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16時許,濰坊學院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針對傳媒學院教師楊潔被舉報抄襲一事,學校已成立專門工作組,開展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決不姑息。
10月11日8時許,太原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郝建傑發布微博舉報稱,濰坊學院傳媒學院楊潔老師2018年出版的一本著作,抄襲郝建傑2011年的博士學位論文。
郝建傑向澎湃新聞證實,前述微博是他發布,暫不方便接受採訪。
郝建傑在微博中曝光稱,楊潔涉事著作11萬字,抄襲郝建傑的博士論文達29210字,佔比約26.55%,
隨後,郝建傑微博介紹,他發現自己被抄襲被後,曾與楊潔聯繫。楊潔先回復他稱,這是她委託中介組稿出的書,後一直否認是其抄襲,拒絕與舉報者直接溝通。
12日15時許,澎湃新聞致電濰坊學院傳媒學院就此事詢問楊潔老師的回應,截至發稿前,暫未收到回復。
舉報抄襲的微博文章 微博截圖
郝建傑在微博中稱,楊潔的涉事著作為《地域文化視角下的〈詩經〉思想研究》(九州出版社,2018年8月版),抄襲其2011年的博士學位論文《〈詩經 國風〉地域性考論——以〈豳風〉〈秦風〉為中心》。
前述微博稱,楊潔的《地域文化視角下的〈詩經〉思想研究》一書共11萬字,其中豳風、秦風部分抄襲郝建傑的博士論文達29210字,佔比約26.55%。
澎湃新聞發現,楊潔於2018年出版的《地域文化視角下的〈詩經〉思想研究》的第四章「《豳風》地域文化與思想研究」和第六章「《秦風》地域文化與思想研究」,與郝建傑於2011年發表的博士論文《〈詩經 國風〉地域性考論——以〈豳風〉〈秦風〉為中心》部分內容重合。
例如郝建傑在其博士論文第一章第3節中寫道,「周人所處的自然環境、遷徙歷史以及輝煌的農業文明,造就了周人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周文化。周人的哲學觀念、倫理文化、制度文化等都以禮為核心,有著獨特的文化品格。周人在創造其獨具特色的文化的同時,也創造了自己,造就了周人的性格。」
楊潔在書中第四章第一節中寫道,「周人所處的自然環境、遷徙歷史以及輝煌的農業文明,造就了周人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周文化。周人的哲學觀念、倫理文化、制度文化等都以禮為核心,有著獨特的文化品格。周人在創造其獨具特色的文化的同時,也創造了自己,造就了周的文化。」
通過比對可以發現,以上兩段內容除了最後半句有些許出入外,其他內容完全一致。
郝建傑的博士論文第三節「《秦風》的主旨」,分了5個小標題,分別是「對民族精英的熱情謳歌」、「戰爭中對將士鬥志的鼓舞」、「堅韌的追求和求而不得的無奈」、「政治失意後的憂怨情懷」和「人倫真情的自然流露」
楊潔書中第六章第二節第一點「《秦風》的思想概述」,也分了5個小標題,分別是「對民族精英的熱情謳歌」、「戰爭中對將士鬥志的鼓舞」、「堅韌的追求和求而不得的無奈」、「政治失意後的幽怨情懷」和「人倫真情的自然流露」
以上兩部分的小標題,除了將「憂怨」改成了「幽怨」外,其他表述完全相同,且楊潔書中5個小標題下的內容,在郝建傑論文中都能找到完全一致或有些許出入的內容。
楊潔書中第四章和第六章雖出現了與郝建傑論文的大面積雷同,卻只在書末的參考文獻第9條中提到郝建傑的此篇博士論文。
被舉報方回復系出版社錯誤出版所致
前述微博稱,郝建傑曾於6月25日向濰坊學院校長兼學位委員會主任馮濱魯教授進行舉報,9月16日下午和17日上午,濰坊學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曲振國教授受學位委員會委託向他說明調查結果。「曲振國秘書長起初稱對學術不端零容忍,已組成了工作組,專門對此事進行調查處理。後曲振國秘書長通知我,楊潔老師手裡另有一個同名、同封面、同時出版而不同版的17萬字的書,是一版有詳細的頁尾引注,引用注釋和文後參考文獻的書。我看到的這本涉嫌抄襲的著作,是出版公司在印刷之前定稿時,傳輸錯誤導致錯誤發行的一本『殘書』,因此,抄襲行為與楊潔老師無關。」郝建傑在微博文章中說。
被舉報者曾獲聘省級學科專家
10月11日8時許,郝建傑發布微博舉報稱,濰坊學院傳媒學院楊潔老師2018年出版的一本著作,抄襲郝建傑2011年的博士學位論文,疑似抄襲濱州學院李兆祿教授於2008年出版的《〈詩經 齊風〉研究》。
12日14時許,濰坊學院傳媒學院綜合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楊潔確實為本校老師。濰坊學院宣傳部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該校已注意到相關網絡輿情,目前正在調查中。
12日16時許,濰坊學院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已成立專門工作組,開展調查核實。
澎湃新聞從濰坊學院傳媒學院官網獲悉,楊潔現為濰坊學院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教研室講師、山東省古典文學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詩經》研究、傳媒文化等;主持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計劃項目、濰坊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等多項課題,科研成果獲濰坊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三項;在2016年度山東省「網際網路+教師專業發展」工程中獲聘省級學科專家、中國傳統文化專題省級工作坊主持人,2016年獲評「濰坊市百名理論人才」。(實習生 于洋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