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世界第二期

2020-11-23 一條噬菌體

人眼最小大約只能分辨約0.2毫米的東西,因此這個世界的好大一部分都被隱藏起來了,但藉助顯微鏡,我們可以把這個世界看得更加真切~

看一下自己的微觀直覺

下面的圖片是顯微鏡下看到的,猜猜看它是什麼吧~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

上一期的兩張「夢幻主義的山水畫」其實分別是骨骼肌的橫切400倍放大和骨骼肌縱切100倍放大,都經過了染色處理,所以有夢幻的藍紫色( ̄▽ ̄)

這是一張染色較淺的照片(上期只顧好看,那兩張結構不太清楚)

期中染色深的小粒粒是肌細胞的細胞核,因為肌細胞很長,一個細胞核難以對整個細胞下達指令,因此,一個骨骼肌細胞有多個細胞核(照片中的每一條是一個肌細胞)

將圖片放大來看會看到肌細胞上有一條條豎著的紋理,那並不是你手機花了,而是因為肌細胞內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連接使其產生了一條條紋理,因此骨骼肌也成為橫紋肌,這一條條紋理也構成了肌肉收縮的基礎,也是你運動的基礎。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嗎

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讚關注。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本期猜猜看的圖片是什麼,也歡迎大家提出意見建議()

