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課堂(159):從釺焊到矽脂再到釺焊,英特爾CPU的折騰之路

2021-01-09 超能網

英特爾公司大概不會喜歡「牙膏廠」這個稱呼,但在玩家看來英特爾這幾年來的處理器升級真的是在擠牙膏,特別是14nm節點之後,已經推出了四代使用14nm工藝的酷睿處理器了。不光是擠牙膏,有時候大家還調侃英特爾牙膏擠多了又給縮回去了,特別是在矽脂導熱這件事上,許多玩家在這個問題上已經糾結了6年了,超能網的文章評論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吐槽「矽脂U不買」,好在今年的九代酷睿處理器上,英特爾狠狠擠了一大管牙膏,不僅給主流處理器升級了8核16線程,還重回使用了釺焊導熱工藝。

今天的超能課堂裡,我們就來聊聊英特爾處理器的矽脂、釺焊變化過程,先來介紹以下兩位選手的基本情況。

導熱矽脂:

關於矽脂,很多玩家都很熟悉了,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因為超能網11年前做過一次矽脂橫評,這篇文章對矽脂的用途、作用有過詳細介紹,迄今依然不過時。

沙場秋點兵,16款導熱矽脂大比武

釺焊

英文是solder,寫過這麼多關於處理器的釺焊導熱的文章,solder這個可以說一種工藝,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材料,特別是對應矽脂的時候。這裡就引用維基百科的一些解釋:

通常為錫的合金,故又稱焊錫,為低熔點合金,在焊接的過程中被用來接合金屬零件, 熔點需低於被焊物的熔點。一般所稱的焊料為軟焊料,熔點在攝氏90~450度之間,軟焊廣泛運用於連接電子零件與電路板、水管配線工程、鈑金焊接等。手焊則經常使用烙鐵。使用熔點高於攝氏450度的焊料之焊接則稱為硬焊(hard soldering)、銀焊(silver soldering)、或銅焊(copper brazing)。

上面是通用的解釋,至於處理器中所用的釺焊還有別的不同,它使用的材質多數含有銦(In),有的是純銦,也可以是金銦,也可以是銦鋅鉍等等。含銦焊料的優點如下:

·銦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與可鍛性,僅使用中等壓力,就能使其變形並填滿兩個配合件之間微小的不平縫隙。·這種延展性和可鍛性在超低溫下仍得以保持,因此組合件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保持有效密封。·銦的導熱率較高(在85°C時為86W / mK),因此被廣泛應用在熱管理應用中,散發電子元件產生的熱量。·在綁定不同的元件時,銦能補償不同的熱膨脹係數(CTE)。·即便只含有少量銦,電子裝配中使用的焊料的熱疲勞性能也能得到改善。·某些含銦合金的熔點低於180°C,因此非常適合多次焊接或者需要較低回流溫度的焊接。·銦的蒸汽壓力低,適合高真空焊接。·銦合金焊料在跌落試驗中的耐抗程度優於其他低熔點合金。

不同焊料的特性及導熱係數

處理器的散熱結構:從核心到散熱器的兩道坎

從散熱角度來說,處理器核心與散熱器底座無縫貼合的話,散熱效率是最高的,但是晶圓廠生產出的晶片太脆弱了,所以需要一層金屬蓋保護,這就是IHS(Integrated Heat Spreader,集成散熱反變形片),它可以保護CPU核心,但是多了IHS就相當於多了一層散熱結構,所以CPU安裝散熱器的時候需要塗抹矽脂在頂蓋上以提高導熱效率(相對空氣而言),這部分就是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熱界面材料),最常見的TIM材料就是矽脂,高級點的有液態金屬等。

處理器內部的導熱介質(圖片來源於Wikichip)

具體來說,TIM還分為兩層,我們安裝散熱器塗抹的那一層TIM是TIM2,IHS與CPU核心的那一層是TIM1,這個就是現在的PC玩家杯葛了六年多的矽脂(Thermal Paste)vs釺焊(solder)事件的衝突核心。

