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顯微鏡下的詭異世界

2021-01-15 利維坦

利維坦按:1904年,在倫敦皇家學會的年度座談會上,亞瑟·E·史密斯的顯微鏡圖片被展出,這也是第一次顯微鏡照片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當人們第一次面對這些昆蟲,植物和人體的巨型圖像時,他們的反應不僅僅有驚奇,還有厭惡。


譯/段茹雪

校對/石煒

原文/publicdomainreview.org/collections/nature-through-microscope-and-camera-1909/




上圖顯示了亞瑟·E·史密斯顯微鏡照相機的工作原理:他先將顯微鏡頭對準被拍攝物體,然後通過照相機拍攝顯微鏡下的事物


理察·克爾(Richard Kerr)的《顯微鏡和照相機下的大自然》(1909)一書的重要部分是由亞瑟·E·史密斯(Arthur E Smith)拍攝的顯微鏡照片。我們對亞瑟·E·史密斯所知甚少,其一就是此書中一幅重要的照片「1904年5月13日在皇家協會的年度座談會展出」,因此克爾在開篇就告訴我們,「於12日完成了10幅圖,都是在顯微鏡與照相機的結合下拍成」,底片都「未經『修飾』」。這些令人目眩的照片拍的不過是顯微鏡下的畫面,在唯一由亞瑟所著的章節中,他解釋了拍攝的過程。克爾的前言值得一讀,他在其中表示自己收集顯微照片是為了治病。


《顯微鏡和照相機下的大自然》,1909


我們的城市中有太多的娛樂場所,圖書館裡有太多的垃圾小說……我們並非建議顯微鏡下的照片用來治療今天的疾病,但我們認為年輕人的消遣越智力化,對國家的益處就越多。這就屬於那種消遣。它絕不自私。一個熱愛某事的人總是在服務他人,因為他無法獨享從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中領悟到樂趣。


威爾遜·本特利(Wilson Bentley)也運用顯微鏡照相技術拍攝出美麗的雪花。


硅藻,×350


來自匈牙利博裡的硅藻,×1000

 

海螺的齒舌,×60



海膽脊椎切片,×60



綠頭蒼蠅舌頭上的咽吸管,×40



蝴蝶的軟喙,×50(編者註:原文tongue應為誤用,蝴蝶的舌頭在腳趾頭尖上)



甲蟲眼睛的一部分,×550


龍蝨的腳,×25


 蟻蛉的幼蟲,×14 


鼻顏蚜蠅屬(原拼寫為Rhyngia,現改為Rhingia),×18


金龜子的觸角,×15


蜂窩三角藻,×600


三角藻的變種七角藻,×280


小麥稈的剖面,×15


蕁麻刺,×55


百合花蕾的截面,×12 


植物莖(荷根)的橫切面,×12


馬尾的截面(杉葉藻),×14 


人體頭皮毛囊的橫截面,×100


人體皮膚的縱斷面,×100


人體肺部的剖面,×20 


人類血液,×1000 


人類牙齒的縱斷面,×8


水蟎,×64


蠕蟲頭節上的小環,×150


細紋絲帛,×50



大蚊的頭部,×15



狼蛛,×9



一種比目魚的表皮紋理,×30(根據克爾表述,這種重疊狀的結構會比普通標本更受學生歡迎。通常來說,sole用來表示鰨科,但經常被用來描述其他比目魚。克爾並沒有提供出更多關於這個標本的細節,比如活動地域。所以我們很難鑑定這是什麼魚種,或者只是克爾當時拿錯了標本。)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微信號 thegoatjoe


