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19」解答三個匪夷所思的問題

2021-01-15 直播港澳臺

2019即將過去,我們該如何描述這一年。

歲末年終,直新聞推出「2019」盤點系列,為您剖析過去一年重大事件。

2020,我們要去適應什麼以及如何適應,答案也許就在字裡行間的思考裡。

第一篇來看「臺灣2019」。文章部分摘要如下:

1、選舉成為一項重要的產業,只是充滿了負面能量。

2、似乎也是某種魔咒,在野黨的機會不a在於自己的進取,反而往往取決於執政黨的無能。

3、韓國瑜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國民黨人。他號稱溫良恭儉再也不讓。

4、哪裡知道郭臺銘在授予獎狀的當日,發布一個渾然忘我的演講。

5、各國各地區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原住民中心主義以及排外思想,蔡英文政府也利用了這一趨勢。

6、這局親民黨或許顆粒無收。人們已經厭倦,把票投給毫無希望的政黨。

7、很多時候,柯文哲更像是一個名嘴,對執政黨的方方面面提出批評,但就是不能拿出清晰的對策。

由左至右:宋楚瑜、蔡英文、韓國瑜

雖然2020年1月11日才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開票日期。但整個2019年似乎都在為幾十天後的結果鋪墊。2019年是臺灣的選舉年,而選舉從2018年就開始了。臺灣四年一場選舉,一選就是兩年。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是上半場,2020臺灣領導人選舉是下半場。

這兩年中,對於島內而言,幾乎所有重要的話題與事件都圍繞選舉發生。選舉成為一項重要的產業,只是充滿了負面能量。

與四年前比較,這場選舉更像是一場喜劇開頭的悲劇,從起點,高潮,逆轉,再回到原點,其中跌宕起伏,撲朔迷離,頗是引人入勝,其中許多狗血的劇情,也讓人瞠目結舌唏噓不已。

2016那次選舉,因為國民黨馬英九政府的執政失利,加之在候選人方面的混亂失序,導致本無任何建樹的民進黨先是贏了地方選舉,而後勢如破竹,來年更是以史上最大的得票獲得大選勝利,實現臺灣島內的政黨二度輪替。

然而似乎也是某種魔咒,在野黨的機會不在於自己的進取,反而往往取決於執政黨的無能。國民黨如此,民進黨亦是如此。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很快就陷入執政魔咒。在接著兩三年執政過程中,因為年金改革、能源政策、教育政策、性平議題、兩岸關係等諸多方面失誤失當,再加之一旦得勢,政治酬傭與分贓到不加掩飾的地步,很快就導致民心盡失。

所以2018年地方選舉中,國民黨複製了民進黨當年的勝利,比之失去「地方政權」,更打臉民進黨的是,在十幾項公投案中,幾乎全面否定民進黨所主張的核心價值。比如馬英九任內漸漲的「臺獨」民意,反而在蔡英文政府任內得到抑制。喊口號的時候往往不必考慮後果,一旦擔當的時候也就難免不會不考慮現實。

對於國民黨而言,2019年原本以為應該乘勝追擊,一場板上釘釘的勝局。結果國民黨自己一番胡亂操作以後,聲勢忽然盛極而衰,選情變得舉步維艱。

因為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認為民調不可信,呼籲自己的支持者蓋掉民調,所以市面上高達二十個百分點差距的懸殊民調已經不值得信任,即便如此,以國民黨自己內部相對樂觀的民調,彼此候選人之間還是有五個百分點的差距。而年初的時候,這種情況是反過來的。

雖然選舉不到最後一刻,不會得出最終的結論。但目前趨勢對於國民黨而言,確實甚為艱難。

所以盤點一年中臺灣情勢,許多熱點如過眼雲煙,最後歸結,也無非三個實在有些匪夷所思的問題。能不能解答這三個問題,便是此一年臺灣政治最好的總結。

國民黨明明可以勝的局面

為什麼選到現在可能會輸

2016年「大選」國民黨無人敢戰,最後由當時並非第一線人物的洪秀柱以拋磚引玉的姿態通過黨內初選出線。但事後洪秀柱即便通過黨內的「防磚條款」(即若僅有一人登記初選,且民調支持度未達三成,黨中央得不予提名,改以徵召),還鬧出換柱大戲的荒唐戲碼。

