑰匙在於過去。而研究過去就得追溯到宇宙的起源,關於宇宙的起源,歷史上可謂眾說紛紜,而最具權威也被眾多 觀測所證實理論還是大爆炸宇宙學說。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 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但是一種理論要讓人相信它是真理,就必須為自己尋找儘可能的證據,目前來說,證據比較充分、大家普遍認同的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是什麼?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假設你到了宇宙空間和時間的起點——也就是大爆炸前的奇點,你問這個點以前是什麼,其實這和問地球上南極點以南、北極點以北是什麼一樣,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說,宇宙是沒有邊界,也沒有創生和毀滅,自洽自足,沒有任何第一推動力存在。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會是什麼樣子?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這個時候人們不約而同會想到兩個問題:一個是浩瀚的宇宙是否有和人類一樣的智慧文明,二是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宇宙的起源是什麼?對於外星文明的探索,雖然人類現在沒有發外任何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但是只要人類的科技再進一步,能夠走出太陽系探索的時候,發現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也不會是難事。這個問題在不久的未來就會找到答案。
  • 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
    大爆炸是否是宇宙真正的開始?「火」宇宙一直在燃燒,循環宇宙能否得到可靠的映證?天文學家從觀測早期宇宙殘留的電磁輻射到測量最輕元素的豐度,發現所有結果都一一映證了大爆炸理論的預測。至少我們能說,大爆炸理論是對早期宇宙的一個準確描述。 儘管它已經足夠好,我們仍清楚大爆炸理論的構想並不完整,它缺少了一片拼圖——最初的宇宙本身。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片拼圖。
  • 宇宙大爆炸理論不夠完整嗎?答案你或許不會想到
    好吧,我給你一個異想天開的回答:《生活大爆炸》顯然還不夠完整,因為它是一部電視劇,仍有更多劇集正在製作中。但我的指出,「大爆炸」不是一個理論。相反,它是一個短語,最初由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在1949年的BBC廣播節目中使用,他反對宇宙膨脹理論,並用這個短語來嘲諷它。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宇宙不是在膨脹就是在收縮,但從不靜止。(愛因斯坦認為這個理論存在一個缺陷,並試圖通過引入所謂的宇宙常數來對其進行修正。)
  • 宇宙大爆炸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你想像中的宇宙大爆炸也許是這樣一副情景:一個極小、極緻密的點忽然爆炸,不斷向虛無中擴張。現在你可以把這種想像從腦海中抹去了。卡羅指出,首先,大爆炸發生時的宇宙不一定很小。不錯,如今可觀測宇宙(一個直徑約930億光年的球狀空間,包含至少2萬億個星系)中的一切都曾擠在一個直徑不到1釐米的狹小空間中。
  •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大爆炸之前又是什麼?
    人類像思考自身的起源一樣思考宇宙的起源,萬物都會有一個起源,那麼宇宙的起源是什麼呢?回答這個問題還得需從觀測出發,畢竟科學都是先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現今的主流宇宙起源學說是大爆炸宇宙論,大爆炸宇宙論是科學家一步一步推導出來的理論,它反映出宇宙在早期是一個高熱、高密的極小狀態,但是它為何可以這麼認為呢,究竟有什麼證據?一、宇宙是去中心化的。
  • 宇宙起源於奇點大爆炸,那宇宙的終局是什麼?
    引言:眾所周知,宇宙浩瀚,人類只是太陽系渺小的存在,但是這也阻擋不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畢竟地球誕生於宇宙,人類可以通過探索宇宙來獲知生命的奧秘、了解宇宙的起源。不過人類在探索過程中面對宇宙終局也有自己的想法,那麼宇宙終局到底是怎樣的呢?原來答案有兩種。
  • 宇宙大爆炸是起點,起點之前是什麼狀態?
    你這個問題剛好問到了大爆炸宇宙理論的「死穴」,大爆炸宇宙理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無法解釋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大爆炸起始時刻即作為絕對的「零時」,這個狀態也是很詭異的,像壓力、能量密度、溫度這些物理量都是無窮大的,時空曲率也是無窮大的,正因為這種無窮大,物理理論在此時都站不住腳,沒有物理理論可以解釋它,所以它就是令物理學很頭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