相關焦點

  • 活在顯微鏡下的世界
    因為在兩年前,學會曾收到一封郵件,內容介紹的是列文虎克的觀察記錄。他在自製的顯微鏡下,觀察了真菌孢子、一個普通的蝨子,還有蜜蜂的螫針、嘴和眼。學會意識到,這個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也無任何科學背景的人,在製作和運用顯微鏡方面,倒是有獨特才幹。    在代爾夫特,列文虎克的生意做得也不錯,這讓他可以把大量的功夫花在自己的愛好上。
  • 《顯微鏡下的成都》出版,微觀講述百年川地歷史
    世紀文景7月推出的新書《顯微鏡下的成都》,以普通民眾的視角寫史,將成都作為主要的描述和觀察對象,考察了這座城市百年來的變與不變,還原了成都地區的日常生活記憶,細緻入微地繪製了一幅中國腹地大眾公共生活的生動畫卷。《顯微鏡下的成都》作者王笛是中國微觀史研究的代表人物。
  • 顯微鏡下的世界
    上圖是列文虎克通過兩塊精密鏡片的組合,配合螺旋杆調整鏡片的距離,製成了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現代的光學顯微鏡有很多款式,但是總體的原理趨同。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放大倍數不同的凸透鏡,將兩片鏡片組合,通過「調節旋鈕」改變觀察物體和鏡片或者兩鏡片之間的距離,以達到清晰的像。
  • 金相顯微鏡鏡頭下的多彩世界
    宏觀世界,我們嚮往高俊挺拔的高山,廣闊無垠的大地,波濤洶湧的大海……,既喜歡鄉村的小橋流水,也鍾情車水馬龍、高樓大廈的城市,無論哪裡,都是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卷。但在微觀的世界裡,你可知道有這樣一個多彩世界?
  • 顯微鏡下的世界第二期
    人眼最小大約只能分辨約0.2毫米的東西,因此這個世界的好大一部分都被隱藏起來了,但藉助顯微鏡,我們可以把這個世界看得更加真切~看一下自己的微觀直覺下面的圖片是顯微鏡下看到的,猜猜看它是什麼吧~
  • 高倍顯微鏡下的世界,一組放大了的微觀世界照片
    「佛觀一滴水 十萬八千蟲 」及「人身如房屋,內住無數眾生」宇宙是宏觀世界,人世間是經典物理世界,分子屬於微觀世界。宇宙,人間世,量子世界都有著不同的運行規律;若人類能夠找到三個世界的共同運行規律,人類或可真正主宰這個宇宙……一,顯微鏡下的仙人掌。圖片描述的是在顯微鏡下觀察霧氣中小液滴在仙人掌的簇狀刺與絨毛的凝結行為。
  • 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你值得擁有
    肉眼捕捉不到的美麗在顯微鏡下會綻放怎樣的精彩呢,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跟著小編,可要看仔細啦~ 星 空 當酵母菌遇上美蘭,從顯微鏡下看,一點一點的白色,零星分布在深藍色之中,酵母菌化作了星星,在閃爍,與美蘭延一起伸出了一片夜空,這片夜空溫柔地覆蓋著大地,一切都靜悄悄的。 這個實驗其實是根據細胞死後細胞膜通透性會降低,美蘭這種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細胞膜而進入細胞內部,從而判定區分活細胞與死細胞。當酵母菌死去,便融入了美蘭之中,就像星星消亡,便融入了宇宙之中。
  • 英國百年孤兒院地窖挖出詭異收藏 未知生物標本分分鐘嚇住
    英國百年孤兒院地窖挖出詭異收藏 未知生物標本分分鐘嚇住時間:2017-02-16 12:52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英國百年孤兒院地窖挖出詭異收藏 未知生物標本分分鐘嚇住 前陣子網上瘋傳的英國梅林神秘生物博物館的收藏,當中有許多未知生物的收藏,包括邪魔、吸血鬼、妖精、
  • IBM百年回顧:掃描式隧道顯微鏡
    概述  自從第一臺顯微鏡被發明以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不斷尋找新的方式,力求進一步加深對於微觀世界的了解。1981年,IBM 公司的兩位研究人員Gerd Binnig 和Heinrich Rohrer 發明了掃描式隧道顯微鏡 (STM),開闢了微觀科學的新天地。
  • 精選一組有意思的趣圖;顯微鏡下的蝸牛殼、神奇的煙圈
    一,顯微鏡下的蝸牛殼。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 世界很奇妙,大和小都是相對的;佛觀一滴水,十萬八千蟲。 一粒沙中蘊藏有一個宇宙,人類的可觀測宇宙或許也只是某一一個巨大生物的一個細胞。 誰知道呢?
  • 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是來自平行世界的20件普通的東西
