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特殊食品迎來發展新機遇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日訊 11月30日,在「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場活動召開前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北京食品學會、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營養與健康分會承辦的「後疫情時代特殊食品產業的新機遇」專題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圍繞後疫情時代特殊食品行業如何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乳製品迎來發展機遇期

  疫情期間,國家發改委把牛奶列入物資保障類別,衛健委號召全員每天攝入300克奶及奶製品,以提升身體免疫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院長任發政在發言中指出,乳製品具有優良的營養特性,在特殊食品製造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是特殊食品重要品類。伴隨我國特殊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乳製品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期。

  他表示,「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母乳餵養率持續下降、嬰幼兒配方乳粉需求增加,同時國產奶粉品質和消費者信心提升等諸多因素,為我國嬰幼兒乳粉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伊利集團奶粉事業部研發總監劉彪表示,隨著消費者對提升免疫力的需求不斷增加,相關的食品、飲料和補充劑銷量飆升,而這種需求也擴大到嬰兒食品市場。

  特醫食品需規範經營與合理應用

  一老一小是特殊食品的重要消費人群,特別是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阿爾茨海默症以及各種慢病患者也在不斷增加。

  研究顯示,膳食可以減緩老齡人群的認知衰退。健康研究與神經心理學專任教授、德國國際運動與營養學會主席、德國《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雜誌》主編Klaus W. Lange建議,健康食品產業應該更多地加入到預防阿爾茨海默症過程當中。公共衛生應該重視膳食和運動的有效性,並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進行治療評估。

  調查顯示,醫院和患者是營養不良最高發生場所和人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主任石漢平教授表示,營養不良在臨床上併發症增加、延長治療費用增多等危害性遠遠沒有被充分認識到。他呼籲,應該充分認識到營養不是支持、補充、輔助而是治療,而且是一線治療。應該把臨床營養學納入醫學必修課,加強營養科學研究,建立國際上最大的腫瘤患者營養狀況資料庫。

  持相似看法的,還有菲仕蘭食品配料成人營養市場總監田風華表示,中國消費者尤其超過65歲的消費者對肌肉的質量和力量非常關注。肌肉可以保證身體機能,加速新陳代謝,幫助傷口癒合。保持肌肉的必要條件,就是蛋白質和運動。

  除了一老一小,對于格外需要關注的孕婦,特醫食品也能發揮積極作用。樂斯福集團樂斯福諾斯事業部商務拓展經理李雲川介紹,葉酸作為一種水溶性維生素,為人體細胞生長和繁殖所必需,可用於治療由葉酸缺乏引起的貧血,也是孕婦的營養素補充劑。超過50%的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病例與妊娠初期葉酸不足有關,補充葉酸可顯著降低NTDs的發生率。長期補充葉酸也有助於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最後,石漢平教授指出,國際上特醫食品在改善病人營養狀況、促進病人康復、縮短病人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它在我國仍然屬於新興事物,不論是臨床醫師還是病人自身對特醫食品的認識都存在不足。因此,推動特醫食品的規範經營與合理應用十分必要。

  監管制度不斷完善 產業釋放新活力

  隨著健康管理逐漸成為全民剛需,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消費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我國保健食品產業總體水平顯著提高,早在2016年,產業規模就已經達到4500億元。

  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樊紅平副司長介紹,當前保健食品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低水平重複建設,產品創新進展緩慢。這成為保健食品行業難以滿足消費需求的重要原因,也對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推動技術創新、解決市場供需不平衡放在重要位置。

  隨著保健食品制度不斷調整和完善,尤其是備案制度的實施,促進了新品上市速度,釋放了產業活力。2016年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施行之前,已註冊的維生素礦物質約4000多個。從2017年5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保健食品備案信息系統運行以來,備案的維生素礦物質產品達6576個,還有國外備案的317個。短短三年時間,保健食品備案產品的總量超過過去20年批准維生素礦物質產品的數量。近期,市場監管總局陸續發布了一系列保健食品相關政策,為提升保健食品註冊備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與此同時,市場監管總局通過不斷加強監管,淨化市場環境。樊紅平副司長介紹,近年來,通過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保健市場「百日行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整治行動等專項整治,保健食品行業整體穩中向好,國家監督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非法添加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不只是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的監管也在不斷完善當中。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乳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姜毓君教授認為,我國的特殊食品,尤其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監管和保健食品有所不同,經歷的時間短、要求比國外更嚴格,因此沒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和做法可以直接借鑑,需要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方法,也要通過借鑑國外一些更先進的做法不斷完善。

