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記」是梵語avya^kr!ta的漢譯,指無法敘述或說明的見解。「十四無記」,即指十四個超越經驗認知層次的問題,無法加以敘述或說明,因此佛陀舍置不答。此詞又名十四不可記、十四難。即:
(一)世間常--有人說宇宙本身是有常的(能恆久存在)
(二)世間無常--有人說宇宙本身是無常的(不能恆久存在)
(三)世間亦常亦無常--有人說宇宙本身是有常的也是無常的
(四)世間非常非無常--有人說宇宙本身既不是有常的也不是無常的
(五)世間有邊--有人說宇宙本身是有邊的(有終端,有限的)
(六)世間無邊--有人說宇宙本身是無邊的(沒有終端,無限的)
(七)世間亦有邊亦無邊--有人說宇宙本身是有邊的也是無邊的
(八)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有人說宇宙本身是有邊的也是無邊的 -
(九)如來死後有--有人說如來死後還有(保留了某種主體)
(十)如來死後無--有人說如來死後歸無
(十一)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有人說如來死後既是還有也是歸無
(十二)如來死後亦非有亦非無--有人說如來死後既不是還有也不是歸無
(十三)命身一--有人說命(生命的主體)就是身體
(十四)命身異--有人說命不是身體
依《雜阿含經》卷三十四所述,佛陀對外道以顛倒之見問難的十四個問題,皆不置可否,不予明確的答覆。《大智度論》卷二稱之為「十四難」,該卷曾解釋佛陀不回答的理由,是因「此事無實故不答。諸法有常無此理,諸法斷亦無此理,(中略)故佛不答」。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十四難」的問題,他每天反覆思考著這些問題,卻無法找出答案,這令他寢食難安。 有一天,比丘終於忍不住了,帶著自己的衣缽走到佛陀的住處,跟佛陀說:「佛陀,請為我解答十四難的問題,如果我明白了,就繼續留在僧團。如果您無法為我解答,我就要離開您,另尋名師了。」
佛陀看著這位比丘,感慨地說:「你真愚痴啊!我一生說法度眾,幫助所有眾生解脫老病死的煩惱。??此老病死的問題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你問的十四難,只是無意義的辯論而已,對於實際的解脫煩惱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如果解釋給你聽,既非真實道之理,對修行、解脫又有何助益。」
接著佛陀又舉了一個譬喻繼續說道:「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急著幫他找醫生取出毒箭治療,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他要先知道醫生姓什麼?住那裡?父母是誰?今年幾歲?還要問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麼樹木造的?用什麼羽毛當箭翎?什麼人製作的?射箭的弓是什麼材質做的?箭上的毒藥出自何地?藥名是什麼?……這位中箭受傷的人,非要等到問清全部的問題才肯接受治療。」這時,佛陀停頓了一下,反問比丘:「這個人可不可以等到全部問題問完了,了解了,才拔箭上藥啊?」比丘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可以。如果等到那個時候,早就毒發身亡,命喪黃泉了。」
聽到比丘的回答,佛陀慈悲地笑了笑繼續說:「你現在的處境就是如此。被邪見的毒箭射中了,不趕快求醫治病,非得要等到世間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等十四難問題解答了,才願意拔箭療傷。如果等到那個時候,早就喪失法身慧命,墮入三塗惡道的黑暗深淵了。」
比丘聽了佛陀的開示,心生慚愧。 誠心領受佛陀的教導,晝夜依循佛法精進用功,最後證得阿羅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