相關焦點

  • 顯微鏡下的世界
    上圖是列文虎克通過兩塊精密鏡片的組合,配合螺旋杆調整鏡片的距離,製成了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現代的光學顯微鏡有很多款式,但是總體的原理趨同。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放大倍數不同的凸透鏡,將兩片鏡片組合,通過「調節旋鈕」改變觀察物體和鏡片或者兩鏡片之間的距離,以達到清晰的像。
  • 活在顯微鏡下的世界
    他在自製的顯微鏡下,觀察了真菌孢子、一個普通的蝨子,還有蜜蜂的螫針、嘴和眼。學會意識到,這個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也無任何科學背景的人,在製作和運用顯微鏡方面,倒是有獨特才幹。    在代爾夫特,列文虎克的生意做得也不錯,這讓他可以把大量的功夫花在自己的愛好上。吹玻璃、磨透鏡、做觀察實驗等幾乎佔用了他做生意之餘的全部時間。
  • 顯微鏡下第四期~好奇怪的半圓形
    人眼最小大約只能分辨約0.2毫米的東西,因此這個世界的好大一部分都被隱藏起來了,但藉助顯微鏡,我們可以把這個世界看得更加真切~看看你的微觀直覺咦~顯微鏡下觀察到了一個半圓形,上面的花紋還挺好看的,猜一猜這是啥呀
  • 金相顯微鏡鏡頭下的多彩世界
    宏觀世界,我們嚮往高俊挺拔的高山,廣闊無垠的大地,波濤洶湧的大海……,既喜歡鄉村的小橋流水,也鍾情車水馬龍、高樓大廈的城市,無論哪裡,都是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卷。但在微觀的世界裡,你可知道有這樣一個多彩世界?
  • 宅家趣科普第二季1 | 你見過顯微鏡下的四季交替嗎?絕美!
    宅家趣科普第二季1 | 你見過顯微鏡下的四季交替嗎?絕美!本系列科普視頻將帶你探索妙趣橫生的大自然,捕捉微觀世界的動人瞬間,解密那些你不曾注意過或未曾找到答案的「萬物密碼」,為你揭開那些存在於我們身邊的科學真相。和我們一起,在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中深切感受科學的美麗。還在等什麼?趕快關注翼城縣婦聯微信公眾號,跟隨我們的腳步,以好奇心為舵,以科學為帆,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共賞科學之美吧!
  • 高倍顯微鏡下的世界,一組放大了的微觀世界照片
    「佛觀一滴水 十萬八千蟲 」及「人身如房屋,內住無數眾生」宇宙是宏觀世界,人世間是經典物理世界,分子屬於微觀世界。宇宙,人間世,量子世界都有著不同的運行規律;若人類能夠找到三個世界的共同運行規律,人類或可真正主宰這個宇宙……一,顯微鏡下的仙人掌。圖片描述的是在顯微鏡下觀察霧氣中小液滴在仙人掌的簇狀刺與絨毛的凝結行為。
  • 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你值得擁有
    肉眼捕捉不到的美麗在顯微鏡下會綻放怎樣的精彩呢,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跟著小編,可要看仔細啦~ 星 空 當酵母菌遇上美蘭,從顯微鏡下看,一點一點的白色,零星分布在深藍色之中,酵母菌化作了星星,在閃爍,與美蘭延一起伸出了一片夜空,這片夜空溫柔地覆蓋著大地,一切都靜悄悄的。 這個實驗其實是根據細胞死後細胞膜通透性會降低,美蘭這種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細胞膜而進入細胞內部,從而判定區分活細胞與死細胞。當酵母菌死去,便融入了美蘭之中,就像星星消亡,便融入了宇宙之中。
  • 百年前顯微鏡下的詭異世界
    譯/段茹雪校對/石煒原文/publicdomainreview.org/collections/nature-through-microscope-and-camera-1909/上圖顯示了亞瑟·E·史密斯顯微鏡照相機的工作原理:他先將顯微鏡頭對準被拍攝物體
  • 細胞學,顯微鏡下初見端倪的細胞,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的
    顯微鏡的出現,為人類展示了一個個肉眼看不見的嶄新世界,擴大了人們的視野。正是藉助顯微鏡,人類才開始認識微觀世界裡這個結構精巧、功能完美的「細胞城」。歷史上第一個給細胞起名的人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1665年的一天,虎克把軟木切成極薄的薄片,放在自己的顯微鏡下觀察,呵!他發現這薄片是由一個個像蜂窩中的巢房或像監獄中的牢房那樣一個緊挨一個的小房間組成的,房內是空的,他把這些小房間取了一個拉丁文的名字,意思是「空房」,中文便將它翻譯成「細胞」。其實,虎克當時看到的並不是有生命的活細胞,而是軟木組織中死細胞留下的空城的「城牆」——細胞壁。
  • 顯微鏡下的金屬之美
    來自於饒勵美篇的一篇好文,筆者根據多年來工作中收集的金相圖片編排了這集文章,通過展示讓朋友們了解微觀世界下的金屬之美,值得收藏。
  • 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是來自平行世界的20件普通的東西
    人會有好奇感是非常正常的,我們總是想到知道這個世界的奧秘,但我們通常會忽略身邊常見的事物。而如今所擁有的能夠將物體圖像放大數千或數百萬倍的顯微鏡,則可以讓我們看到許多事物最微小的細節部分。比如,粉筆、貓的舌頭、牙齒等等物品。而這一次,我們就將帶來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是來自平行世界的20件普通的東西。
  • 顯微鏡下的蟲子世界:跳蚤蒼蠅放大百萬倍
    這些圖片是由獲獎科學攝影師、61歲的史蒂夫·格斯克梅斯爾利用超級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微觀世界。  1.青蠅的蛆青蠅的蛆  從一隻青蠅的蛆(或稱幼蟲)的彩色掃描電子顯微照片(SEM)裡可以看到,有像牙齒一樣的細小毒牙從它嘴巴裡伸出來。
  • 顯微鏡下的人體寄生蟲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一隻頭蝨正攀附在一根頭髮上。頭蝨用發達的爪子抓牢髮絲。它們的口器長得特別適宜吸食血液。圖2:頭蝨的顯微照片。頭蝨攀附在髮絲上的形態。掃描電子顯微鏡下陰蝨腹部的照片(計算機顯色為綠色軀體和紅色爪子)。圖5:掃描電子顯微鏡下陰蝨頭部的細部照片,清晰顯示口器部分,計算機顯色為綠色。
  • 超強手機外掛,帶你探索1000倍顯微鏡下的世界
    一摁按鈕「嗖」地縮小,小指粗細的野草瞬間變成「參天大樹」,而自己就騎乘在飛蟲的後背,放大了無數倍的世界讓我目瞪口呆。昆蟲的幼蟲嗷嗷待哺,憨態可掬。從微觀看世界,這景色怪誕而真實,詭譎而壯麗,美得讓人移不開眼。身體縮小暫時不可能,但至少可以讓眼睛帶你去感受一番。藉助普通臺式光學顯微鏡嗎?這臺機器好笨重!而且最大放大倍數撐死也就40×20,800倍。眼睛不過癮啊!
  • 科普:顯微鏡下的更小世界——解讀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原標題:科普:顯微鏡下的更小世界——解讀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記者和苗 付一鳴)從光學顯微鏡到能探知納米世界的超分辨顯微鏡,人類已可以追蹤細胞內的活動。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所表彰的科學研究突破了以往物體觀測尺寸的界限,使人類得以研究更微小的世界。
  • 顯微鏡下的生命現象
    V8軟體處理:AxiocamMRc 5(D) & Photoshop CS5圖片介紹:圖片描述的是在顯微鏡下觀察霧氣中小液滴在仙人掌的簇狀刺與絨毛的凝結行為。仙人掌在沙漠中依靠其針簇和絨毛進行霧氣收集,獲取所需水分。
  • 超級顯微鏡下的另類小世界
    雪  「我盯著這些圖片簡直停不下來,我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四年以前的1982年,他和Heinrich Rohrer發明出了一臺可以觀察到組成物質的原子的顯微鏡。這臺顯微鏡不但能能探測到原子——也能移動原子。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想要看到超越肉眼解析度的圖像只能依靠光線和各種鏡頭。但是自從1930年起,人類第一次超越了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
  • 22張顯微鏡下的照片,原來微觀世界這麼神奇
    同樣,微觀世界裡也充滿了美麗而而又神秘的景象,下面我們來看一組看顯微鏡下的微觀神奇世界。一個螞蟻嘴裡叼了一塊電子晶片。針線生菜上的大腸桿菌顯微鏡下的鬍鬚:手動剃刀(左)和電動剃鬚刀(右)飛蛾翅膀這張照片顯示了鐵橄欖石與氣態二氧化碳反應生成菱鐵礦
  • 顯微鏡下的世界還挺驚悚的
  • 北京大學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問世
    文中報導了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FHIRM-TPM 2.0(見圖),其成像視野是該團隊於2017年發布的第一代微型化顯微鏡的7.8倍,同時具備三維成像能力,獲取了小鼠在自由運動行為中大腦三維區域內上千個神經元清晰穩定的動態功能圖像,並且實現了針對同一批神經元長達一個月的追蹤記錄。目前,世界各國的腦科學研究如火如荼,中國的腦計劃也即將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