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這條河,聞名世界

2020-12-08 騰訊網

在湖北省鄂州市,有一個湖泊叫梁子湖,是全國十大名湖之一;在鄂州市,長江奔騰而過,自西向東橫貫鄂州;在鄂州市有一條河叫長港,官方和民間齊稱「百裡長港」或「九十裡港」,這條長港從梁子湖流出,經樊口注入長江,穿過幾個鄉鎮,蜿蜒百裡。這條長港兩岸人丁興旺,植被優良,九成以上處於原生態。這條長港,可能是千百萬年自然衝刷而成;可能是多個朝代治水而成;這條長港,可能是當年孫權定都武昌(鄂州),命水軍都督周瑜率軍民開挖而成!

研究長港,就要研究長港的過去和現在;研究長港,就要研究過去的長港是否具備「運河」的各種特點。研究長港,就要研究它是否有作為「運河」存在的基礎、條件,或作為「運河」存在的可能性甚至實在性。研究長港,就要把它和梁子湖、長江聯繫在一起,看它們的過去,看它們互為依存的條件。研究長港,不可能站在鄂州一個地方來研究,要把鄂(州)冶(大冶)及江夏(原武昌縣,現江夏區)及環梁子湖周邊的過去揉在一起研究。 研究長港,就要研究「武昌魚」,看「武昌魚」如何經梁子湖(母親河)遊向長港、遊向樊口、遊向長江,遊向全世界。研究長港,就要站在發現歷史的高處,把環梁子湖、把長港兩岸、把長江結合起來,揭開這一段塵封的歷史,認識到這是上天賜予我們鄂州市的最大的歷史財富,這裡會成為一個集歷史、文化,集湖、河、江,集山、水,集一代代歷史,一代代歷史名人的大旅遊景區。長港一旦確定「中國目前保存最好,還保存原生態的運河」的地位,其意義不可估量。按《華西都市報》資深記者羅道海來採訪「中國現存最原生態的運河——長港」時,站在岸邊所說:「這項研究一旦獲得進展,長港不亞於都江堰。」

800裡梁子湖訓練東吳強大水軍

長港就是周瑜為在梁子湖操練東吳強大的「水軍」而挖通的。而東吳「水軍」在歷史上頗多記載。周瑜作為東吳「水軍都督」,竟成為東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可見,當年東吳水軍的地位之高、作用之大。長港系周瑜組織開挖,民間傳說較多。筆者曾經多次沿現在的長港多次行走考證,發現了幾個讓人吃驚的現象:一是從磨刀硯到凡口,沿線大灣子,都是當年孫權帳下將軍及文職官員的後代,比如太和鎮子壇村,其灣中相關譜志就記載子壇,魯子壇。魯子壇就是東吳謀士魯肅即魯子敬的弟弟。二是把長港沿線的大灣擺布一聯接,竟是最早的長港水域流向圖;也就是說這些灣子最早就是由各位東吳將軍把守的位置,最初是訓練水軍,有赤壁之戰的故事,之後就是軍事禁地之外,有保護都城(武昌)

先談「鄂之城」

2012年,初冬時節,有幸參加「聚首鄂王城,共話金金牛」作家筆會,跟隨作家們走進這座被稱之為「楚之根,鄂之源」的鄂王古城。

鄂王城遺址位於梁子湖上遊金牛鎮鄂王城村胡彥貴灣。如果沒有金牛鎮文化館館長陳國安的指點講解,我們很難辨認出這個高出附近地面5至10米的紅褐色土丘就是古城遺址。城址依崗毗地形而建,呈不規則長方形,有內城外城之分。內城位於城址央,南高北低狀,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外城東南高、西北低,四面有城門。據說,南門和北門因城垣被毀,遺蹟難尋。只有東城垣現存有兩座城門,稱作「大東門」和「小東門」。大東門保存完好,寬約5至8米,門口前有一口叫「三角塘」的小塘。聽著陳館長介紹,大家都感到十分好奇,「大東門」、「小門」、「三角塘」……這些當今武漢市的地名怎麼在這裡都有,難道是先人從這裡移植過去的?我們還依稀可以看到城牆外護城河故道的輪廓,據說它與城牆東面的高河港相通。