  相對於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在我國發展較晚,基礎相對薄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應用營養一室主任劉愛東研究員介紹,根據對我國特定醫學狀態下的人群疾病情況、患病率所做的統計顯示,特殊疾病狀態下人群的患病率不斷增加,這也給特醫食品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消化吸收障礙以及慢性病人群對於特醫食品的需求也有待滿足。

  劉愛東建議,修訂標準時可以側重於滿足不同人群個體化和精準化的臨床需要;非全營養配方食品,臨床需求量大,但缺少標準,需儘快完善;發展特醫食品組件,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進行自由組合和搭配;對於現有的標準在執行過程當中的一些指標的特異性,還有營養素的質量進行評價,要進一步明確。

相關焦點

  • 中國特殊食品行業持續增長 後疫情時代迎來新機遇
    特殊食品產業的領軍人物圍繞「特殊時期 特殊食品 特殊責任」主題,就「優化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促進產業技術轉化升級」、「突破核心技術壁壘,打造全產業鏈大格局」三大話題展開交流。  伴隨人們對營養健康需求日益廣泛地迫切需要,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殊食品產值早在2016年就達到6000億元,並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 迎難而上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
    食品夥伴網訊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我國食品行業恰逢工業化、現代化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
  • 「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機遇在哪裡?付於武的五個啟示告訴你
    近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在接受證券時報·車資本獨家專訪時,就疫情對產業帶來的影響和警示,以及「後疫情時代」產業該如何抓住機遇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在他看來,雖然疫情對產業的影響不容小覷,但對於企業而言,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長期目標是不容動搖的。
  • 2020特殊食品產業T20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
    特殊食品產業的領軍人物圍繞「特殊時期 特殊食品 特殊責任」主題,就「優化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促進產業技術轉化升級」「突破核心技術壁壘,打造全產業鏈大格局」三大話題展開交流。  伴隨人們對營養健康需求日益廣泛地需要,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殊食品產值早在2016年就達到6000億元,並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 德事隆航空:後疫情時代通航產業新機遇研討會在湖南長沙舉辦
    10月29日,「共克時艱,同謀突破——後疫情時代下通航產業的新機遇」會議在湖南長沙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德事隆航空及其在華合資企業——石家莊中航賽斯納飛機有限公司與珠海中航賽斯納飛機有限公司主辦。包括湖南省政府、通航運營企業、專家學者等在內的業界人士匯聚一堂,聚焦後疫情時代通航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共謀通航發展新思路,力求實現產業新突破。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將呈現五大新特徵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王慶凱)「『抗疫』與『後疫情時代』形成2020年兩個不同的主題詞。疫情中,中國食品企業整體表現出色,為困居家中的人們提供了優質、安全、健康的美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8日表示,中國食品企業這種保障民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強大產能的實力,源於中國食品工業二十年磨一劍的裝備改造和健康轉型。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8日在北京召開。孟素荷表示,食品工業成為中國工業經濟在突變環境中持續發展的穩定器。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將呈現五大新特徵...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王慶凱)「『抗疫』與『後疫情時代』形成2020年兩個不同的主題詞。疫情中,中國食品企業整體表現出色,為困居家中的人們提供了優質、安全、健康的美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8日表示,中國食品企業這種保障民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強大產能的實力,源於中國食品工業二十年磨一劍的裝備改造和健康轉型。
  • 疫情之下,智慧機器人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和新挑戰
    疫情之下,智慧機器人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和新挑戰 2020年11月23日 17:0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近日,新疆喀什、上海、安徽、天津接續暴發零星散發疫情,甚至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
  • 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將不斷增加
    然而,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湧現,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衝擊,給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帶來諸多困難,同時也給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信心帶來了影響。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 後疫情時期,智能會議平板的新機遇是什麼?