2019的這場「大選」初選,國民黨幾乎所有檯面上的人物都躍躍欲試。因為2018年「九合一」大選贏得太多,22個縣市贏了15個,而社會上全民最大黨依舊是「討厭民進黨」。民進黨氣勢低迷,國民黨氣勢如虹。似乎贏得此局,幾乎舉手之勞。所以,人人都充滿捨我其誰的勁頭。

「換柱風波」漫畫

於是三年前當選時候不選,不選後又換柱去選結果大敗的朱立倫,這次不再藏藏掖掖,新北市長任滿後第一時間就宣布參選。朱立倫是根紅苗正的藍營接班人,敗選後專心新北市政卓有成效,使接任者侯友宜高票當選。朱功不可沒。

同時,在高雄全力輔選韓國瑜的王金平也早早宣布參選。王金平被很多藍營群眾認為「藍皮綠骨」。但客觀上,王金平代表著國民黨本土化的趨向。王金平通過這次選戰充分體現他組織群眾集會的實力,尤其展現他在南部的強大人脈。王已年逾古稀,視此戰為最後一戰。

而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本是理所當然的參選人,但在運作幾個月以後,民調始終無起色,終於無望,於是自行止步。

民間呼聲最高的,當然還是剛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韓流當時盛況空前,無人敢擋其鋒芒,所以勸進聲音不絕於耳。

朱立倫在民調上,當時是碾壓蔡英文。唯獨加入臺北市長柯文哲以後,呈現出膠著狀態,朱立倫與柯文哲雖然存在一些差距,並非不可逾越。只是始終有一點不確定性,使藍營支持者不敢放心。

對於整個泛藍支持者而言,實在太想贏了。這種大敗屈辱感從2014年「九合一」就開始發生。2016年輸掉「政權」以後,國民黨受到民進黨方方面面的政治追殺。所以贏,必須贏的情緒在藍營瀰漫。

韓國瑜剛剛在高雄當選,擔任市長才短短數月,好不容易反轉高雄這個三十年的綠地,就要半途落跑,實在是交代不過去的。但這種實在想贏的心態,使很多藍營精英,也認為韓國瑜出來極有必要。

國民黨初選規則遲遲不出,坊間認為是吳敦義在卡朱立倫。而另一方面,也在大力鋪墊韓國瑜的參選正當性。其中最合適的方式,便是徵召韓國瑜出來選,以非個人意願,完全是被動接受政黨安排,消除韓國瑜參選正當性不足的問題。

郭臺銘漫畫形象

也就在韓國瑜呼之欲出的時候,臺灣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橫空出世。郭宣布參選非常突然,甚至有些脫序。郭臺銘為失聯黨員,國民黨以授予榮譽黨員的方式去彌補郭臺銘身份正當性的不足。哪裡知道郭臺銘在授予獎狀的當日,發布一個渾然忘我的演講,開始還說正在考慮參選的問題,但講到最後,乾脆直接宣布參選。郭受訪還表示絕不接受徵召。本就無人徵召郭臺銘。所以郭臺銘的不接受徵召說,影射到了正在美國訪問的韓國瑜。

韓國瑜回臺以後,其妻一句「背後開槍的感覺不好」,等於掀開不和的內幕。而事後不久,韓發布五點聲明,其中明白無誤地表態想出來選的主觀意願,以及指控意味強烈的「權貴密室協商說」。

五點聲明是韓國瑜聲望的轉折點,也是整個國民黨聲勢的轉折點。韓國瑜表達想參選的意願,使國民黨努力為其鋪墊徵召的戲碼破局。而權貴密室協商,則等於向外界昭告內鬥開始,導致了國民黨日後的不和。

國民黨內部初選幾經波折,終於達成初選規則。韓國瑜在這場初選中依舊展現出他人無法望其項背的高人氣,包括幾場聲勢浩大的造勢活動,以及韓粉在家堅守電話。於是,幾乎無懸念大比分勝出。韓正式獲得代表國民黨的參選資格。