站在城址南部高臺上,撿起一塊破碎的泥質黃褐陶板瓦,望著歲月流逝後剩下幾段淹沒在荒草中的殘垣,千年遺夢瞬間復活於眼前。

「鄂」之來源

2011年,當時的鄂州市旅遊局向社會徵集鄂州旅遊廣告詞,我投了一個:湖北簡稱鄂,鄂州的鄂。這個廣告詞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有採用,但沒有還原我原作者的說明;再後來,還聽到這是準作的說法,幸好我保留了當年QQ中投稿的證據,誰要打官司,我就能告訴他真實的情況。當然,這是笑談,不在本文陳述的內容之中。

湖北省的簡稱「鄂」,源於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改郢州為鄂州治所(治所在今江夏)得名。而「鄂」字作為地名,最早見於記載的是西周時期,楚君熊渠佔領鄂後將第二個兒子紅封為鄂王。

鄂州這一帶為什麼稱之於「鄂」呢?據考證:大約4000前,揚子鱷廣泛分布於黃河和長江流域,其時在山西汾河流域就盛產一種「汾河鱷」,而鄰近汾河的「鄂侯國」(今山西鄉寧縣),以捕鱷為業,商紂王時封為三公,以「鄂」(古時鱷,鄂同音、義)為國號。由於古鄂國地近晉都,周成王時被兼併,不得已鄂國的遺民南逃至鄂裡坂定居(今河南洛陽邙山),但此時的成周強盛,虎視眈眈,鄂國被迫再往南遷至今河南南陽一帶稱「鄂」或「西鄂」。周夷王時,周鄂交惡,周、虢聯軍出兵徵鄂,鄂人只好再次南遷到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定居下來,史稱「東鄂」。

找「鄂」國都

梁子湖畔,川澤交錯,山林茂密,可火耕水耨,民食魚稻,雖然周廷一時間鞭長莫及,誰料到楚國熊渠勢力的強盛。據《史記·楚世家》記載「周夷王時,王室微,諸候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揚粵,乃至於鄂」。熊渠佔領東鄂後,封其第二個兒子紅為鄂王,仍以「鄂」為國名。熊紅稱王不久,因畏於周厲王的徵伐,雖自動去了王號,卻選中了這塊西依洪水墩、東臨高河港、南連丘陵地,青山常綠,綠水長流的風水寶地,夯土高築了這座規模宏大的「鄂王城」。

追「鄂」變遷

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經歷了六世十多位楚王,持續時間200餘年。楚試王熊通五十一年(公元前689年)卒,其子熊貲繼位,史稱楚文王。楚文王初立這年,便將都城由鄂遷都到郢(現荊州古城),鄂王城便成為楚國的別都和貴族封邑。楚康王時(公元前559年到公元前544年在位),曾先後封自己兄弟子皙和楚懷王母弟啟為鄂君。在楚國長達八百年餘年歷史中,除去楚國在鄂王城建都的那段歷史外,將鄂王城作為楚國別都,封邑和鄂縣縣邑的時間也有數百年之久。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和今鄂州設縣,縣名為「鄂」。公元211年,孫權自公安遷都於鄂州,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裡處有一座武昌山(今梁子湖區太和鎮境內),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了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此後,今之武昌多次被定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探「鄂」習俗

悠悠古城,承載著三千多年的鄂國文化;段段殘垣,記錄著楚地歷史的深厚。踩在黃斑土地上,撫著「捲雲」紋半瓦當,懷著對歷史肅然起敬之情,來到鄂王古城墓葬區。陳國安館長告訴我們,八十年代初文物普查時,在城外的西面和東面臺地上發現了墓葬群和古文化遺址。最令人嘖嘖稱讚的是在117座封土墓中,有一墓葬群坐西朝東,呈多個「品」字形排開。最西面的一封土堆猶「品」字頭,高約5米,成圓錐狀;東面兩個封土堆稍矮小些,如「品」字底兩「口」並排著。就這樣,這些封土墓成一堆、二堆、四堆、八堆、十六堆向東延伸。我們紛紛猜測,這難道是鄂國的墓葬習俗?「品」字頭和「品」字底的封土墓是不是代表墓室主人的不同身份?當然我們無從尋找到答案,只有等待考古學者來考證。