英特爾處理器從釺焊到矽脂再到釺焊導熱的旅程

為了更好的散熱,處理器通常都是釺焊導熱的,AMD哪怕是在比較低端的CPU及APU上都在堅持釺焊導熱,英特爾之前也是如此,一直堅持到Sandy Bridge架構的酷睿i7-2600K這一代上,但是從2012年的22nm工藝的Ivy Bridge處理器,也就是酷睿i7-3770K處理器開始,英特爾開始「墮落了」,放棄釺焊開始使用矽脂,先是在主流處理器上這樣做,接著發燒級平臺的Core X系列處理器也遭到了黑手,然後Xeon處理器也一樣開始用矽脂,直到九代酷睿處理器重新使用釺焊,前後歷時六年時間。

酷睿i7-3770K開蓋,開始用矽脂了(圖片來源)

這是矽脂導熱的8代酷睿處理器

開蓋後的酷睿i9-9900K處理器(圖片來源)

這個過程沒什麼可說的了,老玩家應該多少了解一些,過去六年中DIY玩家提到這個問題就滿臉的不滿,一是因為從焊料到矽脂,兩種材質的導熱係數可是天淵之別,矽脂典型的導熱係數是2W/m·K,焊料因為還有多種金屬元素,導熱係數要高得多,不同成分下50-80W/m·K的導熱係數都是有的。

不管怎麼算,從釺焊到矽脂都是導熱能力的極大下降,理論上導熱效率損失90%都是可能的,而且矽脂的成本更低,工藝也更簡單,所以很多人把英特爾這次改變視為奸商摳門之舉,剛好2012年的時候AMD的處推土機處理器已經失利,英特爾沒有競爭壓力了,所以這個說法是最流行的。

千古之謎:英特爾為何冒大不韙用矽脂?

在放棄釺焊換用矽脂的六年中,英特爾官方對這種轉變一直沒有公開解釋,在一些玩家看來,被罵了6年也不敢解釋更坐實了英特爾是為了省錢才換的說法——不怪人民群眾喜歡陰謀論,從釺焊到矽脂確實可以節省成本,就算減少1美元的成本吧,英特爾一年出貨量的處理器數量在2.5億左右,算下來也要2-3億美元,雖然相對每年一百多億美元的淨利來說不值一哂,但蚊子肉也是肉啊。

上面這個解釋合情,但我個人並不認同這種猜測,省了錢是英特爾改用矽脂導熱的結果,但不是英特爾這麼做的原因,這事應該不是從商業角度考慮的,而是背後有技術原因。

當年酷睿i7-3770K開蓋事件頻發時,還有一個解釋聽上去更合理——英特爾改用矽脂導熱的節點是22nm的IVB處理器,相比32nm的酷睿i7-2600K,酷睿i7-3770K的核心面積在更先進的工藝下從216mm2直降到160mm2(4核+GT2核顯級別),之後的4代、5代、6代及7代酷睿處理器的核心面積越來越小,酷睿i7-6700K只有122mm2,而釺焊過程中核心越小,工藝難度越大,所以英特爾開始改用矽脂導熱了。

非洲的衝突有可能影響處理器的釺焊,這又是蝴蝶效應的一個例子(圖片來源)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種說法與環保有關,歐盟2006年開始全面推行RoHS標準,禁用了有汙染的含鉛工藝,英特爾在2007年就表態45nm及之後的處理器已經是無鉛工藝了。此外,英特爾之前也開展了無衝突礦產行動(衝突礦產百科),2009年首次對合作夥伴的冶煉廠進行審查,涉及金、鎢、錫、鉭四種礦產,而金、錫金屬正是釺焊中的重要材料。

從英特爾發布的無衝突礦產報告來看,他們加入並完成這個承諾的時間段正好是在2012年前後,受此影響而在IVB處理器那一代棄用金屬焊料工藝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這樣的話又不能解釋為什么九代酷睿處理器又能用釺焊工藝了,除非這兩年英特爾搞定了無衝突礦產行動中受影響的供應鏈。

