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冷戰結束以來,作為世界警察的美國已經獨步全球將近30年。而進入新世紀以後,隨著歐洲傳統威脅的減輕,美國在軍事上的投入逐轉向於以治安戰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非傳統安全上。這從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在新世紀初,包括「科曼奇」直升機,「十字軍戰士」火炮等大量先進武器下馬。而相比之下,作為新興國家的中國,在武器裝備研發投入的比重卻逐漸增加,我們不妨試想一下,若是放開一切限制,美國會買哪些中國武器?
死重極大的M2重機槍
毫無疑問,首先進入美國視線的必然是89式重機槍。實際上,自1921年到現在,由白朗寧所研發的M2重機槍伴隨著美軍踏過了數個戰場,也相應的升級了多個版本。但是,基於其整體設計的落後性,M2機槍的死重極大,僅是空槍就高達38.2kg,算上三腳架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8kg。這就使得純步兵單位攜帶M2機槍,幾乎是一種奢望。雖說在歷次戰爭中,M2憑藉其優秀的彈道學特性,甚至能扮演狙擊槍的角色。但是其在重量上的硬傷,卻是實打實的。
89式重機槍擁有超越時代的重量
而現如今,隨著大國間高強度衝突發生可能性的不斷上升,一桿.50機槍便能輕易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而相比之下,89式重機槍單槍重量僅有17kg,三個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就能連帶著腳架一起抬著跑,這對於一款.50來說著實不易。至於老生常談的所謂精度問題,想必在一桿12.7mm重機槍面前,沒人幹站起來賭一賭運氣,也就是所謂的「開火即威懾」。
重量極其輕便的QLU-11榴彈發射器
在另一方面,隨著世界主要大國的軍事現代化成效逐漸顯現,同等規模的部隊交火條件下,班組級支援火力變得及其重要。尤其是可以造成範圍殺傷的點對面武器,能對軟目標造成極大威脅,並且這也符合美軍如今所建設的「分布式」殺傷體系,強調通過強化小股單位的作戰效能達到整場戰爭的勝利。沒錯,第二款裝備就是被大家所熟知的「狙擊榴」,也就是QLU-11式榴彈發射器。
實際上,美軍對於班組級榴彈支援火力並非沒有過研究,但是由於其眼光的局限性,所研發出的裝備都難登大雅之堂。典型例子便是以巴雷特M82A1式反器材狙擊步槍為藍本所開發出的衍生產品XM109,發射25X59可編程高速智能榴彈。但是由於其設計上的先天缺陷,導致其單槍重量達到20.9kg。相比之下,QLU-11僅有12.9公斤,將近前者的一半。而且QLU-11所採用的是35mm彈藥,其殺傷性相較於XM109存在較大幅度提升,是一款近乎完美的班組級支援武器。
美軍吹噓的神乎其神的AGM183高超飛彈至今未能服役
誠然,作為擁有世界頂級軍工研發體系的美國,在現實中是難以低下高貴的頭顱,向中國購買武器裝備。但是隨著時代的推進,美國人沉迷治安戰使其所落下的一大段課程,終將會變成一個個響亮的耳光打在他們的臉上。如今的高超音速武器便是典型體現,坐擁全球第一數量的航空母艦,擁有全球第一經濟水平的美國,在此武器領域上居然連死而不僵的俄羅斯都比不上了,這可算得上近些年來最惹人發笑的黑色幽默。