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四個問題,佛經中稱為「十四無記」。
這大概也是當時的佛弟子們所經常討論的不解之謎,它們涉及到世界的本質、身心關係、人死後續存在與否等問題。
而這些問題長期折磨著鬘童子那好玄思的心靈,
他覺得這些問題關係重大,非弄清不可,並且對佛陀面對別人提的這類問題置而不答的態度很不滿意。
這次去請教佛陀之前,他作好了打算:
如果佛陀能給予令人滿意的回答,說明這些命題中哪些是真理,我便跟他修道;
如果佛陀不給予我明確回答此中何為真理,我便向他提出責難,然後舍他而去。
他把他的問題和想法直截了當地說給佛陀後,佛陀沒有立即回答它的問題,
而先反問他說:「鬘童子,是我先給你講好:『我為你解說世界是常等命題中何者為真理,你就要跟隨我修道』是這樣嗎?」
鬘童子回答:「從來沒有,世尊。」
佛陀接著問:「那麼,是你事先告訴我:『世尊,我在世尊座下修道,世尊要為我解答這些問題。』是這樣嗎?」
鬘童子回答:「也沒有,世尊。」
佛陀於是說:「鬘童子,既然我從未向你說過我要為你解說這些問題,你也從未對我說過我給你講清這些問題你才跟我修道,你為何要這樣誣謗我呢?」
鬘童子於是低頭默然,說不出話來。
這時佛告眾比丘:「若有人這樣想:如果佛陀不給我解答世界是常亦或無常等問題,說清何為真理的話,我便不跟隨他修道,這是十分愚蠢的想法!此等愚人,不知道不等他弄清這些問題,死期便會到來啊!」
接著,佛陀講了這樣一個譬喻:
「就像有人身中毒箭,極感痛苦,他的親人眷屬深懷憐愛,趕緊為他尋找箭醫,治療箭傷。
然而,這個中箭者卻認為:
不能急著拔箭療毒,我應該首先弄清:
要請的箭醫姓甚名誰?
高矮胖瘦如何?
膚色是黑是白,還是不黑不白?
出身於何等種性家庭?
是婆羅門、剎帝利還是賤種?
其藉貫是東還是在南、在西、在北?
那把射我的弓是用桑木、還是牛角製成的?
弓弦是牛筋還是鹿筋亦或絲製?
弓的顏色是黑是白?是赤是黃?
箭杆是竹製的還是木製?
箭羽是飄鴒毛、雕鷲毛、鳳毛還是鶴羽?
箭頭的形狀像茅還是像刀?
制箭的工匠姓甚名誰?
高矮胖瘦如何?
膚色是黑是白亦或不黑不白?
出生地是南是北?
此愚人堅持先弄清這些再拔箭醫治,殊不知等不到他弄清,便毒發身亡。
那些認為佛不給他講清世界常或無常等問題的人,就和這中箭者一樣愚痴。」
佛陀又說:
「世界常恆存在,我從來不這樣說,
世間萬物,各類眾生,皆悉無常,
眾生誰都免不了生老病死,
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憂悲苦惱,從這些憂苦中解脫,才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著力解決的迫切問題,
就像那身中毒箭者,趕緊找箭醫拔箭療毒,
才是當務之急。
至於世界常恆存在乃至佛死後是非有非無等玄奧問題,我從來不予講說,
因為這些問題的探討與真理不相應,非修道之本,不能使人達到智慧、覺悟和不生不滅的涅磐。
因此,我從來都講:這些玄奧問題乃不可說者,不宜解說,而應該講解那應該說的正道——四聖諦,因為這是真理,為修道的根本,能使人得大智慧、大覺悟,達到永恆幸福的涅磐。」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