總之,在這個問題上英特爾官方多年來一直不肯公布他們改變釺焊工藝的原因,省錢或者環保等方面的解釋不能完全解釋這個問題,根源可能還是技術上的。

對於釺焊材料,大家所關注的主要是導熱係數,但是「釺焊料的可焊性、 熔點、 強度及楊氏模量、熱膨脹係數、 熱疲勞、 蠕變及抗蠕變性能等均可影響釺焊連接的質量。」,對英特爾來說,導熱性能也很重要,但肯定不是唯一重要的。

至於現在為什麼又把釺焊工藝帶回來,英特爾同樣沒有什麼解釋,當然秋季發布會上會大談特談釺焊工藝的好處——提高了散熱效率,允許更高的散熱空間,處理器可以運行在更高頻率上。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英特爾在酷睿i9-9900K的PL2功耗上大幅放寬到了210W,遠高於其他處理器通行的1.25倍TDP功耗的做法,限制放寬到了TDP功耗的兩倍多。

從八代酷睿的情況來看,英特爾也有必要改進處理器的散熱,因為6核12線程的酷睿i7-8700K處理器就夠熱了,小型的散熱器已經壓不住了,不超頻的話核心溫度也能輕鬆跑到90°C以上,而九代酷睿又是8核16線程又是5GHz頻率,不敢想像要還是繼續矽脂導熱,那發熱得是什麼樣。

有了釺焊,九代酷睿還需要開蓋嗎?

從釺焊到矽脂再回到釺焊,九代酷睿處理器的散熱性能肯定會變好了,但很多玩家還是關心它是否應該開核。我們之前的首發評測中,酷睿i9-9900K搭配240水冷的時候FPU拷機溫度都有72.6°C,比酷睿i7-8700K高出了13°C左右,如果是風冷散熱器,那麼酷睿i9-9900K的溫度恐怕也是控制不住的。

開蓋這事從酷睿i7-3770K處理器換用矽脂之後,每年發新一代處理器都會折騰一波,歷代矽脂處理器在不同網站、不同玩家的測試中溫度下降幅度也不等,有的降溫效果能達到15°C以上,非常明顯,不過也有很多測試顯示出開蓋之後降溫效果不那麼明顯。

至於酷睿i9-9900K處理器,超頻玩家Der8auer之前做過開蓋測試,開蓋後4.8GHz的負載溫度可以從93°C降至84°C,如下所示:

9°C的溫差還是挺多的,不過開蓋之後的酷睿i9-9900K溫度依然不算低,再考慮到開蓋的風險及難度(釺焊之後開蓋難度增加,對玩家的動手能力要求高了),個人是不建議大家再玩開蓋了,土豪玩家可以考慮馬雲家的開蓋服務,或者一步到位選擇開蓋並且測試好的處理器,一般玩家還是換個水冷散熱器吧,240冷排即可,360冷排更好。