初選造成的藍營內部裂痕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修補。而針對韓國瑜的攻擊,早期往往都是從內部發起,包括昔日的同志、密友,乃至曾與其關係良好的媒體人。這種兄弟鬩牆親痛仇快的戲碼,對於韓國瑜的聲望殺傷力很大。

韓國瑜是外省籍眷村子弟,妻子李佳芬是雲林地方政治世家。韓國瑜前半生的從政生涯順遂,長期擔任民意代表,但忽然因故半途出局,失業16年後出任臺北農產公司總經理,在臺北市議會上與民進黨議員王世堅唇槍舌劍一舉成名。

韓國瑜本想在此職務上混到退休,無奈國民黨輸掉「政權」,韓國瑜不但位置保不住,還被民進黨追殺,尤其這個過程中未能得到國民黨的支援。他對此頗感心寒。

韓國瑜後來參選國民黨主席,初衷是通過公開選舉使民進黨追殺有所顧忌,但確實也想改造國民黨。

後來韓國瑜參選高雄市長,從無人關注,到風向逆轉,一夜成名。最後韓流席捲臺灣,號稱「一人救一黨」。很長一段時間,韓國瑜的支持者,也就是所謂韓流,勢力是大於國民黨的。

韓國瑜

韓國瑜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國民黨人。他號稱溫良恭儉再也不讓,與根紅苗正溫文爾雅的朱立倫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他有一種獨特的群眾魅力。他的支持者,很多是過去南部深綠地區的農漁民群眾。而這些人,幾十年來都支持民進黨。

日後韓國瑜的選舉生涯,實際上與國民黨中央是兩條並行線。團隊不一樣,打法也不一樣。韓國瑜的作風,在一些傳統的知識藍、精英藍中間備受詬病。加之韓流四處得罪人,也導致了很多藍營同志開始袖手旁觀。

這種局面,直到最近朱立倫擔任他的競選主委才有所改善。

但為時已晚。

從韓國瑜角度而言,韓剛當上高雄市長,半途落跑參選,其正當性始終不能在論述中被合理化。韓國瑜初選出線後不能得到藍營知識精英的充分支持。當他遭受攻擊的時候,也沒能得到藍營齊心合力的維護。

高雄選舉與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層次不一樣,對候選人檢驗程度上尤其嚴重。韓雖然有心理準備,但具體應對上實在不足。

民進黨攻擊韓國瑜主打兩點,一是抓其語病,指其「草包」,一是打其財產問題,攻擊韓國瑜所主打的庶民形象。必須要說,這種打法是有效的。

韓國瑜十六年不在政壇,個人政治素養還是有所欠缺。所以在很多議題的討論中,明顯不夠水準,容易被人抓住語病。而財產部分,尤其妻家勢力,在民進黨鋪天蓋地的攻擊中,確實有傷個人形象。

從國民黨方面而言,始終不夠團結,願賭不服輸。初選後王金平始終若即若離,郭臺銘乾脆揮袖而去。而吳敦義領導的國民黨中央,很長一段時間與韓國瑜團隊保持某種平行線。在其糟糕的不分區提名獲得極大的民意反彈後,韓國瑜副手張善政甚至呼籲投不下去國民黨,乾脆投民眾黨。

國民黨針對民進黨的鬥爭始終不能聚焦,議題控制能力不足。而在一些明明對自己有利的政策上不能很好地論述,於是造成了在野黨反倒被執政黨不斷聲討的局面。

國民黨明顯暮氣沉沉,新舊交替太慢,新生力量很難出頭。在爭取年輕人話語權方面,也是捉襟見肘。

民進黨執政這麼爛

為什麼很可能會贏

蔡英文請辭民進黨主席

「九合一」選舉失敗,民進黨士氣低落。蔡英文第一時間宣布辭掉黨主席的職務。陳菊、賴清德都宣布辭職負責,但都被蔡英文慰留,雖然賴延長數月後離去。

民進黨重選黨主席的過程中,依舊圍繞如何維護蔡英文的影響力而展開。最終蔡英文系的卓榮泰勝出。「獨派」色彩很重的遊盈隆無意外出局。

蔡英文在賴清德辭職後,不顧外界觀感,大力啟用在地方選戰中落敗的人物出任部門首長,其中蘇貞昌任行政負責人,陳其邁任其副手,林佳榮任交通部負責人,甚至安排雲林縣長落敗的民進黨人李進勇進入中選會,可以直接幹預選務,除了不知去向但也明確宣布退出政治的姚文智以外,大部分人都有很好的安排。結果,當選者向敗選者述職,匯報工作,求取資源,造成勝選者反而不如敗選者位高的奇觀。