品「鄂」文化

生於梁子湖邊,長於梁子湖邊的我,今天在鄂國的歷史長河裡逗留,尋覓到了鄂人遺下的道道履痕,有一種不可言說的激動。因為文化尋根意識的產生和強化,它標誌著民族文化的更新和日臻成熟。據有關資料記載,古東鄂國被楚國消滅了,但其遺民子孫仍以鄂為姓,他們與「處谿谷之間,篁竹之中,習於水鬥,便於用舟」(《漢書•嚴助傳》)的揚越人共同在這塊土地上休養生息,並保留原有的一些習俗、語言,形成了楚越的「鄂」文化。目前,「鄂」文化還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和開發,只能找到一首歌曲名叫《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悅君兮君不知。」漢朝劉向在《說苑 善說》中解釋:春秋時期,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遊玩,鐘鼓齊鳴。搖船女是位越人,趁樂聲剛停,便抱雙槳用越語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聽不懂,叫人翻譯成楚語,就是上面的歌謠。歌中唱出了越家女對子皙的那種深沉真摯的愛戀之情,歌詞聲義雙關,委婉動聽。

詩中的河可能就是鄂王城下的高橋河。高橋河發源於大幕山北麓,全長64公裡,由南向北流入梁子湖。這條河長年川流不息、碧波蕩漾,河兩岸春觀麥浪滔天、夏賞荷花嬌豔、秋看棉花如銀、冬視黃花遍野,好一幅人間仙境,鄂君豈能不遊?面對英俊蕭灑的子皙,搖櫓越女豈能不歌?

《越人歌》是我國最早的譯詩,它對楚辭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我們也可以從中窺視到古代楚越文化的交融,鄂文化的見證。不知梁子湖畔太和、塗鎮、金牛的方言中,講話多帶發語詞,那種快重的膠著語是不是鄂語系的延續

孫權狩獵白雉山

以武而昌,孫權馬背上得天下

湖北之根,武昌之源。;這就是鄂州;湖北簡稱鄂,這就是鄂州的鄂。

鄂州是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百湖之市。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為楚鄂王封地,三國時孫權稱帝在此,同曹操、劉備三分天下,故鄂州別名吳都,古武昌。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字仲謀,浙江富陽人,生於江蘇徐州,公元229年(黃龍元年),孫權在武昌(即鄂州)稱帝,建國號為吳,天下十三州中豫、青、徐、幽四州屬吳,9月,孫權遷都建業(今南京市)。公元252年(神鳳元年)四月,孫權病逝,享年71年,其在位24年。

孫權主要施政手段在鄂州有較多展現

一是富國強民。推行屯田,在古梁子湖(號稱800裡梁子湖)周邊設軍屯,屯田3萬畝,面積遍及現在梁子湖區,鄂城區的長港、杜山、澤林、碧石及現在武漢市江夏區、大冶市金牛鎮等地,屯田兵且耕且戰,規模可觀,多用牛耕,耕作技術在當時已較先進。

二是興修水利。開鑿從梁子湖到長江的九十裡昌港(後稱90裡長港),既用於灌溉,更用在梁子湖操練水軍。其後在建業,又開鑿運河使南京成為當時一流帝都,後為六朝古都。

以武而昌。公元229年,孫權在鄂州南郊築壇祭天稱帝。傳有黃龍蟠於江心磯上,遂改元黃龍。由建業遷富戶千家籍武昌,使鄂州時有人口10萬。孫權在西山建避暑宮、讀書堂,九月遷都建業後,大將陸遜輔太子孫登留守鄂州,為吳陪都。公元265年9月,吳末帝孫皓自建業遷都武昌,次年12月還都建業,才有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童謠。公元280年,吳亡,三國歸晉。現鄂州留有吳王城、武昌樓等遺址,更有開挖昌港(長港)、賜名白雉山等民間故事。

