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給你一個異想天開的回答:《生活大爆炸》顯然還不夠完整,因為它是一部電視劇,仍有更多劇集正在製作中。但我的指出,「大爆炸」不是一個理論。相反,它是一個短語,最初由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在1949年的BBC廣播節目中使用,他反對宇宙膨脹理論,並用這個短語來嘲諷它。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宇宙不是在膨脹就是在收縮,但從不靜止。(愛因斯坦認為這個理論存在一個缺陷,並試圖通過引入所謂的宇宙常數來對其進行修正。)
喬治斯·勒梅特爾(Georges Lemaitre)首先證明了膨脹也是可以被觀測到的,接著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等人也向我們演示了這一點。
因此,廣義相對論預測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或者正在收縮,但這與觀測結果相矛盾,所以我們還是採用了膨脹的說法)。這個理論完整嗎?絕對不是。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幾何的理論,而不是關於客觀物質的理論。物質僅僅是簡單地被用所謂的應力-能量-動量張量來表示;而物質的性質是不確定的。
現代物理宇宙學將幾種理論結合起來構造成了宇宙模型,這種模型有時被稱為「一致性」或「λ- cdm」。除了廣義相對論,科學家們也使用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它是由量子場論,以及描述已知場和粒子的特定假設所構建的)。該模型非常成功地描述了宇宙的詳細特徵,某些情況下,甚至在進行實際觀測之前就對其進行了預測。
除了我提到的那些已知的物理學知識,該模型還依賴於一個巨大的未知:無碰撞冷暗物質(CDM),它的平均質量-能量密度大約是「正常」物質的6倍。CDM的性質是完全不確定的,我們只能搞清楚以下兩點:1.它是冷的——所以相比於靜止質量,它的熱動能微不足道;2.它是無碰撞的——沒有壓力,與自身無相互作用,也沒有與「正常」物質的相互作用。而除了這些以外,CDM究竟是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此外,該模型還包含了一個宇宙常數(用希臘字母λ表示),這是愛因斯坦理論所允許的,但這個常數實際代表的是什麼,我們卻不得而知。它僅僅是一個自然常數嗎?或者是其他東西的替代物,比如一個未知的場,又或許是量子場的剩餘真空能量?又或者它是別的什麼嗎?我們沒能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一致性模型很好地解釋了觀測到的宇宙物質含量,包括各種原始同位素的比率。然而,它對於為什麼物質和反物質之間存在不平衡,卻仍不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同樣,還有其他的奧秘,比如早期宇宙的極度平滑(同質性),諸如宇宙膨脹之類的假說就是從這裡推導出來的。但這些假說提出的問題往往比它們能回答的要多,而且無論如何,這些假說都沒有觀測證據的支持。
最後,當我們觀察極端早期宇宙(當時引力的量子效應不可被忽視)時,就會遇到一個基本的理論難題:我們缺乏引力的量子理論(事實上,一些作者甚至推測引力可能根本就不是量子化的)。
從可觀測宇宙的最早已知時期,到其隨後的大規模演化,大爆炸理論一直是主流的宇宙學模型。該模型描述了宇宙如何從一個高密度、高溫的狀態膨脹到現在的狀態,並對一些廣泛的現象給出了綜合全面的解釋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解釋,這些現象包括大量的輕元素、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大型結構和哈勃定律(星系距地球的距離越遠,它們離開地球的速度就越快)。如果使用已知的物理定律將觀測到的情況在時間上向後推算,那麼我們可以預見,在到達高密度期之前,存在一個通常與大爆炸有關的奇點。而目前我們掌握的知識並不足以確定奇點是否是原始的。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糖糖-forbe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