民進黨比國民黨,懂得部隊不能散的道理。當然,國民黨可能也不好意思如此不顧外界觀感。自我克制的結果勢必會造成內部的不滿。反之民進黨的士氣很快凝聚。蔡英文與蘇貞昌不和是公開的秘密。但即便如此,為了勝選,依舊很順暢地整合起來。

其中唯一脫序的事件,便是賴清德宣布參加初選。賴清德代表「獨派」勢力,「獨派」不爽蔡英文很久了,無奈「獨派」很不成氣候。

蔡英文本來民調大幅度低於賴清德。蔡團隊乾脆拖長選期,在規則上,不但同樣加入柯文哲三角對比,還利用賴清德在年輕人支持度低的方面,加入對自己有利的手機民調。至於網絡對於賴清德的攻擊抹黑也是鋪天蓋地。總之蔡英文不擇手段讓自己終於勝出。

左:賴清德,右:蔡英文

其實這裡可以聯想到國民黨的吳敦義,一樣民調不高,但吳任何作為都先被黨內同志抵制,以致後來到了求一個不分區而不可得的局面。吳要是有蔡英文的手段,恐怕這個局面又不一樣。

同樣,比較藍營初選後各種分裂,賴清德也做到了願賭服輸,而蔡英文在自己選情看好的情況下,還是選賴清德做搭配副手。目的當然是為爭取「獨派」。

綠營比藍營更加團結。兩軍對壘,勝算大的當然是團結的一方,

蔡英文政府的三任行政負責人中,客觀講,第一任的林全其實是有在做事。林努力除弊,除弊當然會得罪人。但林全政府不擅長與民間溝通,且因其團隊所謂「老藍男」太多而被深綠不喜,林只有出局。讓深綠中意的賴清德接任,賴為人刻板,起先他還能將林全政策微調,以緩解民意。但之後,個人便陷入意識形態之爭中。比如「卡管」案延燒,為了卡住一個管中閔不讓其擔任臺大校長,結果接連搞掉自己三任教育部門負責人,同時也讓知識分子嚴重看不下去。

到蘇貞昌部分,便已經是完全的放水模式,各種補貼不斷。蘇貞昌不算是有什麼格局的領導人,但好處在於做事果斷,雷厲風行。尤其在2018年大敗之後。蘇幫蔡英文政策買票到眼也不眨地步,當然無往不利。

蔡英文當局執政出包不斷,只是國民黨在操控攻擊的層面,實在不行。比如蔡英文個人的假學歷案搞得不清不楚。國民黨卻對此有所保留,反而是「獨派」緊咬不放,國民黨明顯落後於進度之外。

蔡英文隨扈走私香菸案的危機處理,是操作成各任政府都有此類情況,造成大家一樣糟的印象。同時法院迅速審理完畢,使事件降溫。

到了「卡神」楊惠如案時候,明明是嚴重如水門案的超級大炸彈,但因為國民黨操作議題不當,成功被民進黨轉移焦點。拿國民黨黨民意代表陳宜民衝撞女警事件,大加撻伐。當國民黨道歉的時候,正中下懷,乘機離間國民黨。

而讓蔡英文最得利的部分,便是大肆操作的所謂「芒果乾」(亡國感),煽動民眾對於大陸的恐懼仇視以及對立,同時逼迫國民黨在兩岸論述上進退失據。使國民黨本該得分的兩岸關係,反而成為了燙手山芋。

從大的角度而言,全球進入保守主義,民粹盛行的時期。各國各地區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原住民中心主義以及排外思想。蔡英文政府也利用了這一趨勢,在中美貿易戰,以及香港問題等諸多大環境變化中,找到了所謂的「助選工具」。