孫權善騎射,喜狩獵

北宋大學士蘇軾在鄂州、黃州等地的故事很多.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其經典名作。他的《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均寫於鄂州、黃州,而作品中著墨最多的是三國孫郎、周郎這些英雄故事,足見蘇軾是何等敬佩這些英雄兒郎,也為後人研究鄂州增添了佐證。

親射虎,看孫郎,詞人遙想當年孫權射虎時一顯身手,是雄姿英發,更是少年英雄。蘇東坡到黃州後,多次乘船往江南遊興。他對三國時孫郎、周郎倍加喜愛,更因東吳建帝都於鄂州。當時鄂州到處都是孫權舊地,流傳著孫權的故事。試想孫權建都後,他會往哪裡狩獵?考察鄂州的歷史地理環境,最佳騎射之地只有一個,那就是東南30裡的白雉山。

帝出宮東南30裡狩獵

《三國志》中描寫孫權出宮,往東南30裡狩獵。吳建都鄂州時,孫權正是英雄少年英姿勃發,宮殿建成在現西山周圍,出宮門東南30裡,按方位和距離測算,即今位於鄂州東南邊15公裡的白雉山。看三國時期鄂州地形和地貌圖,800裡梁子湖佔去一半面積,鄂州仿佛一片澤國,而東南白雉山,位於現碧石渡鎮之東南、現汀祖鎮之西。狹義的白雉山由兩條東西走向的山脈構成,方圓50裡,則形成一張巨大的雕弓。

白雉山對於最喜騎射的孫權來說,不能不是一種很大的誘惑。此地融山、水、溪、谷於一體,方圓50裡,正是騎射者的理想之地。孫權建都鄂州,北是長江天然屏障,西是梁子湖無邊水域,雖有峒山、龍山、武昌山、沼山等,但較之白雉山,面積小,而且梁子湖是孫權操練水軍軍事禁地,他顯然也不會動不動去打擾。民間傳說孫權在鄂州稱帝前,就常在白雉山狩獵,當時這裡叫白紆山。有一次,孫權挽弓射一白色巨鳥,突見白色巨鳥長嘯振翅而飛,同行官兵稱這是白雉呈祥,孫權遂將白紆山改名為白雉山,封白雉山為皇家狩獵之地,並在孫姓親屬中選派人鎮守。現白雉山下的港邊孫、尹志孫、高底屋孫、底下屋孫等孫姓後代,其族譜記載均稱是孫權之族人,為帝守業在白雉山周圍。

此外,從廣義地形地貌上看,白雉山北起鳳凰山,與鐵山堖、高峰山、東方山、黃荊山、西塞山等諸峰相連,平均海拔在380米以上。民間傳說白雉山、東方山、西塞山本是一條古龍化身,白雉山為龍頭,東方山是龍身,西塞山屬龍尾,在龍身與龍尾之間有一片腹地,就是如今的黃石市區。白雉山山形酷似一尊端坐蓮臺的彌勒佛,與對面形似童子拜觀音的五卦山,被民間稱為佛山仙山,又與北側鳳凰山形成龍鳳呈祥之勢,堪稱帝王之地。

在白雉山腳下楊崗村有民間傳說:灣裡有一巨富叫楊光富,人稱順老闆,此人42歲發跡,有傳說他是在外經商發了橫財,亦有人說是他在白雉山上撿到一條玉帶,乃孫權狩獵時遺留之物,價值連城。傳說楊光富從鄂城回楊崗灣可以不走別人的路。除了大買田地,他還大興土木,單是建房就建了近18年,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有花園、天井及堂屋、廂房等, 用糯米砌雙層青磚,青磚裡築的是土,確保房屋堅不可摧又冬暖夏涼,現楊崗仍有少量幾間老宅及古蹟遺址。楊光富為全灣出資修建的老井、石板路至今仍然完好,老井裡的泉水冬天喝了不凍牙、吃肥肉喝了也不拉肚,一度曾被當地群眾視為聖水。當時所修建的地下水道有一人多高,兩人可在裡面並排走路,抗日戰爭時期,裡面還能躲人走人。現因年久失修堵塞過半,但作為全村主要下水道仍繼續發揮著作用。