相關焦點

  • 釺焊的CPU和普通的矽脂CPU差距在哪?為什麼英特爾捨不得釺焊?
    矽脂U已經成了英特爾CPU的代名詞,甚至還因此造就了一批產業鏈,專業開蓋、開蓋工具等事物也養活了一批人。為什麼發燒玩家都會選擇給自己的英特爾CPU開蓋呢?
  • 釺焊散熱非常好,為什麼英特爾CPU卻改用散熱不好的矽脂材料?
    如果沒記錯的話,英特爾是在三代酷睿處理器,也就是i7-3770K推出的那個時候放棄了釺焊改用矽脂材料散熱,當時很明顯導致的變化就是CPU的溫度明顯升高,3770K的超頻難度相比釺焊的2600K明顯上升,按照英特爾當時的說法是,因為22nm工藝的導入,導致CPU晶片面積臺小,熱量散發麵積不足,釺焊已經無法很好的滿足
  • CPU為何要塗抹矽脂?而釺焊工藝能否取而代之?
    英特爾和AMD給出了這個答案,那就是釺焊工藝,與矽脂不同,釺焊採用採用銦或者是4族元素作為原材料,其導熱效率要比矽脂強很多倍,並且不存在老化的現象。相信很多老玩家一定非常厭煩隔三差五給CPU塗抹矽脂的原始陋習,如果使用釺焊晶片就可以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 CPU釺焊工藝到底是什麼
    用矽脂作為填充物對於製造流程來說相當方便:往核心上抹一坨矽脂,頂蓋四周上膠然後貼合pcb,再固定好等膠凝固了就行了。「矽脂U」唯二的缺點就是導熱效率不如金屬以及矽脂幹了會進一步降低導熱效率。 「釺焊U」就不一樣了,採用銦或者是4族元素作為核心與頂蓋之間的填充物,它的導熱效率比矽脂強太多。
  • 解密英特爾Intel最新產品應用的釺焊工藝
    稍微了解PC行業都知道有個著名的「牙膏廠」它不生產牙膏但卻是「擠牙膏」大成者……對,就是英特爾Intel,因為在2017年之前每年的新產品性能提升比較慢,就好像在擠牙膏一樣,所以叫做牙膏廠,慢到和五年前的產品都沒實質的提升。為什麼可以這麼「不思進取」?
  • 解密Intel最新產品應用的釺焊工藝
    1釺焊工藝是什麼9代酷睿處理器已經發布了不少型號了,雖然Core i7-9700K加了2個核心但是卻刪了超線程。而最吸引人的點卻是傳說中的「釺焊工藝」,今天我們來簡單聊聊這個「釺焊」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 買十代i5的朋友注意了 這個型號釺焊矽脂混用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在十代i5中,有一個型號比較奇怪,他有兩個版本,一個採用釺焊散熱,一個則採用矽脂散熱,買到哪個完全看運氣。這個處理器的型號就是i5-10400和i5-10400F。這兩款處理器有兩個步進版本,分別為Q0和G1。
  • 9代酷睿用回釺焊:它到底是種什麼工藝?
    用矽脂作為填充物對於製造流程來說相當方便:往核心上抹一坨矽脂,頂蓋四周上膠然後貼合pcb,再固定好等膠凝固了就行了。「矽脂U」唯二的缺點就是導熱效率不如金屬以及矽脂幹了會進一步降低導熱效率。「釺焊U」就不一樣了,採用銦或者是4族元素作為核心與頂蓋之間的填充物,它的導熱效率比矽脂強太多。
  • 釺焊的優缺點_雷射釺焊的優缺點_真空釺焊的優缺點
    釺焊的優點   (1)釺焊加熱溫度較低,對母材組織和性勵影響較小;   (2)釺焊接頭平整光滑,外形美觀;   (3)焊件變形較小,尤其是採用均勻加熱(如爐中釺焊)的釺焊方法,焊件的變形可減小到最低程度,容易保證焊件的尺寸精度;   (4)某些釺焊方法一次可焊成幾十條或成百條釺縫
  • 釺焊是什麼焊接_釺焊工藝方法
    釺焊是什麼焊接_釺焊工藝方法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1-01-14 16:08:41   釺焊是什麼焊接   釺焊,是指低於焊件熔點的釺料和焊件同時加熱到釺料熔化溫度後,利用液態釺料填充固態工件的縫隙使金屬連接的焊接方法
  • 釺焊拯救世界?i9-9900K全核超5GHz直逼100℃
    被批評多年之後,Intel終於在九代主流酷睿K系列、九代發燒酷睿X系列上應用了高級釺焊散熱材質,淘汰效果很差的普通矽脂,那麼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呢?