於是,網紅加「抹紅」,成就了民進黨。

討厭藍綠是趨勢

為什麼第三勢力雷聲大雨點小

由左至右:柯文哲、郭臺銘、王金平

國民黨和民進黨彼此初選的時候,都把柯文哲當做假想敵,結果柯文哲沒有如其所料出來選,是2019年這場選戰中最大的意外之一。去年競選臺北市長只以幾千票險勝的柯文哲,似乎是嚇到了。他日後解釋,沒有政黨支持的自己,打選戰實在是太難了。於是柯文哲組民眾黨,為2024年謀劃。某一方面,他也看到了第三勢力,其實沒戲。

與之相似也息息相關的,是一度成為柯文哲盟友的郭臺銘在參加國民黨初選失利後,長達幾個月的蓄勢待發,卻在報名參選的最後一刻忽然偃旗息鼓了。郭臺銘不選,也造成了柯文哲的措手不及。柯本指望於郭臺銘的參選帶動自己的民眾黨。結果小雞失去了母雞,而自己親自去選,也來不及了。

至於從年頭一直堅持到年尾的王金平,與郭臺銘、柯文哲的結盟曇花一現,在未獲得親民黨的參選門票後,不得不宣布退選。

最終是親民黨的宋楚瑜五度出徵,這次,他得到了郭臺銘的支持,與商界的女強人餘湘搭配,使其政黨顏色更趨於中間。與藍綠不談政見只是彼此開罵對比下,宋楚瑜在論述上更是一如既往的言之有物。

左:宋楚瑜,右:餘湘

他面對的另外兩個候選人,是臺灣最討厭的政治人物名列前二的人物。即便如此,宋楚瑜就是民調不見起色。

宋楚瑜參選最大目標還是衝政黨票,以維繫親民黨。但最後,他與本該成為友黨的民眾黨先打了起來。說到底,第三勢力的餅既然不能做大,那麼最為緊要的還是自己的份額佔比。當兩個人被熊追趕的時候,與其跑過熊,不如跑過彼此。

於是很多人覺得,這局親民黨或許顆粒無收。人們已經厭倦,把票投給毫無希望的政黨。

被泡沫化的還有2016年風頭強勁的「時代力量」。黃國昌再怎麼左打蔡英文私菸案,右打韓國瑜砂石案以博取聲量,也無法挽救這個政黨事實上的分崩離析。

從民進黨脫黨而出的呂秀蓮,在多個小黨整合支持下參加選舉,結果爭取聯署都沒能過半,再是憤憤不平也是無可奈何。

雖然大家都討厭藍綠,但藍綠好歹都有彼此的主張,而「討厭」不是主張。以柯文哲為例,他雖然顯得更加清廉,更加不那麼官僚,但他也沒有提出比藍綠更獨樹一幟的東西。很多時候,他更像是一個名嘴,對執政黨的方方面面提出批評,但就是不能拿出清晰的對策。

人們雖然都厭惡藍綠對立的局面,但自己內心,還是不可避免有一個趨向。就像不能放下的執念,在每次試圖想開的時候,還是最終不能想得開。

就像無論「時代力量」多麼地不喜歡,它在外界眼中,始終就是一個小綠而已。當它試圖趨向中間的時候,所面對的尷尬,除了自己的分裂,更可能要被那些層出不窮的小綠政黨給取代掉。