白雉山下,孫姓後人

現白雉山下孫姓人有1000餘丁,據其族譜記載:一是從建業遷於此;二是為孫權族人;三是為皇家狩獵場。最盛時,孫姓後人有3000餘丁。 白雉山下孫姓後人代代相傳為軍人後代,習武之風盛行,且歷代均有武舉及第記載。白雉山周圍一帶村莊,無論是汀祖鎮的楊崗、楊王、謝華伍,還是碧石的金文武等村,武術文化傳統極其濃厚。這些村莊主要流行嶽家拳、洪門拳、孔門拳等,尚武之風盛行,名師高徒眾多,傳下許多武功奇技及療效顯著的醫藥奇方,不失皇家遺風。族人性格血性,抗戰時期白雉山下孫姓族人,自發抗日,殺日本兵,殺漢奸,在鄂冶兩地名聲很響。時有日軍調重兵炮轟和火燒港邊孫,造成該灣50多人被炸死,史稱長港邊孫慘案,港邊孫姓人全部外逃,到日本投降及解放後才陸續回來。

蘇東坡與白雉山

白雉山有蘇東坡喜歡的山水、寺廟,這裡還是當時非常大的一個冶煉中心。傳北宋年間,蘇東坡被眨黃州做團練副使時,常來隔江相望的西山靈泉寺,品一品江南清茶、吃一點和尚們做的油炸餅(東坡餅),偶爾試試禪風。

一日,蘇東坡聽說白雉山有位靈鷲主持,才智非凡,就與友人一道急忙趕往白雉山。早有僧人飛報,靈鷲大師整衣下山親迎,遠遠見蘇東坡就雙手合十:東南西北中,五方煥彩。意思是你們大駕光臨,使白雉山蓬壁生輝啊。大師把東字冠在上聯之首,東坡先生回復時只有選擇以;坡字放而下聯之冠了。可蘇東坡是誰,他一指白雉山嶺趁還禮之機,吟道:坡壁嶺崖谷,一體流芳。 靈鷲大師微微一笑,指了指黃州方向,又出一聯:東來紫氣繞黃坡; 化紫氣東來成語,巧嵌東坡名於首尾,真乃神僧呀。蘇東坡恭恭敬敬答道:西迓祥雲縈白雉。因佛教源於印度,從西邊傳來,故他借下聯說出心中感受。

二人相視而笑,攜手上得山來。途中,蘇東坡向靈鷲大師請教自己所想問題,大師搖搖手說,您看禪寺門上的對聯就知曉天機了。原來禪寺門口楹聯掛得非常奇怪,只在寺門右邊掛了半副楹聯,曰:靈鷲主持,主持靈鷲寺,靈鷲呈祥靈鷲寺。 望著這半副楹聯,蘇東坡愈想愈不對頭。原來此聯看似簡單,其實不好對。靈鷲既是大師之名,又是寺名,且為鳥名。據說,才高八鬥的蘇學士硬是沒對出下聯,這半幅對聯至今掛在白雉山靈鷲寺內。這也仿佛長港,有一些未解之謎等待進一步去研究。

再說長港

長港的傳說很多,一說「九十裡長港」是豬婆精拱出來的。這個傳說流傳最廣。為什麼說豬婆精拱出來的呢?說明當時長港水系是個秘密工程,老百姓不知曉,這是軍事禁地,直到後來朝代演變,才發現這裡有一條「河」,誰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時候才有的,只能編一個神話說是豬婆精拱的;二是我之前說到孫權在白雉山狩獵,為什麼只往東不向西?而且《三國志》及其他歷史記載中都沒有武昌城西部的情況,也只能理解成這是當時天大的秘密,是軍事禁區;三是回頭看赤壁大戰中,東吳的水軍在哪訓練的?從哪調出突然襲擊曹軍的?其實都沒有交待清楚,後來的歷史研究者也是各持觀點,這也應證了當年孫權,周瑜訓練強大水軍應該是有一個基地的,這就是800畝梁子湖,而連接梁子湖與長江的就是東吳經營多年,由周瑜組織開挖的運河——長港。四是最神奇的「武昌魚」的故事,武昌魚的發源地是梁子湖,而最優質、最正宗的是在長港與長江的交接處:樊口。所以我們都稱「武昌魚」為「樊口鯿魚」。一條魚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這條魚又遊出了後來那麼多的文化故事,這梁子湖、長港、長江就應該一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站在冬天的門楣,手持著光陰的碎片,面對頗有幾分滄桑的古鄂國都城,想問一聲:承載楚文化古老歷史片段和文明印跡的鄂王城,這長港什麼時候能在保護的前提下,扯開這厚重鄂文化帷幕的一角呢?