    來源標題:後疫情時期,智能會議平板的新機遇是什麼?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響,遠程辦公的概念火得一塌糊塗,具有遠程協同、視頻會議等功能的智能會議平板在疫情期間更是備受青睞,在被稱為「遠程辦公元年」的2020,智能會議平板面臨著怎樣的機會,會議平板品牌又該如何抓住其中的機會?
  • 大健康時代功能食品行業「超越者」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中國國家戰略隨著「十三五規劃」建議正式落地,「健康中國」正式升級成為國家戰略,大健康產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只有抓住時代機遇,迅速完成布局,落地健康邏輯,才能在數萬億市場規模的大健康領域分得一杯羹。
  • 利津鹽窩肉羊:新路徑 新機遇 新發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呂康麗 東營報導第一屆中國肉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鹽窩鎮黃河口灘羊產業園的建設,以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基地為核心,引進培育上下遊產業項目,實現「育、養、屠、銷」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值得推廣和肯定。尤其是「十四五」期間,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打造完整的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有機融合,是未來中國肉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行業趨勢。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迎來五大新機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迎來五大新機遇當前,百年大變局下世界化學工業全球化進程發生變化,亞洲化工集群迅速崛起,市場規模宏大,創新能力活躍。9月6日,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月」石化行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目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迎來了新機遇。一是國家新基建項目啟動將會有力拉動能源、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基本化工原料、塗料、橡膠產品的市場需求。二是石化產業內部結構轉型升級加快補短板,加大技術研發創新,一些制高點技術將取得突破。
  • 危中尋機:透視後疫情時代消費趨勢新圖景
    我們之所以要來探究後疫情時代的人們可能的行為趨勢變化,是因為通常行為的變化都是一個複雜、漸進、連續的過程。而疫情下推動的行為變化模式,因其突發性與強制性,直接進入了行動期,並維持相當長的時間。這種環境對於創新商業模式尤為寶貴,可以讓新產品新服務有突破習慣傳統行為的機遇,以全新體驗形成新的市場機會。同時,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交互決定論(Reciprocal Determinism),個體、個體的行為及行為所處的環境之間會有不斷進行的、持續的相互作用。
  • 中新人士認為後疫情時代兩國合作空間廣闊
    新華網新加坡11月25日電(記者 王麗麗)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連瀛洲紀念獎學金主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合辦的連氏中國發展論壇近日以網絡會議的形式舉行。與會中新各界人士認為,後疫情時代兩國合作空間廣闊。
  • 生物農藥或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關鍵詞:農藥2017年5月17日,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主辦的第八屆生物農藥發展與應用交流大會在青島召開,會議中眾多業內人士和專家普遍認為,我國生物農藥市場下階段將會迎來重要發展機會。  本次會議300多名業內人士參會。
  • 宮喜祥:黃金市場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中國財富網訊(毛超) 12月4日,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在「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國際黃金市場年度峰會」上表示,黃金市場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致辭。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宮喜祥表示,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各國都是一場大考。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並在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恢復增長,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
  • 後疫情時代的人類可持續發展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作者:馬尼希·巴布納疫情使可持續發展議程更具緊迫性新冠肺炎全球大規模流行無疑嚴重幹擾了202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但並未削減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新華社發疫情暴發後,各國政府希望創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它們在制定經濟復甦計劃時面臨兩個選擇:要麼鎖定高汙染、低效、高碳和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要麼加速推動必需的轉型,發展低碳、價格合理的能源及可持續的城市和交通系統,從而創造長期經濟和社會效益。後者才是應該選擇的方向。
  • 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我國食品行業恰逢工業化、現代化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
  • 探討疫情後生物醫藥產業重大發展機遇!山東青年科學家沙龍活動在...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9日訊 28日下午,第五期山東省青年科學家沙龍活動在濟南舉辦,本期沙龍主題是「後疫情時代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變化與機遇」,以促進協同創新及科技經濟融合為重點,共同探討疫情後生物醫藥產業重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