    人會有好奇感是非常正常的,我們總是想到知道這個世界的奧秘,但我們通常會忽略身邊常見的事物。而如今所擁有的能夠將物體圖像放大數千或數百萬倍的顯微鏡,則可以讓我們看到許多事物最微小的細節部分。比如,粉筆、貓的舌頭、牙齒等等物品。而這一次,我們就將帶來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是來自平行世界的20件普通的東西。
  • 冰島百年水怪現身? 盤點海底詭異"怪獸"(圖)(全文)
    在一片片幽藍的水面之下,有多少詭異的秘密引得無數人深思和遐想。近日,冰島又傳出發現水怪的消息,再次撩撥起人們敏感的神經。實際上除了人人皆知的尼斯湖水怪,近年來世界各地爆出不少有關奇怪生物出沒水域的消息,它們有些被證實是罕見的海洋生物,有些則什麼都不是……  1. 冰島驚現百年傳說水怪!
  • 顯微鏡下看蘋果表:像素排列真詭異!
    科學家、攝影師Bryan Jones就將一塊蘋果手錶放在了顯微鏡下,看看屏幕像素是怎麼排列的。他觀察的是一塊42毫米版本,屏幕解析度312×390,像素密度約326PPI。所用設備包括奧林巴斯立體顯微鏡和佳能1D Mark III單眼相機。
  • 細胞學,顯微鏡下初見端倪的細胞,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的
    顯微鏡的出現,為人類展示了一個個肉眼看不見的嶄新世界,擴大了人們的視野。正是藉助顯微鏡,人類才開始認識微觀世界裡這個結構精巧、功能完美的「細胞城」。歷史上第一個給細胞起名的人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1665年的一天,虎克把軟木切成極薄的薄片,放在自己的顯微鏡下觀察,呵!他發現這薄片是由一個個像蜂窩中的巢房或像監獄中的牢房那樣一個緊挨一個的小房間組成的,房內是空的,他把這些小房間取了一個拉丁文的名字,意思是「空房」,中文便將它翻譯成「細胞」。其實,虎克當時看到的並不是有生命的活細胞,而是軟木組織中死細胞留下的空城的「城牆」——細胞壁。
  • 看見病毒:顯微鏡的百年曆程
    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時一般都需要染色,這是因為細胞結構中大部分組分都是透明的。透明度高的物體也稱為位相物體,光波通過位相物體時不改變振幅 (光的強弱) 只改變位相,但人眼只能辨別出振幅的變化,因此在光學顯微鏡下難以區分不同的細胞組分。用有機染料對不同的細胞組分進行選擇性染色後,可藉助不同的顏色反襯來提高細胞不同組分圖像的對比度,便於更清楚地進行觀察和研究。
  • 顯微鏡下的鋼鐵之美!
    鋼鐵總是給人以灰色、冷硬的感覺,前不久,沙鋼鋼鐵研究院用顯微鏡拍攝了一組鋼鐵材料微觀圖像,這些鋼鐵材料在顯微鏡的「火眼金睛」下,脫去了灰色的外衣,
  • 顯微鏡下的蟲子世界:跳蚤蒼蠅放大百萬倍
    這些圖片是由獲獎科學攝影師、61歲的史蒂夫·格斯克梅斯爾利用超級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微觀世界。  1.青蠅的蛆青蠅的蛆  從一隻青蠅的蛆(或稱幼蟲)的彩色掃描電子顯微照片(SEM)裡可以看到,有像牙齒一樣的細小毒牙從它嘴巴裡伸出來。
  • 顯微鏡下的人體寄生蟲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一隻頭蝨正攀附在一根頭髮上。頭蝨用發達的爪子抓牢髮絲。它們的口器長得特別適宜吸食血液。圖2:頭蝨的顯微照片。頭蝨攀附在髮絲上的形態。掃描電子顯微鏡下陰蝨腹部的照片(計算機顯色為綠色軀體和紅色爪子)。圖5:掃描電子顯微鏡下陰蝨頭部的細部照片,清晰顯示口器部分,計算機顯色為綠色。
  • 超強手機外掛,帶你探索1000倍顯微鏡下的世界
    一摁按鈕「嗖」地縮小,小指粗細的野草瞬間變成「參天大樹」,而自己就騎乘在飛蟲的後背,放大了無數倍的世界讓我目瞪口呆。昆蟲的幼蟲嗷嗷待哺,憨態可掬。從微觀看世界,這景色怪誕而真實,詭譎而壯麗,美得讓人移不開眼。身體縮小暫時不可能,但至少可以讓眼睛帶你去感受一番。藉助普通臺式光學顯微鏡嗎?這臺機器好笨重!而且最大放大倍數撐死也就40×20,800倍。眼睛不過癮啊!
  • 科普:顯微鏡下的更小世界——解讀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原標題:科普:顯微鏡下的更小世界——解讀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記者和苗 付一鳴)從光學顯微鏡到能探知納米世界的超分辨顯微鏡,人類已可以追蹤細胞內的活動。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所表彰的科學研究突破了以往物體觀測尺寸的界限,使人類得以研究更微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