這些我想起的童年的故事,因為姓周,周姓追宗總不忘提到三國名將周瑜。我那個壪子叫做舒濱,大部分姓舒,住在水邊,壪子稱舒濱。這水邊在40多年前還可直接稱梁子湖水系邊,但現在滄海桑田,梁子湖、三山湖、碧石湖,原來的統一梁子湖水系已不多存在。過去壪裡人沒有什麼文化活動,在一起聊天是最多的活動。記得有個「百送公」,名字應該叫「舒百送」,老人家讀了幾年書,喜歡逗我們小孩玩。記得曾經又一次他問我:中國最有文化的人是誰?我答不上來,他就告訴我是李pie(諧音,大冶方言就是很白),其實他說的是李白,他把「白」字讀成大冶方言「pie」,很搞笑。這個笑話幾十年後,有一次我說給鄂州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的一些領導聽,把他們笑得前仰後合。「百送公」的知識很豐富。記得還有一次,他告訴我:說海裡有一種烏龜跟五卦山一樣大。我那時上五年級,學了地理、生物等基礎知識,知道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抹香鯨,可長到40噸重。他說海裡的烏龜跟五卦山(碧石境內與大冶交界的一座山,海拔260餘米,古時被稱為鄂冶四大名山之一)一樣大,我不相信,跟他辯論,「百送公」最後說,他是聽老先生說的,老先生說錯了。

「百送公」給我留下的最大的印象的說我們周家祖上風光,說周瑜在梁子湖上練水軍,戰船一千多艘,說長港就是他帶人挖出來的。挖通了長港,周瑜的戰船就可以經長港到長江,還一把火把曹操的戰船燒了。我讀初一的時候,教地理的老師是劉樹堂。劉樹堂老師後來當過碧石渡鎮教育組的組長。他跟我們講京杭大運河,說京杭大運河的相關知識。我從那時知道什麼叫運河,上課發言時,我說最早的運河是周瑜開的長港。劉樹堂老師半天沒有回答我,只是說:我還要了解一下。

本來跟劉樹堂老師這個師生間的小插曲過去了30多年,2004年我又調回碧石渡鎮擔任黨委副書記,還分管了文教衛等方面的工作。劉樹堂老師有一次因為有事找我,聊著聊著,劉老師突然說起我讀書時說:是周瑜開了長港,中國最早的運河是長港。劉老師是當一個笑話說出來的,他還說:「我這幾十年都在想這個事,我感覺有一些道理。」就這一次對話,我在未來的10年裡,一直帶著這個課題在思考、在了解、在探索、在研究、在收集、在尋師訪友、在探求真相。

是啊!三國東吳建國是公元222—280年共59年,隋朝建國在公元581—618年共37年。如果是周瑜修了長港「運河」,那這條「運河」就應該早於京杭大運河360年。

促使我全心全意研究《長港,中國保存最原生態的運河》這一課題的是2011年。當時是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餘立國同志來鄂州市調研工作,我有幸參加接待。餘立國部長提到:鄂州是吳國古都,但沒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歷史遺蹟。我向餘立國部長匯報了鄂州眾多的三國遺蹟,並且第一次向他提出:鄂州市最具價值的、最活生生的三國時期遺蹟是九十裡長港,這是孫權在鄂州市建都以後,水軍都督周瑜秘密操練水軍,開挖的連接梁子湖和長江的運河。我把餘立國部長請到長港岸邊,看到原生態的長港,餘立國部長說:「我是大冶人,從小也聽說過這個故事。三國文化、三國歷史是鄂州、大冶兩地都要共同研究的。九十裡長港,可能真是中國最早的運河。如果是,還是中國保存最好的運河。」