只不過,小綠們,更綠而已。

於是只有藍綠的政治,無論如何去做,也不會得到另一半人的支持。內部的虛耗,也就不可避免。而政黨輪替,不是主張的勝利,只是單純的鐘擺效應。

臺灣的2019年,鐘擺得更加劇烈。

相關焦點

  • 「最終幻想」曾被翻譯為「太空戰士」,這些讓人笑尿的臺灣譯名你...
    動漫遊戲影視作品中的奇葩臺灣譯名:「最終幻想」,臺譯「太空戰士」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最終幻想」系列了,原名「Final Fantasy」,直譯過來也就是「最終幻想」,結果臺譯整了個「太空戰士」。至於原因,知乎上有人解答過,說是當時翻譯的人覺得這款遊戲天上天下的打來打去,所以就叫太空戰士……當然現在也都是用最終幻想了。「中華一番!」
  • 「洋娃娃」的臺語怎麼說?
    諸如此類的問題,似乎已經成為某一個時段就會循環出現的題目。之前曾想過,是否該將這些問題的解答乾脆製作在網站中,未來能夠在每一次的疑惑底下迅速解答,省得落落長的討論。不過後來才發現,其實落落長的討論,正是這類疑惑的可貴之處啊!還記得某次尋常的討論串底下,出現了洋娃娃該怎麼說?猶記得那討論就這樣凝結了。
  • 社企民間高峰會2019主題「設計快樂」
    逾20項活動 60位社創界領軍人物雲集香港由香港社會創業論壇主辦、20間機構合辦的第十二屆社企民間高峰會 (「SES 2019」) 將於11月21至25日舉行,今年的主題是:「設計快樂」,並設有「快樂周六」的全新「圓桌」環節及互動工作坊,凝聚香港民、商、學、官以及其他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士
  • 佛教不解答的[十四無記]問題
    「十四無記」,即指十四個超越經驗認知層次的問題,無法加以敘述或說明,因此佛陀舍置不答。此詞又名十四不可記、十四難。《大智度論》卷二稱之為「十四難」,該卷曾解釋佛陀不回答的理由,是因「此事無實故不答。諸法有常無此理,諸法斷亦無此理,(中略)故佛不答」。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十四難」的問題,他每天反覆思考著這些問題,卻無法找出答案,這令他寢食難安。
  • 「臺灣旅遊」精選基隆、嘉義、花蓮、宜蘭,5大秋日必去秘景!
    現在這個時節前往高跟鞋教堂,可以參加2019寶島仲夏節,活動有4大主題包括美食吃冰、夏至235、沙雕藝術音樂及鐵道旅遊等,整合全臺夏季特色活動,以冰品作為旅遊景點,吸引遊客在盛夏體驗臺灣的夏季美食、美景。
  • 「書展2019」杜漸李偉才陳浩基譚劍出新作 科幻推理文學大放異彩
    【書展2019】杜漸李偉才陳浩基譚劍出新作 科幻推理文學大放異彩今年書展的主題是科幻及推理文學。倪匡這個韋斯利自不用說,但當今寫科幻及推理的香港作家,大家認識幾多個呢?趁著年度主題,我們看一看一些相關的書籍吧!
  • 知乎2019新知青年大會:用問題改變世界的方向
    只有與更多的社區角色攜手,才能實現從小社區到大社區的跨越,才能讓知乎社區具備蓬勃的活力,具備長久的繁榮。」用戶的廣泛參與是知乎社區生態構建的核心。「海鹽計劃」二期通過「專業徽章」「眾裁」制度和擴大收益三個維度的產品和機制,賦予優秀創作者更多權限,邀請大家深度參與到知乎的社區建設中來。
  • 創新工場「數據下毒」論文入選NeurIPS 2019,AI安全問題需要引起...
    目前這篇論文還不是最終狀態,Camera Ready 將版本在 1 個月後通過 NeurIPS 正式途徑放出。下面我們介紹一下論文的主要內容。創新工場「數據下毒」論文入選頂會 NeurIPS近年來,機器學習熱度不斷攀升,並逐漸在不同應用領域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
  • 「轉生惡役」向吉奧爾多詢問的10個問題 Q4
    「轉生惡役」向吉奧爾多詢問的10個問題 Q4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KAKAO FRIENDS臺灣旗艦店」8月臺北信義區開幕
    之前總是錯過「KAKAO FRIENDS」快閃消息的你,今後不用再煩惱啦!以各種鮮明角色在韓國紅遍半邊天的「KAKAO FRIENDS」終於要在臺灣開設旗艦店,目前預計於8月底在臺北信義區開設臺灣一號店,是不是超級令人興奮呢?
  • 臺灣最高摩天大樓「臺北101」