  • 九代酷睿終於上釺焊:全核超頻5GHz 溫度仍逼近100℃
    被批評多年之後,Intel終於在九代主流酷睿K系列、九代發燒酷睿X系列上應用了高級釺焊散熱材質,淘汰效果很差的普通矽脂,那麼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呢?在評測接近之前,i9-9900K等九代酷睿的功耗、溫度、超頻等表現我們無從確切得知,不過技嘉提前放出了一份Z390主板搭配九代酷睿的超頻指導,投了一些蛛絲馬跡。可惜,不是好消息。
  • 鋁合金可以進行釺焊嗎?怎麼焊,有幾種釺焊方法?
    鋁合金釺焊主要有以下幾種工藝:一,火焰釺焊火焰纖焊一般使用在小的部件、小批量生產和鋁組合的釘焊。手工火焰釺焊有時被用於連接管路到管座上、換熱器的彎頭和其他類似的接頭形狀。可以使用空氣燃氣或氧燃氣焊炬。調節釺炬的火焰為弱還原焰。
  • 什麼是電弧釺焊工藝
    電弧釺焊是藉助於電弧傳給焊件和釺料進行釺焊的一種方法,如圖所示。電弧釺焊的電極可以採用石墨、碳棒或耐高溫的金屬棒,選用普通交流或直流電焊機供給能量,以保持電弧的穩定線燃燒。可以採用直接電弧或間接電弧法進行操作。
  • 釺焊工藝方法簡介
    一、釺焊及其工藝特點釺焊是指採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作為釺料,將焊件和釺料加熱到高於釺料熔化溫度,低於母材熔化溫度,利用液態釺料潤溼母材,填充接頭間隙並與母材相互擴散實現連接焊件的焊接方法。釺焊是焊接工藝中唯一焊後可拆卸的方法,其焊接溫度低於母材熔化溫度,焊接時母材不熔化。釺焊工藝方法包括火焰釺焊、電阻釺焊、感應釺焊、浸漬釺焊、爐中釺焊、電弧釺焊與碳弧釺焊等。二、常見釺焊工藝簡介火焰釺焊:火焰釺焊是用可燃氣體、可燃固體或液體燃料的氣化物與氧或空氣混合燃燒所形成的火焰對工件和釺料進行加熱的一種釺焊方法。
  • 釺焊的工藝技術概要
    釺焊是採用比焊件熔點低的金屬材料作釺料,將焊件和釺料加熱到高於釺料熔點,低於焊件熔點的溫度,利用液態釺料潤溼母材,填充接頭間隙並於母材相互擴散,實現連接焊件的方法。按照釺料的熔點來分有:軟釺焊,即釺料的熔點低於450℃;硬釺焊,即釺料的熔點高於450℃。
  • 「釺焊知識4」釺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釺焊(鋁釺焊)時,只有熔化的液體釺焊材料很好地潤溼母材表面才能填滿釺縫。衡量釺焊材料對母材潤溼能力的大小,可用釺焊材料(液相)與母材(固相)相接觸時的接觸夾角大小來表示。影響釺焊材料潤溼母材的主要因素有:(1)釺焊材料和母材的成分若釺焊材料與母材在固態和液態下均不發生物理化學作用,則他們之間的潤溼作用就很差。若釺焊材料與母材能相互溶解或形成化合物,則認為釺焊材料能較好地潤溼母材。(2)釺焊溫度釺焊(鋁釺焊)加熱溫度的升高,由於釺焊材料表面張力下降等原因會改善釺料對母材的潤溼性,但釺焊溫度不能過高,否則會造成釺焊材料流失,晶粒長大等缺陷。
  • 516 釺焊-簡介
    (如適宜焊條、焊絲等),釺料的熔點低於被焊接材料(如銅的熔點在1000℃以上,銅釺料的熔點可400~700℃),當被焊接材料被加熱到高於釺料溫度時,釺料熔化,液態釺料進入被焊接材料之間的間隙,凝固後即實現被焊接材料的焊接
  • 陶瓷與金屬的活性釺焊連接
    轉載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公眾號所有,如涉及到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予以核實刪除。1.釺料 匯集全球最全釺焊材料,已有超過2000種釺焊材料。全球最先進的釺焊材料。根據母材,加熱方式,工作溫度,其他相關要求,進行釺焊材料的選型。
  • 一文讀懂雷射釺焊
    雷射釺焊是雷射焊接技術中的一種,由於雷射能量密度大,可以作為熱源,將焊絲材料熔化,雷射光束經過聚焦後照射到焊絲表面,在機器人的牽引下,將熔化了的焊絲材料浸潤到被焊接的工業零件上,已經被雷射熔化的焊絲填充到要焊接的生產工件之間,使生產工件間得到很好的結合,完成雷射焊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