來源:鄂州微拍,綜合網絡

素材、圖片、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播放 GIF 0.2M

相關焦點

  • 世界上被汙染的河流,有一條在中國,印度這條河汙染最嚴重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河流,每條河流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河流以長度取勝,有些河流以流量取勝,有些以其寬度而聞名,有些河流以「骯髒」而聞名,在世界四大「髒」河中,有兩條在印度,一條在中國,另一條在哪裡?黃河,在世界上長河中,中國黃河排名第五,總長5,464公裡,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被稱為「母親河」,但是這條母親河還不清楚,由於黃土高坡的發展,樹木被砍伐,「母親」看上去發黃生病。
  • 世界上最「髒」的3條河,印度上榜一個,中國的則是意想不到的「它」
    在這個世界上,有著諸多的河流,但每一條河流的特點都不盡相同,有的靠長度取勝,有的靠寬度取勝,而還有一些則以乾淨而聞名,但也有一些河流的出名方式非常的特別,那就是靠"髒"取勝,今天我也給大家總結了一份關於世界上最「髒」的3條河,印度上榜一個,中國的則是意想不到的「它」!
  • 去印度千萬不要說任何關於這條河的壞話,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去印度千萬不要說任何關於這條河的壞話,真是讓人不可思議!印度給人的印象是很多人很髒,汙染很嚴重,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鄰國都不夠。如果你想去印度旅行,你不能對河裡說什麼壞話,否則印度人會和你打架!這條河被印度稱為恆河河。
  • 世界上最長的5條河!
    第一、尼羅河 長6671千米第二、亞馬遜河 長6440千米第三、長江 長6300千米第四、密西西比河 長6021千米第五、黃河 長5464千米1、尼羅河尼羅河作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在尼羅河的周邊誕生了許多的文明
  • 今天,重新認識鄂州
    是湖北省第一個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路網建設全球密度最大擁有6個客運站三條跨城高速,三條在建三座跨江大橋,今年又開工兩座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的鄂州機場正在建設中這裡的雕花剪紙走進哈薩克斯坦、寮國等國家是鄂州市首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我國這2座地級市只隔了一條江,水寬1公裡,兩市中心僅相距5公裡
    我國萬裡長江,分割著許多我國許多城市隔河相望,而這2座城市,可以說是中心距離最近的2座城市了。這2座城市中間只隔了一道江,水寬1公裡左右,兩座城市的市中心距離只有5公裡左右的距離。這兩座城市就是湖北省的鄂州和黃岡市。
  • 世界上最深的河,最深可達250米,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河流
    因為地勢的緣故,世界上總會有著很多千奇百怪的河流,這其中有一些哺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可以說對於我們人類的意義非凡。就像非洲的尼羅河,這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可以說滋養很多的人。當然,亞馬遜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河流,這裡是因為其充足的水量才會如此聞名。不過大家知道世界上最深的河流是哪條河流嗎?這條河流說起來還是一條頑強的河流,就那麼直衝出150公裡長,1公裡深的河流,這種頑強的精神,也是不得不叫人佩服。不過說起來,這條河大家也都聽過,那就是剛果河。
  • 我的蘇州河|高徵:這條河到底是變了
    在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之際,澎湃新聞·視界邀請6位攝影師,以一周時間觀察流經上海城區的六段改造岸線,黃浦、虹口、靜安、長寧、普陀、嘉定。通過圖與文,我們看到蘇州河中的新與舊,改變與堅守,個人與群體。河邊的人。
  • 全球最美的15條河,中國僅一條入選
    河流 滋潤著大地,哺育著人民 為這個世界創造了難以描述的美麗! 今天,小編要帶你們去看看在小編心中世界上最美的15條河流, 每一處都是嘆為觀止!
  • 世界10大最深河流,中國有3條入選
    地球表面的71%覆蓋著水,河流、湖泊、海洋組成了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河流常常以長度的而聞名世界,人們並不了解河流的深度,那麼世界上最深的河流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看看top10世界上最深的河流。
  • 這條河流的名字曾被當做省名,水溫常年保持溫熱,你猜是哪條河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名勝古蹟很多,漫步於這座名山大川,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祖國的美麗江山,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中國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介紹一個,那個名字和漢成一樣,這裡的水溫一年四季都很暖和,你知道是哪條河嗎?這條河就是一條熱河,為什麼說這條河和漢成的名字一樣?