    雖然目前101已經不是世界第一摩天大樓了,但是在這麼小的臺灣寶島上創造了如此宏偉的建築,也算是臺灣之光!  臺北101是全臺灣唯一超過100層的建築物,採竹節式設計,以吉祥數字「八」有「發」的諧音,作為設計單元,每八層樓為一個結構單元,節節高升彼此接續、層層相迭,在外觀上形成有節奏的律動美感。
  • 轟動臺灣的「真實靈異事件」,竟被拍成電影了
    「紅衣小女孩」。於是,「紅衣小女孩」成了華人界著名的「鬼話」。2015年,時隔十七年,「紅衣小女孩」被搬上臺灣的大熒幕。顯然,臺灣民眾還沒有忘記這樁詭異往事,這片的票房一飛沖天,成為臺灣十年來票房最高的恐怖片。電影《紅衣小女孩》的故事,也是圍繞這段錄像展開。
  • 關之琳「夏日福星」溼衫、兩點「隱現」險遭罰
    1980年代中期,港片在臺灣的聲勢已經壓倒土產電影,觀眾寧可將手上的票錢獻給港片,不少香港紅星在臺灣的票房號召力甚至凌駕寶島自家大牌,特別是「嘉禾三寶」洪金寶、成龍、元彪,只要3兄弟聯手,常常都打得同檔其他影片毫無招架之力。
  • 2021「365days臺灣美食日曆」集結365道臺味療愈插畫
    由插畫家柒七及設計師goyen組成的飛行模式,推出讓人看了就食指大動的2021「365days臺灣美食日曆」,繪製出一天一道的臺灣特色美食,不論是臭豆腐、小籠包、大腸包小腸、珍珠奶茶等,都化身日曆精美插畫!飛行模式團隊多數作品主題皆與吃喝玩樂、世界旅遊相關,希冀透過可愛插畫分享給大家。
  • 「轉生惡役」向吉奧爾多提問的10個問題 Q6
    「轉生惡役」向吉奧爾多提問的10個問題 Q6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2019國考「判斷推理-類比推理」解析(初稿)
    看到題幹後可立即想到「分子÷分母」及「被除數÷除數」的概念,可發現「分母」「除數」涉及的計算和兩者的位置相同,只是表達方式不同。A「內角︰外角」、B「加減法︰乘除法」、C「橫坐標︰縱坐標」都是同類計算(或幾何事物)中的不同關係(或者說相對關係),只有D「百分比︰百分率」是同種事物,表達方式不同,因此D符合題意。
  • 臺灣那時地理課題,匪夷所思!
    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這是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主要講述了過去30年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匪夷所思的地理課題 下列對於江西省的敘述,何者是錯誤的?臺灣的校園(資料圖)因為大陸地理背得那麼熟,所以像這種現在看起來匪夷所思,更早以前的題目臺灣學生也答得出來:「國軍反攻大陸」,從廈門登陸,一路打到北平,試問,從南到北, 一路要經過哪些鐵路,經過哪些省呢?
  • 「2019讀書筆記」11.一千個角的星星——李斯佩克朵《星辰時刻》
    現實中的李斯佩克朵,作家,瑪卡貝婭,三個影子相互重疊著。通過作者看似隨心所欲其實是精心安排的文字,將三個世界倒映在同一個水面上,這三個世界的主角,就是李斯佩克朵的三個「身份」。「世界在我之外,我在我之外」。
  •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盛讚臺灣「健保卡」IT戰略防疫立功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日前接受日媒專訪,談及日本今後該如何防疫時表示,日本的資訊科技(IT)明顯落後,臺灣利用IT進行線上教學、運用「健保卡」了解個人醫療資訊的作法很值得參考。本庶佑坦言,這次疫情很清楚的暴露出日本IT戰略的落後,IT戰略並沒有廣泛被運用到社會,而臺灣的作法很值得各國參考。本庶佑說,臺灣僅僅運用一張嵌有IC晶片的「健保卡」就可以知道個人的所有醫療資訊;在教育上,藉由線上教學,老師可以一對一的授課增強情感,不需讓學生在一間30-40人的教室中承擔染疫的風險,這些都值得日本多多去學習。
  • 「明信片」的臺語怎麼說?
    說書小女孩覺得現代人或許多半會以「明信片」三字直翻,但其實明信片的臺語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光批」(kng-phue)。正如同現在我們對於不需要特別包裝的商品,用「裸裝」的「裸」來形容。「光批」的「光」是指無遮掩,而「批」則是信件、書信之意,顧名思義就是指外露的信件,也就是明信片的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