  • 全球最「髒」的4條河,印度佔據兩個,中國有一條卻無辜上榜
    現在我國乃至世界上的旅遊資源是越來越多,而且現在很多小的景點也被人們發掘了出來。小到河流,大到湖泊。不過現在不管是怎樣的景區,每到節假日都是人滿為患的景象。我國有著很多出名的河流,長江,黃河,這是每個人都是耳熟能詳的。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全球最「髒」的4條河。
  • 中國最長的10條河,長江第一,黃河第二,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那麼這次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最長的10條河,其中長江排第一,黃河排第二,看看有你的家鄉嗎?第一、長江。長江,自古以來便被人稱作「天塹」,它從青藏高原發源,沿途流經了青海至上海等11個省級轄區後在崇明島地區注入了東海。長江的總長度為6300度公裡,排名世界第三,在整個亞洲排名第一,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長河。
  • 世界上最長的7條河 跨越9個國家 只有一條是中國獨有的!
    亞馬遜河世界第2長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它的河流量達每秒21.9萬立方米,比其他3條大河尼羅河(非洲)、長江(中國)、密西西比河(美國)的總和還要大幾倍,大約相當於7條長江的流量,佔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積達691.5萬平方千米,佔南美州總面積的40%;支流的數超過1.5萬條。該河流共有1.5萬條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整個澳大利亞。
  • 我國這條河,水域面積遠超長江,流量是黃河7倍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就像埃及的尼羅河和美國的亞馬遜河一樣,它是距人類最近的河,實際上,除了大河外,還有許多支流,小河也造福於人類,在東北,有一條著名的河流,流量不小,水域比長江大得多,水量是黃河的7倍,但是,聲譽並沒有高於黃河,許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這條河的存在,這條河是黑龍江。
  • 世界最「髒」的4條河流,印度有2條,中國有1條,另外1條讓人意外
    河流本該是碧波蕩漾,但是世界上有四條河流以「髒」聞名,號稱世界最「髒」的河流,其中兩條在印度,一條在中國,另一條在英國。印度亞穆納河作為恆河最長的支流,在恆河被嚴重汙染的情況下,它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與恆河汙染源不同的是,它的汙染主要是城市垃圾引起的,由於靠近印度的首都新德裡,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業汙水被排放入這條河流,導致了嚴重的汙染。
  • 世界上最恐怖的五條河流,第二條河離它太近都會出現頭暈噁心症狀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五條河流,離它太近的都會出事。第一條:圖拉丁河。圖拉丁河是美國是一條河流,在美國的俄勒岡州。長期以來都會有很多魚或者陸地動物死在河中,導致這一原因的是一種水藻,這種水藻吸收氧氣後會排放有毒氣體,若當有動物在河邊喝水的時候聞到了,那麼動物在幾分鐘內就會死亡或者休克。當地的人們從來不敢使用在這裡水,對這條河比較畏懼。第二條:卡拉時河。
  • 這條大河可排世界第二,雅魯藏布江和恆河都匯入其中,卻還沒名字
    在亞洲,有一條非常奇葩的大河,它包括兩條世界聞名的河流,然而這條河流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名字。 這條河流在我國叫做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叫布拉馬普特拉河,進入孟加拉國叫賈木納河,它的另一條支流就是恆河
  • 鄂州機場建成時間表,定了
    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湖北鄂州機場,建成時間表定了!鄂州臨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竇小華在會上介紹,鄂州市臨空經濟區的戰略定位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國家多式聯運創新示範基地、中部地區開放新高地、長江中遊城市群臨空產業聚集區。
  •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這條河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
    外國人熟悉伏爾加河,可能是因為那幅不朽的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但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伏爾加河卻是他們的母親河,他們會說:是伏爾加河養育了俄羅斯。一條河流,要被稱為某國的母親河,一般要具備一個條件:這條河全程都在該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